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94节

  大家手里拿着的都是一两年的签证,时间就是金钱,多在这里待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根本耗不起。

  这么多人来这个国家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赚钱,赚钱!他们不是来学习的。

  深夜,十来个学生悄悄的收拾好行李然后结伴悄悄出了学校,他们手里拿着木棒走进森林。

  之所以不走公里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公路上的汽车发现报告给学校或者是警察,那样他们不得不还要回到学校。

  他们手里拿着木棒是因为森林边上有熊出没的警示牌,为了对付森林里的熊和狼,他们紧握木棍。

  王卫东和其他留下的同学送走那些深夜逃亡的人后回到宿舍里继续睡觉,现在整个房间里就剩下他和那个名字叫郑力的同学,其他四个人都走了。

  十几个人的离开震动了学校,也震动了整个阿寒町。

  对学校的监管更严了,同时校长目黑和老师先后来慰问还留在学校里的学生,阿寒町的町长和教育长也来慰问剩下的学生们,甚至村民和阿寒町其他地方的人也到学校向王卫东他们表示慰问。

  阿寒町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镇,这里的人非常希望留住这所给阿寒町带来生气的学校。

  到这里来的五十多名学生都是很实在的,他们在到学校后不久就向目黑校长和老师述说了他们的难处,希望学校理解,容许他们出去打工赚钱。

  但是这些人里面不包括王卫东,他显得很另类。

  “王卫东同学,你真的不想出去赚钱吗?”目黑校长问道。

  “不想,我就是来这里学习的。目黑校长,坦白讲这些同学离开的时候我都知道,如果我要走早就离开了。”王卫东答道。

  目黑校长坐在王卫东身边说道:“从护照上看你是从中国东北来的,其实我也在那里生活十几年时间,一九四五年的时候我被一对从山东到东北的夫妇收养,没有他们我早就死了,所以我对我的中国父母和东北很有感情。我希望你在这里安心学习,学好语言后再出去发展!”

  正常程序是从中国来的学生经过语言学习后向各个大学提出入学申请,如果被大学接受将继续获得签证资格留在这里读大学。

  据王卫东观察,五十多个从中国来的学生里想进入大学学习的不过只有五六个人。

  果然,半年后留在学校里的学生一下子就剩下包括王卫东在内的七个人,连学校专门请来给学生们做饭来自闽省的厨师都走了。

  王卫东马上自告奋勇担任给剩下的人做饭的光荣任务。

  晚上,七个人坐在一起包饺子的时候谢依芳问王卫东:“卫东,你真的不想出去赚钱,听说他们一天就能赚几百块钱!”

  这几百块钱是日元核算成人民币后的几百块钱,如果国内的人知道你在这里一天就能赚几百块钱人民币还不得羡慕死!

  当然,这是那些到这里干活的人一天打两三份工玩命干的成果。

  “不想,我现在就想脚踏实地的把日语学好!”王卫东一本正经的说道。

  其他几个人的疑惑的看着王卫东。

  大家在一起相处几个月的时间彼此的家庭情况都已经了解,谢依芳的爷爷当年是沪市有名的企业家,当年家里非常有钱,谢依芳有两个叔伯是海外资本家,所以她是真的来这里准备读大学的。

  其他几个人虽然家里没有像谢依芳这么有钱,但都是有文化有一些家底的人家,所以目光很长远,赚钱很重要,但是学问更重要。

  想赚钱大不了在这里大学毕业以后再赚嘛,而且赚的更多,从事的职业更好。

  走掉的那些人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家的经济实力支撑不起这个目标,很多人的文化水平也不可能读大学,既然是这样就直接吃苦赚钱好了。

  可是王卫东是什么情况?听他自己说父母就是拿退休工资的老工人,家庭情况很一般,他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这些情况和那些走掉的人没有区别,为什么他却安心的留在这里学日语?

