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未来科技的诸位。
从未来科技压根没停过的招人工作,就知道他们现在的工作量有何等饱和。
加上官方下场提供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路,又多了一大堆工作参展工作都得特地整个小部门出来。
汪紫一度担心公司会因为无节制的扩张导致人员冗余。
但稍稍看一下公司的月度工作报告,就知道目前缺口还大得很。
超级生活圈的铺开,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影响。
外卖、网约车、支付通、悠看……这全都是关乎民生的大项目,而且会随着使用的人增加而出现良性循环。
想要像李颜所说的一样“保住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人手。
而且温欣也分析过,李颜目前给她布置的招人任务倾向很明显,负责管理超级生活圈平台的子公司员工比例越来越高,他对总部员工的招揽还是很克制的。
这么多人手,这么多工作,压力真不是一点半点。
尤其在公司业务扩张期,更尤其在走向国际的关键节点。
孙淼已经每天两杯咖啡续命了,看上去精神状态不太好,并且出现了一天跑六次李颜办公室询问老板在不在的病症。
曹海斌也是,但他与孙淼是完全相反的病症。
他现在一听到李颜找他就脸色煞白,李颜近两个月对其他工作没啥指示,就逮着布置给曹海斌的流水线智造薅。
快把曹海斌脑袋都薅秃了。
同样压力巨大的,还有李春。
他这波强度可谓上得莫名其妙,本来开开心心在临江豪宅过自己的小日子,新鲜感还没退却呢,眼看跟陈凤玲已经在天虹花园种起菜来了,突然一个电话就跟高官见了面。
以前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县工商局的副局长,还是稍微沾亲带故的,平时送点东西还爱搭不理。
这一下子就跳到了高官。
对面一排西装革履的领导,排在最末尾连招呼都没打上的,是新北市科技局的局长。
李春哪里应付得来。
不过还真怪不了李颜,官方给他提供了VIP通道,不代表相关文件他可以不签,更不代表宣传环节可以略过。
而李春依旧是未来科技名义上的法人。
但也可以怪李颜“你好歹也得出席一下吧?今天我感觉领导都在强颜欢笑,你不来,他们也失落啊。”
2011年12月31日晚,李春给李颜打了电话。
“张高官有给我电话,我解释了。我在搞光刻机,他担心打扰到我,所以不给我过去。”
“哦哦是这样……”李春一下子没了立场,只能发自内心吐槽两句,“唉,这种场面,我也应付不来,有些领导看你不来,感觉还有点情绪……”
“谁有情绪?”
李颜这句话甚至带着点……威压,连李春都感到压力,“不是,儿子,他们没生气,我不是说这个。,没事,主要是我自己放不开。”
“辛苦你了老爸,签字的事情还是麻烦你走一走,我去现场看着没意义。如果还有什么大型的仪式,你需要我陪着的,就跟我说吧。”
说着李颜打了个呵欠。
这让李春有些警觉,“我听你声音有点疲惫,最近搞那个光机,是不是有点累?”
“光刻机。”李颜说完沉默了会儿,“没事,提前祝新年快乐,老爸。”
“新年快乐,多休息。”
“会的。”
挂断了手机,李颜又给韦韵之发了个信息:“照例。”
随后他看着眼前被拆解了大半的光刻机,深吸一口气。
“今年的跨年,有点意思。”
超频!
