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56节

  “卫东让我过去干这个活儿怎么样?”王海富问道。

  “你都多大年纪了,就不要凑这个热闹了。”王卫东答道。

  “我不是凑热闹!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想趁着还能动弹的时候到处走走,转一转。年轻的时候去大西南,天天干活什么都没有看到!现在趁我身体还健康正好出国看看!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了,天天待在老婆身边真的没啥意思!托你的福,现在我不缺钱。但是如果我在工厂里找几个以前在一起干活的老哥们儿负责维修那些机械也可以让他们挣点钱。靠工厂里那一点儿退休金什么都干不了!出去种地的那些人年纪大部份和你应该差不多,都是工厂子弟,他们也能信任我。我自己不图赚钱,这样的人到哪里找去?”王海富说道。

  “你以前从来没有维修过农业机械能行吗?”王卫东问道。

  “怎么不行?道理上都是差不多。只要有工具,我就敢修!在这工厂里找几个技术好的老工人,我们这些人几十年下来也不是白吃饭的!”王海富说道。

  王卫东来到黄师傅家里。

  上一次听说王卫东在南方开了一家工厂,黄师傅把自己的孙子带到王卫东家里,让他给孙子在工厂里找一个清闲活干,一个月开五六百块钱工资。

  王卫东当然不能答应这个要求,不过他悄悄的让鲍启航给黄师傅家里送去了两千块钱。

  这一次回来,他又登门拜访。

  看见黄师傅后王卫东马上满脸笑嘻嘻的说道:“师傅,我来给你赔礼道歉了!”

  看见王卫东来访,黄师傅摆手说道:“坐吧,上次的事情也不怨你,是我倚老卖老,不知道好歹!在国营企业里照顾一个人不算什么,可是那个工厂是你自己开的,换句话说,我就是把孙子带去让你替我养着,的确有一点说不过去。”

  “养一个人不算什么,我并不在乎那两个钱。只是放一个闲人在那里,其他人我怎么管?”王卫东说道。

  “不过那天您老人家走了以后,我心里也挺不好受的。我十五六岁开始就在食堂干活,你对我那么好,这些年那些事一直放在我心里,我并没有忘!”王卫东接着说道。

  “不过现在我报答师傅您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次我在南方的工厂要请几个从北方大国来的专家和技术工人,我想请你老人家出山到南方给他们做饭。你把你的孙子也带上,顺便把手艺也传给他。你的工资,我一个月给你两千,你孙子我一个月给五百!你看怎么样?”王卫东问道。

  五十年代初,向阳化工厂来了几个北方大国的技术专家,工厂领导为了让这些专家吃好,特意从哈市把二十多岁的黄师傅调到工厂里,专门给北方大国专家做饭。

  黄师傅十几岁也就是伪满洲国的时候就在哈市俄罗斯餐厅里当学徒,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了一身的手艺,从烤大列巴到拌沙拉红菜汤样样拿手。

  调到工厂以后,他做的饭很符合北方大国专家的口味。这一次王卫东想请黄师傅出马到弗山继续给从北方大国来的专家做饭。

  听见王卫东这么说,黄师傅瞪着眼睛说道:“你这是什么报答感谢?你这小子是鬼头蛤蟆眼的,现在是需要我了,才来找我的!”

  “如果师傅你不愿意,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我回到哈市以后,在那几家俄罗斯餐厅里请一个师傅就行了。”王卫东说道。

  听见王卫东这么说,黄师说道:“既然是这样,那我就走一趟。这一次我带着我孙子去,正好把手艺也传给他。”

  九十年代初,两千块钱一个月的确是很高的工资,但是对于当时饭店里的大厨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

  “师傅,两千块钱只是基本工资,如果工厂效益好,我还会给你发奖金!”王卫东保证道。

  现在已经将近八月份,并不用招满上百人让他们马上到北方大国那边去种地。王卫东想的是先招十来个人把几台拖拉机修好,然后把长满荒草的耕地翻一遍,这样更便于明年开春整地重新种地。

  王海富的行动很快,他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找到五六个愿意去北方大国那边干活的退休老工人。

  只不过回来以后,王海富的情绪十分低落。他默默的抽烟,抽完一根烟后,对王卫东说道:“退休后一个月只有一百多块钱的退休金,这点钱够干什么的?不舍的吃,不舍得穿,看到他们现在这样,我的心里也不好受,穷的就快尿血了!”

