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2节

  “滤波是什么意思?”王卫东问道。

  刘建国想了想应该怎么解释才能让王卫东听明白。

  “就是让收音机的杂音更少一点,收听效果好。”刘建国说道。

  “收音机能收国家一台,省台和地方台三个台收听效果好就够了,听听新闻评书和相声,没有必要滤波。”王卫东说道。

  最近除了评书,说相声的侯大师又出山了,很受群众欢迎。

  刘建国是无线电爱好者,追求精益求精所以不同意王卫东的意见。

  不过王卫东很坚持,最后两个人达成妥协只用一次滤波,节省了一个三极管和几个电阻,简化了线路。

  最后刘建国画出来的图纸上面是一个包括喇叭磁棒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在内只有十几个元件的收音机,电路板上稀稀拉拉的,结构十分简单。

  刘建国原封不动的把杂志上的收音机外壳画下来。

  这台收音机在右下角有红梅两个字,这是商标品牌。

  “这个地方先留着,明天汇报的时候让石厂长给这台收音机起名字!”王卫东说道。

  他觉得石厂长一定很愿意做这件事。

  “这么简单的收音机能不能我们今天晚上就做一个出来,明天在石厂长面前播放效果就更好了。”王卫东说道。

  “可是我这里的元件不全,可能凑不出来做这台收音机的。”刘建国遗憾的答道。

  “还差什么?”王卫东问道。

  “还差一个三极管和几个电阻,磁棒也没有。”刘建国答道。

  “你们家不是有收音机吗,我把我家里的收音机也拿来,这么就能把这台收音机凑出来!大不了用完再拆嘛。”王卫东说道。

  不等刘建国回答,他转身就走。

  跑回家里王卫东看见奶奶正坐在炕上听收音机,王卫东二话不说拿起收音机就往外跑!

  回到刘建国家,王卫东看见刘建国正用剪子剪一块纸壳。

  “没有电路板就用这个对付一下,然后用导线连接。”刘建国解释道。

  用万用表测量收音机上的电阻,把合适的拆下来。如果找不到,差一两个欧姆也只能先对付一下,看看效果。

  王卫东坐在一旁看着刘建国把一个个元件的腿插在纸壳上然后用导线连接,最后把导线焊接在一个电池的正负极。

  扭动电容开关,王卫东听见喇叭里传出清晰的咔吧一声。

  刘建国转动旋钮喇叭里传来沙沙声,然后听见一个清晰的声音,这是国家一台。

  “调到省台!明天早上我们两个六点多就到厂长办公室外面等着,七点钟厂长上班到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就跟进去,那时候正好是省新闻重播的时候,再说,省广播电台的收听效果也最好。”王卫东解释道。

  刘建国又仔细的旋转旋钮,不一会就听见一个更清晰的声音:“馋了我就来二两”

  王卫东和刘建国都忍不住笑了。

  省台现在正播发相声《醉酒歌》,是黑省很有名的师姓年轻相声演员表演的,相声风趣幽默很受群众欢迎。

  今天王卫东和刘建国两个人再听这段相声感觉很不同,这可是他们两个人的劳动成果,是他们的未来希望!

  “建国,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一定要好好干!”

  刘建国重重的点头。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在去往工厂生产区的路上,王卫东双手前伸小心翼翼的捧着一个纸盒子,刘建国拄着单拐紧紧的跟在后面。

  两个人走进工厂办公的小楼里,一直走上二楼站在厂长办公室的外面。

  石厂长七点差五分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来到办公楼的下面。他锁好自行车走上二楼就看见走廊的尽头站着两个年轻人。

  捧着纸盒的王卫东急忙迎上来鞠躬说道:“石厂长,我就是王卫东,今天来跟领导汇报思想!这位是我的同学刘建国,我们是一起的。”

  “你就是老王师傅的孙子?你就是富师傅的儿子?都是老工人的接班人嘛。跟我进办公室再谈!”石厂长热情的说道。

第22章 万事开头难二

  走进办公室,王卫东把纸盒轻轻的放在办公桌上,刘建国掏出收音机图纸也放在桌子上。

  石厂长坐下先拿起图纸看了一眼脸上马上露出笑容。

  “我听我父亲说石厂长是五十年代留苏的高材生,看这么简单的图纸就像看小孩玩具一样。不过结构越简单生产就越容易,生产成本就越低,售价也就越低,人们群众不就是需要这样的收音机吗?”王卫东笑着说道。

