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8节

第69章 陈老师的新作

  吃过晚饭,江弦出门消食儿。

  “儿~驾!”

  这会儿的京城,晚上七点以后就允许马车进城了。

  马车大部分从广安门、广渠门和永定门进来,沿路全是马粪,巨特么壮观。

  赶车的稍微讲究点儿,还给马屁股底下拉一个粪兜子,碰上马粪也拾一拾,毕竟这会儿化肥还没大规模生产,粪是重要的生产原料,粪、尿还得凭票供应呢。

  当然,七点以后允许,不代表人家就真等到七点以后进,法外狂徒贼多,常有打“游击战”的,闹出些“马车大闹双榆树”“马车大闹潘家园”的传奇。

  京城的马车一直是个难治理的问题,谁也怕挨马夫一鞭子抽,哪怕真扣押了马车,给马喂草料又是个大问题,京城里的马车一直到奥运那会儿,才终于禁了个差不多。

  “您这瓜保熟么?”江弦找了个沿路停着的板车,车上苫盖着没卖完的西瓜。

  这会儿正是西瓜上市季节,老京开路上往城里送瓜的马车络绎不绝,能排成见首不见尾的长龙。

  “熟,咱这都是大兴西瓜,皮儿薄,瓤儿鲜,您尝尝。”

  江弦尝了块,是不错,又脆又沙。

  大兴西瓜在京城算出名儿的,经常搞西瓜节和各种西瓜比赛,后来还出了个瓜王宋宝森,一个西瓜拍卖出1.32万的高价,当即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了“世界级瓜王”。

  西瓜5分钱一斤,江弦提了俩,20多斤,拢共花一块多,又捡了点葡萄、苹果、梨、葫芦形的大枣.

  回去把西瓜镇上,吃了颗梨,灵感【水果】毫无动静,看来这100的进度,和吃没太大关系。

  不是吃又是什么呢?

  他跟做实验似得,又试着卖颗梨给江珂,强买强卖以后,进度仍纹丝不动。

  这够难的。

  郁闷的洗漱睡觉。

  次日一早,江弦拎着备好的果子,直奔关学曾家。

  后世有说关晓彤是格格的,其实不算。

  关学曾虽然是旗人,但是到了他爹那辈儿,家里头已经和许多八旗子弟一样陷入困顿,他爹拉车,他妈替人补衣服,一家四口穷的只剩两床被子。

  而且他家是镶蓝旗的,在清朝,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镶蓝旗属于“下五旗”里地位最低的。

  慈禧当上太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娘家从镶蓝旗抬旗到了镶黄旗。

  不过老爷子对艺术的贡献蛮大,还冒着风险亲赴志愿军战场慰问,在曲艺界这才有了一席之地。

  还没停好车子,便隐隐听着院儿里咿咿呀呀、唱词道白、敲鼓打板的声音。

  “山高涧深征途险,西天路上多磨难,师徒同心又登程,誓扫群妖取经还”

  他站门口儿柳树下,细细听了一阵儿。

  鼓声一停,关学曾抬眼就瞅见这小子,“江作家?”

  “关老,别来无恙呐!”江弦作个揖。

  “站外边儿干啥?快进屋、快进屋。”

  “老爷子家里有客人?”

  “刚巧有个南方来的老朋友,我带你认识认识。”关学曾领他进到正屋,屋里坐着一老一少俩爷们儿,都有点瘦,还有点儿面熟。

  关学曾笑呵呵的介绍,“这位是江弦作家。”

  说罢又转过头,“这位是章宗义,绍剧演员,人称‘南派猴王’。

  那是他小儿子,章金莱。”

  嗯?

  江弦瞅一眼章宗义,又瞅一眼他身后那矮瘦小孩儿,乐得不行。

  这不六老师么!

  六老师是“猴四代”,章家是猴王世家,出了四代猴王,他爹章宗义的艺名叫六龄童,是绍剧艺术家。

  教员那首“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就是看了他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的。

  章宗义有11个儿子,后来家喻户晓的这位六老师,是最小的。

  鲜为人知的是,拍86《西游记》的时候,杨洁想要的孙悟空是章宗义门下弟子“江南美猴王”刘建杨。

  结果在章宗义的干涉下,杨洁连刘建杨人影都没见着,直接被章宗义带着儿子章金莱截了胡。

  “难怪我刚才在院儿外听着唱词儿了,原来是您二位搁里边儿练着呢。”

  “见笑、见笑。”章宗义客气的作个揖,他还年轻那会儿就倒嗓倒的厉害,唱的不行,专攻表演。

  “这孩子今年多大了?”江弦望向六老师,一副老前辈姿态。

  章金莱抬起头,有些腼腆的讪讪道:“刚20。”

  他这会儿长得一本正经,身上没猴子那灵劲儿,后来拍《西游》才渐入佳境。

  

  “在哪上班儿?”

  “在杭州的昆剧团艺校学戏。”

  关学曾笑着给章宗义介绍,“你别看江作家年轻,文代会都邀他。”

  文代会邀我了?

