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74节

“建昆,你说500美金,他们拿到米国,能用多久?”

“一天都用不到。”

“不是吧?”

“那边挣的是美金,花的也是美金啊,你想想看,你要是去个万里之遥的地方,要不要安排下食宿,要不要采购生活用品,一个月工资能打住吗?”

“哈!”

小王乐倒不行。

两人坐在正北房的屋檐下,刚交完尾款,把贺姓两夫妇扫出去,房契和买房合同到手,这房子跟他们再没关系。

“这么说他们就算到了米国,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那女的一心羡慕米国的工资和小资生活,太过盲目,也太乐观,通过这几天接触下来,觉得她想好了过去怎样谋生吗,你觉得她能干嘛?”

“话里话外,全指着她好大儿呢。至于现在,一个四十来岁的老女人,应该还不会讲外国话,我觉得找不到好活干。”小王思量道。

李建昆点点头,“存款用尽后,无非就是洗盘子、扫大街这类的,老外不稀得干的脏活累活。他们这些人哪,把国外想得太美好了,她儿子终究还在象牙塔里,反馈回来的信息误导性太强,一个不好,能坑死他爹妈。”

小王咂舌,“这么严重?”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前不久看到的。”

小王托着腮帮子,洗耳恭听。

李建昆娓娓道来:“说有个27岁的华裔青年,在米国的底特律,嗯,一座城市,在一间酒吧里,跟一对白人父子发生口角,这对父子用棒球棍将其殴打致死,你猜结果怎么样?”

小王不假思索道:“杀人偿命呗!”

李建昆摇摇头,“不,他们被判轻罪,当庭释放。”

小王怪叫,满脸不可思议,众目睽睽之下把人打死,怎么可能轻判?还当庭释放?

面对他的质疑,李建昆仍然给出相同回答,就是轻判。

这是一件真事,不过发生在1982年,彼时在漂亮国闹出不小动静,全美亚裔社区为此组织示威长达数年,叫“陈果仁”案。

然而卵用没有。

凶手父子仍没有在监狱中渡过一天。

这对父子甚至没有背景,只是底律特汽车制造厂被解雇的工人。

李建昆叹了口气道:“常言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有些人总是想不通。”

小王震惊之余,想起贺家人,却也生不出任何同情。

该!

遂笑呵呵道:“这里以后就是咱们在京城的狗窝啦。”

李建昆莞尔,“有点臭,还得找人好好打扫打扫,另外山河,咱们还要找人看宅子啊,就咱俩成天见不到人,以后古董全放在这里,谁给搬空了都不知道。”

小王听出点意思,问:“你有啥想法?”

李建昆朝院外努努嘴。

今儿还是小龙拉他们过来的,这小子很守规矩,一直在院门口候着。

以小见大,李建昆相信他的父母,也是本分人。

这事他确实考虑有两天了,小龙姓梁,没错,跟二手玫瑰那位同名同姓。梁家三口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租的一间偏房。

小王兴奋,冲院外大喊道:“小龙!”

“诶,来了来了。”

李建昆跟小王交换过眼神后,没有直接道明意图,看着小龙,笑道:“这院腾出来了,我们打算找人好好搞搞卫生,你是这片的,能帮忙找几个人吗?”

“害,找啥呀,我家就在前面,我爸妈反正闲着,我让他们过来搞就行。”

小龙一直想寻个机会报答下这二位的关照,可算逮到机会。

李建昆没多说什么,点头道:“那就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不麻烦。”

当天,小龙回家便跟父母谈及此事,梁家两口子没有二话,这以后就是邻里,人家还这么照顾自家儿子,一点小事,于情于理都不该推脱。

隔日,梁家两口子便进院开始忙碌。

忙活整整三天,拖地,擦窗,自制长把头,把四合院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拾掇得几乎一尘不染。

比拾掇自家还用心。

李建昆和小王来晃荡过,全看在眼里。

今天,两人再次来到四合院,梁家两口子已经不在,李建昆把小龙唤进来。

“小龙,你回去喊你爸妈过来。”

小龙迟疑一下,道:“昆哥,您别搞这个,一点小事,咱不能收钱。”

李建昆哑然失笑,“我什么时候说要给钱了?”

