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978节

对此,诸葛亮不得不承认,周瑜确实是宽宏大度之人,其胸襟气度比之自己犹有过之。平心而论,如果易地而处,他处在周瑜的位置上,他恐怕做不到周瑜这般大度。

当然了,诸葛亮同样知道李利此番为何选择周瑜领军挂帅,而不选其他将领。其根源就在于,益州乃龙兴之地,物阜民丰,人口众多,又占据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蜀道;因此,益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州郡,无论是哪路诸侯占据了益州,都会派遣自己最信任的人前去镇守,绝不会将其交给并非嫡系亲信的外人接管。李利同样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早在李利谋划攻取益州之时,便已选定了将来坐镇益州的人选,这便是他的弟弟李暹。除此之外,不作第二人选。至少,在天下未定之前,李利不会把益州交给其他文臣武将接管;等到平定天下之后,则另当别论。

对此,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即使李利不这样做,他也会建议李利派遣亲信提领益州。如今看来,能够领悟李利意图的不止他诸葛亮一人,周瑜同样对此洞若观火,心领神会。所以,周瑜才会放弃亲自领军攻取益州的偌大功名,转而将这份功劳拱手让给李暹、赵云、马超和黄忠四人;而他自己则甘愿为大军坐镇后军,押解粮草辎重徐徐跟进。

周瑜的这份胸襟与气度,着实令诸葛亮为之折服,深感钦佩,自愧弗如。

思绪纷飞之中,诸葛亮相继喝了两杯茶,却顾自浑然不察,根本没有注意到,坐在他对面的李利已经给他倒了三杯茶。所幸,李利对此并不介意,看到诸葛亮走神之后,他便静坐在一旁,好整以暇的悠闲品茶。

显而易见的是,诸葛亮和周瑜二人同为李利麾下的青年才俊,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自然也有不甘人后的好胜之心。

有道是,见贤思齐。时下周瑜已经走在了诸葛亮前面,战功显赫,秩同九卿,跻身军中四大统帅之一,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资历威望,周瑜都在诸葛亮之上。眼见周瑜已然领先一大步,诸葛亮自然要快马加鞭,迎头赶上,不求后来者居上,至少也要不落下风,并驾齐驱才是。

因此,诸葛亮一直憋着一股劲儿,颇有与周瑜一较高下之势。然而他们之间并没有矛盾,亦不是意气之争,而是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

值得提的是,这种良性竞争并不局限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事实上,李利麾下的年轻才俊不在少数,除了周瑜、诸葛亮之外,还有郭嘉、荀攸和法正等人,他们之间都在悄无声息的追逐竞争,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彼此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意气相投的至交好友。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李利驾驭全局,知人善任,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再加以调节,牢牢掌控全局,从而避免竞争转变为斗争。

沉思半晌,诸葛亮终于回过神来,当即满脸歉意的道:“微臣失礼了,请主公宽宥。”

“无妨。”李利轻轻摇头,笑道:“这半年来,为兄每日悠闲自在,却让贤弟受累了。”

“兄长见外了,此乃愚弟份内之事。”诸葛亮谦逊应道,亲手给李利倒上一杯茶之后,他接着说道:“方才兄长提到周瑜将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愚弟深有感触,受益匪浅。周瑜将军思虑周详,行事缜密,胸襟宽阔,气度恢弘,令愚弟深感钦佩。”在李利面前,诸葛亮没有隐瞒心迹,坦然说出自己走神的原因;这既是解释,也是心底无私的坦诚,真正将李利视作无话不谈的兄长。事无不可对人言,与其遮遮掩掩的语焉不详,不如坦诚相告,这才是智者所为。

李利微笑颔首,道:“贤弟所言不错,此番确是难为公瑾了。他既要领军征战,又要帮我照顾弟弟,方方面面都必须顾全,的确很不容易。所幸,公瑾聪明过人,沉稳老练,处事得体,没有让我失望。”

说到这里,李利话音一顿,继续说道:“眼下我等身在益州腹地,鞭长莫及,即便有心领军征战亦是鞭长莫及,因此大军出征后的战事便交给公瑾指挥即可,给予他临机专断之权,无须事事禀报。”

诸葛亮欣然应道:“主公英明,微臣这便传令,想来三日之后便可传到周瑜将军手上。”

