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98节

  “太好了,我最近正准备写一篇关于北方大国那边思想动态的论文,这些报纸对我帮助很多!我先回去了,有时间咱们再聊。”那个人说道。

  说完,那个人捧着报纸转身就走。

  “这位是我大学的同事姚教授,现在我们大学里研究北方大国问题的越来越多了,这些资料对他们很有帮助。这几天有好几个过去大学里的同事到这里翻资料了。”姚启明解释道。

  《火星报》是这几年北方大国非常畅销的报纸,研究这样的报纸对了解当前北方大国的思想动态很有帮助。

  王卫东带回来的所谓废纸里还有符拉迪沃斯托克当地出版的报纸,研究这种二三十年积累下来的小报纸对于研究北方大国远东的发展历史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在拉里莫夫眼里是废纸的东西,到来中国学者眼里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东西!

  “这些报纸图书你一个人要整理到什么时候?不如送到大学图书馆让他们整理会快很多!”王卫东说道。

  “我,我跟大学方面接触过,他们也觉得这些资料很有价值,不过他们觉得三万块钱太高了,所以现在只能堆在家里。”姚启明难堪的答道。

  王卫东把两个木箱来到这里,当姚启明看到这些报纸图书觉得非常有价值,所以他马上决定自己出三万块钱把这些资料从王卫东手里买下来,为了这些资料他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

  当然,这还要拜王卫东所赐,没有王卫东,他现在连三五千块钱都拿不出来。

  姚启明想的很好,他马上去与大学图书馆接触,然后他按三万块钱原价把这些资料卖给图书馆。

  可是让姚启明始料不及的是,图书馆觉得太贵,只愿意出五千块钱。这就是用废纸的价格来买这批资料!

  “会不会是他们觉得你不卖给他们也找不到其他途径,五千块钱总比砸在手里一分钟都得不到要强?”王卫东说道。

  姚启明尴尬的笑笑没有回答。

  “姚老师,从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就觉得你读书读坏了脑袋!”王卫东说道。

  “我现在还有退休工资,以后在家里看看这些资料,写写文章也不错!”姚启明自我安慰道。

  “这些报纸图书我再花三万五千块钱买回来!我不能让你吃这个亏!不过我有一个条件,那些从你这里借走的图书报纸必须马上要回来,一份也不能少!”王卫东说道。

  “还有,在我把这批资料卖出去前,这些报纸图书你随便看,不过不能借给别人!”王卫东补充道。

  “三万原价就行,我怎么能赚你的五千块钱?”姚启明歉意的说道。

  “就是三万五,你看看我是怎么卖出去的。”王卫东干脆的说道。

  姚启明用了四五天时间才把借出去的所有报纸图书要回来,很多过去大学里的同事对姚启明很不满意,他们觉得他们过去认识的姚老师变了,变的很小气。

  瑞云开着拉达来到机关住宅大院门口时降低了速度。

  她看见大门水泥柱旁边一个人正向她招手。

  那个人就是两三年都没有看见的王卫东。

  “我停车,你跟进来吧。”瑞云对王卫东说道。

  她把拉达轿车停到住宅楼楼下后没有下车,这时候王卫东进了大门走到轿车旁边。

  “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所以请你上楼不方便。有什么事情就在这里谈吧。”瑞云很冷漠的说道。

  她现在对欧小阳一肚子怨气,连带着对王卫东的态度也很差。

  王卫东拉开车门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小欧这段时间没有回哈市吗?”王卫东问道。

  “他两个月前回来过一次,他早把这个家忘了,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瑞云气哼哼的答道。

  瑞云现在已经从新闻播报退到晚上播社会新闻,节目的气氛更轻松,比如说哈市那个地方暖气不热,哪一个县村民进山采蘑菇遇到了老虎。

  拉达车左边停着一辆皇冠,右边停着一辆大宇,瑞云开的这辆拉达显得很寒酸。

  作为一名主持人瑞云觉得很丢人。

  当年她和欧小阳结婚的时候她觉得嫁给了最般配的人,那时候电视台里那些姑娘谁不羡慕她?

  可是现在怎么样?

