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记事 第126节

  她忍不住担忧起来。

  毕竟如今商人家族的一切变化,都来源于上层的风吹草动。

  王雪元听到此话也不由一愣。

  而后他又看了看自己身上这淡青色的丝衣,神色古怪的微笑起来:

  “这倒并非巴氏族人做错了什么。只是大王从高人得知,丹砂炼化的水银非但不能结成金丹,反而有剧毒。便连染就的衣衫穿在身上,若天长日久,也同样害处颇深……”

  这话一说,果见对面的巴夫人面色瞬间惨淡。

  巴氏族人能起身,全靠他们经营的朱砂矿。

  若使此有害言论传出。家中生意定然要一落千丈。

  可倘若想要瞒下,这又如何瞒呢?

  平民百姓本就买不起这这种东西,只偶尔药中用上一些罢了。

  偏贵族消息他们却是没资格去拦的,而贵族,才是采购的专业户。

  毕竟如今能恒久染出的颜色实在稀少,秦国尚水德,爱黑。

  那位大王据说也格外爱黑红二色,上行下效,他们的生意这才一直稳固。

  而这种将侧重依靠在贵人喜物上的商业行为,此刻自然也是要受到影响的。

  不过,王雪元此时还得要再用用他们的,因而又很快宽慰道:

  “丹砂一事你们倒不必担心。骊山地宫年年月月都需要备下大量丹砂,宫中也并非全无丹砂染衣。”

  “只如今夏日肌肤贴身,大家才不爱用这红色罢了。待秋冬起,衣服叠穿,自然又会平复影响了。”

  巴夫人深吸一口气,此刻躬身道谢。

  来啦!继续求月票呀!

  吃氯雷他定后好困啊,现在眼睛都睁不开了,如果有错字明天改

第171章帝丘山魈

  南乐亭亭长属实不是什么机灵人才。

  倘若是的话,王雪元也不至于要亲自来见才能见到人了。

  但对方兢兢业业忙于田事,于他而言,反而欣赏。

  因为这样的人有命令大概率会认真执行,也多半与此前陨星刻字之事无甚联系。

  有这样的念头,他瞧着对方实在不甚圆滑,也就无所谓了。

  倒是巴夫人与乌由此次计划前来请见他这位前御史大夫,为的自然不止是现下的生意,也还为未来的生意。

  此刻巴夫人迅速调整着心情,忍耐着细麻衣遮挡下这瞬间变得格外不适的红色丝衣。仍是柔声问道:

  “敢问大人,此前我等曾听咸阳宫有召,号令天下豪商前去宫中面见贵人。”

  “敢问这位贵人,可否就是居住在兰池的那位?”

  王雪元点点头:“正是。”

  若非有此令,他又何必与这些商人多说那么多。

  如今自己一遭贬斥,想要起复,除了实际,也仍要讨得大王欢心。

  这些商人们虽不成气候,却也未必用不上。

  他喝下这乡县酒舍中低劣的酒水,被其中刺激的苦味和酸涩之感刺激,忍不住蹙紧眉头。

  但却仍是作答:“这位贵人心性仁善,并不甚在意士农工商这等地位。”

  “她想要见一见商人,必定是有事要吩咐诸位。怎么?尔等有何想法?”

  那可太有想法了。

  乌由跟巴夫人对视一眼,不必言语,就同时下定了决心

  “多谢大人告知,待此间事了,小人等便立刻去往咸阳城,等候贵人召见。”

  不管这位贵人要他们做什么?要出金银还是出力?还是要用他们的家族做些什么……

  他们都得配合。

  如今六国平定,天下一统。他们这群家族庞大的商人,便如同小儿捧金于闹市。

  如今再没有在六国转圜的余地,也不能此国不成,便逃去他国。为今之计,就只有跟上层通好关系。

  若有一二事惹得贵族震怒,也能有人帮忙转圜一二。

  如今兰池宫贵人有召,正是大好机会。否则以他们这等身份,这辈子又何谈面见咸阳宫的贵人?

  只不知这等贵人,如今在秦王眼中是何等地位?

  有消息说,这位贵人已从兰池宫迁至咸阳宫南宫,他们不想在监御史面前暴露自己知道太多,以免引的贵人不快,因此这才没提。

  只是好端端的,又为何迁宫呢?