  江弦耳朵一动。

  关学曾接着道:“文联就给了京城年轻作家就三个代表名额,江作家拿了一个,我认识他,讨论会上特意留神了的。”

  “是么,我还没收到信儿呢。”江弦美滋滋的,放下了心。

  章金莱也听着,佩服的不行,这人看着分明也没多大,顶多大他四五岁,就能参加文代会了?

  而且这人往那儿一坐,气质就跟他爸那辈儿人似得,举手投足,自在悠闲,一点不拘着,章金莱特崇拜这类人。

  “小毛头,把你的戏练精,争取下次也邀请上。”章宗义道。

  “是。”江弦也鼓励道:“听你爸的,好好学戏,我是写文章的,你是唱戏的,咱俩争取在不同的领域各自开花。”

  “谢谢江作家。”

  回到北影厂,江弦回屋改了会儿《芙蓉镇》,葛尤过来说礼堂今儿放港片,俩人便一起去看。

  片子是李小龙演的《精武门》,72年上映,上映后第二年他人就没了,至今成谜。

  不过这片子还是挺爽的,李小龙演陈真,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随后狂扁小日本。

  电影里面儿有个镜头,小日本铃木宽被李小龙一脚踢出老远,其实被踢的是替身,替身演员叫成龙。

  “多不合适,现在中日友好呢,咋能放这种电影。”电影结束,葛尤在旁边儿感叹。

  “你就说爽不爽吧?”

  “真特么爽!”葛尤咧着嘴笑,“可惜最后陈真死了,我都看哭了。”

  江弦没搭理他。

  陈真、陈真.他师傅谁来着?

  孤自走着。

  忽然就想到陈奇老师该写篇什么了。

第70章 枪

  电影《精武门》讲的是什么?

  陈真的师傅被小日本设计毒死,他的亲传弟子陈真,独闯日本道馆与一众高手较量。

  最终手刃仇人,为师门洗刷耻辱,为国家与民族争回尊严。

  那么陈真的师傅是谁?

  他比倪匡虚构的陈真更有名气

  霍元甲。

  “这个题材好!肯定爆!”江弦激动。

  虽然此前国内霍元甲题材极少,大家对霍元甲了解也不太多,但能蹭《精武门》的热度,因为《大侠霍元甲》就是这么火的。

  1983年港剧《大侠霍元甲》在内地播出,引发“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剧中无影无形“迷踪拳”掀起习武风暴,还有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脍炙人口。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江弦现在还会唱呢。

  剧里的陈真,他也特喜欢,梁小龙饰演,也就是后来的“火云邪神”,别看人在《功夫》里穿个拖鞋抠脚,那会也是顶流鲜肉,四小龙之一,演完《大侠霍元甲》《陈真》后大红大紫,被请来内地交流。

  随后一回港城,他就激动的对媒体表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上自己的祖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默默祝福祖国经济的腾飞!”

  消息传到琉球,立马勒令他写悔过书,梁小龙是真人1v10的狠人,说你母亲贵姓,然后就被那帮孙子封杀了,只能息影转行做小生意,因为琉球当时是港城的重要市场。

  遭遇相同的还有梁家辉,27岁来内地拍电影,成了最年轻的金像影帝,也被勒令写悔过书,梁家辉脊梁挺得直直的:“我没错,我为什么要写?”,于是也被封杀。

  最年轻的金像影帝啊,捧着奖杯在港城街头摆地摊谋生。

  8月。

  张洁被调入北影厂。

  她在北影厂《电影创作》第4期刊登了篇电影文学剧本《寻求》,又在第8期刊登了电影文学剧本《我们还年轻》,所以被借调过来。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适合拿给大众阅读。

  文学剧本进一步加工成分镜剧本,也就是“脚本”,导演才能进行拍摄。

  江弦给张洁接风,喊来俩人都认识的冯骥才作陪。

  找了家国营饭店,仨人挤着坐下。

  “张老师,这下304、305全叛逃来北影厂了,你我以后在《京城文艺》都得被录入《贰臣传》里。”

  “《京城文艺》哪有你说的那么小气。”张洁笑笑,“倒是,太厉害了吧小弟,先在《人民文学》过篇稿子,又被选入这次文代会的京城年轻作家代表,姐真替你感到高兴。”

  “是啊。”冯骥才也很羡慕,“我的代表名额都没被放在作家协会里,天津老作家太多了,孙犁、方纪、袁静.

  天津年轻作家代表就给俩名额,一个给蒋子龙了,还有一个给了苏阿芒,你们知道苏阿芒么?”

  “没听过。”江弦摇摇头。

  “我知道他。”张洁脸上浮现出一抹难过:“苏阿芒是天津一位精通世界语的才子,比我大一岁,我上次见到他,他已经身心俱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连话都说不清楚.”

  仨人一块沉默一阵儿。

  此次给他这个名额,想来也是天津文艺界对他的补偿与关怀。

  “大冯,最后给你弄上名额了没?”江弦跟冯骥才打听。

  “弄上了,你猜在哪?”

  “哪啊?”

首节上一节58/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