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连忙查看商店。
他瞪大眼睛。
此时的脑中商店,已经不能用商店来形容,活生生就是一座类似后世“大润发”之类的大型商超,日常生活用品几乎应有尽有。
家电、服饰、酒水饮料、面包坊、婴幼童用品区、清洁用品、鞋区、家用纸品区、美食专区、应时鱼肉蔬菜……
周益民根本看不过来。
他随意看了一件商品,发现上面的生产日期等都是标注1960年的。这让周益民松了口气,否则以后这些商品拿出去都麻烦,需要拆开包装。
除此之外,还有周益民最关心的1元秒杀区。
原本只有两样商品,如今变成了每天4样,直接翻倍。
不过,数量还是一样,都是100斤、100只等。
比如今天的1元秒杀区,100斤核桃、100斤芝麻油、100只白条鸡,以及100条华子。
周益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这些东西全部1元购,存放在商店背包中。
一直到天亮,周益民都没有睡,逛了半夜的商超,将脑中商超的产品分区,产品价格等都了解一遍。
有些东西,还是过于先进,比如那些家电产品,跟21世纪的差不多。甚至,周益民还找到了手机、电脑等。
那些东西,暂时有点多余,拿出来也用不了。
天亮后,周益民草草吃了点东西,来到钢铁厂。
“用车?你会开吗?”王科长诧异。
三轮车和自行车已经不够你用了吗?
他们钢铁厂是有自己的货车,而且是十几二十辆呢!其中,就有几辆是归他们后勤调动的。
毕竟那么大的厂,用度可不小,没有车辆运输可不行。
给周益民调用一辆也没问题,但你居然还不用司机。
173.第173章 亲兄弟明算账
173.
周益民肯定会开车,虽然这个时代的汽车跟后世的不太一样,但操作更简单。
“以前跟人学过些天,我院子以前就有司机。主要是这车我打算用两天,不能让厂里的司机跟我这么久吧?”周益民说道。
他也没说谎,四合院徐奶奶家的过世儿子,曾经就是厂里的货车司机。
周益民这个年龄段的人,谁没有坐过徐叔的货车?
有没有跟徐叔学过,谁又知道?
所以,周益民这个解释还是经得住推敲的。
王科长一听,顿时释然,点头:“我去给你申请。不过,你得跟去,开两圈给我们看看。”
“行!没问题。”周益民颔首。
不就是手动挡嘛!
后勤本来就有用车资格,王为民作为一位科长,去申请用车,这并不困难,甚至不需要丁主任去交涉。
另外,周益民在钢铁厂比较特殊,很少人会跟他过不去。
“就这辆,油都加好的。”王为民指着眼前的这辆货车跟周益民说道。
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周益民上去开两圈看看。
不是担心车子出问题,是担心周益民出问题。
如今,周益民可是他们钢铁厂的宝贝疙瘩。他要是有什么冬瓜豆腐,胡厂长等厂领导能撕了他这个小小的科长。
周益民懂他的意思,打开车门,进入驾驶室。
他先是快速看了几眼驾驶室,了然于心,拧钥匙,启动汽车。起步有点没把握住,差点死火,但后面还是安然地开车在大家的视线内兜了两圈。
“怎么样?都说没问题的。”
王为民略微惊讶,也松了口气,笑道:“行!你开走吧!小心点,注意安全。”
周益民不再废话,开着那辆有点破旧的货车直奔周家庄。快到的时候,停下车,往车里面放粮食,全是玉米。
玉米便宜呀!
红薯、土豆更便宜,但不能拿那些糊弄人家。怎么说也是一个聚乙烯薄膜厂,人家大概率看不太上红薯和土豆。
进村的时候,被拦下来。
村里人看到开车的是周益民,大为吃惊,才赶紧让路。
“益民竟然会开车。”
“十六叔会开车很奇怪吗?”
有人忽然这么反问一句,将周围的人都问得无言以对。
是呀!益民那么厉害,会开车不是很合理吗?
