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466节

  甚至李颜还给整个模型套上了绿色光点特效的滤镜,搭配黑色背景,未来感拉满。

  他确实还蛮喜欢黑客帝国的就是了。

  “这就做完了?”陈凡在上边测试了几下,“我这就成多余的了?”

  现在是7月17日,周日。

  “颜神这是去哪了,说好的这个点。”陈凡说着掏出手机准备发信息。

  刚好李颜推开了休息室的门。

  “卧槽,你这是?”

  “没啥,没睡好。”一脸疲态、眼睛有血丝的李颜出现在门口,还打着呵欠。

  “……难得看你这样。”

  超频了嘛,试试能不能提升“学习速度”,可惜的是李颜只是把原本就会的事情更高效完成,提升的本来就与“学习”无关。

  但也算是进一步明确了这个技能的触发条件,也不错。

  “你回头测试一下,今天可以的话,就把成品连带论文发给竞赛组委会吧。”李颜又打了个呵欠。

  “论文你都写好了?”

  “那当然,好歹也是解了个难题啊。”

  上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蔡校,你确认李颜会参赛?”一个头发花白但其实只有四十岁的男人问道。

  “确信,老孟说的,还能有假?”蔡振东拍拍自己壮硕的肚子。

  “现在还没发过来呢?我们也期待得很啊。”

  “老余,截止时间20号,你们定的,别紧张。”

  “那倒也没想到真会有人压到这个点,连初稿都没发来过。”

  “等着惊喜吧,怎么样,压力大不大?”

  “,”余教授摆摆手,“哪有什么大不大的,我是真的好奇。”

  “这孩子取得过什么成就,你也是知道的。”蔡振东晃了晃手里的手机,“你真可以买一个,比你想象的厉害。”

  “你真是对他爱得深沉啊蔡校,你实话跟我说说,这李颜到底何方神圣?”

  “是个天才。”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蔡振东的停顿让余教授面露不悦。

  “好,那我倒是看看,这位天才到底能让你们为他做到什么地步……”

  话音刚落,另一个评委就闯进了他俩所在的会议室,“来了,李颜的竞赛成果!”

  看他这兴奋样,余教授眉头就皱起来了,“怎么还咋咋呼呼的,蔡校,咱们去看看?”

  蔡振东自信起身,“走!”

  才刚刚走进办公大厅,看到一群人围着讨论,余教授便眉头紧皱。

  等凑近电脑看到标题,更是皱得能夹扑克。

  “基于追墙博弈最优解的自动驾驶路径选择算法研究”。

  “追墙博弈最优解?”他看向蔡振东,“这东西可还没解出来。”

  蔡振东撇嘴,“这有论文呢。”

  余教授只看了几眼论文,便直接示意工作人员起身,自己坐了上去,开始细细研读。

  二十几分钟后,他摘了眼镜,揉着眼睛仰天长叹:

  “杀鸡焉用牛刀啊……”

第460章 余氏家族

  这话都给逼出来了,看来余教授道心略微有那么一点失守啊。

  倒是给蔡振东看得于心不忍了。

  “老余,”蔡振东把他拉到一边,“你这感受啊,我也是体会过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余教授回头问了一句:

  “至于吗蔡校,这东西给你们学校老师发,都足够给他提职称了,好歹也是一个厉害的研究成果。居然给了他?”

  蔡振东一下子还真没听明白余教授的意思。

  “这成果是很厉害,但是什么叫‘给’?”

  “不是给,难道是借?”余教授笑了一下。

  蔡振东回过味来,环视了一眼偷偷注意这他俩的工作人员,咳嗽一声道:

  “李颜给我们惊喜,还是借,那我不好说。”

  余教授摆摆手,打起了电话:“喂?老潘,来审稿室,有个了不得的东西,我不好确定,得你来。”

  潘教授五十多岁,但进屋的时候都是一路小跑的。

  “哟,老蔡你也在。”

  蔡振东笑笑,示意坐在电脑前皱眉的余教授才是重点。

  “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余教授也没说话,把电脑屏幕交给他。

  “基于追墙博弈最优解……哟嚯,”潘教授眼睛一下瞪大了,拉过椅子就坐下,“又是谁发论文了?”

