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55节

  王卫东给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冈察洛娃发去电传,询问她能提供设备的数量和价格。

  冈察洛娃很快就回复,全套设备从拉丝,玻璃管烧制,空气抽取,烘烤等全套设备都是原来新西伯利亚市617电子厂的设备,也就是著名的斯维特兰娜电子厂的设备。

  整套设备报价只要30万美元,相当便宜。

  有了设备报价,王卫东马上让石月霜编写投资计划书。

  计划用地1.6万平方米,也就是二十四亩。设备投资300万,总投资800万。计划招收工人200名。

  王卫东事先在电话里已经与毛晓峰进行了沟通,毛晓峰向上级领导请示后很快就得到了批示,批给王卫东预建的电子管厂1.6万平方米的一类工业用地。

  不过毛晓峰对王卫东八百万的投资额很不满意。

  现在很多老板为了满足地方领导的虚荣心,他们在投资额上尽可能的往大了吹,恨不得投资一百万,就说自己投资五百万,投资二百万甚至敢吹成二千万!

  这个王卫东也太实在了!

第312章 用闪光的语言包裹利益

  宋宇也赶到了向阳电子工厂,这是他在电子工厂投产典礼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第一次回到这里。

  不过这两次来到电子工厂的心情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来的时候,宋宇还是本着应付的心理,没有把这家工厂当做一回事,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卖废钢铁上。

  但是第二次来这里就不一样了,他现在已经完全转变了态度,打算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推销电脑学习机上。

  不过,宋宇刚到工厂就听到欧小阳跟他说起王卫东又要成立电子管厂的事情。

  相对于成立电子工厂时的消极态度,这一次宋宇表现的很积极。

  “整个投资八百万,我至少能拿出四百万!但是既然这件事是卫东提出来的,人和技术也都是他找来的,我可以让着他,让他出大头,但是我至少也要拿三百万出来!”宋宇说道。

  “看现在王卫东的意思是不希望咱们两个拿出那么多钱入股。”欧小阳说道。

  “小阳,要我说你还是思想觉悟有问题!你好好想一想,王卫东成立这家工厂的目的是什么?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弥补国家在电子管生产上的空白!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发展特别是在军工方面的需要才成立的这家工厂。你再想想我们两个是什么人?我们两个人的父母又是什么人?做这样的事如果我们不冲在前面,那是被会被人笑过的!我不管王卫东怎么想,做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我和你义不容辞!”宋宇拍着桌子慷慨激昂的说道。

  欧小阳心里大骂宋宇无耻,不过他也不得不无奈的承认,这个小子这两年成熟多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混蛋了,心机深沉了很多,说起话来正大光明的。

  晚上三个朋友吃饭的时候,宋宇又把白天他对欧小阳说的话又慷慨激昂的重复了一遍。

  “我不是说不让你们两个参与到这个企业里,而是觉得现在还不是谈这件事的时候。我要马上回北方大国那边查看人员和设备的情况,如果一切都没有问题,这个工厂能够顺利建成北方大国来的技术人员也可能要分走一定的股分,他们出了技术嘛。”王卫东说道。

  “这没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剩下的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干了,我和小阳都是红后代,就是这种为国家填补技术空白的事怎么能少了我们!”宋宇说道。

  “当然不会少了你们,以后让你们出力的时候多着呢。”王卫东答道。

  “现在各地开始出现各种电脑培训学校,使用电脑进行培训那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招收一百个学生,购买电脑的成本可能就超过一百万,他们还是要使用电脑学习机。培养国家急需的电脑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觉得我们向阳电子工业公司应该要大力支持,哪怕少赚一点钱也要支持!所以我建议以后以电脑培训学校的名义来购买电脑学习机的人采购一百台以上可以优惠卖给他们,你们觉得怎么样?”王卫东问道。

  欧小阳听见王卫东这么说有点头疼。

  现在王卫东,宋宇这帮家伙一谈到赚钱的时候都先讲一段对国家,对民族,对老百姓有什么重大意义,却很少谈到自己会赚多少钱。

  看来自己也要在这方面开始急起直追,否则就被这两个道貌岸然的家伙远远的抛到身后了。

  “我觉得卫东这个建议非常好!如果他们到工厂直接订货,我建议可以给他们八折!”宋宇点头说道。

  开办电脑培训学校的人绕过当地的经销商直接到工厂来订货,即使打八折公司方面也并不吃亏,就相当于把本来给经销商的利润让利给了开办电脑培训班的人。

  “我也有一个建议,那些直接到工厂批量采购电脑学习机回去开班办电脑培训班的人,我们可以免费赠送他们向阳牌学习机的学习手册,这样也可以减轻那些开办电脑培训班的人一点经济负担。”欧小阳说道。

