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38节

  也是不得不卖惨。

  这会儿没什么投资人,拍摄的钱都是他自掏腰包,他也不能总这么付出,能争取上面支持当然要争取,不然照这个节奏拍下去,中国那么多作家,他倾家荡产也拍不起啊。

  陈荒煤、光未然他们听了江弦的话,老脸一红,忍不住感叹江弦的觉悟真高。

  若不是他自愿慷慨解囊,他们恐怕也看不到这段茅公的珍贵影像了。

  “这个钱还是应该中作协来报销,这个样子实在是不像话。”冯沐提议说。

  “应该的。”陈荒煤点了点头,“《中国文学》这个片子也是现代文学馆建设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为难江弦同志一个人。”

  中作协这个会开完,江弦的收获巨大。

  《中国文学》的拍摄更加名正言顺,披着现代文学馆的旗号,那就是得到了宣传部门的认可。

  资金的压力也得到解决,虽然还是很拮据,至少比他自掏腰包要好得多。

  “江弦同志!”

  正想着,又被喊了一声。

  江弦回过头,看到林斤澜同志和萧军同志两人。

  江弦和他们打个招呼。

  去年年中京城作协的代表大会上,萧军当选为副主席。

  后来组建了诗歌组、儿童文学组、电影戏剧组、小说组、文艺评论组,林斤澜同志则当选了小说组的组长。

  可以说这俩人现在都是江弦这个小理事的领导。

  “你的片子拍的好啊。”

  萧军感叹说,当年鲁迅先生在上海请客设宴,那是一家豫菜馆,先生请了萧红、茅盾还有他。

  萧军仍然记得,那天上的菜是糖醋软溜鲤鱼、铁锅烤蛋、酸辣肚丝汤、炸核桃腰四种。

  “吃了,散了,再吃,再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讲到最后,萧军一阵唏嘘。

  此刻再回首往事,故人已都不在了。

  林斤澜也是一阵唏嘘,三人聊到正事上面,“我和萧军同志过来,是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有事?什么事?”

  萧军正色道:“京城作协最近在准备一个名单,打算把一部分作家调入京城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我们想把你写上去,过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文联专业作家?”

  江弦立马心动。

  能成为文联专业作家,这说明作家本身的文学成就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文联的认可。

  能进入此列,今后就能够享受文联发放的工资待遇,能评行政等级,再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身于创作这件事当中。

  由此可见专业作家的名额宝贵程度。

  “江弦同志,你怎么还犹豫了?”林斤澜见江弦久久都未回应,有些诧异。

  任谁得到这么一个好机会,都是欣喜若狂的立即答应下来,怎么到了江弦这儿,看着好像还有点儿不情愿的感觉。

  

  “能进文联自然是好的。”

  江弦陈述起自己的顾虑,“不过我估计进去以后事情也不会少,我担心组织上少不了派发任务性的写作,影响我自己的写作进程。”

  他斟酌着进入文联以后的利弊。

  真能进入文联自然是件好事,但有了这个名头,以后有些东西写起来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而且我年纪这么小,创作也没几年,我怕很多老一辈的同志会不服。”

  “怎么会不服?”萧军直接劝说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尊,就说你现在的成就,有多少比你年纪大的作家能超过你?

  更何况,以你现在表现出的才华,不投身进专业的创作队伍当中真是可惜了,你不应该把才华和精力浪费在其他地方,应该全心全意的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这”

  “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萧军做事很有大男子主义的味道,不由分说的给江弦敲定下来,“材料你回去记得准备准备,其他事情交给我们给你安排。”

  “那好吧。”萧军和林斤澜盛情相请,江弦也不再扭捏,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能进入文联,也是一件无法让他拒绝的事了。

  回到家里,他把今天的事情给朱琳讲了一遍。

  “那今后,你可就是真正的作家了。”朱琳打趣说。

  江弦也颇感奇异。

  以前他写小说、写文章,写完以后只敢说自己是个作者,是个写小说的,从来不说自己是个作家,或许是从前写网文写久了,对作家这个神圣的名号怀着一些本能的谦卑。

  但今后,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自称为作家了,是受到官方承认的专业作家。

  这个年代和后世不一样,高考的时间固定在7月的7、8、9三天,天气特别炎热。

  朱虹一考完,朱母就跟她打听。

  “怎么样,高考考你姐夫的文章了没有?”

