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装傻?老余,你们自己玩那套,别以为谁都跟你们一样。”
“蔡振东,你华大也好意思说我?”
“我不管你说其他的谁,但李颜不一样,造神这种事情见多了,但我们可造不出百亿富翁。”蔡振东说道,“连我们自己研究所都没搞定的问题,我们怎么帮他?”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余教授大声喊道,“他真这么厉害,犯得上来参加这个比赛?”
“说实话,参加这个比赛,连我们都很吃惊。”
余教授显出一些烦躁状态来,“你们吃惊什么?他现在在你们的卓越班,想参赛不还得你们同意?”
蔡振东摇摇头,“可别把他当我们学生,我们自己都不敢这么想。现在是哄着他保留这个身份。”
“那你倒是告诉我,他参加这个比赛图什么?!”
“老余。”蔡振东缓了缓,“你觉得他是为了跟科由一较高下?”
“不然呢?我想不到第二个可能的结果。”
蔡振东欲言又止。
“余田,多的我也不说了,成果摆在那,咱们心里都有杆称。”
“怎么的?还担心起我做困兽之斗来了?”
蔡振东没继续说什么。
眼前只是一个父亲的不甘罢了。
余田天分不算很高,但出身在科研世家,从小就被当着天才培养。
其实就这种资源倾斜度与超高压的家庭教育,只要心理能承受住,不是天才也被填成天才了。
恰好,余田是个勤奋派。
学一方面学不顶尖,就拼命以量取胜,成为科研圈子里少有的理科全才选手。
等他到了要结婚的时候,也基本是服从家里安排娶了另一位学术大拿的千金。
主打一个资源集聚。
他是整个上京学术圈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动不动就熬夜,熬得一头花白头发。
蔡振东知道这是为了保持住“全能天才”光环必须付出的代价。
因为随着他接触的圈子层级越来越高,长板能到多长才是决定地位的核心,“全能”只是一种遮羞布。
大家都知道是遮羞布,连余田自己也知道。
但不能丢,因为是“遮羞”布,丢了,可就没脸见人了。
在外人看来,余田很成功。
从投胎就成功了的那种,现在也是有名的“理科全才”,娶了个同为学术大拿的老婆,生出来的孩子得多聪明啊!
在不少人的想象力,余田回了家就是在书桌前跟老婆交流一些凡人听不懂的学术问题,未来有一天就拿出惊人成果,低调地名留青史。
实际上,在科研圈的人看来,余田并不成功。
在余田自己眼里,他很失败。
因为他天分真的有限,在学术圈样样通没样精连一点褒义都没有。
所以,他在余家的地位也并不高。
所以,他会拼命地培养儿子余科由,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余科由天分确实很好,小时候表现出来的潜力爆杀余田。
所以余田想要家族给资源,老人们基本也答应。
反正余科由也算是小辈里最强的一个,想要保证余氏家族在学术界的地位,没有出类拔萃的后辈是不行的。
于是这些年来,余科由几乎是在复刻老爹的成长之路。
从小就接受着远超常人的学习资源,同时承担着夸张的学习压力。
年级第一对他来说只是底线,他永远都需要领先别人。
今天领先半步,明天就必须领先一步。
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他能碰的都是物理实验。
“玩”完了,还得自己分析出来是什么原理,说不出来就能从天堂直坠地狱。
当然,余科由并不可怜。
他享受着夸张的学习资源,可不是说多几份套题做或者多几个老师教,而是多了很多本不该属于他的“成绩”。
他拥有很多自己为一作但其实全程只参与了最终结果学习的论文,拥有很多名头很响的科创比赛金奖,因为他是所有通天代里最狠的一个。
好在他值得被培养,至少青信奥初中组一等奖确实是他自己拼下来的。
父子俩的骄傲在李颜崛起之后遭到了重击。
一个父母甚至没上过大学的孩子,成了华大卓越班的一号学生。
余科由是二号,被压了一头。
后来李颜越来越离谱,并且顶着余田拼尽全力守护的“全能天才”名头。
确实是不好接受啊……
余田根本不能理解,他从出生起就在学术资源倾斜中长大,算是泡在高浓度知识溶液里成长的人,在有家族帮忙与分担的情况下,在不追求深耕某一领域的情况下,想要保持住“样样通”都如此艰难……
怎么他妈会有一个人啥都精通的!