  南宫群对比兰池,以他们的了解,面积上自然大有不如的。

  此番前去,若能结交些后宫夫人们,倒才真是天大喜事。

  毕竟,如今天下做妇人生意,总是要便捷轻松许多的。

  再来,纵然这位秦王古今未有,天下共主,不知是何等英雄气概。

  但枕头风总比别的要好吹一些的。

  像这位前御史大夫王大人,据闻他家妻族有侄女在宫中,贵为美人。

  可不知为何,王大人遭贬斥之前,对方已先连下两级。

  由此可见,这后宫关系,仍需奋力去攀一攀才好。

  他们各自都有思量,这边南乐亭亭长却仍是站战战兢兢。

  此刻吭哧半天,只老老实实道:“大人此前下令,要我等乡县尽数传达太史令箴言”

  他实在胆小,那句【秦王死而地分】,话到嘴边愣是说不出来。

  只能含含糊糊道:“大王若崩逝,这秦国天下必将四分五裂,战火频起,民不聊生。”

  “因而陨星生字,上天示警,全是大王的一番功德与赫赫功绩。”

  这些话他背了许久,都记下了,只是如今当真忙得脚不沾地,家家户户只要未服徭役的,都在田亩中忙着。

  便是日常征不完的那些徭役,在此时多数也要放松下来。

  除非家中田亩不够,税赋实在交的不足,这才会被征发出去。

  但不管是传谣言,还是传这太史令箴言,他们都顾不过来。

  王雪元险些要笑出声来。

  他在咸阳宫得见大小官员,日常也有众人引荐的秉性独特的奇才。

  但像这位亭长老实本分成这个模样的,实在世俗罕见。

  也亏得如今驿亭乃是父死子继,否则他当真要猜一猜,对方是使了多少财帛才能做这亭长的。

  不过,就像他之前说的那样,老实人也有老实的好处。虽传令与奉承上官有所不及,但却可以大幅度降低刻字的嫌疑。

  毕竟,这方圆五里百姓的性命大王是饶下了,可却从未曾说过,不再探究罪魁祸首。

  他于是也淡淡点头:“既如此,大王宽宏并不设期限。尔等将此事放在心上,倘若有闲暇,多多宣扬就好。”

  “是是是。”

  亭长看他没有问罪的意思,此刻连连点头。

  对方实在全无半点政治嗅觉,好在也不是入朝为官。

  此刻巴夫人跟乌由低眉敛目,格外谨慎。

  毕竟这太史令箴言,听起来在百姓群中像是这位大王又要宣扬自己的功绩,可只有他们历经多国战事,才知道稍有不慎,此处恐怕要鸡犬不宁了。

  【秦王死而地分】

  多么尖锐又刻薄的一句话,还要被人冒死刻在陨星之上。

  非是死士不得成此事。

  又非有深仇大恨,想不出这样的毒计来。

  对方行此手段,分明没将这周边百姓的性命放在眼里。

  当初这流言才一传出,乌由就带着大批牛马羊,直接住在原地,不肯再往东郡前行一步。

  为的,就是怕殃及池鱼。

  但好在随后又有传令官星夜前来,遍传新的太史令箴言。

  再加上又有咸阳宫的些微消息传来,富贵险中求,二人便斗胆前来此处,奋力相搏。

  如今得到了这样一番消息,属实不亏。

  只是乌由身为男子,可能不如巴夫人会讨那位兰池贵人欢心,他此刻又想多卖些好,便斗胆说道:

  “大人,我于帝丘亭贩卖牛马时,曾听得乡间小民戏说一事”

  “言说帝丘小山中,当地百姓从山道穿行时,曾见一位浑身燎泡的怪物正倒地呻吟。”

  “见到人来,又将麻布往身上一裹,匆忙逃窜而走。”

  “山民惊吓住了,烧了两日才捡回命来。偏如今四处流言正起,他们也不敢妄作言语,只当自己撞见了山魈……”

  巴夫人只选了这个姓氏,但因为是架空,所以不会出现原历史中有的人物。一来怕写不好,二来万一哪里写的不对,容易挨骂。大家只当是一个有点熟悉的陌生人就好了。

第172章驭民五术

  如今识得字的,在百姓中可没几人。

  便是亭长,也不过是通读了两册书罢了。

  惹得咸阳宫震怒的【秦王死而地分】这句话,于他们而言,便是传播开来,也只是闲暇时的一句感慨。

  其中蕴含什么含义,那自然是识字的大人们怎么说,就是什么意思了。

  《商君书》有言:民愚则易治,民智则难使。

  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尤其是商君曾在变法中提出一项国家战略,即【驭民五术】

  【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

  如此,方得秦国如今将百姓驯使如牛羊,也使得国力迅速强横壮大。

  但在如今,这事的坏处也显现出来了。

  那就是百姓并无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温饱都难成,何谈什么社会责任感。

首节上一节126/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