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36节

  还有TVB拍剧时常常说飞纸仔,就是拍摄前没有完整剧本,只有个故事大纲,临拍摄前几天甚至半天到几小时才有完整剧本,等于说是一边拍一边写,演员根本就没时间细心钻研剧本和角色。

  当然了,还有更夸张的:完全没剧本,怎么往下拍全靠现场尝试。

  比如王家卫,通常进片场手袋就装一张纸,纸上写几行字,然后拍一拍、停一停,再拿出纸来看一看,有时候一整天就拍纸上写的一句话。

  演员常常吐槽:拍一整天也不知道自己演的什么!

  《少林寺》的故事脉络已经有了,武僧觉远和牧羊女白无瑕的男女主形象也基本敲定,写完整这个剧本对江弦来说不是多难的事情。

  “写《少林寺》这个活儿,我能接下来,左派的同志们不容易,能为左派电影出一份力是好事儿。”

  见江弦答应下来,张鑫炎立刻喜笑颜开,听到他的后半句话,心中更是一阵感动。

  左派电影在香港处境艰难。

  他50年代就在香港学洗印了,见证了左派电影在香港从辉煌到没落的全过程。

  见江弦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觉悟,对他不免得生出些亲切。

  “不过我可说好。”

  江弦又开口道:“我也有家庭有父母要照顾,这个剧本我可不能白写。”

  张鑫炎笑了笑,“稿酬自然是会给你的。”

  江弦见他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又点拨一句:“张导,如果是香港那边儿的编剧来写《少林寺》这个剧本,你们给他多少钱?”

  张鑫炎这下反应过来了,“你是说”

  “我知道内地和香港的待遇不同,不过既然我为这个剧本付出了,我就不希望我被差别对待。”江弦说。

  如果按国内的标准,一部故事片,按照文化部规定的最高标准,剧本稿酬也就个2000块人民币。

  但是换到香港那边,薪酬待遇就大不相同了。

  那边儿的编剧虽然地位比内地低的多,但是收入比内地高出不只一点。

  江弦知道这事儿可以争取。

  拍《火烧圆明园》的时候,香港和内地演员的薪酬差别大,刘小庆大闹一场,于是给内地的演员们争取到了一点待遇。

  所以现在他的态度相当明确。

  这个活儿他可以不接,但只要接了,就必须给他按香港编剧的薪酬标准来。

第264章 这就叫才思敏捷

  张鑫炎咂舌。

  没想到江弦会来这么一套先礼后兵。

  他重新打量了一眼江弦。

  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不容置疑的知识分子气质,但神态却不像大部分知识分子给张鑫炎的印象一般淳朴,眼睛里闪烁着深邃。

  张鑫炎想起号称“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黄。

  黄用一支笔写出了自己的一份俗、一份野、一份狂、一份真。

  眼前这个年轻人同样如此,不仅有才华、有信仰,更有着属于他的那份傲气。

  张鑫炎太懂这类人了,他们都是那种,你可以不认识他这个人,可以没听说过他,但你看到他的作品一定会扑通跪下。

  光是江弦一部《霍元甲》,就不知道有多少香港的导演想跪给他。

  “江先生,这样吧。”

  张鑫炎心中有了决定,“你想要香港的薪酬当然没问题,只要你的剧本能让我满意,我可以给你比《霍元甲》更高的薪酬。”

  《霍元甲》当时徐小明给了九千块人民币的薪酬,按照汇率,这会儿的一元人民币相当于三港元,也就是将近三万港元。

  一部《少林寺》至少有三万港元进账,这个数字让江弦兴奋不已。

  要知道香港那边儿商业化严重,编剧没地位,倪匡的剧本稿酬一向是香港编剧的天花板。

  不少编剧感叹说:“是倪匡提高了编剧的薪酬,不然,剧本在电影制作费中,是不成比例的。”

  而倪匡的剧本也就值5万港元,张鑫炎至少给江弦3万港元,这个价格可以说诚意十足。

  当然,是《少林寺》写得好的情况下。

  “张先生,那我们来聊聊剧本吧。”江弦吸了口烟,不动声色的转了话题。

  他当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会显得市侩。

  希望自己能与香港的编剧受到同样的待遇,这是为了追求公正,怎么会市侩?

  更何况,张鑫炎在香港找个编剧,本来也要花这么多钱。

  张鑫炎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在香港已经习惯了这样商业化的谈判节奏。

  他先是给江弦概括了下《少林寺》的整个故事,然后说:“这个故事的剧本太正了,我想把他改成一个轻喜剧的风格,能让观众们笑出来的那种.”