第491章 殊死一赌
在表现未来科技的电影里,经常能看到一种场景:
某个人对着ar虚拟现实工作台,虚空指挥着立体地图或者复杂模型,手指翻飞,微光萦绕的模型旋转拆分,组合成各种全新形态并且出具分析数据……
李颜当时就觉得很扯淡。
这操作精度……能准确就有鬼了,而且完全就是形式具有未来感而已。
本质上跟在电脑屏幕操作没啥太大区别。
除非这东西能配合高强度的人工智能,或者直接对脑机,操纵人想什么,这模型就自动匹配变化,并且可以省略许多基础操作,那还算有点意义。
那也只是比在电脑屏幕上操作视角好一些而已。
李颜认为,这种展现形式真正的科幻感,应该在“介质”上,在各种不同场景里,只要拥有一些激光发射的小道具,就能凭空变出模型,才是ar应用的路线。
偏偏大部分电影里,这玩意儿的应用场景还非常受限。
然而,李颜启动了超频的大脑里,光刻机正在变成一个半透明发着微光的模型,随着李颜的意志拆分组合。
跟上述科幻电影经典场景一模一样。
李颜感觉自己成了个人肉扫描仪,扫一块光刻机零件,就虚空打印一块,在脑子里进行拼装分析,理解该零件的作用。
最近这段时间,他天天在干这件事。
为了避免拆机之后装不回去,他在此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多得惊人,对整台光刻机零件的测量也动用了很多工具,细致入微收集了大量数据。
但就算如此,测量数据依旧会存在误差,所以李颜需要分析的数据量极其恐怖。
他甚至需要在摸清零件作用之后分析零件间尺寸数据的对接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误差,误差又会导致什么结果。
完全不是人力所能及。
但李颜可以。
自从冒险觉醒一级技能“学习速度”之后,李颜就已经能将当时的超频思考模式变成常态化了。
后续每一次超频,都或多或少地提升着他的常态化思考模式。
更广,更深,更快。
如今的他只要专注思考,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量已经完全超出常人理解了。
此时启动超频,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信息量也完全是计算机级别。
而相比真正使用计算机,他在“思路”上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人,永远能比人工智能更强一点。
李颜不需要输入指令,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可惜的是,超频的提升没有李颜想象中那么夸张。
他以为每次超频带来的学习速度提升就算不能成倍,高低也能是个乘以零点几的水平,结果是零点零零几……
思来想去,问题应该在迟迟不提升的二级技能上。
啃资料也啃了好一阵,李颜学科相关的三级技能已经全数70%进度以上,深入研究的计算机、数学、物理、机械更是都突破了70%,直奔80%的新高度而去。
如此提升,自然是得益于“学习速度”这个bug技能。
然而基础数值不够。
bug技能的天花板有些受限。
看来在系统的逻辑里,知识量跟智力之间的关系是个单向通道。
智力的高低决定了知识量的摄入天花板,但知识量的提升却不能反哺智力。
不过李颜充满信心。
因为在这波超频的过程中,他总能隐约感觉到智力突破的门槛。
就差迈过去了。
很显然,足够烧脑的难题,才能把大脑逼到极限,寻得一些新出路,从而让灵感沸腾。
只是李颜始终被觉醒学习速度那次超频的阴影影响着,不敢如之前一般深入。
所以光刻机的拆解也是慢慢来的,换以前他说不定就赌一把全拆了来一波超高强度分析。
他甚至在每次超频前都会给韦韵之发个信息,“十五分钟后打电话给我,连着打,三个电话没接,就通知汪紫与未来科技医疗队来研究室。”
为什么是找韦韵之?
李颜也问过自己。
最快最安全的做法,是直接联系汪紫,甚至可以守在门口,只要时间一到李颜没反馈,马上进研究室。
最符合人情的做法,是联系自己李春跟陈凤玲,涉及生命安全的事情,最值得信任的从来都是父母。
但这些都有一个问题,李颜的超频不是冥想,而是“鬼神上身”。
在刚拥有系统的时候,李颜曾经不小心跟陈凤玲说出过“系统”这两个字,直接导致了大脑内警铃大作。
这是绝对要守的秘密。
李颜可以成为别人眼里的顶级天才,可以成为不可被理解的神奇小子,但就是不能让人发自内心认为……他有超能力。
非人的表现只能是个形容,不能是客观事实。
找汪紫,李颜还不够信任;找父母,则要担一些因为他俩过度担忧而破坏超频的风险。
但有一个人,李颜曾在大脑迷糊的时候发过类似信息,而她最终什么都没问,只是贯彻着“担忧”这一件事。
她似乎从不在乎李颜为什么会这么强,她不在意李颜身上有什么秘密,抑或是……她觉得这些事情放在李颜身上也是正常的。
她相信李颜是无需解释的奇迹。
而这几天韦韵之的表现也让李颜确认自己没决策错。
每次都是十五分钟刚刚好,韦韵之就打了电话来,李颜略显疲惫地说着“很准时,没事,我去找点东西吃。”
而小美女只在电话那头轻轻说一句,“好好休息。”
后来李颜就简化到了“照例”。
其实李颜每次超频都不会超过十分钟,只是他还需要几分钟缓缓,就没有主动找小美女。
也有想听听女孩声音的理由。咳。
十分钟过去了,李颜慢慢切断着大脑里千丝万缕的思考,从疯狂的信息洪流中脱身。
每一次从超频中回到现实世界,都会有种恍惚的感觉。
所有的光线都留有残影,似乎时间在短短的瞬间停滞了。
周身的景物从散乱的叠影到渐渐正常,需要几秒钟。
就像重新获得了对这个现实三维世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