甚至连他妈的文学、体育跟艺术都可以!
现在这个人甚至力压自己家族全力培养的孩子,这教人如何能接受?
“老蔡,你知道科由的题目吗?”
蔡振东摇头。
“你不知道?”
“真不知道。”
余田长长叹了口气,舔了半天嘴唇才说道,“仿生学机械臂。”
蔡振东不置可否。
“取巧。”余田笑了笑,“还是取巧,仿生不仿生的,还不是看模型足不足够精巧,单凭一个学生,哪有能耐做出来这个机械臂。至于编程内容,那确实也没什么亮点。”
“老余,你要是看得清,我倒是跟你说说实话。”
余田坐在室外台阶上,身体靠着门框,“说呗,你这老蔡,难听话说的还少吗?”
“华大这边,从来就不认为李颜跟科由是对手。”蔡振东摊手,“老余,接受吧。这个人,应该欣赏,应该旁观,看他能创造什么奇迹,而不是对比。”
“如果接受了李颜的存在为合理,那我余田这半生努力不就成笑话了吗?”
余田用平淡的语气说出了听起来情绪很激烈的话。
比赛还没正式开始,但胜负已定。
余科由的仿生机械臂在其他参赛者面前,小有优势,但在李颜的自动驾驶路径选择算法面前,有断档的差距。
甚至不需要李颜去呈现什么。
别人搞科创,研究点实验数据,做个漂亮模型就差不多,你直接搞定一个五十年无解的数学问题,还比什么?
当然,李颜并不知道这些,他已经在纠结竞赛当天还去不去参加了。
“报名参赛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李颜对着陈凡挠头,“唉,跑一趟挺费时间的。”
“你是……什么目的来着?”陈凡问。
“逼着自己做点其他事情。”
“……你是指解开追墙博弈最优解这件事?”
“现在可以这么说。”
陈凡笑着点头,表示麻了。
“陈凡,要不就你去汇报吧,让你体验体验装逼的快感。”
“我懂个屁!”陈凡连连摇头,“你意思是……这种场合已经无法让你有装逼体验了是吧?”
“对。”
被刺激多了,习惯了倒是有种莫名的快感,陈凡竟然因为李颜干脆利落的装逼感到浑身舒爽。
其实李颜考虑这个问题非常多余,因为他显然太过低估自己这篇论文的影响力了。
第461章 华夏科学院的邀请
李颜成为百亿富翁之后的影响力,层级到底能上到哪里。
在普通人眼里,跟神仙无异,但在能谈“权势”二字的群体里呢?
李颜毫无疑问是吃了临江给的支持,韦易力也鼎力相助了,与很多白手起家或者面对围追堵截的商人不同,就算不从结果来说,他这一步迈得依旧很顺利。
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上京科技圈的进攻。
然而由于李颜带着不少光环,上京科技圈也不好拿出太狠的手段,玩了一些并不高明的阴招。
在临江愿意出面对阵的前提下,对李颜并未产生什么真正阻力。
反而因为阴招不够出彩成了昏招,还给他加分了。
在李颜干成这件事之前,其实大部分大佬并不看好。
或者说没有态度,看好不看好的,无所谓,每时每刻都有创新者,哪个不是吹得天花乱坠?哪个不是要改变世界?
失败者众而成功者寥寥,这里边有很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顺了才能成。
李颜只不过是又一个成功者罢了。
大佬们还乐见他开创出一块新蛋糕呢。
从临江的角度看,李颜这蛋糕是放在他们这还是放在别人家里,很重要。
但要是从华夏的角度看,蛋糕只要是自家的就行,管他给谁吃呢?
李颜端出来了一块新蛋糕,证明了它的存在与美味,这就足够了。
争啊抢啊斗得你死我活啊优胜劣汰啊什么的,都无所谓。
所以,哪怕李颜成了百亿先生,对于一些大佬来说,也不过是站在风口上的猪。
只是这只猪特别年轻,年轻到可以讲讲故事而已。
单论风力,那倒还不算很大。
“商人嘛,会玩概念、玩对概念、得到支持,这就是李颜成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