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75节

9月1日,傍晚。

四合院里灯火通明。

东厢房旁边,有个偏房,那是厨房所在。至于东厢房,李建昆和小王目前商量好的,是作为仓库用。

里头的博古架、台架、箱柜更多。

厨房里此时热火朝天,梁妈领着许桃、鲁娜两位女同志,忙得不亦乐乎,饭菜的香味一阵阵飘出,馋得正在院里或聊天打屁,或摆桌椅的一群爷们,哈喇子直流。

金彪,陈亚军,小虎,小龙,梁爸。再加上李建昆和王山河,拢共七个爷们。

简简单单大家搓一顿,也算庆祝一下乔迁之喜。

“小龙啊,不是我说,你那个黄包车不顶用,费劲不说,还慢,又装不下太多货。”

金彪一顿牢骚,他前一阵去过羊城,现在也算走过南闯过北的人,这不今儿叫上小龙去BJ站拖他发回来的货,好家伙,走三步路得往下掉一包,差点没折腾死人。

幸好是衣服。

小龙尬笑挠头,“确实车小了。”

或者说货太多。

路远,总想着一次性拉完,码得满满当当,坐人?那是不可能的,金彪蹬辆自行车,跟在后面。

陈亚军哈哈大笑,“好事啊,说明咱们生意越来越好了。”

气温有所下降,暂安小院客流逐渐回升,再加上附近八大院开学在即,老生们纷纷归校,生意回暖是必然。

生意好,货进得也多,李建昆又考虑是一年新生入学季,准备囤点货。

“这样吧。”

李建昆开口道:“店里出钱,再买辆三轮子,以后取货,让小龙蹬三轮子去,运费不变。”

小龙忙道:“这怎么好啊昆哥。”

他现在去BJ站拉一趟货,有七块钱运费,每月不提拉人,单是跑几趟这买卖,就不比普通工人拿的钱少。

李建昆还未说话,小王搭着他的肩膀,笑道:“小子,还当自己是外人呢。”

满堂大笑。

如今这情况,小龙想见外都没辙,已然是一伙。

话说到这份上,李建昆也想跟他谈谈,看了眼梁爸后,对小龙说道:

“你以后就别拉私车了,专为店里服务,等下次进货,你跟小虎凑一对,龙虎兄弟嘛,那多精神,有差旅补贴,这里里外外算下来,工资也不会低。”

梁爸瞪了眼儿子,“愣着干嘛,不会谢人哪?”

小龙赶忙道谢。

他和小虎年纪相当,名字还刚好凑一对,总被大伙打趣,很容易打成一片,这会趁着他起身的功夫,小虎偷偷抽走他的马扎。

“哎呦!”

小龙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头一瞅罪魁祸首,撒丫子去追。

两个小年轻在院里追追打打,逗得众人大笑不止。

“开饭喽!”

许桃端着托盘从厨房出来,她爷今儿没来,这个点小院还在营业,非要看铺子,年轻人的热闹他终究凑不到一块,再加上这一阵梁妈的手艺也没少尝。

鲁娜同样端着菜,跟在后面。

不多会,庭院中央早布置好的大圆桌面上,便摆得满满当当,什么京酱肉丝、抓炒鱼片、粉蒸肉、冰糖肘子、炒麻豆腐……全是地道京菜,每一样都色香味俱全。

梁妈早上就去买菜,忙活一整天的成果。

讲道理,这年头寻常国营馆子,也就这水准。

小龙小虎联手去井里,提上来一早镇下去的双合盛五星啤酒,跟北冰洋汽水。

一大帮子人,围坐在大圆桌旁,很快便推杯换盏起来。

初秋的夜晚,不凉不燥,晚风徐徐,欢声笑语。

头一回,李建昆在京城,体会到了些许家的感觉。

第163章 再相见

九月上旬,新生入学季到来。

燕园里,迎来了一张张充满期许与激动的稚嫩脸庞。

每年到这个时候,校学生会和各系学生会,都会招募一些志愿者,以解决迎新问题的人手不足。

今年,李建昆第一时间报名,他报的是校学生会,因为沈姑娘是中文系新生,没错,就是徐孙子他们那个系。

307宿舍,胡自强戴着一只志愿者袖章,此刻正绕着某人转圈圈,眼神落在他左手臂上略有不同的袖章上,啧啧不止。

“昆子,你不对劲啊!”

这话得到高进喜和吴英雄的点头附和。

也不看看这啥人,成日校内校外两头跑,忙得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时候见他这么清闲过,做起志愿者,校外的生意不干了,钞票不赚了?

今时不比以往,整个社会都在铆足劲发展经济,他们对搞大钱这件事,不再抱有鄙夷态度,也没法鄙夷,平时没少受建昆关照。

“咋了,我就不能替学校做点贡献?”

“呵,这理由说出来你自己信不?”

