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73节

  过了一小会,杨文东道:“各种数据还算正常,不过这维护数据,加起来挺高的。”

  “是的。”郑玉华说道:“我们的船都是旧船,这一块必须要花大钱保证不出问题,不然在路上出现故障,那就麻烦了。”

  “嗯,旧船的确是有这个风险。”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太老的船,维护费用高、油耗高、速度慢一点什么的,都是能接受的,买家买船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

  可半路停船,那就是致命的风险了,要知道,海运如同航空公司一样,什么时候出发、走什么路线、什么时候到目的地,都是有着规划的,也需要上报给国际船运组织,以方便各个码头进行协调。

  半路如果船坏了,那这些就全废了,还需要救援,这就是天量的费用。

  而更重要的是,船舱里可是有着大量合约在身的货物的,如果不能及时送到,违约金也是非常大的数字,也会影响航运公司的名声。

  虽说这也是小概率事件,可谁也不敢赌,一旦出现了,那可能一艘船都不够赔的。

  郑玉华又说道:“所以为了确保安全,在维护上,我们不得不加大成本,每次出行前,都会在香港的船坞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这个费用很贵。”

  “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二手船毕竟便宜,这也是有得必有舍了。”杨文东顿了顿,又问道:“上次你建议购买新船,是不是也是因为这方面的考虑?”

  郑玉华回答说道:“是的,新船有着船厂的6-10年质保期限,会安稳很多。

  再一个就是,我能接到一些日本公司的租船需求。”

  “租船?”杨文东也知道,这个时代的香港船东,主要盈利点就是将船租出去。

  不过大部分都是短租,也就包玉冈特立独行搞长租。

  郑玉华说道:“是的,我之前也就认识很多日本的海运公司,他们不会自己买船,而是以租船为主。”

  “什么价格?”杨文东好奇问道。

  郑玉华说道:“这就要看船型了,前几年一艘百万美元的货船,租给日本公司的费用普遍在60-70万美元左右。”

  “这么高?”杨文东惊讶问道。

  郑玉华解释道:“价格看起来很高,但所有运营都是归船东负责,的,人工成本、船只维护,日本公司是不管的。

  甚至如果船只在路上出了问题,耽误了他们的交货,还是被重罚的,所以香港船东想接这样的生意,是万万不敢用太旧的二手船的。

  而且日本公司也比较挑剔,他们不会为了租金便宜点就租二手旧船的。”

  “原来是这样。”杨文东点点头:“所以香港船东的暴利,其实就是来自于对航运成本的控制了。”

  “对,对成本控制的越低,那利润就越大。”郑玉华说道。

  “嗯。”杨文东又问道:“这个市场还没有饱和吗?”

  郑玉华说道:“没有,现在新船只还是很吃香的,因为全球经济发展很快,新造船的速度,还是比不上需求。

  只要我们现在有船,那就不可能租不出去。”

  “那好。”杨文东说道:“那你跟日本那边的造船厂联系下,我们也可以购置新船。”

  离67年也就6年时间了,一旦中东那边乱起来,苏伊士运河关闭,航运价格就会暴涨。

  欧公子会全球买单的。

  这个机会,比香港地产危机的机遇还要大,且获得的收益还全是现金,同时正好60年代末香港地产恢复,从航运赚到的资金再买楼,简直完美配合。

  “好的。”郑玉华又问道:“那我们买几艘,买什么样的货轮?”

  杨文东回道:“几艘的话,还得看日本与香港银行的贷款情况,还有就是跟船厂的沟通了。

  类型的话,就先买散装货轮,就算租不出去,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运货。”

  郑玉华答应说道:“明白,那我先放出消息,让日本的船厂来主动联系我们。”

  “行。”杨文东又问道:“日本那边生产集装箱货轮吗?”