  朱虹心里一阵吃味。

  怎么她妈关心的第一件事不是她考的怎么样,而是她姐夫的文章有没有登上高考试卷。

  “没有考,不过文学常识填空里被姐夫押中了好几道题。”朱虹说。

  文学常识填空,考了短篇小说《水藻行》的作者,朱虹在考试前被允许收看了江弦的《中国文学》节目,立马就填上了“茅盾”的名字。

  “还有作文。”

  朱虹讲,“作文考的是《人性的美丽》,我一下就想到姐夫的那篇《草房子》了,干脆直接把小说里的精彩语句当做作文素材引用进去了。”

  朱母听了又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你算是沾了你姐夫的光,怎么总是那么巧。”

  “这哪是巧。”

  朱虹不赞同她妈的说法,分明是现在她姐夫江弦在文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才会在高考时产生那么多与他所相关的东西。

  江弦作为姐夫,也是及时的关心了下朱虹考的怎么样。

  朱虹信心满满,觉得作答都很完美,报考燕大并不是问题。

  江弦听得都有些佩服。

  小姨子学习还真不错。

  要知道这会儿可是全国统一命题,京城户口还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姐夫,你不是答应带我去看话剧么?可不能骗我。”

  “我干嘛骗你。”江弦笑笑。

  他之前答应朱虹,等她考试结束就领着她一块儿去首都剧场看京城人艺的话剧演出。

  这会儿当然不会爽约。

  挑了个天朗风清的好日子,便领着朱琳、朱虹一对姐妹去到首都剧场。

  今年京城人艺以全新阵容重排了《日出》,导演刁光覃,严敏求饰演陈白露,杨立新饰演方达生。

  《日出》这部话剧自创作以来,曾经被国内各个话剧院团轮番上演。

  但让曹禺真正满意的版本,就是京城人艺这部1981年的重排版。

  演出结束,谢幕以后,江弦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说还有点事情,直接领着两人去到剧院的大后台。

  “江先生。”一些个之前见过江弦的演员,纷纷和江弦打招呼致意。

  江弦也颔首和他们打招呼。

  朱虹看着大后台这些正在卸妆的《日出》演员,咕咚咽了几口口水,心里更是对她这个姐夫感到得意。

  江弦找到英若诚,和他问了下《天下第一楼》剧组的事情。

  此前《天下第一楼》已经通过了京城人艺艺委会的审查,项目正式立项。

  江弦打听了下卢孟实的演员,夏淳说想找一个之前总是演B角的演员谭宗尧来饰演。

  简单聊了会儿便起身告辞。

  朱虹拉住他,小声说。

  “姐夫,我想要个陈白露的签名。”

  朱琳责怪的看她一眼,“别给你姐夫找事儿。”

  “没事,我问问。”

  江弦找到严敏求同志,说出了签名的事情。

  严敏求捂着鼻尖笑笑,“这个好说,不过江弦同志你要还我一个签名才是。”

第266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

  严敏求眨了眨眼睛,妆还没完全卸下,一颦一笑俨然陈白露模样。

  “当然没问题。”江弦不动声色的抽出张纸,写了“祝表演顺利,江弦。”

  严敏求心满意足,也给朱虹写了“祝生活幸福,严敏求。”

  朱虹美滋滋的收获了自己想要的签名。

  “谢谢陈白露老师!”

  “谢谢姐夫!”

  严敏求当然不会因为朱虹喊她陈白露而生气,反而发自内心的高兴。

  作为陈白露的新饰演者,能演的深入观众内心,这是她演出的成功。

  7月份的文化界,还残余着上个月《京城文学》发表的一篇《人生》激起的震动。

  《人生》给作者王卫国带来了鲜花与掌声,他收到了雪片般的来信。

  在这些雪片般的读者来信中,还有一封来自于一个叫管谟业的年轻作家。

  这个管谟业今年刚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第一次拿到稿酬,72块钱,于是在保定买了一只最大的马家老鸡和一瓶最贵的刘伶醉酒回去和战友们分享,

  读完《人生》之后,他震撼不已,赶忙给王卫国写去了一封三千字的长信,与他探讨高加林的命运。

  除了管谟业,王卫国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约稿的、采访的,还有亲戚朋友上门求办事,让他帮着说情安排他们子女的工作,甚至有一些分文不带周游列国的文学浪人,请王卫国为他们开路费。

  总而言之,王卫国是真的火了。

  在很多人看来,王卫国的成名离不开江弦的赏识。

  《京城文学》一篇《人生》以及一篇江弦的文学评论,可谓是交相辉映,二人之间的高山流水也成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很快到了7月10日,这是《十月》81年第四期上市的日子。

首节上一节238/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