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堂?
姬延和张仪皆是一怔,旋即都反应过来。
姬延来自后世,自是知道所谓的善堂为何物。
至于张仪,却是知道姬觉必是由吴家坳一事想到。
姬延目光闪动,“汝之谓善堂,所为何故?”
建立善堂当然是可以的。
但这件事情姬延绝对不会假手于人的。
比如先前赈济魏国的流民,皆是姬延亲自出面,甚至几番过问,数度亲临。
无论从大周朝得到的民心向往,还是昏庸大系统的声望值,都得要算到自己头上才对。
本王花钱,你得好名声,凭什么?
姬觉倒是没有想到这些,只道:“大王,所谓的善堂,只是对大周朝现行政策的补充。”
大周朝现行的政策是轻赋,将百姓的田赋减至最低一成,与此同时还要按月按人给盐,实际上大周朝的田赋是被盐钱给抵消了的。
但还有一些小的不足。
没有田地的大周百姓怎么办?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自己的田地,便只能寄身在地方豪强的羽翼之下。
如此一来,地方豪强的势力更涨,而这些失地的百姓的生活只会更苦。
也就是说,减赋的好处对于失地农民是没有感受的,真正得到的好处只是免役和给盐。
除了这些失地的百姓,还有无子的、身体残疾的等等各种贫苦百姓。
这些人群,是地方官无法照应得到的。
现在田赋太低,地方父母官纵是有心,也无力支应。
若当地有善堂,还可以借以过活。
若是没有,则这些弱势民众的生活可想而知。
姬觉还提到一点。
就算是当地有善堂,也是当地豪强所有。
也就是,无论这些地方豪强是何居心,用何手段,都使得当地民众不得不依附于其羽翼之下。
最后这一句总结,让姬延最是动容不过。
事实也正是如此。
历史上的秦末汉初,正是豪强四起,才一举让秦灭而汉兴。
看看项羽刘邦的手下,再看看其余几个诸侯王,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可以说,打压地方豪强,尽快把士族培养出来,这才是姬延的核心国策。
为什么要费心费力打造洛邑大学?也是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来建设的。
姬延差一点当场拍板。
之所以还是压下这股冲动,当然是有问题的。
“只是如今田赋既薄,想要各地开设善堂,恐力不能及也!”
眼下,大周朝不差米粮,乃是拜陈侯所赐,得了他的两处大粮仓。
但这些米粮终究是会吃完的。
那时,如何维持善堂的开支?
若善堂是民间性质,没钱的结果大不了就是关张大吉,挨几句臭骂而已。
但若是以朝廷的名义开设,那是会出大乱子的。
对于这一点,姬延也是极为敏感的。
就是一个月以前,他已经无数次的为大周朝的银钱米粮着急上火。
没钱没粮真的很难过啊!
姬觉也沉吟了一阵,方道:“大王,小民以为,善堂的款项来源可有多种。其一,可以向当地豪强劝善而为。其二,据小民所知,各处的官田都还是有余的,可以令善堂的人员耕种收获。其三,大周朝有造纸之术,或每月分拔出来一些,或是让善堂也开一纸坊,以为开支度用。”
老实说,就第一条让姬延没有异义。
能从那些豪强手里扣出些银粮,那当然是求之不得。
但哪怕是这一条,恐怕也不会容易做到。
这样说来说去,还是要花本王的钱啊!
姬延眉头紧皱。
做好善堂,对他的声望值当然是有好处的。
而且对维持大周朝的稳定,促进繁荣也是有意义的。
问题还在于谁出钱,怎么出钱方面。
姬延突然心里一动,“汝既说到善堂,想必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吧!”
姬觉拜道:“圣明不过大王!”