说完话后,诸葛亮便要起身离开,却被李利抬手制止了,示意他不必着急,笑着问道:“梦馨昨日告诉我,弟妹又有身孕了,可贤弟却对此并不知情。这便是你的不是了,往后不管有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她。”

“啊!竟有此事嘿嘿嘿!”诸葛亮惊愕之余憨然而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同于以往的神采,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俨然眉笑颜开,轻舞飞扬。若不是李利当面,只怕他会乐得跳起来。

傻笑半晌,诸葛亮仍旧笑容满脸,激动之情难以平静,而李利则跟着他一起笑,真心替他感到高兴。

直到一壶茶喝完,诸葛亮方才恢复如常,起身离开时,他恭声道:“眼下益州刘璋忙得焦头烂额,心无旁骛地对付赵韪叛军,以至于根本无暇顾及我军的动静。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如果说之前我等攻取益州的胜算只有五成,那么现在至少有七成把握。不知主公打算何时起行?”

李利闻言笑道:“待我西凉大军兵临城下之时,便是我等前往成都之日。哈哈哈”

第141章嗜血屠夫

半个月时间如白马过隙,悄然而过。

益州,安汉境内。

一场突如其来的偷袭战刚刚结束。

从开始到结束,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战斗便宣告结束。

时下,烽烟未尽,被攻陷的城池中仍旧喧嚣之极;战马长嘶,马蹄轰隆,痛叫呻吟声充斥其间,依稀还有断断续续的喊杀声和濒死之人的凄厉惨叫。

等到烽烟散尽之后,随处可见残破不堪的残垣断壁,城中街巷里满目狼藉,浓郁至极的血腥弥漫全城,杀伐戾气凝集在城池上空,久久不散。

这是一场快如闪电的偷袭攻城战。战斗伊始便一举攻占城门,而后数以千计的西凉铁骑冲进城中,直取城守府。随即,赶在安汉城辖下的一众僚属收拾细软试图逃离出城之前,便将其悉数拦截下来,以至于全城将士和百姓全都被堵在城里,无一逃脱。

一个时辰后,突遭战火蹂躏的安汉城终于安静下来,城头、巷尾和残破的城垣处都有一队队玄甲骑兵驻守,将整个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不留死角,连一只耗子都逃不出去。

不多时,从城北方向传来一阵阵如雷鸣般的轰隆声,随即大地为之震颤,路边的树木花草无风自动,轰鸣声由远及近而来,渐渐靠近城池,露出本来面目。

“嗒嗒嗒轰隆隆!”

随着距离不断缩短,轰隆声愈发响亮。呈现在视线里的情景亦越来越清洗。但见那清脆而斑杂的马蹄声充斥耳畔,而后便是“嗡嗡”的轰鸣声,振聋发聩。世代居住此城的百姓们听到如此巨大的声响之际。不禁惕然心惊,不寒而栗,纷纷屏息噤声,大气儿都不敢喘。

实际上,百姓们此刻都躲在家里,悉数关门闭户,连格窗门缝都堵上了;即便如此。仍旧阻隔不了势若惊雷的隆隆马踏声,以及马蹄声中夹杂的“哗啦哗啦”的铁甲抖动声响。

片刻之后,轰隆声渐渐平息下来。但马蹄声却愈发清澈响亮。在刚刚被清理一空的城门和街巷里,只见一队队铁甲战骑整齐有序的进入城中,四人一列,千人一队。战骑源源不断地进入城池。从城门口一直延伸至城守府门前。

在这长达数里的青石街道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全是寒光闪闪的兵戈,一杆杆迎风飘荡的旌旗,以及那一匹匹、一队队的彪悍骑兵,足有数万人之众。是以,仅是骑兵入城所需的时间就比攻陷此城所用的时间还要长,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待战骑过后。便是数以万计的步军进城,而后还跟着一辆辆极其笨重的攻城车和其它重型军械。

