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第135节

会议结束后,李东沐单独留下了刘永军。

“刘书记,在村里干了多少年了?”

刘永军想了想,又用手指头掰着查了查。

“我今年55岁,担任村委干部将近30年,担任村支书也已经20年了。”

李东沐点了点头:“你是村里的老干部了,老百姓都听你的,而且对你也服气。但是不能仗着老百姓的信任而胡作非为。做事前,首先要考虑群众的利益,不能为了眼前的私利而不顾长远的发展。”

“这次的事情就不再提了,以后坚决不能再出现此类情况。”

刘永军羞愧的低下了头,同时对李东沐的格局和大度充满了钦佩。

李东沐为了大局考虑,原本不想再提这件事,但是转念一想,不能让事情就这么过去,必须要吃一堑长一智,引以为戒。

“刘书记,沙湾村也不算富裕,对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和包村的镇领导聊过这件事?”李东沐问道。

“也聊过,只是我们沙湾村交通不便利,土壤地质也不出众,所以始终没有想到合适的发展模式。”刘永军无奈的说道。

“我和省农科院的专家约好了时间,预计下周会到我们镇进行土壤检测,以及进行种植讲座,到时候,我会让专家对这几个村子的土壤全部进行检测,到时候再和专家进行座谈交流,可以提前考虑一下,有没有想向专家咨询的。”李东沐说道。

刘永军眼中满是惊喜:“李书记,等专家到了,您一定要告诉我,还真的有问题想要咨询。”

“刚才还说没思路,现在就有问题了?”李东沐笑道。

刘永军挠了挠头笑道:“我虽然是名义上的村支书,但和富裕村的村委干部比起来,我还就是个农民,所以,我想着还是在农业上想想办法吧。”

“好,提前准备一下,到时候给你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你咨询。”李东沐笑道。

离开沙湾村后,李东沐又在周边的几个村子转了一圈。

望着平坦的农田,和错综复杂的田间小路,李东沐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规划。

“如果借助上级政策支持,将这片田地都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同时在谋划出几个经济作物种植区,假以时日,这里将成为临川县远近闻名的粮仓和蔬菜篮。”

此时,一望无际的农田或许只是众多老百姓们养家糊口的一亩三分地,但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老百姓们发家致富的金宝盆。

展望着美好的未来,李东沐停车站在田间地头,心情无比的激动。

尽管还只是处在谋划之中,尽管距离成功还要经历千难万苦,但是只要李东沐认定认准了这件事,他就一定要干好干成。

站在一旁的蔡晨鹏,望着洋溢着笑容的李东沐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在三月倒春寒的冷风中,不禁将手插进了兜里取暖。

转眼间,已经到了三月中下旬,按照约定的时间,省农科院的专家就要来州山镇进行土壤检测了。

土壤检测,是李东沐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在他的认知中,农业不是简单的苦力活,而是非常有科技含量的专业工作。

周日上午,李东沐忍不住拨通了省农科院周林的电话。

“周教授,我是临川县州山镇党委书记李东沐,是经陶阳书记介绍的。我们之前约定要在下周一来我们这里进行土壤检测,请问需要去商都市接您么?”

听到李东沐的问候,周林表现的很随性大方。

“李书记,不用麻烦你们了,土壤检测需要用到专业仪器设备,我们会开着车去。到时候我们在镇政府碰头就行。”周林说道。

“这个没问题,我一直都在镇政府等候。在开展工作中还有需要我们配合协助的么?我担心准备不足影响你们的工作进展。”李东沐客气的说道。

“您只要把路线规划好就行,到时候我们跟着您走。”周林说道。

确认没有其他需要准备的之后,李东沐才挂断了电话。

周日下午,李东沐将全镇16个村庄的支部书记都叫到了镇政府,就明天的工作进行提前安排部署。

“各位支书们,明天省农科院的周教授将会到我们州山镇进行土壤检测,周教授是我省有名的土壤普查专家,而且还是农业产业发展领域的大牛。请他来进行土壤检测和知识讲座非常难得,希望大家抓住这次机会,多向专家请教请示,争取摸索出一条属于各村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

说完,李东沐着重提醒了九个偏僻村庄的村支部书记。

对李东沐来说,本次土壤检测重点是偏僻的九个村庄,临近城区的六个村庄只是附带检测,不过并没有报太大希望。毕竟将来临川城区需要扩张,这六个村将有一大半以上的土地会被征收。

散会后,山庄村党支部书记罗跃进便截住了李东沐。

“李书记,我们山庄村比较偏远,要不就把我们那里当做第一站吧。”

听到罗跃进的请求,李东沐笑了笑。

“罗书记,你还担心把你们忘了啊!放心吧,你们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可是很惦记你们种植的小米啊。”

罗跃进憨憨的笑了笑:“李书记误会了,我就是怕耽误省专家的时间。”

自从李东沐宣布分包山庄村后,罗跃进做事比以往积极了很多,尤其是在村庄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更是十分费心。

李东沐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很清楚村民们想要摆脱贫穷的决心,更明白大家发家致富的渴望。

“罗书记,抓紧时间回去准备吧,我决定了,山庄村将作为明天土壤检测的第一站。”李东沐说道。

罗跃进瞬间喜上眉梢,满心欢喜的离开了李东沐办公室。

第249章 农科院专家来了

周一清晨,李东沐接到了省农科院专家周林发来的短信。

“李书记,我们已经从商都市出发,预计上午九点半左右到达州山镇,请知晓。”

