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已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第80节

  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今日,得见朝堂之悲,权势可通天的内阁首辅,抱着一具叫阿奴,名字都这般随意的尸体,哭得万分无助。

  此时,李青玄不免想起了武当山上,道士的那番高论。

  天下人人当争,张延山已经算是争到头了吧,再往上就是皇帝了,可争到这种地步的人,依旧会有无助之时。

  世人争来争去,最终不过一捧黄土,多看看眼前当下,也不为错事。

  有些人有些事,别等失去后才知道自己有多重要。

  人生路远,不妨脚步放慢一点,多看看身边人,对重要的人好些,以免日后追悔莫及。

  剑修但求往后回忆过往,问心无愧!

  诸君也当如此…

第114章 笼中鸟

  良久后,张延山将已经冰冷的阿奴背在身后,已经年迈的他背着个年轻人,腰一下就被压得弯了下来。

  年轻时,他背着阿奴格外轻松,如今后背传来的吃力感,让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阁老,让我们来吧。”隐龙卫有人出声,想要出手帮忙,可却被拒绝。

  张延山苦涩的摇着头,“最后一程,让我送这孩子吧。”

  众人看着他缓缓前行的背影,有些恍惚,觉得莫名感慨。

  许多人都只听过内阁首辅,权倾朝野这种评价,但从没见过真人。

  今日得见,与想象中相差甚远,那位佝偻着腰的老人,与寻常老者并没什么不同。

  白发苍苍,毫无生气,阿奴的死对他的打击很大,仿佛一下子就抵不住岁月,老了许多。

  李青玄路过门口时,吩咐众人,“把人先关押,事后等阁老的发落!”

  随后他便快步追上张延山,二人并肩朝着前方走去。

  “你准备把阿奴…葬在哪?”

  “烧了吧。”张延山轻声说着,这个决定令人有些意外。

  中原人死后,讲究视死如生,上到尊贵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会请懂行的风水师,寻万年吉穴,保后人世代昌盛。

  再不济,也会找个风景宜人的地方长眠。

  “为何要烧了?”

  “这里临近大海,随着海水而行,也算是自由自在的吧。”

  张延山答非所问,作为类似父亲的角色,他最了解阿奴。

  幼时流浪,风餐露宿,险些冻死在小巷中,被他捡到后,许是为了报恩,也或者是把自己真的当做父亲。

  哪怕他从来没严格的要求阿奴做什么,不去约束,像别的父母那样对其寄予厚望。

  可阿奴却也近乎病态般的要求自己,读书,修行武道,从没有一刻懈怠,仿佛不知疲倦般。

  在他心中有个囚笼,而他便是笼中鸟,执念像是茧蛹般将他死死束缚住。

  这执念,便是不让张延山蒙羞,与同龄人相比,无论是读书还是武道,他永远都能做的那般好。

  阿奴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朝廷的大官们闭嘴,不再拿他揶揄张延山。

  再长大些,他武道有成,却像个仆从般,紧紧跟着张延山,在旁护卫安全。

  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关注民生,他都跟在身后。

  这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枯燥的,阿奴或许也想过鲜衣怒马,驰骋江湖,去看看天地之大,山川美景,去见见江湖中的风流。

  但他的选择却是,寸步不离的跟着张延山,这种选择就是个牢笼困住了他。

  如今日这般,如果没有张延山,以他三品境的修为,能毫发无损的淡然离开。

  即便不止一次的劝他,出去看看,可阿奴的回答总只有那句,“阁老去哪,我便去哪。”

  对于一只没有自由的飞鸟而言,或许只有坠落的那刻,才算真正能去翱翔。

  报恩的阿奴,从没有一刻是为他自己而活的。

  二人走了没多久,便来到了府台衙门,张延山像个慈祥的父亲,亲自为阿奴洗干净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

  随后在衙门内的练武场,点燃柴堆,大火骤然而起。

  火光照耀下,张延山看着李青玄,神情苦涩道:“其实从你出现后,我在阿奴眼中看到过很多次,他很羡慕你。”

  “羡慕你的姿意,羡慕你的潇洒,羡慕你能为自己而活。”

  柴堆烧得噼啪直响,李青玄看着躺在上面逐渐被火光吞噬的尸体,感慨道:“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为你而活。”

  “在他心里,你是父亲,他把你看得比自己的命重!”

  “是啊!”张延山低着头,伸手揉着发红的双眼,低声呢喃着,“所以这孩子真是太傻了,不懂得自私。”

  李青玄沉默,阿奴羡慕他,他又何尝不敬佩这位与他年纪相仿的人。

  一个把恩情看的比命重的人,值得敬佩,他冲火堆拱手相拜,郑重道:“阿奴兄走好!”

  火苗腾空远逝,随风而行,这一次的阿奴,不用有任何的心里包袱和顾虑,可以为了自己而行。

  东临海畔,张延山把阿奴的骨灰撒向高空,做着最后的道别。

  “阿奴,你叫那声爹,爹听见了,有你这样的儿子,是我之幸…”

  父爱子,情深莫重,子敬父,何尝不是如此呢!