李建昆摸摸鼻尖,确实不信,以他的尿性,就算真做贡献,肯定也是像上回赞助舞蹈社一样,用真金白银,而不是卖苦力。

“行吧,实话实说,我发骚了。”

他摊摊手道,反正勾搭沈姑娘的事,后面就算瞒得住别人,也瞒不住这仨丫的。

“哈!”

强哥乐了,咧嘴道:“我就说吧,不错啊建昆,思想认识终于上来了!人生可不止学习进步这一件事,大学,多好的季节啊;燕园,多美的风景啊,如果不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的爱恋,我们肯定会抱憾终身的。”

李建昆还未接茬,高进喜板起脸,严肃道:

“强子,你这种心态可不行,要谈就好好谈,不能光谈留下,伟人曾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旁边吴英雄一脸臊红,在一个刚成年的小弟弟面前,大谈男女情感,们这样真的好么?

在307宿舍,胡自强谁都不怂,唯独不敢跟一本正经起来的高进喜叫板,赶忙投降,表示自己口误,就是这么想的。

“建昆,走走。”

遂拉着李建昆,一溜烟消失不见。

今年北大新站的位置,放在了大饭厅。

这是北大最早的食堂,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北大还在沙滩红楼,随后搬迁至燕园,当时为满足北大、清华、燕京三校师生吃饭的问题,在后世“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所在地上,建起了一大一小两个学生食堂。

较大的那个,就被唤作“大饭厅”,空闲时作为礼堂使用。

如今北大食堂已建到学四,学五也在筹备中,大饭厅已作为纯活动场地了,像胡自强他们舞蹈社的晚会,基本都是在这里举行。

两人轻车熟路,向大饭厅走去,胡自强笑眯眯问:“建昆,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你先说。”

“我要求不高啊,就两点,一是看着顺眼,二是精神契合。”

李建昆一阵无语,乍一听,这要求似乎真不高,只有两点嘛。但一个精神契合,却是高得不能再高。

他突然挺感慨的,也就这年头敢有这种追求啊,搁后世,还精神契合,能找个三观上大略相符的就算不错。

多少夫妻同床异梦,包括他。

“我啊,相信直觉,第一眼相中也就相中了。”

他只能这么说,因为等沈姑娘出现,他保管一眼相中,得做个铺垫。

强哥嚷嚷道:“那不就是看脸么?要求这么低吗?那你这点要求,是看不起咱们燕园的所有老姑娘喽,待了一半年,一个没相中?”

李建昆耸耸肩,也不解释,有些事会越描越黑。

来到大饭厅,强哥去经济系的地盘找组织。

李建昆戴的是学校的志愿者袖章,更活法一些,哪里需要帮忙去哪儿,全凭自觉,各系的人也不好指挥他。

当然他肯定没那么自觉,也不是懒,主要怕错过沈姑娘。

他不好在一个地方久待,让人看见啥事也不干,四处晃荡,各种打听,主要向那些解放车司机,打听今天能到哪些地区的新生。

沈姑娘是武汉人。

家庭背景方面,他只知道这一点。

不然也不会耐着性子等这么久,早冲去武汉,制造一场邂逅了。

这一等,就是整整五天,期间倘若确认这一批真没有武汉来的学生,倒也帮忙引导了不少新生办理入学,送去宿舍啥的。

这日,一大早,李建昆从运输队得到消息,今天要到的新生,主要来自于两湖地区。

内心雀跃,暗流涌动,掀起层层浪头。

所谓的激情澎湃。

他猫在大饭厅门口,但凡有绿皮解放驶来,立马迎上去,寻寻觅觅,很遗憾的是,一车又一车,总没有。

他只将新生们送到新站里面,做些必要指导,随后就出来,继续等。

临近中午,又一辆带篷布的绿皮解放驶来,蹲在地上的李建昆赶忙起身,不嫌繁琐地迎上去。

“啪嗒!”

后斗打开。

跳下一位接车的老生,瞅了眼李建昆的袖章,对他点头示意。

“来来,都慢点哈,女同志跳不下来的,互相扶一下。”

李建昆帮忙接行李,眼神不停扫视过车棚下的人头,在每张脸上停留不超过一秒。

不会有认错的可能,那是一张让他魂牵梦绕的脸啊,哪怕再来一世又如何?

忽然,他眼神猛地定格!

刹那间,心头所有的激荡,平息下来,时间仿佛就此停滞。

你,终于来了。

一股酸楚,涌向鼻尖,眼眶有些湿润。

李建昆贪婪地打量着她,似乎要夺回曾经失去的那些时间,不够,看不够!

即便她如记忆中一模一样:

她个头中等,一米六二三的样子。

有一张精致小巧的鹅蛋脸,眉毛细长,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小鼻尖些许上翘,厚薄适宜的嘴唇,许是舟车劳顿,有些泛白。

首节上一节175/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