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93节

  宋宇的父亲原来是一个特大型城市的市长,而另外两个朋友的父亲都是部委领导。

  除了宋宇之外,另外两个人曾经到过国外。

  “我听宋宇说了,这个王卫东在那边还是很吃得开,跟符拉迪沃斯托克渔业公司的人很熟,这样的人正是是我们需要的,最好不要让他走。”一个朋友说道。

  “可是我已经答应他了,总不好反悔吧。”欧小阳为难的说道。

  “可以让他去嘛,现在很多人都想出国赚钱,骗子留学中介很多,日本现在还有不少野鸡语言学校,你就帮助他帮一个这样的,我保证他半年之内就会回来!”那个朋友说道。

  半个月后欧小阳就把王卫东的出国事情办好了,他让王卫东马上赶到京城。

  “我帮你办的是阿寒町飞鸟学院,现在只有一年半学制的班在十月份开学,你已经有护照省了很多麻烦,报名费入学金学费和其他费用加在一起四十三万日元,你拿三万两千块钱我帮你兑换会快一点。”欧小阳说道。

  “好,我马上回哈市和家里人告别然后就回来。”王卫东说道。

  一个星期后王卫东就带着一个行李箱回到京城。

  欧小阳把王卫东送到机场。

  “实在待不下去就回来,我等着你!”欧小阳说道。

  两个人候机的时候,大厅里都是准备登机和送行的人。

  “不用担心我,听说本子那边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就扔在马路旁边,捡回去就能用。我到了那边比你们生活还要好。到了那里我就找活干,很快就能寄钱回来,先把借的钱还上,剩下的钱你们该吃就吃,不要节省。”

  与王卫东欧小阳背靠背坐着一对三十岁出头的夫妻,丈夫对妻子说道。

  女人没有说话只是拿着手绢默默的擦眼泪。

  “卫东,到本子留学的人都是奔着干活赚钱去的,三万来块钱都是借的,像你这样完全靠自己拿出三万多块钱的一个都没有!他们要是有你这样的家底绝不会出国!”欧小阳说道。

  王卫东只当做没有听见。他之所以要出国就是要躲开欧小阳和他的朋友们这些有家世背景的人,卖那种鸡毛羽绒服之类的东西他实在不愿意干。

  还有外经贸的人让他继续换购鳕鱼,王卫东也不愿意。

  “如果你留下来,一年就出去三四次,一次我们分给你几万块钱,多好的事情啊。”欧小阳接着劝说道。

  “等我到那里学习一段时间再说。”王卫东推诿道。

  机场通知开始登机的时候,几个准备上飞机的人像是要慷慨赴死一样,他们带着全家人寄托在他们身上的希望踏上飞机苦干,拼命干,赚大钱回来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卫东,过半年就回来看看!”欧小阳挥手对王卫东喊道。

  王卫东坐在舷窗旁边,身边就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人。

  “这位同志你是不是到那里留学的?读什么学校?”那个人问道。

  这个国家对于移民把关很严。

  到这个国家去一般都先要读语言学校,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引进外国劳动力,名义上是研读,实际上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劳动力。

  “阿寒町飞鸟学校。”王卫东答道。

  “阿寒町,这是什么地方?我在中学里就是教地理的,怎么都不知道这个地方?”那个人疑惑的说道。

  “你是中学老师也要去那里干活?”王卫东问道。

  “这算什么,大学老师也有去的,工资至少是我们的十几倍谁不想去啊?”那个人答道。

  两个人的交谈引起了附近几个人的轻笑声,第一次出国都是忐忑不安,八十年代的人对外面世界了解很少,都是道听途说的东西,像是阳光下彩色的肥皂泡。

  王卫东发现这些人里面他还算是年轻的,而且大部分人都有共同的经历,那就是上山下乡。

  这些人在吃苦耐劳方面绝对没有问题,所以准备到那个陌生的国家大赚日元。

  羽田机场出口处一个人举着牌子,上面有两个人的名字,王卫东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就在上面。

  他走到举着牌子那个人旁边问道:“我就是王卫东,你是飞鸟学校的吗?”

