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4节

  三人提着浆糊,往青华园的墙上一通贴。

  渐渐有人围了上来。

  “哇,这不是北岛的诗么。”

  “醒来吧刘鑫武?哈哈,这个巧妙!”

  “我就觉得刘鑫武的文章和洒狗血没太大区别,刁钻偏激,终于有人道出了我的心声。”

  “同志,你们是什么人呐?”

  学生们颇为热情。

  警察则挤在学生后头,一头雾水。

  “他们贴的什么?”

  

  “我看像是.诗?”

  “开什么玩笑,什么诗是这样写的。”

  “把中文系的教授请来看看。”

  天蒙蒙黑的时候,飘起了小雪。

  江弦一天没吃东西,又冷又饿,手上也黏糊糊的,全是浆糊和纸屑的残渣。

  燕京大学的三角地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回过头,忽望见身后,那黑漆漆的冬夜里,站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学生们。

  他们抄手缩身,身上落满雪花,炽热的呼吸与冷空气搅成一团,昏黄的路灯下,一双双眼睛明亮而热切。

  “同志,们这杂刊真好!”

  “我喜欢那上面的诗词、文章。”

  “你们以后还来贴么?!”

  “我们还能看着这些作品么?”

  “还会往下办么?”

  姜世伟苦笑一声,“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们就是普通人,没刊号,也没经费。”

  江弦收起东西,将三轮车头调转。

  寒夜里,不知谁忽然带头喊了句。

  “同志,我这里有些钱,你们收着。”

  马上便有学生自发的从口袋里掏钱,一把把零零碎碎的钱往前传递。

  “这钱你们拿去用。”

  “我这里也有点。”

  “同志,你们的刊物一定要办下去!”

  “接着办,我还想看你们的作品。”

  “我会给你们投稿的!”

  赵振开鼻子一酸,深鞠一躬,“承蒙各位喜欢,今儿能出来,是担着被捕的风险,我身为主编,不能老让成员涉险,以后不会再贴了,但咱们这杂志,只要有一个人看,就会办下去,喝西北风也办下去”

  雪花纷飞,人群主动错开条缝隙,三人推着三轮车往校园外走,赵振开一路抱拳作揖。

  江弦裹着大袄,蹲在车上。

  望见有些学生踉跄在三轮后头跟了一程,最后站在路灯下,使劲挥手。

  带来的《今天》杂刊已经空了,只剩几本折页、漏印、硌印的。

  江弦捧起仅存的几本《今天》杂志。

  路灯昏暗,文字颠簸,寒风噼啪想要将那页折上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今天/只有今天。”]

  他不觉得冷,热腾腾的气在胸腔燃烧。

  东四十条一家夜宵摊店,陈皑鸽、于友泽早便在此处候着。

  这会儿只有少数餐饮店夜晚营业,专为夜间工作人群服务,司机、售票员、夜班职工.

  喝了点酒,吃了碗炸酱面。

  散场后,江弦孤自往招待所回。

  看见飞雪树影,路灯光晕,翘起的屋檐像船在黑夜中航行。

  拍拍冰凉的脸颊。

  “系统,合成。”

  “已解锁第二条合成路径:”

  “【大院子弟】+【离经叛道】=”

  “《动物凶猛》”

  痞子作家王硕巅峰之作。

  姜文将其翻拍为处女作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28章 你有其他人了?

  [在我少年时代,我的感情并不像标有刻度的咳嗽糖浆瓶子那样易于掌握流量,常常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应过分,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摧肝裂胆,其缝隙间不容发。

  这也类同于猛兽,只有关在笼子里是安全的可供观赏,一旦放出,顷刻便对一切生命产生威胁.]

  《动物凶猛》之于王硕,就像余华之于《在细雨中呼喊》,王小波之于《黄金时代》。

  都是他们飞不出的作品。

  它以嗡嗡嗡为背景,讲述一群大院子弟离经叛道的青春。

  小说的字数比《棋王》多了很多,五万六千余字。

  若以青春为题材进行评比,《动物凶猛》一定能在中国拿第一。

  即便这篇小说如他原本的作者一般,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

  “这次可要好好改改.”

  这篇小说创作角度是多年以后,人至中年的作者,重新回首荒诞青春。

  江弦若想发表,便需将观察者的视角进行调整。

  思路止于此,尚未分解的酒精使得脑袋有些混沌。

  招待所里很安静,窗外雪簌簌下落压弯树杈,江弦洗漱一番,坐在床边儿开始泡脚,热水驱散了身体的寒冷与醉意。

  从抽屉里取出北影厂所赠的收音机,这会儿收音机有一个绰号叫“半导体”,种类繁多,按外形可分袖珍、便携、台式三大类。

  江弦的这款算袖珍式,比手机大,比板砖小。

  还只有中波AM调幅和短波节目,立体声FM调频广播尚未开始普及。

  [三中全会闭幕仅两天.恢复名誉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江弦一滩烂泥似得躺在床上,脚还插在热水里。

  “这盆真大。”

  他意思是缺个妹妹和他一起泡脚。

  记得后世上大学那会儿,他也曾懵懂恋爱,和女朋友一块在校外租房,两人一起泡脚,大脚裹小脚.

  后来俩人全得了脚气。

  江弦觉得应该是他女朋友的问题。

  因为他同时也得了嘴气。

  闭上眼睛,裹着被子,想着《动物凶猛》的修改思路,又想着朱琳此刻在干嘛,不知过了多久才迷迷糊糊的睡过去。

  翌日,江弦早早爬了起来。

  天色明媚,雪已经停了,门卫大哥扛着铁锹铲着地面的积雪,江弦索性加入帮忙,刷了波大哥好感。

  “江弦!”

  章德宁面带笑容走过来,脑袋上还戴了顶“真由美”同款帽子。

  “德宁老师,你今儿真时髦呐。”江弦指指她的帽子。

  章德宁意会一笑,“你也看《追捕》了?”

  《追捕》是小日子的电影,作为内参片引进。

  内参片即内部参考片,专供首长观看,用以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动态。

  在众多的电影厂中,以沪海电影译制厂的译制任务最多,在这会儿,谁能有幸看上一部内参片,足够跟街坊邻居吹上一整年。

  这也是恰逢中日友好,《追捕》才被批准公映,银屏一经放送,立马风靡全国,被誉为中国观众人数最多的日方电影。

  余华曾回忆,《追捕》他足足看了三次。

  国内刮起《追捕》热的同时,高仓健的立领米色风衣、“真由美”的帽子也火的一塌糊涂。

  “德宁老师,你找我有事儿?”

  章德宁露出兴奋之色,“的《棋王》和张洁老师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全都入选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了!”

  “这么顺利.”

  江弦没太意外。

  张洁原本就在入选名单中,他此次入选也算是意料中的事。

  “根据评选规则,在获奖名单最终确定前,入选的所有作品还需要开场座谈会进行讨论。”

  “座谈会?我需要出席吗?”

  “你身为作者当然要去了,你还得准备一些材料,届时会上还需要你发言。”

  “这”江弦眉头一皱。

  他这段时间,想尽快厘清《动物凶猛》的修改思路,不想分心在别的地方。

  “我能不去么?”他试探着问。

  章德宁误会了他的意思。

  

  “你放心,此次召开座谈会,是讨论你们这些没有定性的作品,至于刘鑫武的《班主任》,早前已和《伤痕》、《神圣的使命》这些作品开过一次座谈会了,这回他不会出席。

  江弦,不必把别人的中伤放在心上,静下心好好创作自己的作品,是非成败自有后人评说。”

首节上一节24/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