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175节

  以前光是听说江弦的爱人是北影厂的电影演员,但还从来都没有见到过本人,只是猜测特别漂亮。

  今日一见,众人眼前均是一亮。

  朱琳五官清秀、舒展淡雅,很具有东方美人的神韵,再加上美人在骨不在皮,朱琳的美更在于她身上所流露出的气质。

  她亲口说过,她是那个时代的女文青,可以不惭愧地说,国外的很多名著她都读过,甚至不止一个版本。

  朱琳的风采又不光来源于她读过的书,加上她从小就学习舞蹈,身上就更多了让人着迷的气息。

  此刻往大饭堂里一站,立马成为了人群中的焦点。

  “那位就是江弦同志的爱人么?”

  “好漂亮啊,不愧是电影演员,真的很有气质。”

  铁宁、王小鹰这些女学员低声讨论着,文讲所的几位女同志几乎都是这个时代容颜俊俏的那些女同志了,铁宁和王安忆更是长相出众,不过此刻站在朱琳身旁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至于男同志,就只剩下酸了,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看江弦家里竟然是这么一个美娇娘,顿时觉得这小子命是真的好,莫伸还忍不住感叹一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大饭堂里响彻《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这样的圆舞曲,还有中国民乐改编的《喜洋洋》、《步步高》这些舞曲。

  江弦不是太会,笨手笨脚。

  朱琳被他逗的花心乱颤,费劲巴拉的教他。

  “你踩死我了。”

  “晚上在家不都是踩我么?”

  “.”

  朱琳脸刷的一红,这时候铁宁凑上来邀请。

  “朱琳同志,我和你跳吧。”

  

  “好啊。”

  江弦便被媳妇无情的丢下,只能坐在一旁,看她们一群女同志跳在一起。

  热闹的舞会结束,众人意犹未尽,连朱琳都说回去也要买台录音机。

  《电影创作》自从邵慧芳封面照刊登以后,一纸风行,销量大增。

  8月刊一个月发行二十三万册,不仅破了之前的记录,甚至可以说比之前《电影创作》一个季度发行量的总和还多。

  江弦把梁晓声派去燕大,和梁左约剧本,他则是审起了一篇来自郑小龙的电影文学剧本。

  “你还自己送到碗里来了。”他忍不住笑笑,叫人点电话通知这个郑小龙来改稿子。

  “江副主编,10月刊的封面我们做什么?”陈澈过来请教。

  江弦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小声给他安排。

  正说着,走廊传来一阵脚步声,步伐很重,就好像带着巨大的怒气,紧接着一声暴喝在门外响起:

  “江弦!”

  “你给我出来!”

  “.”

  江弦一阵奇怪,看一眼门口,不紧不慢的喝一口水,这才推开楼道的门。

  外面站着个看上去胖胖大大的年轻人,额头有一道疤,这会儿怒目圆睁,气势汹汹。

  “你谁啊?”

  这人扫他一眼,一眼认出这就是江弦,撸起袖子过来,《电影创作》的编辑们吓了一跳,梁晓声赶忙过来把他拦住。

  “你什么人啊?!”

  “干嘛的你?”

  “江弦,你仗势欺人,我今天非要给你点教训!”对方扯着嗓子怒吼,右额头的疤都成了个井字。

第214章 写的还是太保守了

  郑渊洁太委屈了。

  他给《儿童文学》的9月刊稿子都写好了,就因为一位作家要求完整刊登那位作家的长篇小说,《儿童文学》就要把他的稿子推迟到10月刊上发行。

  问是谁,对方答是江弦。

  好家伙。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

  郑渊洁从小就接受的是叛逆教育,他是大院儿子弟,军人家庭出身,眼里向来揉不得沙子。

  他找《儿童文学》理论,他们说本来这小说想连载的,这不是江弦忽然要求了么,就调整了。

  郑渊洁一听不服气了。

  你们是《儿童文学》还是《江弦作品集》?

  你们这不是趋炎附势,觉得江弦名气大赶紧巴结他,捧他的臭脚?

  这事摆明了是文化界名人滥用特权!

  他这个人向来喜欢硬钢,人情世故什么的从不存在,从中少总社出来,直接往北影厂去找江弦理论。

  门口一听是找江弦的,还以为又是江弦朋友,不光直接放行,还告诉他人在主楼三楼东的文学部。

  “就特么你闹事啊!”保卫处的人一听有人来厂里打架,扛着枪就过来了。

  黑洞洞的枪口往郑渊洁脑门儿一架,这小子立马蔫儿巴下去。

  “.我是心平气和找他理论来的,我闹什么事了?”

  “蹲下!”

  郑渊洁熟练的蹲下,顺手把鞋带和腰带解开,手提拉着裤子,动作非常老练。

  “叫什么名字?”

