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1节

  “这封信我拿走到供销社买信封和邮票寄出去,记住,不要和你妈说这件事!”王卫东嘱咐道。

  接下来的几天王卫东天天出去闲逛,在朋友家里和三个人打扑克,不是升级就是三打一,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惦记着给奶奶做饭,他可能要玩一整宿。

  一天下午王卫东风风火火的回到家里准备做晚饭,他看见母亲李玉凤很难得的坐在炕边陪奶奶唠嗑。

  “晚上就不用做饭了,我带了几个萝卜馅包子,你热热就行了。”李玉凤说道。

  王卫东把锅坐在炉子上,添水放上帘子然后把包子放在帘子上。

  李玉凤对走进里屋的儿子说道:“今天晚上给你大哥介绍对象的人把姑娘领进家里,你和你奶奶也回去帮着看看。”

  儿子王先进接班后,李玉凤马上展开下一步行动,托好几个人给自己的儿子介绍对象,今天介绍人带着姑娘到家里与王先进见面。

  “我就不回去了,回去我也看不见!”黄桂英说道。

  “我也不回去,也不是给我相对象!如果我回去了,如果那个姑娘看上我怎么办?”王卫东没好气的说道。

  李玉凤刚才只是跟自己的婆婆客气客气,并不是真心想让婆婆回去,不过今天晚上她一定要把儿子带回去!

  “这是你大哥的终身大事,你这个做兄弟的一点都不关心是不是!”李玉凤瞪着眼睛对儿子说道。

  自己母亲发话了,没办法王卫东只能跟着回到家里。

  介绍人和姑娘还没有来,王海富坐在椅子上抽烟,王先进坐在床上显得很紧张,而且紧张里带着兴奋。

  他今天穿着崭新的中山装,最上面的扣子也扣上了,挺着脖子不能低头,两只手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

  “这个姑娘在哪里工作?”王卫东问道。

  “听说是工厂食堂的。”李玉凤答道。

  王卫东盯着大哥王先进问道:“这个姑娘你是不是见过,长的漂亮吧?”

  “胡说,我根本没有见过!”王先进红着脸否认。

  “你一定见过!看你现在抓耳挠腮的样子,哈喇子都流出来了!”王卫东说道。

  王先进被兄弟说中了心事转过头不说话。

  这个姑娘在工厂食堂里打饭,厂子里的一帮小青年背后都说她长的漂亮。王先进没想到这么漂亮的姑娘会介绍给自己,心里美的直冒大鼻涕泡!

  敲门声传来,李玉凤对王卫东说道:“你进里屋!”然后她急忙去开门。

  王卫东走进里屋随手关上门,他走到王海富身边坐下。

  脚步声越来越近然后就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这是李玉凤你李姨,我们是多少年的老同志了。这是小王王先进!小伙子憨厚本份要求进步!”

  声音停了一会那个女人接着说道:“这是小曲,曲小梅,姑娘憨厚本分要求进步!你们两个趁这个机会坐下来交流一下思想,好好谈谈!我们先进去了,你们自己谈!”

  听见女人的介绍,王卫东的嘴角忍不住露出笑容。

  里屋门开了,李玉凤陪着一个女人走进来。

  王卫东认识这个女人也就是介绍人,她是在厂里工会工作的赵慧兰。

  王卫东坐起来叫了一声赵姨,赵慧兰急忙挥手示意王卫东不要出声。

  里屋里面的四个人静静的坐着听着外面的动静。

  外屋很长时间都没有人说话,这也很正常,青年男女都不好意思嘛。

  突然四个人听见外屋的姑娘说道:“你怎么不说话呀?”

  停了一会就是王先进坑吭哧哧的声音:“说啥呀?”

