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40节

  不过问题很快就来了。

  《十月》每期的印数是50万册,今年的最高销量则是65万册。

  出于对江弦的信任,1981年第4期第一次的印数就是60万册。

  可在上市一个半月以后,随着《高山下的花环》声势越来越大,60万册第4期就全都卖光了。

  这样的销售速度,直接惊掉了《十月》编辑们的下巴。

  编辑部几乎每一分钟都能收到外地读者的来信、电话,询问他们如何订购到最新一期的《十月》。

  编辑部匆匆忙忙的加印,决定再版30万册。

  结果谁都没有料到,印刷厂的女工闹起了情绪。

  不给印了!

  才发现之前定时发布设置错了。

  我设置的10点55分,结果设置成第二天早上的10点55分了,莫名其妙断更了一天我自己都没发现。

269.第268章 为靳开来做主

  269.

  《十月》这部杂刊,在全中国最好的印刷厂新华印刷厂印刷。

  新华印刷厂是一家国家级重点书刊印刷厂,地点大概是西直门往南一点。

  身着一件灰色中山装的厂长缪文民正快步往车间里去,身旁是车间主任谢久强。

  “怎么会这样呢?女工们怎么会都不干了呢?”缪文民急的是满脸通红,忍不住批评,“老谢,你的工作都是怎么做的?!”

  谢久强也一脸无辜,“厂长,您真不能赖我,要怨就怨这个《十月》。”

  缪文民这才从谢久强那儿听来了女工们不干了的事情原委。

  归根结底,还要归咎于81年《十月》第四期上的《高山下的花环》这篇小说。

  随着《十月》声势愈发壮大,《高山下的花环》在读者群体当中掀起愈来愈大的轰动。

  小说在全国引起反响后,一个刺儿头的形象靳开来竟然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

  靳开来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大众心目中是有代表性,也是最容易得到共情的一个角色。

  他与赵蒙生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的牺牲不是为了炸碉堡、堵抢眼,而是为了砍甘蔗而牺牲。

  而且就因为这个问题,他在小说的结尾竟被不被认为是英雄。

  印刷厂的女工们听说《十月》加印的事情以后,便以行动此来抗议,希望以此威胁作者,让他同意修改靳开来的结局。

  “这不是胡闹么。”缪文民气急的抓了抓后脑勺。

  自打新华印刷厂建厂以来,就没出过这么恶劣的事件。

  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一篇小说?

  闻所未闻!

  缪文民来到车间,往里一瞥,负责排版工作的女工人全都在车间里静坐,看到他进来,一群人立马站了起来。

  “厂长来了!”

  女工们欢呼一声,马上把缪文民团团围住。

  “厂长,您要为我们做主啊!”

  “不是为我们做主,是为靳开来同志做主。”

  “对,为靳开来同志做主!”

  “.”

  女工们你一言、我一语。

  “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

  缪文民抬了抬胳膊,叽叽喳喳的女工人们安静下来,齐刷刷的看向他。

  缪文民轻咳一声,他刚才能批评谢久强,却不敢给工人们随便甩脸色,这会儿是一脸温和的劝说道:

  “事情呢,我已经听说了,大家不要闹情绪、不要意气用事嘛。

  先把手头上的排版工作做好,其他车间还等着你们排版,《十月》的同志们还等着我们厂发货,全国的读者们还等着看我们厂印的书.”

  缪文民说的声情并茂,女工人们却并不买账。

  “不行!”

  “必须改写靳开来的结局!”

  “我们要见江弦同志!”

  正是大夏天,车间里女工人们摩肩擦踵的围着缪文民,口号喊得是排山倒海。

  缪文民只觉得脑袋嗡嗡的,头顶蹭蹭冒汗,劝说的嗓子都喊哑了也无济于事。

  他算是彻底没了办法,只好跟谢久强吩咐:“去联系一下《十月》的同志,给他们讲讲咱们这边的事,问问他们是否能和江弦同志商量一下.”