  ……

  做完这一切,天已经擦黑,寂静的夜空下,张延山坐在府台衙门的大堂,院子中站满了隐龙卫。

  李青玄站在一旁,看着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的老人,有些担忧,“要不先休息一晚,再去处置那些人?”

  “不必了,我不想等!”张延山起身,走到外面,站在门外的台阶上,凝望众人。

  “东临海官员贪污成风,克扣百姓,随意调动衙役,围杀上官,罪该当诛!”

  “去,按照名单上写的,所有人的九族,一个不漏的,全部抓来!”

  话音落下,众人心中一颤,虽然有心理准备,可还是觉得震惊。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定罪处罚最高的便是诛九族。

  所谓九族,分别为,父三族,妻三族,师三族!

  前两个好理解,血脉相连,自然得连坐,最后一个师三族,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因为这句话,犯大罪的人,他们的老师学生也都会跟着倒霉。

  这也是为何,在大虞朝内师生传承为何这般看重。

  徒弟惹了祸,老师是得出面解决的。

  但这次的事件,名单上有许多人所犯的罪,是远远达不到诛九族的标准。

  一般这种刑罚,都是刺杀皇帝,或者谋反的人,才有资格享用。

  更何况一张名单,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十个名字。

  加上这些人的九族,要杀的可不下千人,这种力度的刑罚,大虞立国以来都没有几例。

  “阁老,九族皆诛,这罚得…是不是有些重了?”苏胜面色为难,作为统领他不得不出声询问。

  站在台阶上的张延山,居高临下的望着他,冷冽的问了一句,“你是觉得本阁老不如你懂刑罚吗?”

  轻飘飘的一句问询,让这位三品武夫如芒在背,对上那双冰冷的眼眸,苏胜背后冷汗直冒。

  死了儿子的阁老,就像是利剑没了剑鞘,要放开手来杀人了!

  “我等尊阁老的令!”

第115章 斩

  夜空下,上百名隐龙卫齐声附和,声浪直冲云霄,响彻整个府台衙门。

  这一夜注定很多人会无眠,陷入血光冲天的炼狱中。

  “李青玄,陪我走一趟吧。”

  “去哪?”李青玄问道。

  “带上贺州刘明轩,然后去巡抚官邸!”张延山漠然回应,语气中的杀意冰冷异常。

  衙门大牢,昏暗的甬道墙壁上,烛火摇曳,勉强闪着光亮,驱散这里的黑暗。

  “哐当!”铁质的牢门打开,二人看到了贺州,刘明轩二人,他们被关在一起。

  四肢,脖颈上都被铁链束缚,另一端连接着身后的墙壁,几乎断绝了任何逃脱的可能。

  与一般犯人的牢房不同,这里连扇小铁窗都没有,根本没有光照进来,眼前永远是寂静的黑。

  地面常年潮湿,有股很重的腐败味,异常刺鼻。角落处,几只老鼠凑在一块,啃食着碎肉,恶臭味极其浓郁。

  有许多犯人关进这里不久,就因为这里的黑暗环境,心里承受不住,恐惧而死。

  身后,两名衙役举着烛火,借着微弱的火光,贺州缓缓睁开双眼,几个时辰的关押,就让这位正二品的封疆大吏,骤然苍老了许多。

  蓬头垢面的样子,看着无比的狼狈。

  “张延山,你不得好死!”他凄厉的嘶吼着,想借此宣泄心中的恐惧与愤怒。

  从高高在上的官员沦为阶下囚,这样的打击,没几个人能承受。

  张延山缓缓走到他面前,神情冷酷,盯着他看的眼神,冰冷的仿佛在看一个死人。

  “你等不到我死的那天,但我却能看到你去死!”

  “刺啦!”贺州举起双手,猛得向前扑来,朝着张延山抓去,二人相距两寸,但身后的铁链瞬间绷直,让他再难靠近半分。

  看着这一幕,张延山的笑容更冷了,他吩咐道:“把人带上!”

  衙役们听从的取下铁链,架着贺州,刘明轩二人便朝着外面走去。

  “咱们要被斩首了吗,人头落地!!”刘明轩脸上满是恐惧,真正面临死亡时,他无法淡然。

  “怕什么,铡刀落下,也就一瞬的事!”贺州怒其不争道。

  “可,可是我害怕…”

  听着二人的议论,张延山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们,咧着嘴冷冽一笑,“斩首,也太便宜你们了。”

  “不让你们体会我的痛苦,又怎么对得起我的阿奴,和十里村枉死得百姓呢!”

  声音在幽暗的地牢中回荡,令人不寒而栗,刘明轩吓得身子止不住颤抖,不敢想象接下来会怎么死去。

  反观贺州,依旧嘴硬道:“无非就是五马分尸,还是腰斩,本官无惧!”

  听着这话,张延山没有多说,而是领着二人走出地牢。

  走了没一会,二人看着熟悉的道路,心中疑惑,既然是处决他们,那应该去刑场,怎么往巡抚官邸而去?

首节上一节80/1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