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12节

  江弦轻笑一声,“这是我去日本访问做的衣服,特地穿过来了,领奖嘛。”

  他又朝着周围看了一眼,人不少,大家三三两两的交谈着,不过大部分是孤僻的自己待在原地。

  “今年生面孔真多。”蒋子龙感慨说,“我还怀疑是我记错日子来错了,这会儿看到你,我就知道肯定没走错。”

  自打全国小说评选这个奖项开办以来,江弦便是常青树了,年年都能在颁奖仪式上看到他的身影。

  真是流水的获奖者,铁打的江弦。

  两人有些日子没见了,聊了好一会儿,看见李清泉的身影。

  “清泉同志!”江弦打个招呼。

  李清泉笑眯眯的点点头,看一眼他和蒋子龙,“恭喜啊。”

  江弦好久没见过李清泉了,先是和他寒暄一阵,互相问了问彼此的近况。

  李清泉这会儿主抓文讲所的事情,给江弦和蒋子龙透露,他们文讲所在和高教部接洽,打算在下一期招生的时候,把学历定为研究生。

  这事儿不是拍拍脑袋就随便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丁玲主办文讲所的时候,就曾招收过二年制的研究生。

  不过高教部那边闹得也很凶,很多人不同意。

  首先文讲所硬件就不够标准,大学的大楼呢?大学的校园呢?大学图书馆和丰富的藏书呢?

  总不能一个租来的破院子,就能批下来高等教育学历了,再其次,大学的教授队伍、大学的标准课程这些通通都没有,太不正规了。

  作协这边也有话说啊,你们大学生教材上都是我们作家的文章,你们高校的研究生论文好些也是用作家们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才写成的,对待这些作家不应该套用普通大学的标准。

  双方这会儿僵持不下,作协一琢磨,打算先弄一个“学历委员会”出来,李清泉如今就主办此事。

  “这事儿的缘起还是因为你。”李清泉意有所指的看了江弦一眼。

  三人心知肚明,江弦曾经在谢师宴上有过一番发言,希望文讲所给作家们提供学历。

  “那时候你那个鲁迅文学院的想法,丁玲同志听了也很赞同。”

  李清泉笑着说,“丁玲同志的说法和你一样,文讲所不好听,厕所也叫所,还是叫鲁迅文学院最好,这个名字有荣誉感。”

  江弦听得心生向往,连忙问,“清泉同志,你们这个研究生班要是搞成,我们这些上一期的学员怎么办?厚此薄彼,我们可要闹意见了。”

  “到时候组织自然会有决定的。”

  李清泉解释说,“怎么?你还要带着上一期学员来文讲所搞静坐、绝食?”

  “清泉同志,你放心吧,我绝不参与。”蒋子龙笑着说,“我们可不像江弦同志这么热爱进步。”

  三人哈哈大笑。

  聊了一会儿,江弦回过头,和王安忆对视在一起,她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一个人孤零零站着,看着似有些拘谨。

  “安忆同志!”他打声招呼。

  再往旁边一扫,他那师兄汪曾祺已经在人堆里侃上了,和王安忆形成鲜明的比对。

  “江弦!”王今年也凭借《春之声》入选。

  这位和江弦一样,也是常青树了,每年都获奖。

  他又给江弦介绍了几位江弦比较陌生的同志。

  《灵与肉》张贤亮。

  《丹凤眼》陈建功。

  《小贩世家》陆文夫。

  这几位无疑都是极耀眼的,张贤亮的《灵与肉》就不提了,改编后的《牧马人》轰动国内票房。

  陈建功这会儿还是燕大中文系的学生。

  江弦最喜欢的是陆文夫,他的那部《美食家》写的简直叫个享受。

  聊了一会儿,大家慢慢熟络起来。

  蒋子龙看着他们激动的神色,感慨说:“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江弦去年写的都是长篇,今年没拿几个奖。”

  他这么一说,一旁有几位编辑纷纷点头。

  相较于前两届的锋芒毕露,今年的江弦显然黯淡不少。

  “那你们是不知道。”

  王笑了笑,语气里带着一股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幸灾乐祸。

  “今年江弦是自己只拿了一个奖,除了他,还有三个奖和他有大关联。”

  “还有三个奖?”其他人一头雾水。

  王掰着手指头解释:“《受戒》、《本次列车终点》、《午餐半小时》,这可都是江弦编辑出的作品。”

  此话一出,众人全部傻眼。

  按照惯例和规定,编辑和作者共享奖项的荣誉。

  要是这么一算,这小子今年是又拿了四个奖啊!