  说完这句话王卫东马上醒悟这里不是中国,他刚才说的话那个人不可能听懂。

  可是王卫东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将近五十岁的人居然用流利的中国话答道:“是的,我就是阿寒町飞鸟学校的校长王殿川!我已经在东京等你们一个星期了,所有的人到齐后我们马上回阿寒町!”

  王卫东愣愣的看着眼前这个人,面前这个人的中国话说的实在太流利了,跟中国人没有一点区别。

  “你是中国人?”王卫东疑惑的问道。

  王殿川露出笑容,这个问题这几天他已经回答好几次了。

  “我不是中国人,不过一九四五年的时候我没有能够回到这里,被好心的中国人收养,十几年后才回来,所以中国话说的很好。王殿川是我的中国名字,我姓目黑,以后你可以叫我目黑校长。”王殿川解释道。

  在东北就有很多王殿川这样的事情发生,收养本子孤儿的事情很多,听见解释后王卫东恍然大悟。

  “王校长,我们什么时候回学校?”王卫东问道。

  王殿川指着牌子上还剩下的一个名字说道:“今天还有一班从沪市来的飞机,接到人后我们马上就出发!”

第184章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一

  王殿川并没有在出口等到最后一名学生,那名学生是从机场外进入机场找到王殿川的。

  “其实我拿到签证后提前一个月就到东京了,就是这一个月时间我在东京找活干就赚了十六万日元!”那个三十多岁的学生洋洋自得的说道。

  为了多赚钱他一直等到最后一天才赶到机场报道。

  他的话让其他学生惋惜不已,自己也提前一个月到这里多好,不过也没有关系,既然已经来了,赚钱的机会就是大大的!

  王殿川也就是目黑校长带着五十六名从中国来的学生坐飞机赶往阿寒町附近的钏路市,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舷窗外一望无垠的森林,绿草如茵的牧场,远处还有灰蓝色的大海。

  这个自己即将要学习和干活赚钱的地方给大家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当这五十多人走出机场的时候心情就更好了,七八名阿寒町飞鸟学校的老师站在门口欢迎他们。

  几个老师对着王卫东他们点头哈腰满脸是笑,好像他们才是老师一样。

  一行人上了一辆大巴车出了钏路市往西北方向而去。

  阿寒町距离钏路市很近,没过多次时间目黑校长指着车窗外一座小楼外的标语说道:“你们看,这是町政府为了欢迎你们悬挂的标语!”

  可是大巴车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前,越走四周的景物越是荒凉。开了半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子,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站在路边看着大巴车,除了这两个人,大家再没有看见村子里其他的人。

  “那里有一座炭田,最多的时候有几百人在那里干活。”目黑校长指着窗外说道。

  炭田就是煤矿,目黑校长的话点燃了学生们心里的热情,他们根本不怕吃苦,就是到煤矿采煤赚钱也行。

  可是接下来目黑校长的话却浇灭了大家心里刚刚燃起来的火。

  “前些年这座炭田已经关闭了,工作的人都走了,你们看见的这些房子都是空的。现在村子里就剩下十几户人家,三十多人,不过你们来就好了,村子里又兴旺了!”目黑校长振奋的说道。

  刚刚从中国来这里打算大展宏图赚钱的将近六十人目瞪口呆,原来他们来这里一下子让这里的人口翻了一番还多!

  很多人的脸色十分难看,他们是来赚钱的,家里人在一个月后就等着他们寄钱回家还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钱。

  可是在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地方怎么赚钱?