  欧小阳到了京城跟在一群朋友后面像是一个跟班的,他连自己都混不好更顾不上她。

  自己调到京城电视台的美梦彻底破碎了,她和欧小阳作为夫妻,一年只见几次面,这日子真过不下去了。

  王卫东把一个拎兜放在瑞云的腿上说道:“前几天刚刚从芬河过境回来,买了一件貂皮大衣送给你!”

  瑞云摸着貂皮大衣光滑柔顺的毛,她的心都在颤抖,看了看上面的标签瑞云笑着说道:“我看怎么像是在秋林买的?”

第194章 不是值不值的问题二

  三天后电视台的社会栏目用五分钟时间播出一则新闻,做两国对口换货贸易的生意人在换货过程中,从废纸里面发现大批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镜头里,王卫东指着堆的像是小山一样,一直杵到天花板的报纸说道:“我这里保持的《真理报》就有三十多年,上万份,按时间一份都不少!”

  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家渔业公司的图书管理员把无人问津的报纸直接堆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今天终于抛头露面了。

  “还有北方大国从三四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的几千本图书,还有其他十几种报纸杂志,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王卫东面对镜头说道。

  拿着话筒的年轻女记者问道:“这些资料你准备怎么处理?”

  “我从小就对北方大国非常感兴趣,做生意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觉到自己文化修养的不足,以后我要利用这批珍贵的资料研究北方大国的历史文化,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王卫东信誓旦旦的说道。

  “你不觉得这些资料放在大学或者研究所里更有价值吗?”女记者接着问道。

  “现在已经有外地大学来联系我,他们要高价购买这批资料,可是我真的舍不得!”王卫东一脸痛苦的答道。

  第二天早上,外经贸的许科长走进孙处长的办公室说道:“我昨天晚上在电视里看见王卫东那小子了,原来他又回来了!”

  “马上去电视台,问问他们,现在王卫东住在哪儿,然后你去把他找来!”孙处长说道。

  许科长转身刚要走,孙处长又叫住了他。

  “你要注意态度,态度好一点!”孙处长说道。

  上一次外经贸要派王卫东过去换购鳕鱼结果让欧小阳带来的几个朋友截胡,这说明王卫东还是很有关系和人脉的。

  晚上,许科长找到王卫东家里的时候,姚启明陪着一个人正坐在王卫东家里。

  “卫东,这是我们大学的范副校长,他是专门为这些报纸图书来的。”姚启明介绍道。

  范副校长笑着对王卫东说道:“这件事我也是刚刚知道的,原来一直是图书馆处理这件事,他们胆子小不敢做决定,不怪他们,只是上传下达不通畅,如果我早知道,这件事早就解决了。”

  `王卫东心里清楚这些话都是说给他听的,听听就好,图书馆的人很可能一开始就把这件事报告给范副校长了,因为他们自己连五千块钱的事情都决定不了。

  范副校长背手走到资料堆旁边,他信手抽出一本书。

  姚启明说道:“校长,这是穆拉维耶夫回忆录!沙俄的时候他是远东的总督,带着哥萨克一直侵略到乌苏里江以东!”

  范副校长又拿起一本杂志,是《红海军》,这种杂志原来是内部杂志,应该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军人看的,不知道怎么跑到渔业公司的图书馆里面。

  “不错嘛。”范副校长说道。

  这时候响起了敲门声,王卫东急忙过去打开房门,许科长站在门口。

  “原来是许科长,快进来吧。”王卫东热情的招呼道。

  两个房间,一个堆着资料,另外一个住人。陈季红现在就抱着孩子坐在里屋角落的沙发上。

  现在增加了三个外人几乎坐不下了。后进来的许科长明显找王卫东有事。

  姚启明思想简单,他看见这种情况就直接说道:“卫东,范副校长这一次来是想回购这批资料,他听我说了情况,现在打算用三万五千块钱买回去。”

  中国和北方大哥断绝来往二三十年,这段时间能够获得的资料非常少,现在学校打算建立北方大国研究所,现在里面空空,什么资料都没有。

  虽然这些资料都是北方大国公开发行的,可就是这样,国内现在也找不到。更何况就三万五千万块钱的白菜价,何乐而不为?

