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牛仔服已经流入我国,但数量很少,暂时还没流行起来。
一直到吹风吹满地的时候,牛仔服才真正流行开来,掀起牛仔大喇叭裤的风潮。
然而那种臀部滚圆裤腿扫街的裤子,让老一辈难以接受,甚至出现了替天行道的剪刀手,在街上看到这种牛仔裤便剪无赦。
此外,还有一些港岛热销的小商品。
其中,就包括一台小收音机,以及一台照相机。
“爷爷,这也是一台收音机。”周益民说道。
家里就有收音机,但跟眼前的这台比,体型不是一个级别的。眼前的这台,明显小很多,所以让老爷子很诧异。
“这也是收音机?这么小的?”
周益民解释:“越小,说明越先进。这种收音机,在南方也叫原子粒收音机,应该挺贵的。”
这年代,港岛也开始崛起,“港岛制造”颇有名气,品牌也有不少,要数最家传户晓的,有红A塑胶用品和原子粒收音机。
“红A”是港岛名牌之一,星光实业在1949年创立的一系列胶质产品,早年主要销售家庭用品,最驰名可算是红A胶桶,非常耐用,当年香港多次制水,胶桶是必备用品。
另一项畅销全球的“港岛制造”是原子粒收音机。
二战后,有科学家发明可以应用到收音机上的电晶体,又名原子粒,令收音机的体积变小,从而令收音机更便于随身携带。
早在去年,就有外国厂商在港设厂组装收音机,后来又有多家美资公司先后来港设厂。
“大姐也是,这么破费干什么?”老爷子嘴上责怪,心里却高兴。
倒不是在意这些东西,而是大姐心里还一如既往地惦记他这个弟弟,让他很开心。
如今,家里其实啥都不缺,这一两个月来,亲孙子往家里带了多少好东西?他们两老啥都不用愁,用的、吃的全是村里最好的。
周益民摆弄了一下照相机,准备找个时间,拍一张全家福。
姑奶奶寄照相机回来,也有这个意思,希望能寄几张照片过去。
这些物品,周益民并不打算拿出周家庄。包括那牛仔服,穿出去有点另类,不太好。
感谢08a兄弟200打赏!
185.第185章 可以做红薯粉呀!
185.
最后,周益民还发现了一叠美钞,妥妥的外汇呀!
周益民数了一下,总共2000美元。
这可是一笔巨款,起码在现在,对绝大部分国民而言,是一笔巨款。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正常汇率是2.46:1。而黑市中,美元兑人民币远不止这个数。
也就是说,这2000美元,至少能兑换5000元人民币。
当下,5000元绝对是巨款。
“益民,这钱你拿着,我跟你奶奶在乡下也用不着。”老爷子二话不说,就把那2000元美元给了孙子。
他们老两口,确实是什么都不缺。
这钱,就算现在不给孙子,以后也是留给他的。
不给孙子,难道给儿子?
周益民也不推辞,直接收下。
这外汇,以后或许还有大用。所以,周益民没有充值到脑中商店。不对,现在不能说商店了,应该说商超。
外汇在这个时代的作用,不言而喻。
要知道,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对外*贸和外汇都无时无刻不在关注。
他告诉大家,要多想办法,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发展对外*贸*易,争取多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尽可能多地换回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先进技术。
国家太穷了,尤其是外汇。
想要发展,就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等,但那都是要钱买的。我们国家的人民币,人家不要,只能想方设法增加外汇。
最后,还找到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面,是一家六口人。其中,那位笑容慈祥的老太太,就是周益民的姑奶奶,头发花白,衣着朴素。
看到那照片上的人,老爷子再次绷不住。
随后,老爷子又把其他地方分发下去。
把原本给周益民老爹的那套衣服,也给了周益民。
还别说,姑奶奶给老爹准备的那套衣服,更适合周益民穿,给他准备的那套,反而有点小。
也不能怪姑奶奶,毕竟她老人家不知道周益民长成什么样,有多高等等。
至于周旭强一家几口,就没有份了。
周益民将他的那套交给三婶:“先收起来,等来福长大了,给他穿。”
反正他也穿不下,太小。
“这……”
老爷子本来是不舍得的,毕竟这可是大姐千里迢迢寄回来的,哪能送给外人?但益民也确实是穿不下,留着也是浪费。
于是,他说道:“益民给来福,那你就收着吧!”
