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121节

  紫檀、黄花梨生长缓慢,虽经百年仍粗不盈握,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掠夺性砍伐,至清晚期,原料日益匮乏,现已成凤毛麟角。

  导致人家西方大海航时期,到处掠夺,都找不到像样的木料。

  殊不知,能用的料子,几乎都被中国搜刮干净了。

  “我爹说,这些木料有可能是清代的。”周大春继续说道。

  “你爹怎么知道的?”周益民诧异,难道你爹还会鉴宝?

  “他说,以前我们周家庄有人在宫里当采办的。这些料子,很可能是那人贪下来。”周大春爆料。

  啊!还有这种事?

  周益民十分惊讶。

  看来,得回去跟爷爷了解、了解情况了。

  “走,先回我家。”

  周大春吃力地扛上那根黄花梨木料,跟在周益民后面。

  到家,周益民让周大春将木料放在屋旁就好。然后邀请他到屋里去吃东西,毕竟人家给他送来这一份大礼呢!

  周大春拿着那块沙琪玛,不舍得吃,毕竟是有老婆的人,有好吃的都先想着自己老婆。

  沙琪玛是一种满族特色甜味糕点,也叫“萨其马”等。

  它的做法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拌匀再切成小块食用。

  这玩意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满人入关后在BJ开始流行,与藤萝饼、玫瑰饼、绿豆糕并列京式四季糕点。

  “吃呀!还有呢!一会回去,你带一盒回去。”周益民开口道。

  他也清楚村里人的德性,甚至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写照,有好吃的都先想着家里人。

  周大春连忙摆手说不用。

  还是老爷子瞪他,他才老实。

  “爷爷,听说我们村以前有人在宫里当采办的。大春找到的木料,有可能是那人贪下来藏在那山洞的。”周益民问老爷子。

  老爷子努力回忆了一会,说道:“是有那么个人。”

  “这样的话,那些木料岂不是有主?”周益民想到这。

  老爷子愣了下,随即摇头:“有什么主?那人进宫当了太监,没有后代的。”

  “他的兄弟之类呢?”周益民又问。

  “我们祖先,就是他的兄弟。不过,严格来说,村里很多人都能继承这份遗产。”

  村里很多人,两百多年前都是一个祖宗。

  周益民听后,想了想,还是别独占吧!通知村里,让村里人将料子都搬出来,估好价格,最后交给他处理。

  不管怎样,最后其实也是落在他手里。

  他占大便宜,让村里喝口汤。

  “大春,这些你拿回去,顺便去通知一声老支书和大队长,让他们来我这一趟。”周益民拿出一盒沙琪玛,一袋面粉,以及那盒开了的华子,让周大春带回家。

  周大春吓一跳,这给得也太多了吧?

  正要拒绝,又被老爷子瞪,瞬间把话咽了回去。

  “那我先回去。”

  他内心还是高兴的,这袋面粉,得有二十斤以上吧?够他们家吃一段时间的,还有那盒华子,想想都美滋滋。

  “嗯!去吧!”

  周大春将那盒华子放口袋里,一手提着面粉,一手拿着那盒沙琪玛离开。快到自己家的时候,步子变得大摇大摆。

  进屋后,看到自己姥姥、姥爷等人。

  除了弟弟周大秋,都在。

  周志成脸一沉:“又拿你十六叔的东西?”

  周大春:“我也不要,但十六叔还是给,不要的话,大爷要骂人。”

  好吧!将周益民的爷爷抬出来,周志成也没辙了。

  随后,他把那袋面粉和沙琪玛放下来。

  “姥姥、姥爷、小芳,这糕点好吃,你们尝尝。”他招呼两老,以及自己老婆。

  那盒华子,是打算自己“吃下”,提都没提。

  他姥爷笑道:“这是沙琪玛,确实不错。”

  怎么说也活了一把岁数,虽然是农村人,但这种以前常见的糕点,没理由没见过的。

  小芳高兴,自己嫁过来后,夫家就没有亏待过她。在这里,比在娘家吃得好很多。娘家那边,村食堂几乎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粮食,只能让大家回家去吃。

  周志成注意到那小子耳朵上的香烟。

  他招了招手:“你十六叔给你烟了?”

  周大春顿时心一突,忘了自己耳朵还夹了一支,懊悔不已。他想蒙混过关,从耳朵拿下那支,双手给自己老爹递过去。

  “嗯?”周志成目光瞟了一眼这小子的口袋,里面明显有东西。

  周大春脸色一白,知道那盒中华是保不住了,只好掏出来,想要从里面再弄出来几支烟,然后再把盒子给老爹。

  谁知老爹又“嗯?”一声。

  周大春无比心痛地将整盒烟都递过去。

  周志成接过烟,满意地点头:“嗯!”