  王海富没有说的是,这几年他和李玉凤还有老陈头儿夫妇被王卫东带到哈市,日子过得是相当不错。

  他们现在已经几乎想不起来自己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一百来块钱这回事了。

  这一次王海富回到向阳化工厂,看到以前和自己一起干活的那些老工友,王海富这才觉得如果没有王卫东这个儿子,他现在的生活也和这些老头一样,连到商店里买一包最便宜的烟抽都要心疼半天。

  “如果是这样,我就带你们这几个老头儿先过去,你们先修两台拖拉机出来。然后开着拖拉机把那一万多亩地翻一遍,然后就可以回来,等明年开春再过去。他们的工钱由我来给。”王伟东说道。

第315章 终于上天了

  王卫东带着七八个五六十岁退休老工人出国赶到乌苏里斯克郊外的那个集体农庄。

  几个老头儿马上着手开始修理拖拉机。北方大国的机械没有小本子和米国的先进,但是特点就是皮实耐用。缺少的维修工具由王卫东负责到乌苏里斯克向米斯托扬寻求帮助,或者从其他拖拉机上拆卸零部件来替换。

  用这种方法集体农庄里的十几台拖拉机怎么也能修好一半。

  五天后宋宇也带着三个老人赶到了乌苏里斯克。

  这三个老头儿原来都是京城电子管厂的工人和干部,现在退休呆在家里。现在被宋宇找来查看冈察洛娃运输到这里的设备。

  生产电子管的工序很多,所以机械设备也很繁复,需要找专家和懂行的人仔细检查。

  又一次来到北方大国,宋宇十分兴奋,他遗憾的是乌苏里克斯克这个小城市实在太小了。

  “卫东,你太不够朋友了,下一次去莫斯科一定提前告诉我,带我去无上装俱乐部!”宋宇说道。

  闲着没有事,王卫东就带着宋宇和那三个退休的工人和干部到卓雅集体农庄转一转。

  没想到那三个从京城来的老头儿迅速与王海富他们这七八个老头儿打的火热。年纪都差不多,以前也都是在国营工厂里工作,都经历过那个火热的年代,所以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

  修好了两台拖拉机后,王卫东又搞到几百公斤柴油,王海富他们马上就开始翻地。虽然从来没有驾驶过拖拉机,但是在广阔天地里往哪里开不是开?

  本来长满荒草的土地上迅速翻起黑土把杂草压在下面,把乌黑的泥土翻到上面,大地上黑油油的一片。

  BJ来的退休干部宋连城弯腰抓起一把泥土叹息着说道:“这个土多肥呀,恨不得能攥出油来,太可惜了!”

  王卫东当然能够听出他话里的意思,知道他说的可惜指的是什么。

  宋宇来到集体农庄后就钻进了那间放安-2飞机的机库。他对这个像古董一样的双翼飞机十分感兴趣。

  “卫东,听说北方大国这样的飞机很多,你也弄一下,修好以后等我过来就可以玩儿了。”宋宇说道。

  “玩什么?你会开吗?”王卫东反问道。

  “不会开可以学呀。再说,可以找这里的人开飞机带我到天上去,听说乌苏里斯克就有飞机修理厂,找到一个会开飞机的应该不难。”宋宇答道。

  在一旁的康斯坦丁看出宋宇很明显是对这架飞机感兴趣,他就带着宋宇钻到飞机里面。

  康斯坦丁坐在驾驶座位上,宋宇坐在旁边的位置上,看着康斯坦丁操控飞机拉杆。

  最后康斯坦丁耸耸肩咕噜了一大串俄语。

  下了飞机以后,康斯坦丁对王伟东说道:“老板,这架飞机发动机等关键的部件应该都没有问题,拉到乌苏里斯克简单修理一下就可以开了。”

