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129节

  “到时你就知道。”

  “你先透露点,不然我不干。”

  “哟,真不拿我当人物啊,现在全京城……哦不,全国的记者只怕都想采访我。”

  沈红衣却笑不出来,郑重其事地问:“你真考虑好了?”

  李建昆收敛笑容,认真点头。

  沈红衣没再说什么,她并不觉得自己比学长更聪明:

  “那你把问题拟给我,我按照你的问题进行采访。”

  “其实……没必要。”

  “不行,必须这样,不然你找别人。”

  李建昆拿她也是没辙。

  隔日晌午。

  东城。

  京城日报社大院。

  首都青年报的办公楼里。

  采访开始之前,李建昆将一张纸条交到沈红衣手上。

  后者摊开打量,柳眉瞬间蹙起。

  纸条上的第一个问题,便无比辛辣:

  【港城首富李建昆,去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榜首、闻名华尔街的杰克李,是不是你?】

  “你真想好怎么回答了?”沈红衣面露狐疑。

  “当然。”

  沈红衣仔细瞅瞅他,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这才暗吁口气。

  她想,如果学长有办法正面回应这个问题,且不给自己带来麻烦,那自然最好不过。

  这个问题,也是关注这件事的人们,现在最想知道的。

  “准备好了吗?”报社总编过来询问。

  见李建昆点头后,总编殷勤将他请进刻意布置出来的采访室。

  等沈红衣也在房间居中的、另一张单人位红漆木沙发上坐好后。

  总编喊了声“开始”。

  毕竟不是电视采访,倒无须顾忌观众,沈红衣直接询问第一个问题:

  “请问您,某报纸上说的:港城首富李建昆,去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榜首、闻名华尔街的杰克李,是不是你?”

  沙沙沙……

  与此同时,沈红衣负责的小组的一名记者,正趴在房间角落的一张办公桌上做速记。

  李建昆道:“是。”

  沈红衣:“???”

第1058章 选择交给人们

  沈红衣一脸愕然盯着李建昆,静待他的下文。

  然而,并没有。

  于是表情演变成了惊吓,心头翻起惊涛骇浪。

  她一直没向学长确认这些事,因为她觉得,学长总会在某个时间同她说清楚。

  她不是那种喜欢事事刨根问底的女人,她认为即使是夫妻之间,也应该给彼此留有一定空间。

  居然,都是真的?!

  但。

  哪怕是真的,你就这样直接承认了?!

  不仅是沈红衣,房间里的所有人,都是一脸骇然。

  心中想法与她大差不差。

  既震惊于眼前这个男人,竟真的已站在世界财富之巅,又震撼于他直截了当地承认了这一点。

  “你搞什么?!”

  沈红衣望着李建昆眉头紧锁,继而侧头道:“这一段不要记!”

  沙沙……沙。

  充当速记员的记者,顿住笔。

  县官不如现管,沈组长是他的顶头上司,她的话不敢不听。

  再者说,她对象都成世界首富了……忒吓人。

  李建昆讪讪一笑道:“我想通了,其实、没必要藏着掖着”

  “你知不知道这样会产生多大后果?!”沈红衣从没有对他生过这么大的气。

  以她身为资深媒体人的经验,她敢笃定,这个消息如果见报,不亚于原子弹爆炸。

  那样的冲击波,谁能顶住?

  李建昆凝视着沈姑娘,正色道:“我既然这样做,自然考虑过后果,别担心,继续往下问。”

  沈红衣扬起手,准备将手中纸条撕个稀巴烂。

  她才不干。

  正在此时,总编突然出声道:“别!”

  沈红衣蹙眉道:“陈总编,这场采访……有问题,我不采了。”

  陈总编却没理会她,望向李建昆问:“李……同志,你看呢,还要继续吗?”

  李建昆微微颔首。

  “你!”沈红衣小脸气得通红。

  陈总编看向她道:“红衣啊,你要真不想采,我让其他人来,咱们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嘛,哪能你说不采就不采?”

  他心里想的是:

  卧槽。

  这可是销量爆炸的好机会。

  难得采访人这么配合。

  我们这边怎么能撂摊子?

  不能够!

  李建昆起身拉扯着沈红衣坐下,安慰道:“真别担心,你继续往下问。”

  沈红衣没搭理他,开始仔细审视纸条上余下的问题。

  良久,姑娘抬头看看李建昆,又瞅瞅陈主编。

  她想,她现在没有退路了,即便她不采,陈主编也会让其他人来采。

  继续……吧。

  等到最后,倘若以她的权衡来看,这场采访不能见报。

  即使拼着犯错误,被开除公职,她也要将采访稿抢过来毁掉。

  然而,尽管做好了这样的打算,眼神落在第二个问题上时,沈红衣仍然心头擂鼓。

  太尖锐了。

  沈红衣深吸一口气,眼睛一闭,道:“你有多少钱?”

  李建昆:“很多。”

  沈红衣:“很多是多少?”

  李建昆:“自己都算不过来。”

  第三个问题。

  沈红衣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上,贝齿咬着红唇道:“你怎么赚到的这么多钱?”

  李建昆目露回忆,缓缓说道:

  “我大学学的是经济,我的同学都选择走了钻研理论的路,而我选择的是实践的路。

  “后来不是提倡实践么,有句话叫实践是效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沈红衣眼神一亮,赶忙附和道:“没错!这句话最早见于《光明日报》,后面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同,各高校也因此时常组织实践活动。

  “你选择实践的方式,来做学科研究,没有任何问题。”

  亲媳妇儿终究是亲媳妇儿。

  李建昆会心一笑,继续说道:

  “大学期间,因我画画还不错,利用闲暇,在鸽子市替有需要的人民群众手工画像,赚到第一桶金,大概几千块吧。

  “不过在当年,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在场众人心想,什么当年,现在也是一笔横财啊!

  他瞄的,会搞钱的人,赚个钱怎么这么容易?

  抽空画个画都能挣出大半个万元户。

  他们哪知道,李建昆这钱挣的一点不轻松。

  当年挑灯夜战,手画到抽筋的事,只有三名室友清楚。

  “我是研究生,学期不长,后面我又做起了许多人看不起的个体户”

  沈红衣打断李建昆道:“个体户早已合法合规,只要是正经营生,都应该受到尊重,您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媳妇儿啊,不至于,你现在是记者的身份,这话怎么好见报……

  李建昆冲她一笑,接着说:

  “当然干个体户,我又赚了些钱。

  “最近关于我的新闻,我也看过,那个叫小芳的爆料者说的没错,手上有钱后,我和朋友一起,挂靠集体,弄了几家工厂”

  沈红衣适时插一嘴道:“挂靠集体办厂,是政策允许的,有助于拉动地方就业,还能给相关集体来到一定收入,这种行为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别说李建昆,连陈总编都看不下去,道:

首节上一节1129/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