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第137节

几分钟后,一辆考斯特缓缓停在了常委楼前,几个身着正装的领导从车上走了下来。

带队的领导是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立冬,紧随其后的便是新任县委书记赵玉宏。

见状,县长陈海洋急忙上前问候。

“海洋县长,玉宏书记刚到临川县,对工作情况还不熟悉,一定要全力配合支持他的工作,希望在你们两个的精诚团结下,带领临川县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说完,赵玉宏主动向陈海洋伸手表示心意。

“陈县长,在工作中请多多关照。”

“赵书记客气了,您是临川县的班长,一定在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说完,陈海洋看了下手表,此时已经八点五十分。

“王部长,赵书记,会场人员基本上已经到齐,我们要不直接去会场吧?”

王立冬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上午九点钟,全县干部会议正式召开。

只见王立冬走在队伍最前面,赵玉宏紧随其后,陈海洋站在队伍最后面。

李东沐认真打量着赵玉宏,身高大约一米八左右,消瘦的体型更衬托出立体的五官,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同时也透露着一丝威严。

从整体上来看,非常符合孙国华说的雷厉风行的性格。

会议由县长陈海洋主持,共有两项议程。

第一项议程,由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立冬宣布省委、市委决定。

“同志们,经省委研究决定,任命赵玉宏同志为卫安市副市长,兼任临川县委书记。”

“赵玉宏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扎实,驾驭全局能力强……”

王立冬宣读结束后,赵玉宏进行了任职表态发言。

“刚才,王部长宣读了关于我的任职决定,我完全拥护。在此,我衷心的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感谢临川县广大党员干部对我的支持,今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将会携临川县几十万百姓一道,加压奋进,勇毅笃行,共同谱写临川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表态完毕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县长陈海洋在主持的最后,也作了身为县长的表态,表示会坚决拥护省委市委的决定,坚决配合支持赵玉宏的工作。

台下的领导干部们都望着陈海洋,脸部表情上没有任何的波动,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即将要拿到胜利的果实,可突然间被天上俯冲下来的老鹰叼走了。

有情绪,很正常;没有情绪,才不正常。

对身处县区政府一把手岗位上的“关键少数”来说,控制情绪是他们的必修课。

会议结束,赵玉宏和陈海洋一行人欢送王立冬。

就在王立冬准备上车之际,突然看到了刚走出礼堂的李东沐。

“海洋,你让李东沐来一下。”

听到王立冬的吩咐,陈海洋愣了一下,但随即让身旁的秘书去叫李东沐。

一旁的赵玉宏听到李东沐这个名字后,眼神中露出了一抹好奇之色。

这边的李东沐并不清楚情况,只是在县长秘书的通告下,快步赶往考斯特中巴车处。

李东沐赶到之后,直接朝着王立冬问候打招呼。

“东沐,年前在全省党建表彰大会上的发言非常精彩,一直说找机会给你祝贺,但是忙于工作找不到合适时间。借着今天赵书记上任之际,就当面给你送上一句祝贺吧。”

“希望在赵书记的带领下,继续保持解放的思维,保持干工作的锐气,争取在省级舞台上再立新功。”

听着王立冬的夸奖,李东沐内心自然如同吃了蜜一样甜,干工作的动力也更加充足了。

“感谢王部长的夸奖,今后,一定在赵书记、陈县长的带领下,好好工作,争取为全县发展贡献州山镇的力量。”

说完,王立冬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向赵玉宏介绍起来。

“赵书记,李东沐是我们临川县,乃至卫安市的新星,年纪轻轻就已经到任乡镇党委书记,而且还先后得到市委、省委主要领导的接见和夸奖,如果把他用好,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好了,我就简单的做个引荐,来日方长,你们以后有机会深入了解。”

说完之后,王立冬乘车离开了。

送走王立冬之后,李东沐主动向赵玉宏作了自我介绍。

“赵书记好,我是州山镇党委书记李东沐,欢迎您到州山莅临指导工作。”

赵玉宏点头微笑示意:“没问题,东沐书记美名远扬,在省发改委工作的时候,就听领导在大会上提起过。今天一见,比我想象中的更年轻有为。”

“今天还有其他安排,等有时间了再和东沐书记详聊。”

李东沐很感激王立冬,他明白对方刚才举动的含义。

因为正值离开会场之际,过往的领导很多都看到了李东沐和市委组织部部长,以及新任县委书记在热情的交谈。

因此,当赵玉宏和陈海洋离开后,便有领导围了上来。

“李书记,没想到陶阳书记刚离开,就和赵书记对接上了,节奏挺快啊。”

“李书记,你给我们讲讲赵书记的工作风格和生活习惯呗,免得在工作中挨批评。”

面对几个乡镇书记和局长的“围攻”,李东沐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

“我和赵书记真的是第一次见面。”

听到李东沐的回答后,众人都撇了撇嘴。

“哼,李东沐的嘴,骗人的鬼!”

离开县委礼堂后,李东沐没有回单位,而是直接去组织部找了高广龙。

“高部长,有件事想麻烦您一下。”

说着,李东沐就将常继杰想要进步的事情说了出来。

“事业副科调任行政副科的难度很大,必须有陈部长,或者县委书记的助力才行,单靠你老哥我,是无能为力啊。”高广龙说道。

“老哥放心,陈部长和赵书记有决定权,但是您可是具体的执行领导,必须要先向您请示。”李东沐笑道。

“我的李大书记,你说话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都会给我戴高帽子了。”

“放心吧,只要领导点头同意,我这里没有任何问题!”

