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第136节

第250章 报告座谈会

晚上,李东沐在酒店安排了一场盛宴。

“周教授,您对待工作执着坚韧的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明天只剩下2个村,今天晚上就好好放松一下。”李东沐说道。

今天的快节奏工作结束后,周林也感受到了疲惫,所以也想喝酒缓解一下劳累的身体。

几杯酒下肚,酒席的气氛活络起来了。

李东沐和周林聊起了山庄等九个偏远村庄的发展。

“周教授,您今天将那六个村子已经跑遍了,有什么感触?”李东沐问道。

周林想了想说道:“那几个村庄基础设施太差了,出行都很困难,如果想要发展起来,必须交通先行。”

李东沐点了点头:“这个已经在谋划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交通等基础设施是短板,但是也有优势。我觉得这几个村子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今天实地查看过后,这几个村子的耕地基本上都连在一起,如果能成方连片的建设,将来一定是一片高标准高规格的现代农田。”

听完周林的分析后,李东沐心情激动不已。

“周教授,我们两个真的是想到一起了。”

“我计划将这九个村庄的耕地打包成一个项目,通过现代化设施建设,将土地的最大效力发挥出来。同时,以每个村子为单位,根据土壤的属性,发展特色产业,以此满足村民务工致富的需求。”

李东沐对农业的属性很清楚,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但是却不能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成片连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后,可以在增加农民收益的同时,解放农村的劳动力。而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则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再就业再创业。这样,就激活了农村的内生动力,不用背井离乡,就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周林听到李东沐的规划后,眼中露出了震惊之色,要知道,这个规划是非常超前的,即便是在国家层面,也仅仅处在探索阶段。

“李书记,这个想法是您自己想的?还是参考别人的?”周林问道。

“两者结合的吧,对我们中北这个种粮大省来说,想要突破耕地红线是不可能的,农业想要发展起来,必须依靠农业+特色产业,纯工业化的路线是走不通的。”

“对农村的老百姓来说,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大部分人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想走出一条脱离农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想要让老百姓增收致富,还是要依靠农村,依靠农民。”

周林静静的看着李东沐,他走南闯北见识过很多的乡镇领导,但是像李东沐看问题这么通透的,还是第一个。

“李书记,听了你的谋划和规划,我对州山镇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希望在您的带领下,州山镇曾经最偏僻最穷的地方,能够成为远近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为了美好的明天,干杯!”

酒朋知己千杯少,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李东沐总算是找到了知己。

不知不觉中,李东沐和周林又是几杯下肚。

翌日,清晨。

李东沐起床洗漱后,便到酒店餐厅吃晚餐。

因为昨晚喝了太多酒,再加上今天一早就要工作,晚上喝过酒后便住在了酒店。

早上七点半,李东沐和周林一行人从酒店出发,前往城市周边的仅存的耕地。

望着城市逐渐拉大的框架,周林如实的向李东沐说道。

“李书记,我觉得这些耕地没必要再进行土壤检测了,估计过不了几年,这里就将是高楼大厦。”

李东沐同意周林的说法,但是对方既然来了,也不差这剩下的两个村子,说不定还存有惊喜呢。

“周教授,村庄对于乡镇来说,就像是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想要维持家庭和睦,就要尽力做到平均主义,即便是明知道意义不大,但是还是要做。有句话说的很好,不患寡而患不均,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李东沐笑道。

周林满是钦佩的看着李东沐评价道:“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上午十点钟,李东沐和周林一行人返回了镇政府,接下来要举行专题报告会。

此时,镇政府会议室内人头攒动,16个村子的两委干部全部参加。

会场人员到位后,李东沐和周林缓缓登上主席台。

“同志们,为了帮助大家谋发展,我们特意邀请了省农科院周林教授为大家授课。”

“周林教授是省农科院土壤研究所的副所长,是省农科院土壤专家,同时兼任中北农业大学教授,享受省级专家名师津贴补贴。”

“经过昨天一天时间的忙碌,各个村庄的土壤采集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因此,大家对周教授应该也都不陌生。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周林教授为我们授课。”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过昨天的沟通和相处,大家一致觉得周林教授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而且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主持介绍完毕后,李东沐便走下了主席台。

周林点开电脑,并打开ppt,上面是他对各种类型土壤的分类,以及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梳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非常形象的将内容展示了出来,让坐在台下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村干部们,听的津津有味。

对村干部来说,他们大半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今天听到有专家介绍土地,自然有兴趣。更关键的是,这片土地,有可能会带给他们致富增收的机会,当然乐得聆听学习。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讲授,专题报告会基本上接近尾声。只是村委干部们明显有些意犹未尽。

在讲授和互动环节,大家都积极踊跃的发言。同时也向周林讲述着自己的困惑和问题。

周林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大家答疑解惑,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看到这一幕,李东沐由衷的骄傲,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251章 新书记到任前夕

午餐时间,李东沐特意将村支部书记留了下来,以便于他们和周林更好的沟通。

看着求知似渴的干部们,李东沐知道,想要发展,必须先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希望,才会有想要发展的动力。

