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第371节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场景出现,所以德军士兵都被这些“钢铁怪物”吓呆了。

  慌乱中,他们操起武器向这些“怪物”猛烈射击,但各种各样的子弹打在“怪物”身上都无法造成伤害。

  “怪物”的速度不受任何影响,继续向着德军阵地前进。

  德军士兵终于害怕了,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强大抵抗意志在这些“怪物”面前终于瓦解了,纷纷扔下武器,掉头逃跑。

  但“钢铁怪物”上配备的机枪和火炮令德军士兵的溃逃变成了一场屠杀,很多士兵还来不及进入掩蔽部就被射杀在阵地上。

  而侥幸进入掩蔽部的士兵也被尾随在“钢铁怪物”之后的英法步兵所俘虏,这是自开战以来英法赢得最轻松,伤亡比最小的一场战斗。

  自此坦克开始了称霸战争的历史...

  坦克的问世,是为了克服战场堑壕和铁丝网的需要,也是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凡尔登战役之后,西线双方陷入僵局,战场上防御的一方对战场防御做到了极致。

  特别是德军,在战场布置了大量铁丝网和堑壕,并配备以“马克沁”机枪和速射炮等大杀伤力武器,使得英法步兵突破德军阵地的难度越来越大。

  为避免士兵惨重的伤亡,必须要发明一种既能突破战壕和铁丝网,又能挡住密集子弹,并且自身配备强大的火力的攻击性武器,而坦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此时出现在索姆河战场上的第一批实战坦克,被命名为“马克工”型坦克,车体呈菱形,车身上装有旋转炮塔,采用外圈式履带,每个履带架的外侧装有一个突出炮座,上面配备火炮和机枪。

  坦克刚刚问世的时候性能还很差,战斗全重为27.4~28.4吨,车体长达8.1米,宽4.1米,高2.5米,时速仅为6公里/小时。

  车载乘员8人,其中一半是驾驶员,车内条件极差,既没有减震装置,也没有降温设备,而且噪音极大。

  乘员在行驶过程中不但要忍受巨大的颠簸和噪音,还有承受高达70摄氏度的高温,不得不说这一种煎熬,车内与外界的联系则是依靠信鸽来实现,简直难以想象。

  要知道这批坦克在还未经过检验和驾驶员培训就直接走上了战场,完全是赶鸭子上架。

  参战的49辆坦克从集结地域出发到冲击阵地时已经只剩下32辆,有17辆出现故障抛锚在了路上。

  而在开始冲击后,又有5辆陷入泥沼之中不能动弹,9辆因机件损坏不能参战,所以实际最后冲击到德军阵地的只有18辆坦克,但就是这18辆坦克却创造了惊人的威力。

  这一天,英军21个步兵师在坦克的掩护下在10公里宽的正面仅仅耗费5个小时就向前推进了4~5公里,而且几乎未受多大伤亡。

  如果换在平常,这个战果往往要消耗几千吨炮弹和上万人的伤亡才能获得,这让英国人喜出望外,以为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自己了。

  但无情的现实让英国人在经历短暂的喜悦之后马上又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因为经过一天的战斗18辆坦克有10辆永久性损坏,无法参加战斗。

  另外,坦克的数量太少,在如此宽大的正面上仅仅十几辆坦克是根本不够的,对于整个大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德国人又不是傻子,站在那一动不动让你打。

  既然看到了坦克的威力,肯定要想办法应对。

  他们的方法就是不惜一切手段摧毁坦克,用小口径炮和手榴弹对坦克展开了攻击。

  结果,13辆坦克里有9辆被摧毁,只有4辆突破到了德军的一线阵地,但很快这4辆也被德军击毁,英国人不得不撤回了自己的阵地。

  这一天的进攻无功而返,反而在德军的阵地上留下了几辆被击毁的坦克。

  正是这几辆坦克,让德军有了坦克方面的最原始的资料,开始发展德国的装甲力量,成就了横扫欧洲大陆的钢铁雄狮!

第260章 公主驾到

  “高,听说公主要来了?很遗憾我在前线不能回去接待,请务必做好接待工作,确保公主殿下在唐顿的每一分钟都是开心的,让每一位唐顿人感到骄傲,祝一切顺利!”

