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510节

  直到向各地派出接任官员后才知道,这中山国真是不一般人能够玩得起。

  不只是民风强悍,各地山地也颇多,行军极为不便。

  虽然山间都有通道以供行走,那只是正常的行军。

  若去山间剿灭那些叛乱可就是麻烦事情。那些中山国人与霍去病交手之下,吃过一两次亏就再不愿意与他对战。

  骠骑军一至,他们便是逃入山林之中。等霍去病一退,他们又再出来,想打县城打县城,想占据集镇就占据集镇,甚至袭扰骠骑军的驻地。

  令得全军上下都有些无可奈何。

  霍去病如此气馁,也让众将无语相对。

  别说能够向北进军,现在连这十县之地都不能保住。

  先前朝廷还想着从本地招揽民夫运粮,看来也是想多了。

  朱随没辙,只道:“只好等李陵将军的大军前来,再作打算了!”

  与霍去病同来的是火器营和一部分骠骑军步队。

  可火器营并不适合分开使用,骠骑也是一样。

  而且中山国这里多是山地,树木众多,万一把哪里点燃,成片的山火过来,真要把骠骑军撵到黄河里喂鱼。

  而且霍去病也不能距离灵县太远,这里有水师的渡口,马上又会成为最主要的粮仓,数万大军的米粮供应,尽在于此。

  想想就让霍去病头疼不已。

  论起治理能力,李陵都要强过他一些的,看看南阳郡的情形就足以证明。

  入夜之前,姬延在道郡先后等到了水师、张仪。

  顾存青等人也都汇报了各自的进展。

  张仪则是带来了姬觉。

  至于吴庭芳所部的五千然城军加上两千郑地新兵,差不多要在一个时辰以后抵达。

  姬延心里早有算计,骠骑军骑兵一千一百人,步队有一万三千人,火器营有四百人,加上南城军五千人。骠骑军已经有两万人之巨,会是反击匈奴的主力。

  至于自己,当然是一路北去就行。

  匈奴人不是要吃下自己么?

  那就让他来好了。

  所以他也并不太急,施夷光已经在匈奴人手里,这事实暂时无法改变。

  可若是匈奴人敢于对施夷光做出些什么更出格的事,他保证匈奴会付出可怕的代价。

  因为施夷光被掳,所以他亲征,这样的动作,足以证明施夷光在他心里面的份量。

  匈奴人再怎么无知野蛮,也不会不知这其中的道理。

  现在,姬延收起了这些心思,仔细打量着姬觉。

  倒还眉清目秀,斯斯文文的,这是姬觉给姬延留下的第一印象。

  姬觉身上的贵族气质,让姬觉也是有些羡慕的。

  此时,姬觉虽然已经行过礼,还是略略低头。

  这样也是对天子的礼数。

  姬延终于开口,“张仪爱卿说,你愿意为大周朝效力?”

  张仪注意到,姬延并没有提及姬觉在陈地的功劳,心里轻轻一叹。

  看来姬延对于这些旧国贵族,还是要继续严防再死守的策略。

  姬觉道:“臣以罪人之身,能为大周朝做些事情,已经足矣。”

  姬延目光闪动,“你可要回陈地?”

  姬觉道:“无论陈地还是别处,皆是大周朝的疆域。今,陈国不复,陈地依旧。江山换代,百姓仍苦。姬觉见到大周朝人才辈出,民心所向,不复为陈人也!”

  姬延点点头。

  这简单的几句对答,姬觉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既要表明无意恢复陈国,又向姬延表达了忠心之意。

  只是这样还没有完。

  姬延又道:“以汝之言,李家集的姬姓罪臣,朝廷当如何对待?”

  这一问话,连张仪都是眼皮子一阵狂跳。

  大王啊,您这也太狠了吧!

  李家集关押的是什么人?

  都是亡国之君以及各诸侯国的姬姓血脉。

  更重要的是,姬觉的亲生父母也在此列。

  姬觉自己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由李家集走出来。

  让姬觉说李家集待遇很好?竟然几个月下来都没有饿死?还是说天天在那里学习弟子规、大周律暴涨见识?

  在张仪看来,这不是问对,这是大王存心要问姬觉的死罪。

  子不言父过,让姬觉怎么说?