经过和周林的沟通交流,李东沐更加坚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

午餐过后,周林此行圆满结束。

“周教授,感谢您对州山镇的帮助与支持,希望早日听到您的好消息。”

“李书记,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将好消息转达给您。”

送别周林后,李东沐便前往农业局和发改委沟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事情。

中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上的投资力度比较大。不过想要争取到高标准农田项目,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经过咨询,李东沐才了解到当前高标准农田项目和后世的区别。此事,高标准农田的名称为“百千万”项目,因为刚在全省推广不久,因此,共由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委和国土局等四家单位共同实施,程序上要更加繁琐。

按照国家要求,每亩耕地建设标准不低于1500元,而资金配比为省市县6:2:2,也就是说,每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县级财政就要配比300元。

李东沐初步估算了一下,州山镇约有五万亩的耕地,其中山庄村等九个村庄耕地约有3万亩。如果这三万亩全部实施,县级财政就要支出九百万元,这对财政资金并不充裕的临川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压力。

不过,既然已经认定这件事,李东沐即便用尽浑身解数,也要干成。

初步了解过情况后,李东沐没有急着去找县长陈海洋,而是准备等土壤检测报告出具后再进行汇报。

回到镇政府后,李东沐召集镇长高山、常务副镇长王子豪和副镇长蔡晨鹏,共同商议此事,同时明确由镇长高山牵头,提前进行谋划包装。

三月底,四月初。

临川县的寒冬基本上过去,终于迎来了春风拂面。

走向春天的同时,临川县也迎来了新任县委书记。

晚上八点钟,李东沐在接到县委办的会议通知前,提前接到了常继杰的电话。

“东沐,明天上午九点钟,在县委礼堂召开全县干部会议,县委的新主人要来了。”常继杰说道。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秘书科作为会议的筹办科室,对新任领导的情况自然也有所了解。

“沾沾你的光,提前了解一下领导的情况呗。”李东沐笑道。

“新任县委书记,是从省发改委下来的年轻领导,名叫赵玉宏,今年刚满40岁,除了兼任临川县委书记外,还任我们市的副市长。”

常继杰的介绍和陶阳当初猜测的如出一辙。

如今,两任县委书记都由副厅级领导到任,这对临川县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继杰,你对自己的仕途发展有没有什么打算规划?”李东沐问道。

“其实能够成为县委办秘书科科长,并成为副科级干部,我已经很满足了,也暂时没有太多的想法和要求。”常继杰说道。

“我们虽然所处的平台不高,但是也属于踏入了领导的序列。有想法是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

常继杰想了想说道:“东沐,我本来是怕麻烦你,不过你既然这么说了,我我就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吧。”

“我现在虽然成为了副科级领导干部,但却是事业身份,所以,我想着有机会能够调任公务员,这样以后的发展能够更广阔一些。”

“你提拔副科级应该刚满一年吧?”李东沐问道。

常继杰点了点头:“对,去年3月提拔的。”

“据我了解,县委办副主任应该还没有配备到位,等新领导到任后,我会向陈伟明部长转达一下想法。”

听到李东沐的回答后,常继杰难掩内心的激动。

“东沐,表示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以后看我表现吧。”

常继杰激动是有原因的,如果能够转任到县委办副主任的位置上,那将来的仕途发展可以说是一马平川,提拔为乡镇党政正职或者县直单位局长将没有任何的阻力。

挂了电话后,李东沐也开始思考着自己身边的这帮兄弟们。

在仕途上,能力很重要,关系人脉也很重要。

工作中埋头苦干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踏上领导岗位,原因就是没有人脉关系,没有人举荐。

在李东沐看来,常继杰、孙亚伟等人的能力都很出众,但是和很多的官二代们,他们的进步也并不算太快。

“陶书记离开后,在提拔上的助力已经大减,现在唯一能搭上线的,就是组织部长陈伟明了。”

李东沐知道,县委书记配备到位后,其他县处级领导的调整也快开始了,一定要在陈伟明离开这个岗位之前,让常继杰和孙亚伟再进一步。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

李东沐在前往县委礼堂之前,先到了县委办主任孙国华的办公室。

见到李东沐到来,孙国华非常热情。

“东沐,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孙国华笑道。

“您是县委领导,也是我的自始至终的领导,当然要常来向你学习汇报了。”

寒暄几句后,两人便聊起了新任县委书记赵玉宏。

“东沐,据了解,赵书记在省发改委可是实干派,工作作风不亚于陶阳书记,你心里有个准备。”

听到孙亚伟的评价,李东沐心中倒是挺高兴,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风格的领导。再加上又是省发改委下来的领导,那可真是太好了。

想到这里,李东沐联想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事情。要知道省级以上的发改委,那可是妥妥的实权派,可以说,在项目业务上,号称小政府。

看到李东沐嘴角洋溢出了笑容,孙国华忍不住问道:“你小子在傻笑什么呢?”

李东沐突然意识到失态了,于是急忙作了回应。

“孙主任,新书记应该快到了,您该去迎接了吧?”

第252章 新书记到任

孙国华看了一眼手表,然后急忙起身。

“光顾着和你说话,差点忘了大事。”

说完,提着公文包一溜烟的跑向外面。

首节上一节136/1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