  石厂长笑着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

  “给石厂长演示一下。”王卫东对刘建国说道。

  刘建国翻开纸盒露出散在里面的收音机元件。

  他扭开开关,喇叭里立刻传出洪亮的声音。

  现在是省台新闻重播的时间,今年黑省粮食大丰收不愧为北大仓的称号。

  “不错,不错!”石厂长点头说道。

  “不瞒领导,这台收音机只有中波一个频段,能够清晰收听的也只有四五个台,不过我觉得已经足够了。”王卫东说道。

  石厂长又点点头。

  “这台收音机还没有名字,我们两个文化水平低,想不出好名字,现在得麻烦石厂长给它取一个好名字!”王卫东接着说道。

  石厂长微笑的看着王卫东,成立无线电厂的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这小子就让自己给收音机起名字!

  “等厂里领导商议拍板后我再给收音机起名字,你先说说对这个厂子有什么打算?”石厂长问道。

  “我算过了,咱们工厂里没有工作的残疾人有四十多,不过能来的应该不超过二十个。工厂为了照顾残疾人家庭,一个人一个月资助十八块钱,如果到工厂里干活这十八块钱就没有了,如果工资是三十多的话,那么就等于干一个月才赚十几块钱,很多人一定不愿意来。”王卫东说道。

  石厂长听的频频点头然后问拄拐的刘建国道:“你为什么愿意出来工作?”

  “自食其力嘛,靠工厂吃父母心里过意不去。”刘建国答道。

  “好啊,这么想就对了!这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嘛。”石厂长说道。

  “你们两个先回去,这件事还要到厂会上讨论,你们回去等消息。”石厂长说道。

  王卫东捧着纸盒和石厂长告别与刘建国一起走出办公室。

  接下来王卫东就开始忐忑不安的等待。

  王先进自从那一次相亲后就忘不了曲小梅苗条的身影,他不顾李玉凤的反对偷偷联系曲小梅,两个人跑到工厂外的小山下散步结果被工厂里面的人发现。

  李玉凤听说这件事后气的七窍生烟,回到家里看见儿子后怒道:“你这个臭不要脸的,我的脸都让你丢光了!以后不要再和那个曲小梅见面!”

  王先进低头不说话,沉默战法是老王家的祖传,他打算战斗到母亲屈服时为止。

  “我已经打听过了,现在工厂里曲小梅的父亲其实是他叔叔,她的亲生父母现在还在农村,她叔叔没有孩子,曲小梅十几岁的时候才过继给她叔叔的,社会关系这么复杂将来麻烦的事一大堆!”李玉凤说道。

  王先进一声不吭,只要曲小梅长的漂亮其他的事他都不在乎。

  等了二十多天,终于传出消息,厂领导办公会上决定成立一家编制为五十人的残疾人无线电工厂,准备派一名科级干部来管理这家工厂。

  王卫东听说这个消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张罗了这么长时间最后居然没有自己什么事了,顶多自己到这家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可是自己也不是残疾人啊。

  厂办贴出告示,通知所有家里有残疾待业青年的到厂办报名。

  可是就像王卫东跟石厂长说的那样,大部分残疾青年和他们的父母宁肯在家里干领每个月补助十八块钱也不愿意到工厂里干活拿三十多块钱。

  最后来报名的包括刘建国在内只有七个人。

  派出干部的事情也遇到了麻烦,根本没有干部愿意领导这么小的一家残疾人工厂。

  在工厂里当干部,副科长升为科长,科长升为副处长,有正常的上升渠道。可是如果到了这家残疾人小工厂以后还怎么晋升啊?

  又过了半个月,有人通知王卫东去见主管厂办企业的方副厂长。

  看见王卫东走进办公室,方副厂长亲热的招呼道:“卫东,坐吧。你的事终于有着落了!”

  “谢谢方叔,太麻烦你了!”王卫东面露感激的说道。

  “唉,你爷爷是我师傅,不要说外道话!”方华文说道。

  谈完感情接着谈正经事。

  方华文板起脸说道:“经过工厂领导商议由你负责这家工厂,卫东,你重任在肩啊!”