  巨大的冲击让众人陷入一阵失语的状态,尤其是各大文学期刊的编辑,看着江弦那叫一个难受。

  往年你刺激其他作者,今年你改来刺激我们?

  还是入口处小范围的躁动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了过去,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姗姗来迟。

  史铁生穿戴的整整齐齐,坐在轮椅上,被他父亲推入场内。

  座位不好进去,好些作家都热心的过去帮忙。

  “铁生!”江弦打个招呼。

  “江老师!”史铁生看到他,明显很激动的样子。

  “等会聊。”江弦笑笑,时间差不多,他坐进自己的位置,在第五排。

  本届颁奖阵容又一次升级,时任上面主席的“树哥”出席了本次颁奖,这份荣誉是空前的。

  比较的遗憾是,茅盾同志住院,未能出席今年的颁奖。

  “树哥”坐在中间的位子,对文艺工作做了一番讲话。

  讲话结束便是授奖。

  坐在位子上的作家们窃窃私语,关于江弦一人编发三部获奖作品的事情一点点的流传开。

  把与会者惊得俱是说不出话来。

  这小子是变着法的出风头啊!

  颁奖很快结束,授奖仪式也就到了尾声。

  江弦熟练的等待起下午的座谈会,刚想上个厕所,忽却被光未然喊住。

  “胡同志要接见你,赶快跟我走吧。”

  “谁?”

  “胡同志。”

  江弦木在原地,感到一阵不可思议,既紧张又兴奋。

  他不是第一次见“树哥”了,两年前文代会上就曾经和“树哥”说过几句话,那时候他还是个青涩的小作家,“树哥”更多的关注是在写了《伤痕》的卢新华身上。

  不过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点名接见他。

  捏了把汗,跟着光未然过去,一路进到会厅。

  树哥坐在沙发上,见他进来便站起来迎接,江弦赶忙和他握一握手。

  “胡同志!”

  “江弦同志,你好啊。”

  树哥还是很随和的,寒暄过几句,就风趣的问江弦有没有入dang。

  “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不写申请书?”

249.第248章 小说的合成方向

  249.

  面对这一问,江弦稍作思索,很快就想出个合适的回答。

  “写文章是爱好,可以随意施展,写申请书是神圣而重要的事情,我不敢随意动笔,还要仔细斟酌。”

  听到他这个回答,几人哈哈笑了起来,包括一旁的胡桥木、光未然、冯沐、严文井,都笑了。

  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年纪虽然不大,脑袋还蛮机灵。

  “坐下聊。”冯沐说。

  服务员走过来,拎着暖壶给江弦倒了一杯茶水。

  江弦端起来喝了一口。

  茶叶虽然一般,不过茶包不要钱。

  听说海子里喝茶,水免费,茶包要钱,不管你是何方神圣,想喝茶,先交上两毛钱再说。

  至于抽烟,那更需自备,绝无公烟可享。

  这是困难那几年,5豪定下来的一条“铁规”,一直这么延续了下来,谁也不敢违背。

  不少同志第一次去开会,都不知道带茶包钱,摸遍了全身口袋,怎么也掏不出两毛钱,非常尴尬,不是记账就是别人代付。

  王就讲过,自己有次开会没带钱,还是别人代付的。

  江弦坐着静静听冯沐这几个人说话。

  他讲起话来斯斯文文,性情如此,也很少骂人,但是写过一首粗口诗。

  那是听说白酒价格连续飞涨,“茅台”一下飙升4倍以后,还有人吃喝挥霍,便狠狠的写了一句:

  滚他妈的蛋!

  冯沐说,“文学馆的事情都已经听说了,也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直想和巴金同志聊聊,可惜他居住在上海,身体又不好,就不让他来回折腾了。

  江弦啊,你来讲一讲,这个文学馆的事情是想怎么做啊?”

  江弦当即把文学馆想法的形成讲了一遍。

  他着重的讲了巴金同志一开始的想法,然后说自己如何被巴金同志感动,以及听完巴金想法后的内心所感,还有第二天带着一篇倡议书和一万块稿费去巴金住所,和他老人家一拍即合。

  冯沐说:“巴金同志的想法是对的,这是对我们自己文学的肯定,在过去,我们的文学遭到了否定,可我们现代的文学绝对不是毒草、废品,不应该被一笔勾销,做这件事很有意义。

  你一个年轻人,响应巴金同志去做这件事情,很有魄力。”

  “谈不上有魄力,我只是比较早的听说了巴金老爷子的这个想法。”

  冯沐点点头,“不用因为自己年轻就妄自菲薄,他说得好,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来,讲一讲你对这个文学馆的想法。”

首节上一节212/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