等到所有兵马全部进城之后。本是烈日当头的天空已经渐渐黯淡下来,夜幕悄然降临。

安汉城守府。天黑之后,府邸内外灯火通明,随处可见身负战甲的威猛甲士,兵马之多至少也有五万之数。

在府门前的校场上,平地架起三百余口大釜,一只只宰杀洗净的牛羊直接囫囵扔进大釜中,使得整座城池都飘散着令人垂涎欲滴的肉香味儿。至此,肉香味取代了挥之不散的血腥,令城中许多长年吃不上肉的百姓闻着香味直咽口水,迅速忘却正午时分的血腥杀戮,既而嗅着充斥鼻翼的香味进入梦乡,在梦中得偿夙愿,大快朵颐。

正堂上,此时正在大摆筵席,所有东路军的高级将领齐聚一堂,觥筹交错,开怀畅饮。

这是他们领军进入米仓道二十三天之后的第一顿热饭,亦是第一次坐在益州地界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很有象征意义。

在此之前,他们率领大军昼夜兼程行军,连日来风餐露宿,住的是悬崖峭壁,吃的是腌菜干粮,喝的是深山泉水。全军将士包括主帅周瑜和上将军李暹在内,全是这种待遇,同甘共苦,无一例外。这一切只因大军需要隐匿行踪,不能被益州军发现,更不能暴露大军所在的位置,因此行军途中不能生火。不能生火,自然就吃不上热饭,只能喝冷水吃干粮充饥,硬生生地撑了将近二十天。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十天左右的长途跋涉,东路军六万人马终是有惊无险地翻越大巴山和米仓山,走出米仓道,正式进入益州巴郡境内。这就意味着,他们安安稳稳的穿过了米仓栈道,度过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段路程,为接下来攻取巴郡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亦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一步。

进入巴郡境内之后,东路军的行踪仍然没有暴露。于是周瑜和李暹商议决定,采取昼伏夜行的行军方式,借助巴郡境内多山林的地形优势,隐藏行踪。沿途所遇到的城池若能绕行通过,便避开正面交锋,绕行通过即可;如果无法绕行,便采取趁夜偷袭攻城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攻取城池,而后加快行军速度,赶在行踪暴露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下一座城池。

如此循环往复,旬日之间行军数百里,沿途之上连续攻城拔寨,直至攻陷安汉城,大军方才停下来稍事休整。毕竟,连续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已经耗尽了将士们的体力,整支大军都已疲惫不堪,无力再战。退一万步说,即使是将士们还能坚持几天,甚至能够一鼓作气赶到巴郡首府江州城下,但是人可以咬牙坚持,奈何战马却是坚持不住了,毕竟它们没有人类的意志坚强。

正因如此,周瑜和李暹商议决定,大军在安汉城休整三日,而后挥军西进,直取江州。

对于东路军而言,能否迅速攻占安汉城至关重要,因为安汉既是巴郡北面的险关要塞,亦是通往江州的门户。只要夺取了安汉城,就等于打开了江州的北大门,无需多少时日便可兵临江州城下。而一旦攻陷江州,便可迅速收复巴郡全境,就意味着东路军在益州境内有了立足之地,然后以此为基,逐步蚕食,一年半载之中便可打到成都城下,攻取益州。

筵席过后,堂下众将陆续散去,只有寥寥几人还留在堂中,商议接下来的战事。

原本高坐于上阶帅位的周瑜,此刻却坐在堂下,与李暹相对而坐,在他二人下首还坐着吕蒙、胡车儿、张飞和张卫等四人。值得提的是,自从张飞被周瑜打了板子之后,李暹便时常将张飞带在身边,俨然成了他的亲兵队长;而此番率军攻打安汉城的将领正是张飞。

只是张飞这次又闯祸了。

他虽然率军快如闪电的攻陷了安汉城,并且自身伤亡很小,但是他太过凶残,杀戮太甚。在他率军攻陷安汉城的过程中,原本人口多达五万之众的安汉城,最终只剩下不到两万人。这就是说,大半个城池的百姓和守军近乎被他屠戮一空。

据战后统计,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张飞率领帐下五千铁骑和三百亲兵,足足斩杀了三万多人,端是杀得血流成河,尸骸堆积成山。

据说,当时张飞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进城门,而后率领大军直奔城守府冲杀而去。攻占城守府之后,张飞悍然下令屠城,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多亏李暹及时率军赶到,当即予以制止。即便如此,城中半数以上的百姓仍旧惨遭屠杀,只有躲在家中不敢露头的百姓才得以幸免。

首节上一节978/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