  三个人为了推广中国的电脑事业和孩子们怎么样才能迅速掌握电脑知识讨论了半天。

  王卫东第二天就离开了弗山,他要再一次出国与冈察洛娃商量引进电子管工厂生产设备的事情。

  宋宇也要离开这里,他要返回京城,然后到京城附近那几家大钢铁厂商谈卖废钢铁的事。

  所以宋宇可以和王卫东一路到京城。

  宋宇惊奇的发现,欧小阳却老神在在的并不想离开弗山。

  “卫东要出国了,我就是向阳电子工业公司的代理总裁!我必须在这里坐镇!”欧小阳阵阵有词的说道。

  一个星期后,冈察洛娃带着王卫东悄悄赶到了新西伯利亚市。

  一九九三年对于新西伯利亚市来说是一个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

  因为这是这座城市建立一百年的时间。

  但是现在根本没有人有心情纪念这个日子。从九一年开始,新西伯利亚市整个经济直线下滑,工厂大批的倒闭,百分之六七十的工厂被废弃。

  这些工厂里就包括617也就是斯威特兰娜电子工厂。

  二战的时候,这家工厂从圣彼得堡迁移到这里,成为北方大国最大也是最先进的的电子管生产工厂。

  冈察洛娃带着王卫东从工厂侧门进入到这家工厂里面。整个工厂空空荡荡一片破败,就像是一个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巨人倒在地下一样。

  “里面大部分的设备都是八十年代中期生产的,我们可以全部拉走。”冈察洛娃说道。

  这些设备留在这里也是一堆废铜烂铁。

  “光有机器不行,我还需要人,需要有经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王卫东说道。

  “那些年轻人相当一部分都离开了新西伯利亚,但是很多老工人和年纪大的技术人员应该还在。他们想走也走不了,没有人需要他们,这几天我就派人寻找那些原来这家电子工厂的技术工人,如果报酬合适的话,我想他们会愿意和你一起去中国的。”冈察洛娃说道。

第313章 集体农庄的意外发现

  王卫东从小就听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经常带着敬佩的口气说到:这个人活儿干的真漂亮!

  或者带着鄙夷的口气说道:这个人活儿干得不咋地!

  所以他从小就知道除了生产设备的原因之外,工人的自身素质和经验也非常重要。

  他现在需要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

  “最好是从拉丝开始,到最后的封装全套的技术工人。待遇方面,绝对没有问题!”王卫东说道。

  “我可以先把工厂里的设备运过去,你们的钱什么时候到?”冈察洛娃问道。

  “不是像以前那样,你提出一个货物的清单让我们在国内购买成商品运出国境交给你们吗?”王卫东问道。

  冈察洛娃摇头答道:“这一次我不要商品,我只要钱,而且是美元!”

  “没问题,我可以通过香港的公司把美元汇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渔业公司的账上。”王卫东说道。

  冈察洛娃再一次摇头说道:“我在莫斯科新成立的花旗银行里有一个账户,你把钱在香港汇到这个账户上就可以了。”

  “可以等全套设备运输到乌苏里斯克的时候,我就通知港岛方面把钱会到你的账户上。”王卫东说道。

  王卫东和宋宇在回京城的路上就已经商量好了,由宋宇在京城的电子管厂退休人员里找几名有经验的老工人和过去管理生产的干部过境赶到乌苏里斯克来检查这批设备。

  京城电子管厂当年就是北方大国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当年这些老工人和干部使用的也是北方大国的设备,当时他们接受的也是北方大国技术专家的训练。

  现在让他们来检查这些设备正合适。

  王卫东在新西伯利亚市只待了两天,他看到了很多几年前还在生产的巨型工厂,现在却迅速的衰败了,就像是搁浅在沙滩上死去的鲸鱼一样。

  他真想把这些工厂全部搬回国内。

  冈察洛娃留在新西伯利亚市负责处理设备运输和召集人员的事情。而王卫东先期返回乌苏里斯克。

  他带着大伊万和康师坦丁去见米斯托扬。

  上一次见面的时候,米斯托扬答应租借给他一千俄亩土地。

  虽然现在早已经过了播种期,不过可以让人提前过来翻地整地修理机械,为明年正式播种提前做好准备。

  看见王卫东到来,米斯托扬马上带他们到乌苏里斯克郊外一家集体营农庄。

  这个集体农庄早就破败了,现在一个干活的人都没有。不过集体农庄里面的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还在,看着那些破破烂烂的农业设备,王卫东不知道这些东西能不能修好继续使用。

  让王卫东感到吃惊的是这家集体农庄居然还有一个机库,里面有一架七十年代生产的安-2飞机!