第253章 领导调研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赵玉宏到任后,始终没有进行高调门的表态。

赵玉宏到任之后,便让秘书放出口风,除了急需拍板的工作之外,礼节性的拜访不接待。

大家对赵玉宏的做法有些不解,就连李东沐也不太明白,按说新领导到任的前几天,都是互相认识的过程,这样也便于开展工作。

可是赵玉宏却一反常态,直到李东沐私下看到县委书记调研行程安排后,他才终于明白。

赵玉宏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召开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在会上逐一进行了介绍,并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一上午的时间,县级领导的见面全部结束。

当天下午,赵玉宏先后走访了县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等七个重要职能部门,并在实地调研结束后,统一召开了座谈会,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强调。

次日上午,又分别走访了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商局、劳动局、交通局、农业局和商务局等8个单位,与昨天下午一样,集中召开了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工作汇报。

经过两天的调研,大家终于明白赵玉宏原来是要通过实地调研来了解真实的情况。

县直重要部门调研完毕后,调研重心终于开始转向乡镇。

当天下午,李东沐接到了常继杰的电话。

“东沐,赵书记从明天开始,就要到乡镇进行调研了,第一站就是州山镇。”常继杰说道。

“调研点位和线路有什么要求么?”李东沐问道。

“赵书记说可以选择两个点,一个展示工作亮点,一个暴露工作短板。具体线路由你们确定,明天陪同调研的县领导有县委副书记高英和县委办主任孙国华。”

挂了电话后,李东沐便将高山叫到办公室,一起安排明天的迎接调研工作。

“高镇长,赵书记的调研目的很明确,一看优势,二看短板,所以,我们在准备调研点位的时候,要将优势点擦亮,将短板全面曝光,这样才能形成鲜明的反差,才能让书记印象深刻。”李东沐说道。

高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李书记,我们镇最大的优势就是工业园区,最大的短板是偏远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不选择这两个点位?”

高山的点位选择和李东沐不谋而合,工业园区自然不用说,他最希望赵玉宏去看的,就是山庄这一条路线,毕竟很快就需要县委县政府给予支持。

“高镇长,就按照你说的上报县委办吧,工业园区安排专人静心打扫,至于去山庄村的道路就不要去浪费时间了,保持现状就好。”

高山接到任务后,便去抓落实了。

仅仅过了半个小时,李东沐就接到了常继杰的电话。

“东沐,你们安排山庄村作为点位,是不是太冒险了?难道不怕领导生气么?”

李东沐笑了笑:“继杰,我们是按照赵书记的要求上报的,你暂时不要向领导报告路况有多么不好,明天的调研,我要让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听到李东沐的回答后,常继杰只好无奈同意。他很清楚去往山庄村的道路有多差,也知道山庄村的村容村貌有多么不好,不过既然李东沐坚持这么安排,作为兄弟,即便会挨吵,也要遵从。

临近下班,李东沐专门到工业园区检查了一圈,并就有关细节进行了要求和强调。至于前往山庄村的乡道,李东沐连一句都没有过问。

第二天,上午九点钟。

李东沐在城乡结合部处接到了赵玉宏一行。

按照领导的指示,李东沐登上了一辆小型商务车。

李东沐坐在赵玉宏的旁边,然后向他介绍些州山镇的整体情况。

“赵书记,我们州山镇工业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凭借交通优势和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我们的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工业园区的发展仅次于赵坝镇。当然我们也明确了以食品加工和汽车配件加工为主导产业,并提出了今年实现保二争一的目标,力争成为仅次于产业集聚区的第二大乡镇工业园区。”

赵玉宏在省发改委工作多年,也经过多部门的历练,对县域产业发展的情况了解的很透彻,当他听到州山镇已经明确了主导产业时,内心是很惊讶的。

“东沐书记,你们明确了两个主导产业,有科学的依据么?还是单纯的觉得这两个行业有前景?”赵玉宏问道。

“赵书记,我们工业园区内已经入驻了达利食品公司和隆德兴汽车配件厂,生产规模和效益都处于上升的势头,我们准备依托这两个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争取培育出一个优质的相关企业。”

听到李东沐的介绍后,产业发展经验等候的赵玉宏也点了点头。

“县域经济或者镇域经济,必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你们的发展思路非常好,以龙头带企业,以企业延长配套,这样会促进产业集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赵玉宏的高度评价后,他们来到了工业园区。当实地查看企业发展情况后,一行人再次给予了充分肯定。

“东沐书记,你们工业园区的管理经验很丰富,管理能力也很专业。如果土地资源充足,假以时日,产业集聚区或许都将被你们超越。”

夸奖后,赵玉宏还特意提到了达利食品的发展前景。

当李东沐指出,对面位于产业集聚区的厂房也是达利食品公司时,赵玉宏冲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税收分成模式非常好,不仅能满足企业的要素配置,还能增加乡镇的税收收入,一举两得。这个方法是谁想出来的?”赵玉宏问道。

听到书记的问题后,孙国华主动的进行了回答。

“赵书记,产业集聚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就是李东沐提出来的,而且落户的第一家企业也是来自州山镇。”

赵玉宏愣愣的看着李东沐,自从第一次相见到如今,不过短短几天时间,但是带给他的惊喜却是一波接一波。

第254章 巨大的反差

赵玉宏对州山镇工业园区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李东沐的又增加了一个“经济能手”的标签。

首节上一节137/1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