  姬觉却还淡定,“大王,臣以为李家集虽然教育了姬姓王族,却还有不足之处。”

  张仪心头咯噔一下。

  姬延倒是意外,淡淡笑道:“以汝之言,还有何不足之处?”

  姬觉仍是平淡直述道:“大王之所以以李家集为基础,收集诸侯国的王族血脉。以为臣看来,无非是替王族洗刷掉过去的罪孽,其二,却是给姬姓王族一个学习和改过自新的机会。”

  第一点,是姬延的国策,当然不能说是姬延做的不对,而且诸侯也不可能没有黑底料。

  比如先前姬觉的忏悔书里,那些关于陈侯的黑料也是确实。

  至于陈侯有些黑料连姬觉也是极为不齿的。

  第二条,就有学问了。

  弟子规,纯属是姬延想要恶心那些昔日的王族,大周律,则是对他们极大的羞辱。

  但这些事能够明示天下?

  当然不能。

  所以姬觉主动给了姬延一个借口:借此机会好好学习,这样才好服务于新的大周朝,新的社会。

  但如此一来,姬延就无法永远这样对待那些姬姓王族。

  总不能让他们学习弟子规和大周律要十年二十年吧?

  姬延也当了一年的大王,马上想明白这其中的曲直,当即也高看了姬觉一眼。

  姬延目光闪动,“以汝之言,可要现在就放了他们?甚至,让他们重新为王为侯?”

  张仪顿时又是心头一突。

  千万不要冲动啊!

  张仪偷偷看了姬觉一眼,后者正皱着眉头,似在思索。

  姬延会白白让这些诸侯回去称王当侯?

  根本就不用多说的。

  但姬觉如何回答,却太有讲究了。

  若是直接拒绝,道一句不可,等于是断了这些王族的生路。

  可是大嘴一张,直接说可行,那姬觉和那些王族的下场必然极惨。姬延必会以为,这些都是一连串的阴谋。

  甚至连张仪的立场都可能受到怀疑。

  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张仪才头疼不已。

  他甚至后悔,不该带着姬觉来见大王。

  姬延却目光扫过姬觉,缓缓道:“汝,不愿作答?”

  张仪更是眼皮子一跳。

  此问,诛心!

第573章 姬觉奏对

  姬觉若是不愿作答,当然是对天子有怨气。

  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这个时候,姬觉再想仔细思索已经来不及。

  “大王,诸姬现在还在受教育之中,姬觉不敢以人心相测。”

  有多少人能说自己已经忘记过去,姬觉是不能乱说的。

  “然,若是诸姬久在李家集学习,也并非长久之计。姬觉以为,可以每年择取其中数人,充实到大周朝各处。既可示爱于天下,又可从中选拔人才。”

  姬觉的建议有可行之处。

  这是姬延的第一反应。

  当然这些话,他还要在心里仔细琢磨。

  一下子把李家集里数千名姬姓王族放出来,还要让他们在大周朝里为官,那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苦?

  可若是每年只放数人甚至十数人出来,那确是可行的。

  这些人可以分散到各地,并不留在原籍为官。

  而且有了这些样板,天下人对大周朝的风评也只会更好。一则是大周朝的容人之度,二则是对姬姓王族的周全之意。

  姬觉这时也想到更多,“除此之外,一些不愿意出来为官的,但表现尚可的姬姓,也可以在放弃姬姓的前提下,放其归去。”

  这一条建议,明显更让姬延意动。

  以后李家集关押的王族只会越来越多。

  就算没有把其余的姬姓王族擒来,他们也会在内部繁殖。

  这就会牵制大周朝的精力和财力,有些食之无味的意思,还不好把他们全部杀掉。

  古时,若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姓氏,意味着和自己的家庭彻底切割。

  若那些姬姓王族自愿放弃姬姓王族身份,当然是一大好处。

  在姬延看来,大周朝的姬姓王族太多太多了。

  只是这两条建议,暂时还不能实施,他还要细想一番。

  “姬觉,若是孤答应让你出仕,你愿意做些什么?”

  姬觉道:“姬觉本是待罪之身,不敢有所妄想。只是如今大周朝日渐昌盛,姬觉不敢置身事外。本想就留在宣恩府或者去礼部,宣传大周律或是教化民众。只是姬觉自觉得才识浅薄,还不足以成事教人。姬觉以为,若是大周朝另设善堂一处,姬觉倒是可以胜任一二。”

首节上一节510/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