  “郑渊洁。”

  “多大岁数?”

  “25。”

  “哪个单位的?做啥工作?”

  “京城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的工人。”

  江弦抱胸在旁边儿听的直乐,示意保卫处同志先把枪收好,风度翩翩的倒了杯热水给他。

  “郑渊洁同志,你这是闹哪一出啊,江某人有哪里得罪你么?”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郑渊洁见他这样,也不好直接骂人,先巴拉巴拉把排版调整的事情一说。

  江弦明白过来,“所以你觉得我这是仗势欺人?”

  郑渊洁别过头去,冷哼一声,“你不就仗着自己名气大,欺负我们这些小作家。”

  “你等会、你等会,我们理一理啊。”

  江弦慢条斯理的说:“我是上个月,给《儿童文学》递了稿子,很快过稿,而且我在8月就修改完了,刊发在9月刊上没问题吧?”

  “没问题!”郑渊洁咬着牙说道。

  “排版是刊发前最后的工作,排版工作也是由编辑部安排,我这篇小说内容太长,不想分开连载,这是我在编辑部安排排版工作以前就提出的要求,他们也在排版工作完成以前采纳了,这你能去打听打听,我肯定没骗你。”

  郑渊洁努了努嘴,没说出话。

  见他不言,江弦接着说:“这篇小说不论如何我都是想一次性刊发的,再说每本刊物都有一次性刊发的长篇小说,我提这样的要求这不是合情合理么,这和稿子的质量有关,和我有没有名气太大关系吧?

  你摸摸你的良心,我这能叫滥用特权吗?”

  他巴拉巴拉一通讲,郑渊洁说不出话了,一条条、一项项都合规矩,要是江弦的稿子质量没问题,那这事儿也确实是没什么好说的。

  正说着呢,《儿童文学》的徐德霞匆匆赶来了,一看着郑渊洁血压都高了,“哎呀,你还真来找江弦老师啊你,你怎么这么粗鲁啊。”

  “我”郑渊洁脸涨得跟便秘似得,讲不出一句话来。

  “唉,没事、没事。”江弦大大方方帮他解围。

  不论怎么讲,这位也是他儿时的偶像嘛。

  而且他也理解,郑渊洁就是这么个偏执狂的性格。

  女朋友让他去参加高考,他说“高考这种事,我自己想考可以,但别人跟我说,你必须怎么着然后才能怎么着,我的性格不接受了。”,然后转头就被分手。

  被轩文曹冷嘲热讽了一句,“咱们这儿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人写一个月刊,如果他能坚持写两年,我就把名字倒着写。”,他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直接坚持写了33年《童话大王》。

  他有个“犟”劲,特别较真,感觉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就一定要维权。

  最有名的就是他花了21年维护自己的商标。

  有些商标是值得维护的,有些说实话他维护过了头。

  “不好意思啊江老师。”徐德霞给江弦道了歉,毕竟这事儿也是他们杂志社没和郑渊洁沟通好。

  “算了算了。”江弦不在意的摆摆手。

  徐德霞又掏出一本册子,“江老师,《儿童文学》9月刊的样本出来了,我给您送一份。”

  

  郑渊洁瞟了一眼,江弦接到手里,粗糙不平的蜡制封面。

  或许是为了暗合本期主推的《草房子》,封面上画了个简笔茅草屋,一个小男孩、小女孩在屋子前滚铁环。

  江弦抬眼看向郑渊洁,四目相对,他笑笑,“今天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这册样本我转送给郑渊洁同志吧。”

  郑渊洁拉不下脸,不好接受也不会拒绝,只能被江弦把册子塞进手里。

  其实心里还是挺不服气。

  他倒真想看看这大作家究竟写了什么。

  送走郑渊洁和徐德霞,江弦进了局子。

  咳,京城公安局朝阳分局,跟着王扶林一块去的,见了朝阳分局的治安科。

  这会儿还没有刑侦处和刑侦科,所有刑事案件都归治安管。

  江弦大气都不敢喘,周围全是身着上白下蓝的“七二式”夏季警服的同志。

  处长姓包,笑呵呵和他们握手,得知央视要拍一个关于刑侦的电视,还要他们分局配合拍摄,局里上下一派振奋,十分积极,都希望自己能在镜头里面露个脸。

  “我叫包汉新,您就是编剧同志啊!”包汉新热情的握住江弦的手。

  他已经听王扶林讲过了电视剧的内容,这里头把他们刑侦人员写的那叫一个八面威风,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这会儿哪有电视剧、电影鼓吹他们这帮搞刑侦的?

  央视的一个领导和包汉新请教:“咱们这个剧本没有夸大吧?拍出来还是尽量不要脱离实际。”

  包汉新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得,“没有、没有,破案就是这么破的,很真实。”

首节上一节175/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