  “有的,但是,不太适合我们购买。”郑玉华解释说道:“现在全球,已经有部分港口开始进行集装箱装卸了,大家也能看出来,这种模式是航运的未来。

  只是能这样装卸的前提是港口需要有配套的大型设备,甚至很多现在的港口还不能改,要换位置,这就需要涉及到很大的基建投资了。

  目前国际上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码头还是传统模式,我们如果买了集装箱货轮,那就只能租给极少数城市的航运公司,这不利于我们的生意。”

  “你这样说倒也对。”杨文东同意说道:“就是香港到现在也没有搞集装箱的意思。”

  其实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旧的码头乃百万漕工所依,要是大改革,这些人怎么办?西方国家就算有钱,也不敢大动干戈,只能慢慢来。

  哪怕谁都知道集装箱是未来,可工人们才不会在乎,比如说原先历史上,英国是欧洲最大的装卸码头之一,当时代潮流滚滚而来的时候,英国政府想搞货柜化,可码头工人进行了大罢工,最终英国政府被迫妥协,暂缓了货柜改革。

  而结果就是人工模式比不上集装箱,英国错失了货柜改革机遇,让鹿特丹成为了欧洲第一大港口。

  郑玉华又说道:“不过杨生放心,现在的造船厂以及很多船东也看出了这个趋势了,所以目前造的货轮,都在倾向于,未来可以改成集装箱货轮。

  虽说运输空间效率肯定还是比不过专门的集装箱货轮的,但可以两用。”

  “这样也好,很不错。”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就向日本那边放出购船的意思,不过,二手货轮也要继续收购,长兴实业在观塘的工厂一旦开工,产能会大涨的,对货运需求也会更高。”

  “明白。”郑玉华又说道:“这半年来我又搜集到了5艘二手货轮的信息,等我跟它们现在的船东先沟通的差不多了,再将资料一起给你过审。”

  “行。”杨文东跟着说道:“要保证好质量,哪怕是长兴实业自家企业,也不能出现延期交货,他们也是有客户的。”

  “好的,杨生放心,我肯定会最重视质量的。”郑玉华顿了顿,又说道:“杨生,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可能涉及到的投资会比较多。”

  “什么投资?”杨文东问道。

  郑玉华说道:“杨生您也曾经说过,会重投资航运市场,这就必然会有大量的海轮,特别是长兴实业的需求量很大,还需要购置大量的二手货轮。

  这样一来,我们的修船与维护船只任务就非常的多,花钱很多先不说,耽误的时间就很长,因为香港的几艘修船厂,很多时候是需要排队的。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修船厂,那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与成本,甚至就算是新船,有了自己的维护地点,那自己人用心一点,对它的寿命都可能有着很大影响。”

  “我们自己建修船厂?”杨文东想了想,问道:“大概需要多少投资?”

  郑玉华回答说道:“这就要看土地费用了,因为船坞必须要在深海港口附近,这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或者自己填海,这个成本也非常高。

  而修船厂本身的投资,大概是在1000万左右,小一点的几百万也足够了,可以等我们以后规模大了再扩大投资。

  不过,要提前购买好土地。”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适合建修船船坞的位置了?”杨文东想了想说道。

  ……

  PS:求月票!

第229章 谋划未来的葵涌货柜码头

  “对。”郑玉华说道:“最不好找的,就是合适的可以建港口的位置。

  只要有了合适位置,那后续只要投钱就行了,香港现在本土的船就很多,贸易量也在增加,这就导致了现有的修船厂经常不够用。

  如果我们能够建个新的,自己的船再维护、维修会很方便,还能接外面其他船只的生意。”

  “是个不错的想法。”杨文东赞同说道:“看好航运,除了直接投资做航运,也可以做相关服务配套。”

  郑玉华回道:“是的,香港大一点的航运公司,都是有修船船坞的,太古、怡和、黄埔、会德丰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服务了。

  这些英资修船厂,甚至还可以修军舰,也是英国军舰在亚洲的维护中心。”

  “嗯。”杨文东点点头:“这样看投资这样的一个船坞还是很划算的,就是需要先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郑玉华说道:“对,据我所知,目前香港周边应该没有这样的天然港口了,不然香港开埠100多年,英国佬早就占用了。

  想建一个新船坞,就需要填海了,但在哪位置填海,就又需要大量的测绘工作了。。”

  “嗯,千万港元对比寻找合适的位置,的确算不了什么。”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会让长兴地产去寻找合适的位置。”

  郑玉华答应说道:“好的,那我等着您的好消息。”

  ……

  第二天一早,杨文东又来到了吉利大厦的顶层,郑志杰与刘华宇自然也前来了。

  杨文东问道:“昨天去现场看的怎么样?”