  王卫东忍不住噗嗤笑出来,他完全想象得出王先进现在吭哧瘪肚的样子。

  李玉凤翻了一个白眼不满的看了赵慧兰一眼。

  赵慧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她明白李玉凤不满的原因,就听外面两个人的一句对话就知道王先进在男女交往方面毫无经验,而那个姑娘曲小梅却沧桑的很多。

第20章 一封来自基层的信 二

  见面一个小时后就结束了。

  赵慧兰出去说道:“不早了,明天还要工作,以后你们再找机会交流思想。”

  她心里对两个年轻人未来能走到一起的前景很不乐观,她已经看出来李玉凤对这个姑娘很不满意。

  李玉凤王海富和两个儿子客客气气的把两个人送走,回到屋里四个人谁都没有说话。

  王先进通过看自己母亲的脸色马上知道李玉凤对这个姑娘不满意,他低着头不说话准备和母亲对抗。

  他对这个姑娘很满意,他想和这个姑娘结婚,非常非常的想。

  “卫东,你觉得这个姑娘怎么样?”李玉凤突然问道。

  这哥俩从小就总是对着干,李玉凤虽然心里很不满意不过还是想让王卫东打头阵。

  “妈,你不想当坏人,想让我当坏人?”王卫东不满的说道。

  他转头对王先进说道:“即使你愿意也要看人家姑娘的态度,如果两个人都愿意那就结吧,过好过坏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将来不要怨别人!”

  “这个姑娘不行,心机重,世故!”李玉凤说道。

  屋子里再没有人说话,一个人愿意,一个人反对,剩下的两个人当旁观者。

  王海富是这个家的支柱,不过那是对外,家里的事要由李玉凤做主。

  王先进低着头就是不说话,他也开始用沉默对抗。

  “反正我不同意!我不拿钱!”李玉凤使出了她的杀手锏。

  家里的财政大权掌握在她手里,没有钱还怎么结婚?

  王卫东回到家里,奶奶黄桂英听见脚步声问道:“那个姑娘怎么样?”

  “据说长的不错,我哥愿意,我妈不愿意,不过看我哥的样子非要处下去不可,只要那个姑娘也愿意,这个婚应该结定了!再过二十年有我妈的好日子过!”王卫东答道。

  对于王卫东给出的回答黄桂英很满意。

  她盘腿坐在炕上睁着什么都看不见的眼睛咯咯的笑着,就像是不倒翁一样。

  “你知道你妈为什么非要让你也参合这件事?她知道你这几个月赚钱了,将来你哥结婚的时候你妈想让你也出钱!”黄桂英对孙子说道。

  王卫东把刘建国写的那封信投进邮筒后的二十多天,在五机部的领导例行会议上,张部长拿出一封信说道:“这是我前几天接到的一封职工来信,看完后我很有感触!你们大家都轮流看看!”

  信件在传递的时候张部长说道:“这封信是一个全国劳动模范写的,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可是她的儿子一条腿有残疾,没有工作,很困难啊。”

  那封信传递了一圈又回到张部长手里。

  “大批的知识青年回到城市,就业是个大问题!部里的直属工厂成百上千,没有就业的青年有好几万,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张部长说道。

  一个星期后向阳化工厂的石厂长把主管厂办企业的副厂长方华文叫到办公室。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刘建国以他母亲富贵荣写的那封信,这封信上现在有张部长的批示。

  “咱们厂子的老劳模富贵荣同志给部里领导写信反应家里的困难,她的儿子因为残疾现在也没有工作。”石厂长说道。

  “老富同志怎么这样!有困难可以向我们反应嘛,怎么可以给部里领导写信!”方副厂长说道。

  “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身上,职工有困难我们没有看见更没有解决。”石厂长说道。

  “现在厂里身体健康的待业青年还有上百人,他儿子有残疾更没有办法解决了。只给她儿子一个人解决工作很容易,可是其他人怎么办?”方华文说道。

  他说话的时候看着石厂长,因为石厂长的女儿患小儿麻痹症也是残疾。

  “是啊,我们要出台一个政策全盘的解决这个问题。”石厂长点头说道。

  方华文突然想起王卫东那天晚上去他家里的事情。领导思考问题和普通群众不一样,方华文要多角度全面的思考这个问题,要考虑各种影响。

  所以他这些天一直没有跟厂里的厂长和书记说这件事。

  不过他现在觉得应该是说这件事的好时候。

  “我有一件事正想和你和书记议一议,前些天我进化工厂时的师傅王振武的孙子找到我,这小子也是知识青年,回到厂里也没有工作,他不等不靠去蜂山县农贸市场里卖菜,半年赚了五百多,可是他看见工厂里有不少残疾青年没有工作就向我建议,他愿意挑头成立一家小无线电厂,生产收音机。我反复思考后觉得可行,现在群众急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生产收音机也是满足群众需求嘛。”方华文说道。

