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
同样都是这把手机。
如果他卖7999,那我觉得它是一坨史上最臭的答辩。
但是如果他卖999,那我觉得它就是史上第一神机。
一个产品是否会促进用户的购买意愿,很大程度上是在于这个产品的性价比。
准确的说,是在用户的眼里,这个产品的性价比。
在真实需求上追逐性价比。
在优势部分创造用户需求。
这一套一套的,许青山已经用得轻车熟路了。
只是这些东西暂时也没必要用在鞋业这种小事情上,许青山有更大的追求。
卖假鞋这件事,就像是他做五三代理一样,都只是为了一笔启动资金,为了一笔能够解开自己当前困局的资金。
“我明白了,我这边有其他情况的话,随时问你。”
林辰华觉得自己的脑袋虽然变灵光了不少,但是在外甥面前总是显得自己很笨拙。
现在涉及到了真真切切在赚钱的事情,他自然不敢含糊。
“没事,也不用事事都问。”
许青山淡然地安慰舅舅道。
“有时候就是需要试错成本的,做生意不要害怕犯错,而是在犯错之后要懂得吸取教训,下一次避开问题就行。这么多做生意的,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吃过亏?”
“不是说吃亏是好事,但是也不必过于纠结失败和错误,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底线是存在的,就没问题。”
“嗯嗯。”
林辰华连忙答应。
他丝毫没有觉得舅舅被外甥这样说教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
许青山有本事。
他就听许青山。
按照许青山的安排,林辰华在鹭岛里找到了一家专门代理公司注册的机构。
之后又开始物色起了一名合适可靠的会计。
不知道为什么,许青山要求林辰华要找一个女会计,一定要可靠,有软肋,有道德底线,并且容易掌控的。
虽然林辰华以前也是混社会混江湖的。
但是说实话,他脑袋里秉持的还是好男不打女人的那套思维逻辑,对于许青山这种明摆著就是要拿捏住人家的做法,他并不是很认可。
可林辰华这家伙好就好在。
他不认可归不认可,做会照做,主打一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会有多余的行为。
侯成那边拿到了校园代理的试用期资格之后,很是兴奋。
隔三差五的就过来付钱给林辰华订新的存货。
甚至没两周时间,他就已经开始不用像之前那样让人来林辰华这里拿货了,他自己带人过来一次性搬一堆货回学校。
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老板。
只不过,期间侯成有想过和林辰华聊聊能不能付定金走批量的路线,但是却被林辰华拒绝了。
这次拒绝,是许青山在背后授意。
一来,他不想让侯成在鹭岛大学内一家独大。
二来,这项事业,没有必要承担任何的风险。
侯成付款提货,那就是钱货两讫,比较没有后续风险,但是如果是以定金的方式,很容易就形成了资金链的连锁反应。
在许青山的指点下,林辰华也开始去接触一些有想法的鹭岛大学学生。
侯成之后,又陆陆续续的有几个学生成了林辰华的校园代理。
有代理,就会有竞争。
但林辰华不需要去管那些,他现在依旧保持著每日出摊,物色更多的校园代理。
甚至有些附近的学校的学生听说了这边的事,都会跑老远的路过来找林辰华。
这边的事业慢慢的有起色,那边许青山的论文也在陈大跃的指导下逐渐进入了收尾阶段。
但许青山接下来先遇到的事情,却是龙江实验的事。
我果然是吃辣菜逼,今晚快拉晕了
第118章 青山讲堂,母题思维(33)
2009年2月11号。
龙江实验中学艺术楼的高三A段办公室,许青山正在段永明的位置上稳坐钓鱼台。
明明桌子上摆著一个【段长】的铭牌,坐著的却是个身穿校服的学生,正在用笔记本电脑飞快地打字著。
被雀占鸠巢的老段正在茶几那边打著电话。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对于这奇怪的一幕并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自从上次许青山问,在上课的时候在教室里用笔记本电脑合适不合适,老段直接一把把人拉到自己办公桌上,示意许青山随便用,放肆地用,想用多久用多久。
毕竟,上次在闲聊的时候,段永明已经旁敲侧击地了解到了许青山现在的论文进度。
不仅得到了京大数院系主任的认可,而且还要被引荐投递去一家SCI的顶刊期刊。
真是羡煞人也。
就这实力。
段永明把位置让出来,都要振奋于一篇由高中生写成的顶刊论文竟然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完成。
与有荣焉!