“周教授一行辛苦,路上注意安全。”

李东沐回复了一条短信,然后看了眼时间,此时刚刚六点半,但是却睡意全无。

起床洗漱后,李东沐围着小区附近的公园跑了两圈,然后吃了早餐,便前往单位了。

按照计划安排,周林一行人将在州山镇待两天时间。因为临近城区,李东沐对住宿招待并不太担心,不过为了表示尊重,还是特意过问了一下。

上午九点二十分,李东沐、何晨鹏以及蔡晨鹏三人站在镇政府门口迎接,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一辆皮卡车缓缓驶来,并停在了政府大院中。

见状,李东沐急忙上前迎接。

只见一个戴着眼镜、满头白发的中年男人从副驾驶的位置上走了下来。

“周教授,舟车劳顿,辛苦了。”李东沐问候道。

周林微笑示意:“习惯了,干我们这一行的,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去田间地头的路上。”

寒暄两句后,李东沐又和随行的两个人员打了招呼。

“周教授,要不先到楼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入村?”李东沐问道。

周林挥了挥手:“不用了,全镇16个村全跑下来,估计得一天的时间。现在已经过了半晌了,我们争取往前赶吧。”

李东沐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在前面带路。”

说完,一行人出发前往第一站-山庄村。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行驶,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山庄村,村支部书记罗跃进正站在村头等候。

李东沐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带路。

经过穿越半个村庄,终于来到了山庄村的田间。

下了车后,周林回望着飞扬的尘土和破旧的村庄,忍不住叹息起来。

“李书记,这个村子和镇区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希望土壤能够给这个偏僻的村庄带来好运吧。”

听到周林的感慨后,李东沐心中也不免羞愧起来,当然这种羞愧也带给了他更多的发展动力。

一旁的罗跃进听后,急忙说起了村里种植稻谷的历史。

“周教授,我们山庄村的稻谷在十里八村可是远近闻名,熬出来的小米光泽鲜亮,而且口感非常好,我觉得地里肯定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个东西肯定对种植稻谷有益。”

听到罗跃进的描述,周林笑了笑:“罗书记,今天来就是帮你们找那个东西的,希望真的如您所愿。”

说完之后,周林和助手便开始工作了。

李东沐对于土壤检测这种专业性的工作一窍不通,所以只好站在周林身旁静静的看着。

土壤检测不算是大工程,只见周林三人不停的在田间穿梭,同时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土壤样本采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山庄村的土壤采集工作终于结束了。

“李书记,我们可以进行下一个村了。”

三月的气温还不高,尤其是站在空旷的田间地头,冻的李东沐瑟瑟发抖,可是周林三人却已经是满头大汗。

“下一站,赵寨村。”

李东沐正准备带路离开时,罗跃进从骑的电动三轮车上拿下一个沉甸甸的袋子,然后放到了皮卡车上。

“周教授,我们农村没啥好的特产,这是年前种的红薯,给您尝尝。”

周林本想拒绝,可是看到朴实的罗跃进后,还是收了下来。

“罗书记,土壤检测结果预计五天左右出来,到时候第一时间和你们说。”

说完,一行人奔向了赵寨村。

赵寨村和山庄村相邻,尤其是田间地头更是挨着,只有了几分钟时间便到了。

流程和山庄村一样,可能是身体活动开了,只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土壤样本采集。

此时已经上午十一点钟,为了加快节奏,李东沐等人没有再过停留,而是迅速前往第三个村庄。

一条颠簸不平的小路,将几个偏僻的村庄连在一起,李东沐和周林等人则沿着这条小路穿梭于不同的村庄。

十二点半左右,上午的土壤采集工作终于结束,因为一直在赶进度,所以在将近三个小时里,采集了将近五个村庄。

“周教授,村里的条件艰苦,我们到镇上吃饭吧,结束后还可以再休息一会儿。”李东沐说道。

周林摇了摇头:“来回往返需要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近在村里吃点儿吧,结束后继续干活。”

看到周林执着的态度,李东沐也感动了,于是安排村支部书记赶紧生火做饭。

看到乡镇党委书记和省农科院教授留在村里吃饭,村支部书记不敢大意,于是将它们领到了自己家中。

为了盛情款待,还特意杀了一只家养的鸡子。

看到这一幕,李东沐忍不住笑道:“这只鸡子可是为了村里的发展而献身的,回头给你报销。”

听到李东沐的调侃,众人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下午一点半左右,李东沐一行人就餐结束,土壤采集工作继续进行。

下午的第一站,来到了沙湾村。

一路走来,周林就发现了这里的土壤异样。

“刘书记,你们村里的粮食产量应该不高吧?”周林问道。

刘永军点了点头:“我们村的粮食产量和其他村比起来相差很大,老百姓都说可能是挨着河道的原因。”

周林蹲下身抓起了一把土,然后用手轻轻捻了捻。

“老百姓说的也没错,你们这里的土壤偏沙化,河道应该在你们这里经过了改道。”

刘永军惊讶不已:“周教授真是厉害,这里以前确实是故道。”

周林点了点头,经过询问对情况基本上有了更深的了解。

时间紧迫,周林没有过多的询问,便投入了土壤采集工作中。

傍晚六点钟,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采集工作只能停止。

经过一天的快节奏工作,州山镇16个村庄的土壤采集工作只剩下了2个临近城区的村庄。

首节上一节135/1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