  “李颜。”蔡振东说道。

  “这是……哦?那个做手机的年轻人?”

  他可不只是“年轻人”,蔡振东笑着点点头。

  “那得好好看看。”潘教授戴上了眼镜。

  整个办公室都保持着莫名的安静。

  数学难题这玩意儿,解出来难,验证是否正确同样难。

  余教授是材料学领域的大拿,也是圈内著名理科全才,他只能初步判断李颜的“最优解”靠不靠谱,正经判断论文质量还得是数学领域的学者。

  “啧……”潘教授只看了五分钟就发出了声音。

  “怎么说?”余教授急不可耐。

  “你觉得呢?”没想到老潘却反问了一句。

  “我看不出来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也是。”

  余教授表情有点精彩。

  “微分博弈这个领域,比较复杂。我算不得高手,只是有些涉猎。我看得让老陈来一趟。”

  这边刚说完,那边余教授已经拨通电话了。

  蔡振东还跟老潘调侃一句“这是给我秀他人脉呢”。

  随着他们研究越来越深入,请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小小一个工位挤了六个大佬,搞得负责接收整理竞赛稿件的工作人员非常紧张。

  他电脑桌面还有上班摸鱼用的小游戏呢,这要是被几位学者看到了岂不是当场社死。

  不过他多虑了,所有教授的注意力都只在李颜的论文上。

  “怎么说,林博士,你可就是研究微分博弈的。”余教授直起腰摘了眼镜,一边揉眼睛一边问道。

  “粘性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过了,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目前看下来,没有问题。”林博士比较年轻,在几位老教授面前还是很拘谨的。

  “没问题?”余教授重复问道。

  “按这篇论文的论证,确实是可以得出‘当每个参与者试图将其损失率降到最低时,在奇异面上的行动总是会有明确的博弈策略’这个结论。”林博士说道。

  “也就是说,追墙博弈永远存在最优博弈策略?”潘教授问。

  “没错。”林博士点头,“这个李颜……真是了不起,这可是困扰了学者们五十年的问题,这个成果放到国际上都很有分量。诶,等等,他还有实际应用场景?”

  林博士这才注意到论文名字里的“自动驾驶”。

  另一个姓叶的老教授哈哈大笑,“小林这是迷糊了,这个李颜也是够任性,这么厉害的论证,给放附录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引用了谁的成果。”

  “老蔡,这不就是你们华大卓越班的1号学生吗?”

  “还是造手机的那个。”

  “哦?同一个人?”

  “你得多看看报纸了老叶。”

  几个人谈笑风生,只有余教授脸色难看。

  两个年轻点的工作人员交头接耳,“话说……教授们不是有电脑吗?他们干嘛非得跑过来这边看?”

  “为了交流吧,大佬们的世界,我不懂。”

  而大佬们表示李颜的世界他们也不太懂。

  除了余教授,其他几个人围攻了好一阵蔡振东,表达了对李颜的强烈好奇。

  蔡振东爽得不行,反复讲着自己当年怎么为了李颜跑去参加推理大赛颁奖礼,从而成功跟这位天才拉近了距离的故事。

  说到底为了突出一个“慧眼识珠”。

  等大家都散场了,余教授才凑了上来。

  “老余,服气了?”

  “能不服气吗?”余教授摇头,“你们连这东西都舍得出,我还能说什么?”

  蔡振东终于是变了脸色,“现在没旁人,我说话也就直截了当些,你什么意思啊老余?”

  他现在才反应过来,余教授说的“杀鸡焉用牛刀”说的屠夫不是李颜。

  这老余是在黑他华大啊。

  “什么意思?你们比我清楚吧。”

  “呵,”蔡振东笑了笑,“你觉得是我们华大给了李颜资源,甚至把我们研究的成果套他身上了?”

  “不然呢?再加上临江省,加上新北市。”余教授摘了眼镜,“一个十六岁的未成年学生,能学多少东西?能有多少知识面?有些东西咱们心知肚明,你又何必装傻?”

首节上一节466/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