弄得小龙一阵尴尬。

“我找你爸妈有事,赶紧地。”

小龙这才屁颠屁颠奔回去,梁家距此也就几步路,不多会,一家三口结伴走进院子。

梁爸是个皮肤粗糙黝黑的汉子,四十来岁,脸上已布满道道沟壑,乍一看挺壮硕,主要骨架大,是把干活的好手。

梁妈脸色蜡黄,因病身子不利索,很少出门,颇为清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院里现在马扎都没一张,李建昆也办法请他们落座,起身招呼道:“梁叔,陈婶儿,这几天辛苦你们了。”

两口子都是老实巴交的性子,连连摆手,表示不打紧。

“今儿找您二位过来,是有个事想跟你们商量。

“想必小龙也跟你们讲过,这院买来,我们主要放些老物件,我这个兄弟小王有这嗜好,单个物件倒也算不上值钱,但架不住量大,这小子又可劲买,往后肯定越来越多。”

小王撇撇嘴,怪我喽,不过倒也明白,就一说辞。

李建昆不紧不慢道:“我俩呢,又都是那种不怎么着家的人,院里平时没人,还是有点不放心。

“所以我想请你们一家住到这院来,反正房间多,梁叔帮忙看宅子,陈婶儿帮忙烧个饭啥的。

“我这边给二位开个工资,每人每月五十块,您二位看如何?”

嚯!

这番话听完,梁家三口都木了。

小龙最先捋顺,浑身颤抖,激动的,眼眶泛红,保不齐下一秒就会跪下去,砰砰磕上两个头。

梁母有点气喘,小心肝承受不住,只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捂紧嘴巴,飚了眼泪。

她这一辈子,从小就是拖油瓶,何时挣过工资?

别说五十,五块她都干呀!

第162章 乔迁之夜

作为一家之主,梁爸震惊之余,不得不确认一下,搞清楚状况,哈着腰问道:

“李同志,您的意思是说,让我们一家都搬这院来,以后住这儿?”

“对,不用租金。”

乖乖!

梁爸心头擂鼓,也是搞激动了,您瞅瞅这是啥院,搬进来就是叫他们享福,竟然还不收租金。

“您后面说的是,给我们两口子一份工作,我以后看院,孩子他妈烧饭?”

“嗯,每月每人五十块工资。”

“不不不。”

梁爸用力摆手,忙道:“一起给五十就行,一起给五十就行。”

整个人处于极度亢奋之中,连声音都有些变调。

天知道下岗的这段日子,他过得有多憋屈。

家里东拼西凑,置了辆黄包车,本来他要去拉,结果被儿子“抢”走,一个大老爷们成天闲在家,全靠还算不上真正长大成人的儿子养活。

脸都没处搁。

他和媳妇儿能一起挣个五十块,已经蛮知足,比他在岗时工资还高呢。

再说这工作多轻松啊,看个院子,烧个饭啥的,他和媳妇儿平日里,不也就干这些事吗?

可不敢不知好歹,真拿一百块,他心慌。

梁母也连连点头,泪花四溅,对于烧饭,她还算有些自信,当了一辈子拖油瓶,如今为人母为人妻,能做的也就是操持好家务,精打细算着,如何用不太丰裕且廉价的食材,烧出还算可口的饭菜。

每每看到丈夫和儿子,能把碗都舔干净,一滴菜水都不剩。

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嘭!”

“昆哥,我谢谢您!”

李建昆吓得一哆嗦,这孩子,你爸妈还在呢,你跪我?

赶忙跟小王上前去托,把泣不成声的小龙拉扯起来。

梁爸梁妈什么也没说,这番恩情,对于他们这个贫寒之家,无异于再造,当得起一跪。

“叔,婶儿,要不工资的事后面再说,咱们先搬过来,先干着?”

李建昆感觉这事现在说不通,他心里从来有笔账,正如他觉得梁爸梁妈值得五十元的月薪,又如他认为这个四合院,由贺家两口子卖出,只值七套半连衣裙,多一分他都不会给。

而前者少一分,那也是不合适的。

他为什么不提钱,先让梁家两口子过来忙活三天?

看人品,看心性,看活干得怎么样,再给他们定工资。

这绝不是施舍。

“诶诶!”

梁家两口子满口应下,眸子里泪花闪烁,透着无尽喜悦和感激。

八月份,娘娘庙胡同的这座四合院里,那可热闹。

梁家三口已经住进来,在西厢房,只住两间屋,还空出两间,根本住不下,这已经比他们过去挤在十平米不到的小房子里,宽敞舒适太多。

李建昆请来许大爷,又让他找来两个伴,三位老木匠,刀劈斧削,忙活整整一个月,打了满屋子家具。

八月最后一天,小王住进正北房,里头随处可见博古架,他淘来的那些个古玩,也规整起来,挨个摆上去。

当然李建昆在正北房里,也饬出一间房,以后宿舍的小床实在躺烦了,随时都可以过来住。

首节上一节174/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