  “他说什么?”宋宇问道。

  “他说这个飞机简单修理一下还可以开。”王卫东答道。

  “那就修啊。如果这几天修好了,可以带我到天上转两圈!”宋宇催促道。

  想到将来一万多亩地喷洒农药的问题,王卫东终于点头同意修理这架双翼螺旋桨的老古董飞机。

  康斯坦丁马上帮忙联系乌苏里斯克飞机修理厂的工人来修理这架飞机。

  一千马力的飞机发动机果然没有问题,操纵系统也没有问题。飞机最大的问题是润滑,停在机库里两三年的时间需要维护和保养。

  从这一天开始宋宇哪儿都不去,连晚上都不回乌苏里斯克的宾馆,就住在这个破烂的集体农庄里,没事的时候就跑到机库里盯着这家破飞机。

  冈察洛娃在宋宇抵达乌苏里斯克的七八天后才回到这里。

  这样算起来,她在新西伯利亚市呆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

  “人我已经带来了,机械设备慢一点,再有四五天才能过来。”冈察洛娃说道。

  回火车货车比客车走得慢这很正常。

  王卫东急忙跟着冈察洛娃到宾馆里去看望那些她带来的原来北方大国617电子工厂的工人。

  王卫东看到的是二十多个老太太。当然其中也有年轻的,不过看样子至少也已经有四十多岁了。

  在这些人里面只有三个人是男人,其他的全部是女工。

  “那三个人是工程师,这些女人都是当年生产线上最熟练的工人。巴伦丁先生要过两天才能从莫斯科赶来。”冈察洛娃解释道。

  王卫东急忙上去和这些老太太进行寒暄。

  北方大国铁路的轨距比中国的要宽,装载量也要比中国的大,但即使是这样,整套的电子管生产设备也装了十几节的车箱。

  大大小小的设备一共有几百台,从拉丝机机械泵油扩散泵冷凝器加热器到检查真空度的设备等等,一言俱全。

  从BJ来的宋连城带着另外两名退休老工人逐个车厢进行检查。

  京城电子管厂从八十年代开始走向衰落,与那个时代京城电子管厂的设备相比,列车上的设备的确比中国的设备要先进很多。

  既是设备只是要经过简单检查那也要花三四天的时间,巴伦丁先生终于也赶来了。

  王卫东决定先让宋宇带着巴伦丁和二十多名技术工人先回国。

  “钱马上就汇到你的账户,你要不要和巴伦丁先生他们一起去中国?在京城有人会热烈的款待他们。”王卫东问道。

  这些人抵达京城的时候,石可为会代表官方悄悄的举行一个欢迎仪式。

  冈察洛娃摇头答道:“我和你一样,能够隐藏到幕后做一点事情就好。”

  宋宇本来是不愿意这么早回去的,但是那架安-2飞机用一个星期时间就修好了,在宋宇离开前又被重新拖回了集体农庄。

  在众目睽睽之下,宋宇坐上飞机,康斯坦丁启动发动机,在集体农庄旁边路况并不太好的沙土路上,飞机不断上下颠簸,加速一百多米后冲上天空。

  这种飞机对地面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安-2飞机在集体农庄附近来回盘旋,半个小时后又重新在沙土路上降落。

  下了飞机以后,宋宇兴奋地对王卫东说道:“这飞机真不错!起飞和降落只用一百多米就够了!”

第316章 心满意足的宋宇

  王卫东带着七八个五六十岁退休老工人出国赶到乌苏里斯克郊外的那个集体农场。

  几个老头儿马上着手开始修理拖拉机。北方大国的机械没有小本子和米国的先进,但是特点就是皮实耐用。缺少的维修工具由王卫东负责到乌苏里斯克向米斯托扬寻求帮助,或者从其他拖拉机上拆卸零部件来替换。

  用这种方法集体农庄里的十几台拖拉机怎么也能修好一半。

  五天后宋宇也带着三个老人赶到了乌苏里斯克。

  这三个老头儿原来都是京城电子管厂的工人和干部,现在退休呆在家里。现在被宋宇找来查看冈察洛娃运输到这里的设备。

  生产电子管的工序很多,所以机械设备也很繁复,需要找专家和懂行的人仔细检查。

  又一次来到北方大国,宋宇十分兴奋,他遗憾的是乌苏里克斯克这个小城市实在太小了。

  “卫东,你太不够朋友了,下一次去莫斯科一定提前告诉我,带我你说的那个俱乐部!”宋宇说道。

  闲着没有事,王卫东就带着宋宇和那三个退休的工人和干部到集体农场转一转。

  没想到那三个从京城来的老头儿迅速与王海富他们这七八个老头儿打的火热。年纪都差不多,以前也都是在国营工厂里工作,都经历过那个火热的年代,所以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

  修好了两台拖拉机后,王卫东又搞来几百公斤柴油,王海富他们马上就开始翻地。虽然从来没有驾驶过拖拉机,但是在广阔天地里往哪里开不是开?

  本来长满荒草的土地上迅速翻起黑土把杂草压在下面,把乌黑的泥土翻到上面,大地上黑油油的一片。

  京城来的退休干部宋连城弯腰抓起一把泥土叹息着说道:“这个土多肥呀,恨不得能攥出油来,太可惜了!”

  王卫东当然能够听出他话里的意思,知道他说的可惜指的是什么。

  宋宇来到集体农场后就钻进了那间放安-2飞机的机库。他对这个像古董一样的双翼飞机十分感兴趣。

  “卫东,听说北方大国这样的飞机很多,你赶紧修一下,修好以后等我过来就可以玩儿了。”宋宇说道。

  “玩什么?你会开飞机吗?”王卫东反问道。

  “不会开可以学呀。再说,可以找这里的人开飞机带我到天上去,我听说乌苏里斯克就有飞机修理厂,找到一个会开飞机的应该不难。”宋宇答道。

  在一旁的康斯坦丁看出宋宇很明显是对这架飞机感兴趣,他就带着宋宇钻到飞机里面。

  康斯坦丁坐在驾驶座位上,宋宇坐在旁边的位置上,看着康斯坦丁操控飞机拉杆。

  最后康斯坦丁耸耸肩装出遗憾的表情咕噜了一大串俄语。

  下了飞机以后,康斯坦丁对王伟东说道:“老板,这架飞机发动机等关键的部件应该都没有问题,拉到乌苏里斯克简单修理一下就可以开了。”

  “他说什么?”宋宇问道。

首节上一节156/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