  王卫东一个人回到宿舍,现在是三月,北海道依然很冷尤其是在晚上。

  他看了一会叽哩哇啦的电视节目然后又翻出看过好几遍的家里来信。

  父亲王海富在信里说这几个月来欧小阳一直往家里打电话询问他是不是回来了,询问他在日本的情况。

  外经贸的人也到家里找过他一次,发现他真的不在家只好走了。

  家里在民生路上开的商店属于亚麻厂的房子,房租三年今年到期,亚麻厂的人已经到家里询问过是不是要续租,王海富在信里告诉王卫东,四个老人决定这个商店继续干,否则百无聊赖,活动活动身体赚点钱更好。

  语言学校在三月下旬放春假,收假是四月中旬。

  王卫东打算这段时间到外面去逛逛。

  他找到目黑校长说道:“校长,我打算趁假期到外面找一点事情做,您能不能给我一点建议?”

  “你具体有什么打算?”目黑校长问道。

  “我不想走太远,到几十公里外的钏路市就可以,我想到那里的水产株式会社干活。”王卫东答道。

  钏路市是很小的城市,但却是很重要的渔港,上岸的鱼和海鲜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要多。

  到阿寒町飞鸟学校后王卫东一直表现良好,安心学习,目黑校长对他很放心。

  “好吧,我帮你联系一下。”目黑校长说道。

第186章 一个勤勉的年轻人

  四天后王卫东就出现在钏路市松前樱渔业协会的一家水产加工厂里。

  王卫东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站在飞旋的刀具旁边把鳕鱼头割掉。

  鳕鱼最先变质的就是鳕鱼的脑袋,如果把鳕鱼脑袋切掉能够延长鳕鱼的保鲜时间。

  他做的是第一道处理工序,生产线后面的人处理内脏和鱼尾然后切块或者切片再进行装盒包装。

  车间温度很低,王卫东干两个小时可以休息一会然后再干两个小时,中午吃饭后下午再干四个小时。总的劳动时间其实上超过九个小时。

  水产加工厂一共有一百多人,只有王卫东这么一个中国来的工读生,那些跑掉的人都去东京大阪横滨这样工资更高更容易找到工作的地方。

  而且那些地方人多,即使签证出了问题也更容易躲藏。

  几天下来大家都看到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干的一点也不差。每天站在固定地方八个小时干活说起来简单,实际上也很累。

  水产工厂的会长佐藤义则知道工厂来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专程赶到车间观察王卫东劳动。

  王卫东休息的间隙佐藤义则过来与王卫东打招呼。

  “看见你干活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五十年代我年轻的时候,现在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越来越不能吃苦了!”佐藤义则感慨的说道。

  “现在的工作不算什么,我曾经在农村里种地比这里还要辛苦。”王卫东说道。

  “农村?我们这里的年轻人都跑到大城市里,他们都希望坐在办公室里根本就不愿意留在农村种地,这里艰苦的工作他们也不愿意干,你注意到没有,整个车间里你是最年轻的。”佐藤义则说道。

  “佐藤会长,我们加工的鳕鱼都是日本渔船捕捞的吗?”王卫东问道。

  “当然,由于北海道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捕捞量也越来越少,鳕鱼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也许有一天我们就没有鱼可以捕捞了。”佐藤义则叹息说道。

  “我在这里工作半个月还要回去学习日语,到暑假和秋季假期的时候我还想来这里工作,等一年后结束学习的时候我也想到这里工作一段时间。”王卫东说道。

  “随时欢迎你,年轻人!”佐藤义则答道。

  王卫东在水产工厂干了半个月时间,赚了七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块钱多一点。

  半个月就赚四千块钱这是国内的人不敢想象的。

  王卫东回到阿寒町飞鸟学校,目黑校长看见他如期返回非常高兴。

  王卫东马上给自己做了一顿中国饭菜犒劳自己,在钏路水产工厂的时候米饭上放几片生鱼片对日本人来说是美味,可是他实在是吃不惯。

  门缝下面塞了两封书信,一份是从哈市来的,另外一封是从京城寄来的。

  王卫东先是打开哈市的来信,父亲王海富告诉他欧小阳打听他的具体地址,再过两个月民生路的商店到期,他们打算再交三年的房租,家里的一切都好。

  看来欧小阳在知道王卫东在日本的地址后马上就给他写了信。

  在办理出国的时候欧小阳在朋友的建议下特意找了这个远在北海道偏远地方的语言学校,这所学校连担保人都不用,申请十分容易,很显然是一所骗子学校。

  等王卫东发现上当受骗的时候会马上回来。

  可是让欧小阳始料未及的是王卫东居然真在这里开始了学习。

  欧小阳希望王卫东快一点回国,又一笔大生意正等着他出马,这一次他和朋友们准备了二十万元的皮夹克,打算运到那边大捞一笔!