三婶欢天喜地收下,一个劲夸那套衣服的面料真好。自己三个孩子,真有福气,有对他们那么好的大哥。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
这可把来才和来芳羡慕得不要不要的。不过,两个小家伙懂事,没有闹。虽然也很想要新衣服,但嘴上不说。
按照规律,大哥穿过之后,也能轮得到他,只是不是新衣服而已。
“益民,给你姑奶奶回一封信。”老爷子迫不及待想要给大姐写信,告诉她,自己家这些年的变化。
尤其是想告诉大姐,他孙子有出息了。
上一次跟大姐炫耀,还是儿子考上大学。那时候,也确实是老爷子比较风光的时刻。可谁能想到,儿子跟白养了似的,一点都不靠谱。
唯一靠谱的,就是给他们两老生了这么个乖孙子,有出息的同时,还很孝顺,全村上下,就没有不羡慕的。
“不及,我们拍几张照片,到时候一起寄给姑奶奶。”周益民说道。
“啊!对对对!”老爷子连忙点头。
既然是拍照,肯定得好好洗个澡,换一套最好的衣服。要让大姐知道,自己家现在过得很好,以后不用再往这边寄钱之类了。
实际上,周益民得知姑奶奶在港岛,他也有点其他想法。
老爷子的心情大好。
周益民再次溜达,听到有村民吐槽,吃红薯都吃得胃反酸了。大家都期盼着小麦和玉米收成,没多少天了。
“你们就知足吧!没听说其他村的惨状?别说红薯,红薯藤都没得吃。”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就拿红星公社下辖的庄子、村子而言,大部分村子都有饿死人的现象。就连他们周家庄隔壁的上水村,要不是用几头猎物换到红薯和土豆,也肯定很惨。
可以说,周家庄和上水村都得益于周益民。
“我听说,刘家寨还有卖儿子的。”
也是没办法。
卖儿子的名声虽然不好,但留在家里,就是一起等死。把孩子卖出去,或许能让孩子有条活路。
“儿子都卖?”有人诧异。
一般来说,家里揭不开锅的话,要卖也是卖女儿,很少卖儿子的。
没人说话,这种话题有点沉重。
“十六叔来了。”
“十六叔,这么有空?”
“十六叔……”
看到周益民靠近,他们纷纷打招呼。
周益民耳朵尖,听到了他们的讨论。
他提议:“红薯吃腻的话,可以做红薯粉呀!”
前世,周益民没少吃红薯粉,感觉还不错。
再说,红薯粉要比红薯更加耐存放。红薯放久了会发芽,或者坏掉。
在南方,制作红薯粉是很常见的操作,并不复杂。
周益民记得,先把红薯清洗干净,然后粉碎,再用干净的盆子,或桶把粉碎的红薯盛起来。
然后连接好水管,向里面加入清水,不能太粘稠。
如果想要更多红薯粉,就需要将更多的生红薯粉碎。正常情况下10斤红薯能产出1斤左右的粉质,具体得根据红薯的品种和质量来决定。
第三步就是过滤,将清水和红薯渣混合物倒入滤布里进行过滤,一次不能倒太多,一桶就够了,一个人倒入红薯,一个人负责摇动滤架进行过滤。
过滤的红薯渣自然也不能浪费。
后面就是沉淀,把红薯粉沉淀出来。
之后则是自然晒干。
待红薯粉沉淀后,用勺子,或者锅铲将红薯粉铲下来,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簸盖里,为了不让其沾在簸盖上,下面需垫一层布,注意尽量铲大块一点。
晒干就是红薯粉了。
“红薯粉?好吃吗?”显然,有人没有吃过红薯粉。
北方不太流行这种做法,红薯直接煮了吃不好吗?简单,而且没有损耗。
“最后可以做成粉条,你们说好不好吃?”周益民跟他们说道。
那些人顿时咽了咽口水。
186.第186章 蜂蜜
186.
做红薯粉的建议很快传到老支书和大队长的耳中。
两人一计划,发现将库存一半的红薯做成红薯粉,也足够支撑到小麦收获,毕竟也没有多少天就可以收割了。
于是,他们动员村食堂的人开始做红薯粉。
老支书和大队长也希望在农忙前,让村民们吃好点,总是吃红薯,确实不是个事。饿得快不说,经常放屁也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