汽车停在学校的操场上,老支书等人赶过来,还以为周益民又往村里送什么东西呢!这种货车进村,是周家庄头一回,都来看稀奇。
“益民,车上是什么?”老支书问。
周益民不隐瞒,说道:“是玉米,今天会有一批塑料膜送到我们村来。支书,您让村民注意一下,让人家进来。
这些玉米,就是用来换塑料膜的。
有了那些塑料膜,我们村天冷的时候也能种庄稼作物。具体怎么操作,我后面再教大家。
以后对外就说,塑料薄膜是周家庄跟塑料膜厂交换的。”
他趁机将事情讲清楚。
老支书和大队长岂能不懂?两人连连点头。
大队长开口:“既然如此,一会干脆我来跟塑料膜厂的人做对接。”
“没错!这样最好。”老支书也赞成。
周益民点头:“行,就这么办吧!”
以后这些事,周益民都打算让周家庄出面。
老支书将这批玉米的账记下来。
他们很清楚,那些塑料薄膜是村子用,不可能让周益民付出那么多。人家费人脉弄来塑料膜,就够对得起周家庄的了,还让他出钱,那不应该。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呢!
因此,周益民每次自掏腰包解决村里的困难,老支书都是有记下来的。
等村里有能力偿还,就会开始偿还。
“快,都搬下来。”老支书跟围观的村民说道。
一车的玉米粒,卸下来还是蛮多的。
有人发出疑问:“十六弟,有塑料膜真的能在冬天种粮食?”
要知道,那时候就连水都会结冰,压水井都不一定有用。到时候,浇水都成问题。而且,土地会变得很硬,怎么解决?
种粮食,他们是专业的,可面对那样的情况,他们都无可奈何。
“不难,植物生长的几大要素,气温、光照、水、土壤等解决了,它们就能生长。
冬天虽然冷,但光照还是有的,土壤也不缺。压水井抽的是十米深的地下水,应该不会结冰,能用。
最难的,应该是气温。
天冷的时候,我们人怎么活?待在房子里、烤火之类,对不对?
我们也可以给庄稼盖暖房,在里面烧点火,把里面的温度提高。”周益民通俗地解释道。
还有些知识,说了他们估计也听不懂,他就懒得说。
比如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植物就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而在里面烧火,就能除了提供温度之外,还有就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能进一步让温度提高。后世著名的温室效应,不就是二氧化碳释放造成的嘛!
村民大概听懂了。
就算听不懂,也不明觉厉。
不管大家有没有听懂,周益民都不打算解释第二遍,把汽车开到操场边上去,拔掉车钥匙,就往家里走。
留下老支书和大队长指挥大家干活。
还没回到家,就碰到了周大春。这货也就结婚那几天不是鸡窝头,很快又被打回原形,鸡窝头几乎成了他的标识。
只见他扛着一根木头,遇到周益民的时候,连忙将木头小心放在旁边,靠着一块石头。
然后喊十六叔,跟周益民打招呼。
周益民掏出一包华子,给他递过去一根,知道这货就爱这一口。
周大春哪抽过这么好的烟?立即跟捡到黄金一样高兴。
整个周家庄,估计也就周旭强等极少数人抽过,还都是周益民给的。
“这根木头,哪里找的?”周益民看着眼前这根木头,感觉是黄花梨木呀!这货哪里弄来的?
周大春笑道:“家里的木料不是没有了吗?所以进山物色一些树木,谁知让我发现个山洞,里面就藏着这些木料。
十六叔,这可是好料子呀!我爹让我扛到你家去。”
174.第174章 山洞的木料
174.
黄花梨木,周益民当然知道是好料子。
他猜测,估计是以前的人采购回来,藏在那山洞中。不知什么缘故,一直没有弄走,这才便宜周大春。
“很多吗?”周益民问道。
周大春略微点头:“还有好几十根,而且那些都比较大,我一个人扛不了。”
这一根,是里面比较小的一根。在他扛回家后,他老子一眼就看出这种料子不一般,便让他给十六叔扛过来。
他弟弟能拜入陈大夫的门墙,是十六叔给的造化。这一点,他们家很清楚。
周益民一听,还有那么多,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
明清时期,大量珍贵木材被砍,不仅是我们国内的,包括整个南洋,甚至南亚,像什么黄花梨、金丝楠、小叶紫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