  高斌看完罗伯特拍来的电报,对卡森道:

  “你也听到了,父亲在前线很关注这件事情,各项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吗?”

  “是的,少爷,事实上我们没做什么,全是王室内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准备。”

  “我还没见他们,来了几个人?”

  “一个管家,两个女仆,还有造型师、司机、厨师,整整一个团队。”

  卡森虽然说的很平静,但高斌听出了他话语中的不满。

  “伙计,习惯就好,人家毕竟是王室。”

  “我更希望展现唐顿的风情。”

  “以后有的是机会,记得把菜单拿给母亲确认。”

  “当然,我的少爷。”

  ...

  一周后,从火车站到唐顿庄园的线路被郡治安队戒严,不少百姓沿着戒严线外驻足围观。

  公主乘坐的马车将从长街经过,再驶入唐顿庄园的内部道路。

  高斌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公主驾到,此时共乘一辆马车,这也是早就设计好的环节,就是为了给两个年轻人创造交流的机会。

  “克劳利先生,小镇被你们治理的非常漂亮。”公主玛丽柔声开口。

  “谢谢公主殿下的赞美,我们做的还不够多。”

  “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的设想中,这座小镇应该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但老百姓还不够富足,景色也没达到天堂的效果。”

  玛丽收回视线,意外的看着他:

  “这是一个伟大的设想,真的能实现吗?”

  “当然,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一点点实现它,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

  因为战事关系,目前小镇上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在工厂打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赚取足够多的财富,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高斌的话让玛丽公主眼中溢彩连连:

  “我在伦敦听说了,你的工厂可是整个英国工业界的明星。”

  “还远远不够,公主殿下,后期,我会对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从生产效率到生产工艺,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到那时,才算勉强完成第一期的建设。”

  “哦?”

  “我准备将唐顿打造成一座轻工业小镇,这里不会有污染环境的重工业出现,自然就不会破坏安定祥和的环境。”

  玛丽公主苦笑:

  “我感觉你在嘲讽伦敦的雾霾。”

  “虽然这样说可能会让您心里不舒服,但伦敦的雾如果不加以治理,恐怕后患无穷。”

  “为什么这样说?”

  “难道伦敦的管理者没有考虑过雾霾形成的原因吗?”

  “之前一次聚会上,我听几个大臣说过,他们认为是大量燃烧煤炭的原因。”

  “有煤炭的关系,但不绝对。”

  高斌现在努力向玛丽公主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见解,他知道,论身份、论荣誉、论财富,他都不是玛丽公主的最优选择。

  所以想要引起她的好感,就必须得另辟蹊径。

  让一个女人爱上自己,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崇拜,只要让对方崇拜自己,爱上你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尤其在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的年代里,不谙世事的公主,很容易被一个有学识、有思想、有伟大胸怀和理想的年轻人所吸引。

  言归正传,他用21世纪的‘马后炮’眼光,给公主分析了一下伦敦雾霾形成的原因。

  “公元16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社会的圈地运动以及伦敦周围城镇聚落的形成,大量来自农业乡村的闲置劳动力前往伦敦谋求生计。

  而正是这种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伦敦城市资源的严重匮乏,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取暖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燃料资源,也就是您说的煤炭燃烧。

  到公元17世纪末,伦敦每年所消耗的煤炭资源比起世纪初已经连翻6倍。

  此时分散在伦敦各处的家庭用煤以及手工小作坊用煤成为了伦敦地区最初的空气污染源。

  17世纪末,英国伦敦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60万人,和该世纪初相比增长3倍。

  大量的市民阶层需要方便、热量高并且便于携带的燃料用于家庭取暖和日常生活用火。

  因此伦敦进口的绝大多数煤炭都用于家庭消费,伦敦的市民阶层成为了煤炭消费的生力军。

  由于家庭煤炭取暖具有隐蔽性以及排放分散的特点,因此伦敦家庭燃煤对环境的影响从一开始未能被人们所察觉。”

  从高斌开始讲述,玛丽公主就一直保持着倾听的姿态,一开始可能是出于礼貌,而现在更多的是震惊。

  在她的印象中,同年龄层的年轻人可没有高斌这般见解。

  在其他人研究如何吃喝玩乐的时候,高斌却将目光投放到一个不起眼,但影响深远的小事上面。

  这些让玛丽觉得很好奇,高斌这个人在想什么?