  这种飞机北方大国从1947年开始正式生产,一直生产到90年代初,据说生产了将近2万架。

  北方大国在农业上喷洒农药,森林方面撒药灭火都是用这种飞机。

  这种螺旋桨飞机虽然技术很落后,但是皮实耐用,所以生命力非常顽强,从四十年代开始使用,到九十年代这种飞机依然大量存在。

  中国国内的运5飞机就是仿照安-2飞机生产的。

  这家已经破败的农庄当年成立的时候以女英雄卓雅的名字命名。

  王卫东和大伊万康斯坦丁登上这架飞机。这架飞机的中部有一个巨大的药罐,能够装1400升农药。药罐也可以被拆除,用来装人和装货。

  小型部队可以用它来进行跳伞训练。

  大伊万和康斯坦丁对这种类型的飞机都很熟悉,他们告诉王卫东这种飞机可以装一吨半的货物或者坐十三四个人。

  飞机有双驾驶坐位,康斯坦丁坐在驾驶座椅上熟练的操弄了一下手杆。

  王卫东觉得康斯坦丁一定会飞机驾驶。

  不过他心里最感慨的是一个有着辽阔土地的国家,农场里有着大批的机械设备,甚至连飞机都有,却缺乏粮食和蔬菜和其他一切农副产品,真是见了鬼了!

  王伟东决定马上回国招一百人左右到这边来经营这家农场。

  晚上王卫东和大伊万康斯坦丁就在乌苏里斯克的一家宾馆里休息。

  晚上十点多,康斯坦丁一个人从宾馆里出来找了一个电话亭拨通一个号码。

  接听电话的居然是现在还在新西伯利亚式的冈察洛娃。

  康斯坦丁把王卫东到乌苏里斯克后查看农场的事情说了,最后又说到了那架安-2飞机的事。

  冈察洛娃对于那架老旧的双翼飞机十分感兴趣。

  “据你观察那架飞机还可以使用吗?”冈察洛娃问道。

  “我仔细看过铭牌,那架飞机是七六年生产的,到现在还不到二十年,经过简单维修以后一定可以使用!”康斯坦丁肯定能说道。

  “王卫东回国找人经营这家农场,但是他应该很难找到可以驾驶飞机的人。你可以向他毛遂自荐,当农场需要喷洒农药的时候,可以由你来驾驶飞机做这件事。用这个理由让他出钱把这架飞机修理好。”冈察洛娃说道。

  王卫东第二天就在乌苏里斯克与大伊万和康斯坦丁分手,然后由芬河市回国。

  王卫东并没有想过通过经营农场赚钱。他的想法很单纯,就是通过这家农场让向阳化工厂那些闲在家里领生活费的人有一个赚钱的出路。

  王卫东赶回向阳化工厂的家里却惊奇地看见自己的父亲王海富也在这里。

  自己的父亲现在如果不是在大舅哥陈继武那里就应该在哈市,怎么会又跑到这里?

  “爸,你怎么回来了?”王卫东问道。

  “被你妈赶回来了。你妈和你丈母娘跑到赤山军分区想要把小龙接回来,我不同意。最后老陈和他老婆留在了那里,我和你妈就一起回到了哈市。因为没有把孙子接回来,你妈在哈市天天和我闹,实在没办法,我只能到这里来了。”王海富无奈的说道。

  王海富和李玉凤是不可能长时间留在陈季武那里的。陈季武是王卫东的大舅哥,老陈头儿和陈继红的母亲留在儿子家里照顾外孙子名正言顺,而王海富和李玉凤只能回来。

  “你放心,孩子现在身体挺好。有陈季武的媳妇儿天天辅导他学习。如果不是你妈跑到那里,我现在和老陈还在那里呆的好好的。”王海富遗憾地说道。

第314章 静极思动的王海富

  当听见王卫东说要招人到北方大国那边种地的时候,王海富一下来了兴趣。

  “那边的农场你打算统一经营还是分给个人经营?”王海富问道。

  “当然是分开了,统一经营听谁的?到时候还是大帮哄,干活一点没有效率。最好还是一户一户的全家人都过去,每户分上百亩的地,让他们自己经营。”王卫东答道。

  “如果是这样,那些拖拉机怎么办?那些农业机械有限,不可能每一户都能分到拖拉机和收割机吧。?”王海富问道。

  “当然不能,这些机械只能集中使用。”王伟东打道。

首节上一节155/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