  只要王卫东帮助他们做成这笔生意,好处一定少不了他的。

  欧小阳在信里也隐晦说道如果他不愿意回来,他的那几个朋友会很不满,这对他以后回国发展一点好处都没有。

  王卫东思索了一天后给家里写信让四个老人不要再经营商店,年纪大了就不要再受累了,家里靠他一个人赚钱就够了。

  现在他在这里过的很好,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甚至还有剩余。最好家里人先回向阳化工厂居住。

  寄信的同时,王卫东又向家里汇款五万日元。

  现在国家缺少外汇,所以很欢迎这种外币回款,兑换起来也很容易。

  “卫东,听说这段时间你在钏路市干活赚钱,一共赚了多少?”另外一位女同学韩梅问道。

  “七万日元。”王卫东答道。

  “如果你去东京神户会赚的更多。”韩梅说道。

  “我觉得在钏路就很好,下两个假期我还要去那里。”王卫东说道。

  “你听说没有,现在学校可以容许转校,我和其他几个同学都想转到横滨飞鸟学校去。”韩梅说道。

  阿寒町飞鸟学校算是横滨飞鸟学校的分校,横滨是屈指可数的大城市,在世界上都有名,那里的教学条件更好,想打工赚钱也更容易,想申请大学更方便。

  从哪一方面相比,阿寒町飞鸟学校都不如横滨飞鸟学校。

  “我不想走,我就留在这里!”王卫东说道。

  “听说目黑校长也要去横滨。”韩梅说道。

  “那我也不走,一直到卒业为止。”王卫东说道。

  “我们剩下的这几个同学都觉得你是一个怪人!”韩梅说道。

  果然一个月后目黑校长离开阿寒町飞鸟学校去了横滨,但是除了王卫东之外其他六个人盼望的转校却始终没有被容许。

  除了正常学习之外,王卫东经常到村子里转悠,和那些老人和孩子聊天,他成了最被村民们熟悉的中国学生。

  王卫东的日语水平因此进步也很快。

  暑假有一个月时间,王卫东又到钏路市水产工厂干了一个月,赚了十四万日元,秋季假期他又去干了半个月赚了七万,王卫东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寄回去十五万日元。

  寒假时间很短,只有十来天的时间,王卫东决定就在学校度过寒假。

  新来的校长米田先生找到他问道:“王桑,你还有半年就卒业了,你打算就读哪一所大学?”

  “我的水平实在很低,就读大学实在是勉强,所以我打算在签证到期之前回国。”王卫东答道。

  “对你来说有一个好消息,钏路大学刚刚成立,只有一个经济学部卒业并不难,你愿意尝试一下吗?”米田先生问道。

第187章 西瓜和芝麻一

  钏路公立大学是八八年刚刚成立的一所大学,到现在不过才一年。王卫东在钏路水产工厂干活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因为对于一个小小的钏路市来说一下子有了一所大学,这可是一件大事。

  当时钏路市人对这件事很自豪。

  “米田先生,我在这里的学习时间还有几个月,卒业之后我打算继续去水产工厂干活一直到签证到期时为止,然后我就打算回去了。”王卫东推辞道。

  米田校长没想到王卫东会拒绝这个建议,因为进入钏路公立大学就意味着王卫东又获得了签证机会,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等拿到大学文凭的时候他也能赚不少钱。

  而且有了一张大学文凭王卫东就更有机会在这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再获得签证甚至永久留下来的机会。

  其实在水产工厂干活的时候佐藤会长也提出过帮助他解决的签证问题,然后把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留在工厂里干活。

  虽然这是很多到这里赚钱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过王卫东拒绝了。

  在这里长期打工赚钱不是他的愿望,也许将来有一天把拉里莫夫他们渔业公司的鳕鱼卖到这里才是他想干的。

  欧小阳在三月份写信催促他回国,王卫东回信表示结束学业签证到期时就回去。不过从那以后欧小阳再也没有给他写过信催促他。

  寒假从十二月二十八号到九零年的一月八号,时间还不到半个月,所以王卫东没有去水产公司干活,而是待在学校里。

首节上一节94/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