  也就是说工厂终于决定把这家只有七八个人的残疾人工厂交给他管理了。

  “方副厂长,我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工厂领导对我的信任!”王卫东表决心说道。

  “厂里决定提供给你们一百平方米的厂房免费使用,拿出两千块钱作为工厂启动资金,卫东,这笔钱不能直接给你,你要拿着票据到会计科报销。在金钱面前你要把握住自己啊。”方华文叮嘱道。

  两千块钱对向阳化工厂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可是对个人来说就是一笔巨款。

  “方副厂长你放心,在钱的问题上我一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王卫东说道。

  上万名职工的工厂腾出一百平方米的厂房做无线电厂根本不算什么,工厂领导准备用两千块钱开办这家工厂就是想给上级领导一个交代。

  王卫东第二天就把他手下的七个人召集到一起,七个人里面有两个姑娘,一名叫陈季红,是一个哑巴姑娘,另外一个叫石月霜,因为小儿麻痹坐在轮椅上。

  所有的人和石月霜说话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因为她就是石厂长的女儿,她也不是完全不能走路,可是走路要佝偻着身体左右摇晃,石月霜不愿意在外人面前这样所以就坐着一个手摇轮椅。

  男青年里还有两个像刘建国一样一条腿残疾,剩下两个视力有问题,一个是一只眼,另外一个好一点只是色盲。

  王卫东看着七个人兴奋的说道:“工厂领导对我们很关心,我们一定要做出成绩给厂子里的人看看!”

第23章 万事开头难三

  王卫东连夜坐火车赶往牡市买回十个电烙铁和十块万用表,这点东西就是马上要成立的无线电厂的全部生产工具。

  回来后王卫东把发票交给副厂长方华文签字然后拿到会计科报销。

  工厂提供了十几张办公桌,这就是无线电厂的工作台。

  王卫东带着其他七个人打扫了一天的卫生,由于残疾的原因,干活的主力只有三个人:王卫东和色盲的鲍启航和哑巴姑娘陈季红。

  工厂成立那天没有鞭炮和鲜花这些东西,石厂长和方副厂长都赶到工厂讲话表示祝贺。

  这么小的一个大集体工厂两位厂长莅临显示出厂里的重视,这种重视其实不是对工厂的重视而是对残疾人的重视,对年轻人就业的重视。

  “那天王卫东到我的办公室向我汇报的时候说收音机还没有品牌名字,让我给收音机的牌子起名字,我反复思考后觉得就叫做“创业”!老一代工人在这里白手起家建设起一家上万人的国营工厂,现在轮到你们了!”石厂长说道。

  下面的十来个人纷纷鼓掌。可是因为人太少,掌声并不热烈。

  方副厂长也简单讲了几句。

  王卫东站起来说道:“下面请我们无线电厂职工家属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富贵荣同志讲话!”

  富贵荣今天穿了一身崭新的工作服,她的儿子刘建国终于不再窝在家里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当年我年轻的时候想的就是一心扑实的听党的话,党让干啥就干啥!努力干,拼命干!怀我们家建国的时候国家很困难,饿啊,可是越是国家困难的时候就越是我们工人无私奉献的时候!我咬着牙不休息参加工厂大会战,生下刘建国的时候,他还不到三斤,一条腿还是残疾,感谢国家工厂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们家建国提供了这个继续为国家做贡献的机会!”富贵荣激动的说道。

  富贵荣讲的很有感情,其他人的眼睛都有些湿润,哑巴姑娘陈季红不知道富贵荣说的是什么,可是她看见别人流泪就也跟着流泪,结果数她哭的最厉害。

  石厂长擦了擦眼睛感慨的说道:“刚才听了富贵荣同志的讲话我很有感触很受教育!你们年轻人要向老同志学习,努力工作,工厂一定全力支持你们!”

  由于有两位领导参加工厂成立仪式,第二天厂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就是创业无线电厂成立的消息。

  工厂成立了,可是八个人一下子成了闲人,什么事都没有。

  五机部负责国家主要的武器生产,电子行业则由四机部负责。

  向阳化工厂这家新成立的小无线电厂要由向阳化工厂向部里写报告,由部里与四机部协调,由四机部安排生产任务下达给四机部主管的电子元件工厂。

首节上一节12/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