只不过,今天他在茶几那边打电话,倒和论文没啥关系。
而是高三改制的事情。
“青山,这周基本上改制完成大半了,你最近比较忙,可能没注意到变动,你要不这两天看看情况?”
“行,林校的动作这么快的嘛?”
许青山有些惊讶于林东的手段和速度。
这些建议才刚提出来没多久,竟然已经被他们落实了大半部分。
“毕竟是你提出来的建议嘛,当然,这也不是说提的就采用,林校也去找了专家评估,找了资深教师来评估,最后觉得你给的建议还是挺不错的。”
段永明解释道,他手里还端著自己的双层玻璃茶杯。
“每天最后一节走班式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是清北小班的名单。”
老段从抽屉里抽出来了一张名单。
上面是高三年段在总成绩单榜上总能看到排在前面的学霸们的名字。
“第一批的话,我们觉得安排安排8个人就好,你看看要不要再加人?”
老段现在跟许青山商量事情都是用询问的语气。
没办法。
谁家高中出了这么个妖孽,别说是在做这种有利于学校冲刺应试的事情,就算人家闹情绪了,该哄的还是要哄的。
“8个人太少了。”
许青山摇了摇头。
“我们办清北小班的目的,是让有机会冲刺华清和京大的同学都得到资源和提高,把原本只能上震旦、沪交、人大、江大的学生提高到能上华清和京大,才是我们的目标。”
许青山此时侃侃而谈的做派,比段永明更像是高三段长。
段永明甚至还在他面前耐心倾听。
“那打算安排多少人好?腾出来的那个小教室,之前是器材室,空间不是很大,估计只能容纳个三四十个人。”
段永明挠头。
老段似乎自从段长之位被许青山霸占去写论文以后,主见都有所下滑了。
“够了,就定24人吧。”
许青山小手一勾,把叶新城也拉了进来。
这24人里,1班10个人,8班8个人,2班4个人,9班2个人。
许青山纯属开挂。
叶新城也算开挂,他的挂是许青山。
在这份名单里,黄浩、石朝、江浣溪、叶芊芊、郑少平、陈瑜他们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这24人,基本上就已经是龙江实验最稳定实力的24人了。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
在张进才他们两个招生组来找许青山的时候,这帮人都去参加了华清和京大的自招。
只不过到现在,京大和华清那边的自招都还没有出结果,据说要等到3月才会公示。
“那我再去跟林校沟通一下,就确定这24人了吧?”
“嗯,如果上次华清和京大的加分有成功拿到的其他人,也可以酌情安排加入。”
许青山想了想,交代道。
他对于这个清北小班这么上心,是因为等到这个清北小班成立之后,他也会在这里进行一些题目、思路的讲解,来帮助这帮尖子生突破到更尖端的位置。
有时候,优秀和顶尖,可能就只差了一线。
而这一线,有时候可能就差被人点拨那么一句话。
在林校和段永明马不停蹄地折腾下。
这个每天别的学生在上培优补差走班式课程的时候,清北小班的学生就会被统一召集到艺术楼边角的那个小教室里。
如果是平时的复习课,自己有把握的,也可以和老师申请过后,自己到这个小教室里来自习。
当天傍晚。
最后一节课,这些学生就收到了班主任的通知,背著书包集中到了小教室里。
“我们这次组建清北小班,怎么没看到许青山?”
黄浩有些好奇地问身边的石朝。
许青山横空出世之前,他们两常年争第一,现在则是在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