  刘华宇回答说道:“位置很不错,周围交通很便利,地下也有停车场,附近也有巴士站,这些都符合超级市场或者百货商场的需求。

  供货方面,昨天下午到晚上,我与赵先生核对了很多,也看了他仓库的一些商品,基本上他那边就能满足我超市一半左右的需求,就是因为采购量还不大,价格方面还有点高。”

  “嗯,先把超市开起来。”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前期就依赖赵成光就行了,后期等我们店铺数量多了,采购量足够大,那无论从赵成光这边购买还是我们自己自建采购链,都是可以的。”

  赵成光的业务是给香港的很多杂货店或者商场供货的,自然也符合超级市场的需求。

  这也算是杨文东一直都非常看重赵成光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迟早会需要这样的资源渠道。

  刘华宇说道:“好的,的确只有等超市开业了,我们才能自己逐步的开发不同供应商。”

  杨文东点点头:“嗯,不过,以后等我们规模大了,也要适当的照顾一下赵成光,我的不少业务,都受过他的帮助。”

  对于早期帮助过自己的人,他现在都会给与足够的回报,唯独艾琳娜这个女老外不肯接受自己的好处。

  但港府那边似乎也知道她与自己的关系不错,也就开始看重她,并委以她一定的扶贫责任,这倒也算是满足了她一生唯一的追求了。

  赵成光与自己的合作,虽然当初也是利益关系,可的的确确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发展的机会了,因此,后来长兴实业在香港的市场,也都是给他的。

  如今自己开超市,就算未来开拓自己的供应链,但也不可能全部自己负责,前世的沃尔玛也做不到,那很多离散的业务也可以交给赵成光。

  “好的,没问题。”刘华宇答应说道:“昨天我和郑生去看了中环附近的,3个商铺,面积也不小,就位置来看,也是符合我们建新超市的。”

  “哪三个位置?”杨文东问道。

  “我这边有地图。”郑志杰连忙取出一份中环地图,上面有几个手画的圆圈。

  递给了杨文东后说道:“这三个地方,其实我之前一共选了8个位置,郑生看了后,觉得这三个不错。”

  “嗯。”杨文东看完后说道:“看起来是不错,相互之间位置有点距离,商业位置看起来也还行。”

  “是的。”刘华宇说道:“交通也不错,中环这边的巴士站还是很密集的。不过黄生那边还是答应会建几个更靠近的站点。”

  “行。”杨文东又看向郑志杰问道:“这三处物业卖吗?”

  郑志杰回道:“只有一家愿意谈谈,另外两家背后分别是置地与会德丰,没的商量,只肯租。

  不管是租还是买,我们得快点决定,不然被其他人抢了就没了。”

  “好,那该买就买,该租就租。”杨文东说道:“不过价格方面要谈好,特别是租期,时间要长,不然我们做出成绩了,人家不续就麻烦了。”

  虽然知道做超市或者其他服务业,有自己的物业会更好,但再怎么样也不太可能保持100%的物业持有率。

  除非是一个新市场,刚刚进去的时候地方随便自己挑,比如改开之后的内地。

  在香港的话,这边已经发展了几十上百年,非要锁定一种物业的特性再收购的话,必然是很难的。

  而超市需要规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先租也是能接受的。

  “好的。”刘华宇与郑志杰都答应下来。

  杨文东又说道:“老郑,这种超市行业,是有一定的区域垄断性的,一个地方有了,就很难再开第二家,甚至其他百货商城、小店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后面,你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锁定整个香港所有适合开超市的物业,列个清单出来,等待时机,再收购。

  老刘,你这边的任务,主要是了解香港市民的消费习惯,整理出一套适合亚洲人消费的超市经营方法,然后还要在这几年培养各种基层管理。”

  这几年先学习经验、培养人才外加整合采购供应链,等66年地产价格大暴跌的时候,再专门收购可以开超市的物业就行了。

  只要借着地产危机,将超市全部开到香港各个角落,占了先机,那其他人,就算再进场,也很难竞争了。

  当然,类似怡和这样的巨头,如果进场,肯定也会烧钱的,自己占了先机,也可以避免与这样巨头对拼损耗太大。

首节上一节173/2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