  他姥姥打开袋子,发现里面竟然是富强粉,微微吃惊:“是富强粉,还给这么多。”

  周大春开口:“姥姥,中午我们吃面条呗!”

  “好!姥姥给你们做。”老太太笑道。

  对于在女婿家的生活,她非常满意,也很知足。小女儿那边,他们两老已经不再指望。前些天,小女儿还带着她丈夫来周家庄,想要从他们两老手里要钱,知道他们手里还有点棺材本。

  不过,都还没进村,他们就被拦在村口,根本进不来。

  小女儿算是白养了。

  周志成开口:“拿出5斤,让小芳改天带回娘家去。”

  他知道亲家那边很困难。

  感谢zsx啄木鸟和08a两位兄弟的100打赏!说恢复5更,没做到,继续努力!

175.第175章 交换

  175.

  随后,周大春闷闷不乐地去找老支书和大队长。

  老支书和大队长听后,顿时明白周益民不想占村里的便宜,指挥了十来个人,让他们跟大春去那山洞,将里面的木料给搬出来。

  两人带着村里的木匠,随后来到周益民家,讨论那批黄花梨木的事。

  “按理说,那样的木料,现在也不怎么值钱了。”木匠开口道。

  如果是以前,这确实是珍贵木材。但眼下这年头,就连古董都不值钱,就更别说什么木材了。

  “那就按照市场价来,等都搬回来,你去估个价。明天我回城里,顺便运出去找买家。”周益民说道。

  正好,他开了货车回村。

  没多久,他们便谈妥了这事。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双方都还有意“礼让”,没有斤斤计较、讨价还价,自然也就很快拍板下来。

  吃过午饭之后,塑料膜厂的人才来。

  他们来了三辆车,上面装的都是聚乙烯薄膜,准备用这三车塑料膜换一车的玉米。

  其实,岳修还是有点忐忑的。

  现在粮食多缺呀!他们这三车塑料膜,真的能换一车粮食吗?老张找到他的时候,他立即跟厂长他们汇报。

  厂里的领导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能用自己厂生产的产品换粮食,肯定乐意呀!现在工厂都不太缺钱,缺的是各种吃的。上面划给他们厂的口粮,根本不够吃。上面的领导也说了,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周益民同志在吗?”岳修下车后,就问道。

  周益民上前套近乎:“岳叔,您好!张叔经常提到您。”

  岳修听见周益民喊他岳叔,顿时欣喜,关系立即拉近了很多。

  他可是听老张说过周益民的一些事,发明了压水井、太阳灶等,简直就是年轻人的翘楚,还上过报纸,是个名人。

  可即便如此,人家还是给与他足够的尊重。

  岳修笑道:“他能经常说起我才怪,有事要我帮忙的时候,才会想到我。”

  然后,又对周益民一番夸赞,说周益民有本事等,他家的臭小子要是有周益民一半好,他死都瞑目了。

  客套完毕,开始谈正事。

  周益民看了下塑料膜,出乎他的意料,这塑料膜比较厚。不过,透明度没有后世看到的那么高。

  只能说,这中塑料膜有优点,也有缺点吧!

  但眼下能做到这样,也实属不易。

  而岳修也带人检查那些玉米,没有一袋袋打开,而是随机抽查了几袋,做个样子。他们发现,这些玉米都很不错,人家没有拿次品糊弄他们。

  后面的交换,就是大队长跟他们对接。

  名义上,就是周家庄跟塑料膜厂进行交换。对此,岳修也很赞成这种操作,免得落人口实,对双方都不利。

  在村民们的帮忙下,那三车塑料膜卸下来,然后把那堆的玉米搬上塑料膜厂的货车。

  讲真,那些玉米搬上车,村民是心疼的,尽管那也不属于他们村的玉米。

  周益民也不吝啬,给塑料膜厂来的人,都塞了一包中华,而岳修则是多给1瓶拉菲红酒,反正这玩意他也不缺。

  这让塑料膜厂的司机很是高兴。

  他们司机虽然是人人羡慕的职业,收入也不低,但中华烟也很少抽呀!一方面是贵,另一方面是不太好买。

  1块钱一包的中华烟,是国内最贵的香烟。

  “你呀!跟岳叔客气什么?下次还需要塑料膜,直接来找我。”岳修跟周益民说道。

  他也想跟周益民拉近关系,谁都能看出,这年轻人以后前途无量。

  “好,一定。我们村打算搞大棚种植,塑料膜需求还是很大的。”

  岳修也料到周家庄要塑料膜是这种用途。

  现在盖塑料大棚并不流行,也不太好推广,主要是很多村子、大队、、农场、公社等都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首节上一节121/1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