  阿寒町飞鸟学校是由一所废弃中学改建的,食堂浴室理发店宿舍等等一应俱全。

  看来开办这所学校的人还是很用心的。

  宿舍是六人间,里面有暖炉卫生间都很完备整洁。

  这里的条件比大家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那种艰苦的生活好很多。

  王卫东和其他五个人安排进一个房间,除了王卫东之外,其他五个人坐在床上都沉默不语。

  好半天一个人说道:“借钱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我到这里一个月后就往家里寄钱,到时候那些亲戚朋友到家里要钱怎么办?”

  借钱就是这么回事,你只要还钱,那怕是少一点也不要紧,你越是还钱债主越不着急,可是你越是不还钱,债主催逼的越紧。

  到时候媳妇父母会焦头烂额。

  只有王卫东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如果其他人知道这小子有五十多万家底的时候,一定会觉得他精神有毛病,既然这么有钱还跑到这里干什么?

  其实阿寒町飞鸟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也不了解他们,四十多万日元的学杂费在他们看来并不算什么,他们想不到五十多名学生正在为此煎熬。

  晚上吃的是卤肉饭,王卫东觉得很可口,米饭很不错,加上肥而不腻的五花肉吃的肚子饱饱的。

  这里是北海道,晚上很冷,插好暖炉后六个人坐在房间的聊天。

  六个人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聊起各自在国内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的生活经历让几个人越聊越投机,也越来越吐露内心。

  “我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家人等着我马上寄钱回去。”一个叫肖建国的人说道。

  “如果你现在走了,签证怎么办?难道你以后要东躲XZ的干活赚钱吗?”另外一个叫郑力的人问道。

  几个人又沉默了。

  他们这些人在国内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人,就是出国也是想通过自己的辛勤汗水赚钱,怎么会违反法律?

  但是人的胆子都是逼出来的。

  王卫东和他们不一样,他没有赚钱的迫切感,可是看见这几个被两三万人民币压的无比焦虑的人,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深夜,王卫东已经进入梦乡,可是其他五个人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第二天的开学典礼很隆重,阿寒町町长亲自出席,町教育长和警察和村民们都赶来参加典礼。

  这个小村子已经好几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年轻人都离开了这里去大城市发展,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也只是区区三四十人。

  阿寒町为了建立这所学校专门成立了中日友好协会,协会里面的人为到这里学习的学生提供担保,这也是这所学校很好申请的原因。

  阿寒町政府的目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几十名中国学生成为合格的劳动力,然后再吸引一点点投资发展饲养业和其他事业,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可是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些中国学生已经等不及了。

  就是这么一个几十人的语言学校居然吸引了好几个记者赶来采访,在这个国家由于人口流失形成的很多衰落地区,怎么样重新振兴这些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了大问题。

  所以这个北海道上的小学校引起了很大关注。

  深夜,王卫东突然被的声音惊醒,他猛然坐起来发现宿舍里有两个人正在收拾东西,其他的人都坐在床上看着。

  收拾东西的是肖建国和一个姓赵的同学,两个人把自己的东西都塞进包里。

  “你们打算怎么走?”一个坐在床上的同学问道。

  “趁黑沿着公路去钏路,然后再去东京。”肖建国答道。

  两个人背着包然后和宿舍里剩下的人握手道再见轻手轻脚的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第185章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二

  两个人的离开惊动了整个学校甚至是町政府和派出所。

  第二天目黑校长和老师们带着学生们参观整个村子,也就是一个不到十个孩子的小学和一个七八个人的肉类加工厂。

  除了一条公里,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森林。

  然后王卫东他们就被带回学校同时宣布施行二十四小时的监管制度,离开学校必须要请示。

  王卫东开始了学习平假名和片假名的生活。

  “阿达姨妈”王卫东面对苍山大声的呼唤。

  像王卫东这样认真学习的学生是极少数,除了他之外那些人是来赚钱的。

  学生们几次提出要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可是这个要求被学校以入管局有入境后三个月之内不能打工的规定驳回了。

  再说,学校附近的情况大家都看见了,在阿寒町这个人口稀少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办法打工。

首节上一节93/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