  “说实话,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人们选择煤炭,而不是更环保的木材。”玛丽顺着高斌的话问道。

  “很简单,老百姓用什么,首先衡量的是价格因素,便宜、耐用就是好东西,相反,价格昂贵且华而不实的东西,都会遭到他们的鄙视。”

  在当时收入微薄的伦敦市民们看来,伦敦木材价格的居高不下是他们选择煤炭的主要经济因素。

  公元16世纪以来,伦敦木材市场的燃料木炭价格几乎是同时期煤炭价格的3倍,伴随着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伦敦市民乐意选择煤炭作为家庭燃料的首选。

  另一方面,伦敦对于煤炭的进口依赖性也在逐步增加。

  公元16世纪末,伦敦运煤船的标准载重量是25吨每艘,而时隔100年之后,伦敦运煤船的标准载重量已经达到了250吨每艘,整整翻了10倍之多。

  公元17世纪末,伦敦煤炭的消费数量增长至每年45万吨,这一数字已经是上世纪以来煤炭总消费量的2倍之多,可见煤炭在伦敦城市地位的急速攀升。

  而在伦敦工业领域,最先使用煤炭的是伦敦的酿酒业与印染业,这也是英国早期规定可以使用煤炭的少数行业之一。

  即使如此,燃烧烟煤所产生的污染也让英国国王感到十分不悦。

  尤其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由于排放的浓烟污染了伦敦威斯敏斯特宫的城墙墙壁,因此恼怒的女王曾经下令禁止在宫殿附近一英里处燃烧煤炭,这也是禁燃区的伊始。

  公元17世纪起,禁燃区有了进一步的扩大,英国王子的宫殿以及教会区域都被英国议会划分为禁燃区。

  可是这种禁令只能保护国王和主教们不受燃煤烟尘的困扰,而且随着英国居民和手工业对煤炭依赖的进一步加深,这种象征性的保护也呈现出苍白无力的局面。

  当英国手工业和家庭对煤炭行业掏出橄榄枝的时候,煤炭行业的无序膨胀也势必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现象就是此时伦敦的煤炭市场出现了以次充好的无量商贩,而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使得价格更低的低劣煤炭占据了伦敦煤炭市场的主要地位。

  由于低劣煤炭之中所含有的有效燃烧物质并不充足,因此它们在煤炉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灰分和毒害气体,这些情况更是进一步加重了伦敦空气质量的下降。

  即使禁煤区也不能阻止空气中浓雾的蔓延……无论在国王的白厅,还是伦敦市区的街道上,都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道。

  在街道上掩住口鼻的人们也不能免遭侵害,经常发出类似于肺痨病一样的咳喘声。

  “如果说煤炭是伦敦空气质量下降的诱因,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就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为了向海外殖民市场输出工业产品牟取暴利,加大了对本土工业产品的投入力度,然后将这些工业产品以极高的利润倾销至海外殖民地。

  正是由于工业需求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对于煤炭的大量需求使得伦敦的空气污染呈现了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由于蒸汽机需要大量的煤炭提供热量来维持运转,因此伦敦的工业资本家们开始想方设法进口煤炭资源,到19世纪初,伦敦每年进口的煤炭数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吨。

  这些煤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英国的轻工业,但是家用煤炭依然占据了不小的比重,甚至很多伦敦家庭能够使用的惟一可燃资源就是煤炭。

  由于伦敦家庭取暖设计的不合理,在冬季即使燃烧大量的煤炭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室内温度。

  大量的煤炭热量伴随着滚滚的烟尘排到空气之中浪费掉了,使得一般伦敦的家庭内温度很难超过10摄氏度。

  在工业和家庭用煤的双重影响之下,含硫煤炭燃烧之后所产生的硫化物大量排入空气之中,这些细小的颗粒物一旦被水蒸气吸收,就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酸雨降临到地面。

  酸雨的降临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和伦敦附近的生态环境,还严重侵蚀着城市的大理石建筑,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首节上一节371/9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