  这批资料就是卖废纸也能卖上千块钱,三万五千块钱买回去根本不亏。

  “可是这件事我已经跟我的朋友说了,最近他打电话过来说京城的东西对这批资料有兴趣,马上就派人过来,如果可以的话,七八万甚至十万都没有问题。”王卫东为难的说道。

  许科长一直看王卫东不顺眼,这小子不就是仗着和欧小阳是朋友,在自己面前装大爷。

  “卫东,你刚才说的人是不是欧小阳?还是他在京城的那几个朋友?不要忘了你就是东北人,要先为家乡做点儿事!为了钱,生你养你这块土地都忘了,你良心过得去吗?”许科长质问道。

  他没有说的是,王卫东这小子为了欧小阳的几个朋友,抛开外经贸的换购不管直接就跑了。

  那一次十万公斤鳕鱼全臭了,在芬河还花钱雇人挖了一个大坑把鳕鱼全部埋了,损失惨重,到现在也没有缓过来。

  这件事让孙处长他们认识到必须要找像王卫东这样熟悉两边情况,在那边有关系的人过去才稳妥。

  听见许科长义正辞严的质问,王卫东一脸的惭愧。

  不过许科长对王卫东的质问也从侧面证实了王卫东的话,范副校长觉得王卫东刚才说的很可能是真的。

  “你的朋友帮你联系的是哪一所大学?”范副校长问道。

  “好像是燕园大学和外国语大学。”王卫东答道。

  “这件事我要回去跟校长商量一下,我希望这几天你先不要着急把资料处理掉,太晚了,我们先告辞了。”范副校长说道。

  送走范副校长和姚启明,王卫东回到屋里。

  “是不是组织上又要派我去那边?”王卫东笑着问许科长。

  这个问题让许科长不好回答,按说现在是运输货物过去换购的时候,可是那边物价变化的非常快,很多人回来反应由于那边物价变化过大已经出现东西运到那边,而那边不愿意履行合同的事情。

  相反的情况也很多,运输过去的货物在北方大国那边价格暴涨,履行原来的合同实际上中国方面的生意人是亏损的。

  “你明天到外经贸听听孙处长怎么说。”许科长答道。

第195章 不是值不值的问题三

  越是大领导对下面的态度就越好。

  第二天王卫东去外经贸见孙处长,孙处长和颜悦色和王卫东闲聊了半天,听王卫东讲留学的事情,听他讲在那里干活赚钱的事情。

  最后孙处长问道:“卫东,前段时间你去过那边,你觉得现在适合和那边做生意吗?”

  “如果在那边有关系的话,彼此可以信任是可以做生意的。”王卫东说道。

  在那边有关系的人不就是我吗!

  孙处长笑眯眯的看着王卫东,他当然听出来了王卫东话里面的意思。

  “你说说你的意见。”孙处长说道。

  “现在那边什么都缺,最缺的就是粮食之类的物资,别的东西缺乏可以忍,可是缺少粮食就不能忍!如果外经贸可以运一批粮食出去,我可以保证不会赔本!”王卫东说道。

  “我说的不是玉米,玉米在那边是饲料原料,我说的是面粉和大米。”王卫东解释道。

  “这件事我要请示上面。”孙处长说道。

  出口鞋帽袜子等轻工业品没有关系,如果为了利益大量出口粮食,如果中国自己的粮食匮乏怎么办?所以对于粮食出口审批很严。

  “孙处长,少一点也可以,比如说几十吨,我有信心能够换到比过去多百分之二十的明太鱼。”王卫东说道。

  “好,我马上向上面打报告!你先回去等我消息,这段时间你最好不要出门。”孙处长说道。

  姚启明带着一名老教授到王卫东家里,老教授想借一本十八世纪沙皇时期的游历整个远东地区的传教士写的俄文版回忆录。

  王卫东当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让老教授很是下不来台。

  “这些资料这几天我就要打包,所以不能外借!”王卫东说道。

  “卫东,康教授把书带回去让几个研究生轮班把这本书抄下来,加班加点两三天就够了,耽误不了你的事。”姚启明说道。

  “抄书?那就更不行了!”王卫东摇头说道。

  “年轻人,像你这样满脑子想的都是钱,这样不好!”康教授说道。

首节上一节98/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