  石厂长一边听方华文汇报一边看着办公桌上的信,现在必须马上采取措施给部里一个满意答复。

  “这个王卫东不错嘛,自己赚钱后还想着其他人。你去把他找来,我想听听他怎么说。”石厂长说道。

  方华文走出厂长办公室马上派人去找王卫东。

  派出去的人理所当然的找到王海富的家里,退休后在家里闲待的王海富听说厂长要见自己的儿子吓了一跳。

  “不要担心,听说是好事!马上把卫东找来,石厂长要听他的建厂报告。”派来的人解释道。

  王海富听见解释后心里轻松很多,他马上到母亲和王卫东租的房子找人。

  可是他只看见母亲一个人坐在炕上,王卫东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卫东出去玩了,这些天他天天不在家。”黄桂英对儿子说道。

  王海富在厂里住宅区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王卫东。

  中午李玉凤回家,王海富把这件事和老婆说了。

  “好事啊,连石厂长都要见他!卫东自己赚钱还想着别人这是好事。”李玉凤高兴的说道。

  王海富摇头说道:“卫东这小子从小就喜欢满嘴讲大道理,跟同学说革命同志要互相帮助然后让同学给他抄作业。明明我们根本没有打算让他接班,可是现在全厂子的人都以为是他把接班的机会让给他哥的。这一次不知道他心里又打什么鬼主意。”

第21章 万事开头难一

  王卫东晚上回家做饭的时候才听见奶奶的转述,他急忙去找自己的父亲王海富。

  王海富把自己了解的仔细跟儿子讲述一遍问道:“工作问题早晚会解决的,慢慢来嘛,安分守己的找一份工作多好,不要搞幺蛾子!”

  “我是为了我自己吗?我是为刘建国这样的厂里残疾青年着急!想到他们,我自己的利益算什么!”王卫东掷地有声的答道。

  王海富被儿子噎的说不出话来。

  “今天太晚了,你准备准备明天早上去吧。”王海富无奈的说道。

  王卫东出了门就风风火火的赶往刘建国家里。

  刘建国的父母都在家里,三个人已经吃完了饭。

  “建国,明天和我一起去向石厂长汇报我们商量好的成立无线电厂的事情,今天晚上我们两个好好商量商量,最起码也要画一张收音机图纸出来。”王卫东说道。

  向阳化工厂的厂长那可是司局级干部,与牡市地区领导是一个级别的,现在厂长居然要听两个毛头小伙子的汇报。

  刘建国的父母也是见过大领导的人,不过听见王卫东这么说还是惊讶的睁大眼睛。

  刘建国看见王卫东朝他眨眼睛就知道是他假冒他母亲给领导写的那封信起作用了。

  刘建国带着王卫东来到自己的小屋里。

  王卫东指着一摞一摞的无线电杂志说道:“从这些杂志里挑一个线路简单的,把上面的线路图描下来,还有外壳,明天我们就拿着图去跟厂长汇报。”

  “简单的很多,具体找一个什么样的?”刘建国问道。

  王卫东想了想说道:“体积要小,结构简单零件越少越好,安装快成本低嘛。还有,收音机里面安装一个一号大电池。”

  现在的人收入低,购买电池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大电池能更节省些。

  这个年代没有人听见过知识产权这个词,王卫东和刘建国翻了几十本无线电杂志从里面找到几个合适的收音机图纸进行比较。

  “我觉得这个收音机比较合适,只有两次滤波,结构很简单。”刘建国翻开一本杂志递给王卫东看。

首节上一节11/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