  消息很快传到了江弦这儿。

  他从张守仁那里听来新华印刷厂的事情原委以后,也是哭笑不得。

  这算是甜蜜的“痛苦”吧。

  女工人们如此喜爱靳开来这个角色,甚至不惜用行动来为他争取评功资格,争取一个更好的结局,证明《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的确火了,深入人民群众和读者的心。

  “老张,这样吧,我亲自去见见女工们。”江弦提议。

  “你?”张守仁打趣说,“我怕她们把你给吃了。”

  “她们是工人,又不是老虎,吃我做什么。”

  “成,我和你一块儿去。”

  江弦问了个位置,本打算骑着车子过去,结果新华印刷厂那边一听说他要过来,厂里的卡车就直接开过来接人了。

  上车以后,相互介绍认识。

  “江作家啊不,江救星!”

  江弦和厂长缪文民握上了手,他能清晰的察觉到,缪文民此刻满手心都是汗水。

  缪文民是真急了,急的火烧眉毛,女工们不干了,那这性质可就是工人()工。

  他们这样的重点单位,绝不能闹出这样的事情。

  “你放心,缪厂长,我既然来了,就是解决问题来的。”江弦拍拍他的手,宽慰的说了一句。

  缪文民这才松开手,呼一口气,“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坐着车子来到西直门南边一点的新华印刷厂。

  与江弦同行的,还有张守仁和靳少先,以及几个《十月》的编辑。

  靳少先安慰着缪文民,“放心吧缪厂长,我们这个江弦,号称三寸不烂之舌,他可是连中作协dang组书记冯沐都能说服的人物。”

  缪文民也是从事文化工作,自然知道冯沐,闻言心中宽慰不少。

  几人一同进去,缪文民先是介绍了下身份。

  “同志们,这位就是江弦同志。”

  “江弦?”

  瞥着江弦的身影,一群负责排版的女工立马把他给围了。

  她们言辞激烈的质问:

  “你就是江弦?”

  “靳开来有什么错?”

  “对,靳开来有什么错?你为什么不给靳开来立功!”

  江弦也是哭笑不得。

  些微头痛的同时,心中却也有欣慰,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花环》这篇小说确实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他给女工们解释道:“靳开来是虚构的人物,文艺创作与现实生活还是有差距的。”

  然而这单薄的说辞仍旧不能让女工们满意。

  女工们咋咋呼呼的,你一言我一语,强烈要求江弦给靳开来改写一个结局。

  “就算是牺牲了,至少也该给靳开来评一个一等功!”

  “对,评个一等功!”

  江弦竭尽全力的跟女工们解释:

  “同志们,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靳开来这样的人,也会发生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

  角色的设定,除了要形成人物与人物之间鲜明对比外,还有一个更大方面的体现,就是与现实社会联系。

  阳光下总会有阴影,是小说要反映的一个最基本的现实.”

  江弦这一番话下去,有几个女工眼神闪烁,似是被他说动。

  但仍有好几名女工不依不饶:

  “江弦同志,我们请求你改写靳开来的结局!”

  “靳开来应该立一等功。”

  “你要是不答应,我们就不排版了!”

  江弦又张口说了几句,仍旧无法说动女工人们。

  最后在缪文民的掩护下才顺利走脱,衣服都差点儿被女工们给撕了。

  “同志们真是太热情了”江弦抹了把汗。

  靳少先也是心有余悸,“江弦,我宁愿跟着你去说服冯沐同志一百次、一千次,也不愿意来这儿和这些女工们交涉一次。”

  他算是感受到了缪文民此前的无奈。

  要不是有几台机器挡着,江弦今天恐怕会被这群女工们扒下来层皮。

  缪文民苦笑,这事儿闹得,都把作者请过来了也解决不了。

  不过江弦的一通话还是有效果的,至少不依不饶的女工少了很多,就只剩下几个顽固分子。

  后面几天,上级部门介入,女工们这才恢复了工作,开始了81年《十月》第4期的第二版印刷。

  愈来愈多的读者与《高山下的花环》这篇小说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文化界的声音也从未停止下来过。

  《花环》未发表之前,便收获了现代军旅小说“扛鼎之作”的美誉,以及文学评论家冯沐同志的文学评论文章。

首节上一节240/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