  张鑫炎给江弦讲的很细,他怕江弦处理不了轻喜剧。

  如今轻喜剧的风格在香港比较流行,算是当下香港电影的主流。

  左派电影过去在香港坐拥半壁江山,就是因为没跟上时代,坚持样板戏那样的正剧风格,结果遭到了市场的淘汰。

  反观邵氏,不光拍轻喜剧,还尤其擅长拍摄风月喜剧。

  像是妇人脚上绑根红线,等丈夫一睡熟,她挑动红线情人就钻进房中亲热。

  结果被丈夫察觉,把红线解开绑在了自己脚上,半夜丈夫脚一动,红线跟着一跳,妻子的情人兴奋的钻进房中

  “我嘞个骚刚!”

  这画面香艳剧情诙谐,这样的电影自然受到观众们的追捧。

  “这个简单,就是人物搞反差嘛。”

  “搞反差?”张鑫炎看了江弦一眼,“说来听听。”

  江弦沉吟片刻,道:“少林寺的僧人有清规戒律,不准喝酒吃肉,更不准接近女色,如果让他们破戒,人物产生反差,这喜剧效果不就来了?”

  “.”

  张鑫炎愣住,江弦立马给他举了个例子。

  小虎下山挑水,白无瑕就让她的狗去追他逗他玩。

  小虎被追的水美挑上,便做了个圈套捉住狗,阴差阳错把狗子给弄死,犯了杀戒,就想着偷摸给埋了。

  最后埋哪儿都不合适,干脆就把狗子做了顿烧烤。

  烤得正外焦里嫩,谁料少林大师找了过来。

  小虎顿时汗流浃背,结果大师也犯了馋。

  小虎机灵,看了出来,就巴拉巴拉一顿劝说,说的大师终于动心,正打算和小虎偷吃几口,肉到嘴边,结果弟子们全蹦了出来,大师也汗流浃背。

  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和弟子们合而食之!

  最后还要找个借口:“出家人多做善事,不必拘泥小节!”

  张鑫炎听得眼前一亮。

  什么叫才思敏捷?这就叫才思敏捷啊!

  他就和江弦商量了短短一会儿,江弦就写出了一段趁他心意的《少林寺》剧情。

  “还没完、还没完。”

  江弦抽一口烟,振奋的讲着,“完事儿白无瑕上山找狗,问小虎有没有看见,小虎提着狗皮说味道不错啊,白无瑕气的拿起鞭子就抽”

  “哈哈哈哈!”张鑫炎和邵绍松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一个包袱套一个包袱,这年轻人的脑袋转的怎么这么快?!

  这一刻,不管是张鑫炎还是邵绍松,对江弦所展现出的强大的实力和天赋再无任何怀疑。

  “大约什么时候能写出来?”

  张鑫炎问,“公司那边追的很紧,之前浪费了太多时间,我们制作很紧张,剧本最好能早一点写出来。”

  江弦想了想。

  “半个月行么?”

  “.半个月!”

  张鑫炎和邵绍松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可思议,忍不住惊诧道:“写的这么快?”

  江弦胸有成竹的点点头,“可能用不了半个月。”

  他对《少林寺》这部经典太熟了,小时候看了几百遍,每句台词都能背下来那种。

  张鑫炎已经被江弦此前展露出的才华所征服,这会儿也没丝毫怀疑,“那《少林寺》的剧本就拜托给你了。”

  等江弦告辞离开,张鑫炎和邵绍松聊起在京城的安排。

  他们时间紧张,还要从全国各地寻找武术高手。

  “半个月真有人能这么快写完剧本么?”邵绍松说。

  “当然有。”

  张鑫炎就没什么怀疑,“对于他们这种有才华的人,写东西不是脑力活,完全是体力活。”

  邵绍松立马知道张鑫炎所指的是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倪匡写小说是出了名的快,平均四天可以写一本书,一个月出八集系列。

  当了编剧以后,三天出一个剧本,吓得同行不敢说话。

  对他来说,不管写什么都是信手拈来,写东西就好像翻抽屉一样简单。

  《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陈文贵回忆说:“当年我进邵氏,有职员告诉我,倪匡每天上班,打开抽屉甲写甲剧本,一小时后打开抽屉乙写乙剧本,据说那桌子有八个抽屉。”

  “邵氏有倪匡,咱们中原也有一个江弦。”张鑫炎温言道。

  邵绍松吃了一惊,虽然张鑫炎还没直接将江弦抬高到倪匡的高度,但听他话里的意思,好像也没有觉得江弦比倪匡逊色多少。

  江弦回到家里以后,受到了许多街坊们的关注。

  “是不是见大领导了?怎么还派车来接?”

  江弦打着哈哈,保持着自己的神秘。

  回到家里,朱琳刚做好饭,夫妻俩坐在桌前,江弦给她讲起被请去写《少林寺》剧本的事。

  “你来写少林寺?!”朱琳惊呼一声,完全意外。

  这段时间,她为了进入《少林寺》剧组一直在准备着,没想到是江弦率先进组。

  “张鑫炎已经答应我了,会给我比《霍元甲》更高的稿酬。”

  “比《霍元甲》更高?”

  

首节上一节236/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