又道:“不敢欺瞒大王,姬觉在陈地境内,的确是有所经历,才有些想法。”
“此事当从姬觉随张仪大人进入陈地说起。”
姬觉所述之事,正是吴家坳惨案。
第574章 张仪入阁
吴家坳惨案的发生极为巧合,若不是阿青误打误撞进入李氏一族的私囚禁地,此地还不知道会隐瞒多久。
姬觉说到那些可怜无辜的孩童,说起那一张张呆滞木然的脸庞,连张仪都不由得垂泪。
哪怕战场上的横尸遍野,也无法让他如此。
那些幼稚孩童之惨状,让人无法想像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姬延的眼眶之内,同样有些忍不住。
姬觉还没有将事情讲述完,他已经狠狠道:“该死的东西!全部都该死!义县的地方官在做甚?还是在同谋?”
虽然此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发生,虽然陈地也是姬觉也是半年前才被他一举拿下。
但大周朝之内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还是让姬延惊怒不已。
连案上的笔墨器具都被他一掌拂开,狠狠落在地上。
张仪姬觉等人皆是跪伏,不敢语。
姬延却还在气恼之中,指着张仪道:“你给我说清楚,义县可有参与?朝廷可有官吏参与?”
义县当初守住本县的境地,算是有些小功劳的。
但在如此骇人的惨案面前,姬延不会给任何人半点颜面。
张仪赶紧答对:“大王息怒!此事与义县县守无关。且吴氏一族被阿青姑娘屠戮一空!”
姬延这才一声冷哼,“便宜了他们。”
一时,帐内无言。
姬延还在生着闷气,余下的人也不敢出言。
片刻,姬延才轻轻叹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
这一段话,是姬延有感而发。
却是西汉时期的礼记所载,在这个时期里还远远没有出现。
只是这只片片语,张仪与姬觉都是听得如晨钟暮鼓,震耳发聩。
“大王所言,实为天下大计也!”张仪更是由衷道。
姬延轻轻摇头。
话是容易说出来,怎么做?
差出的银钱就是笔银山!
须知善堂建立起来容易,后续的投入才是关键。
只听姬觉道:“大王,此善堂,阿青姑娘与舍妹姬小七已经在义县之内成立一处。且有自吴家的财物,倒也能维持一时。以小民之见,不若大王授其官田作为资源,又或是用这些财物来赎买。”
若是青青与小七山庄能够完全不须那些财物,仅靠着山庄的田地也能生存下去,就是大善一件。
姬觉又道:“吴家坳掳去的孩童,大多已经不知其出处,纵要令人送还也无法做到。若教以术法知识,又耕种田地,令其自立,也是替大周朝积累实力。”
接下来,这处善堂再收容残疾、孤老、流落乡间的孩童等等。
若可行,再由朝廷出面,在各郡内先建一两座善堂,慢慢扩之。
张仪眼见姬延已有意动,也劝谏道:“大王,此事虽小,也是关系到国本的。这些孩童成长起来,必是大周朝最可靠的人才,最可靠的兵源,最可靠的子民。更以此作为根本,向民间乡里传播大周朝的律法、工匠之术、治国之术等等!”
姬延一怔。
若是按张仪的说法,就是把善堂再度扩大化。
包括了基础教学、工匠技术、行军布阵、教化乡里、慈善民间等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最基础建筑。
若能够达到这一点,还真是大周朝的根基。
其实,若是没有秦魏等国的百万大军来袭,大周朝基本的初级教学应该是和洛邑大学一起开办的。
现在若是按着张仪的设想去做,似乎也是可行的。
姬延心头有了计较,却道:“如此二事,关系非浅。你等先将设想更多细致一些,待到驱走匈奴人,再将奏折呈来。”
姬觉和张仪拜下,“大王圣明!”
姬延又道,“爱卿且先留下吧!”
姬觉赶紧自觉道:“小民告退!”
片刻,姬延才道:“爱卿以为,姬姓王族可用?”
张仪道:“臣以为,须耳目天下也。”
姬延暂不表态,却笑道:“卿立下平陈如此大功,当要如何待遇?”
甚至入阁都是可以的。
只是姬延还想听听张仪自己的定位。
哪知张仪道:“大王,臣有入阁之意,却又有些久坐不得。”
姬延明白了,张仪有没有入阁之才?当然是有的。
他却讨厌只在内阁里枯坐,处理那些文案。
姬延想了想,“若是卿进入内阁,只负责礼部事务如何?”
张仪心头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