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85节

陈建国抓起一只小龙虾,另一手指着它,对着王婉茹说道,“这个是小龙虾没错,但是没有毒,也不是小鬼子祸害人的,我记得前年报纸上还报道过,南京那边市场上就有专门的小龙虾上市,这个用八角桂皮香叶辣椒花椒一锅炖,那里的人都喜欢吃,

就是这东西跟螃蟹一样,没什么油水,也不容易吃饱肚子而已。”

“啊?”

王婉茹眨眨眼睛,“那,那我怎么记得有人吃了这个中毒了的呀。”

“老师说的没错,”

梅继平也非常笃定地赶紧说道,“那人就是隔壁村的,那里现在也被划到卢家湾生产大队,我们这一片的人都知道,”

随后又小声说道,“小国你是不是记错了?”

陈建国将龙虾对着他晃了晃,说道,“没有记错,那报纸上还说了,小龙虾不能多吃,或者剥壳了直接吃虾米,因为虽然小龙虾本身没有毒,但是长期生长在淤泥里面,如果水质不干净,水里面的脏东西就会堆积到它的内脏里,”

说着指了指小龙虾的脑袋,“咯,就是这个地方,人吃了之后就会得横纹肌溶解症。”

他这可真不是乱说,就在前年的报纸上,看到过南京有小龙虾上市的新闻,当时他还有点奇怪,50年代就有人开始吃小龙虾了吗?

后来他还特意到市场上找了一圈,没有发现有人卖小龙虾,便将这事抛到脑后,却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看到半桶小龙虾,还听到这么离奇的故事。

王婉茹眨眨眼,“横什么症?”

“横纹肌溶解症,”

陈建国又重复了一遍,将小龙虾丢到桶里,站起来说道,“这种病最早是科学家在1924年发现的,美国和巴西那边最多,欧洲也有,因为他们那里就有吃小龙虾的历史,”

随后又指了指小龙虾,“这个也是192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到他们国家的,只不过他们是用来养殖牛蛙,后来就在日本泛滥,到处都是,再后来小鬼子打过来,他们国内要给军队运送物资,里面就有许多水产,小龙虾就被夹带在里面带过来,

然后小龙虾就和在日本的时候一样,顺着长江水域,很快就繁殖得到处都是,

报纸上说,这东西一年可以繁殖3次,长得非常快,如果不管它们的话,会对我们的农作物和本地的动植物产生危害,还号召大家多吃小龙虾呢。”

“还号召多吃?”

梅继平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可是陈建国说得头头是道,跟真的一样,他也不知道是该信还是不该信,

随后转念一想,又不由得露出几分苦笑,这时候还轮得到他信不信吗?

有毒没毒都得吃,大不了就听他一回,只剥虾米煮着吃,不吃虾头就完了,

至于说八角、桂皮、香叶,这些要花钱去买的东西是没有的,顶多放点盐。

第143章 求证

小龙虾这个东西有点神奇,后世很多人都知道,大概是在2010年左右,才开始在全国流行起来,似乎一夜之间就天南地北的多了好多龙虾店,还有人拿某些报纸上给小龙虾正名的文章,想证明以前的人都不吃小龙虾,是后来才有人吃。

但人们闲聊时说到吃小龙虾,80后觉得是从80年代就有了,70后认为是从70年代就有人在吃,还有些50后,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小时候就吃过,

合着很多人都在吃,但都没当一回事,也没跟别人说起过。

陈建国也是看了前年的那篇报道,才知道原来现在就有人吃小龙虾,而且似乎人还不少,

只是没有在本地看到过,便以为还没传过来而已,

却没想到卢家湾这就有,按照小龙虾的繁殖特性,只怕全县的水域都有这种小东西才对。

此时他看王婉茹已经差不多信了他的话,而梅继平却还是半信半疑,便说道,

“梅大叔,要是您不信我的话,可以让卢队长去问问县里农技站的李站长,去年他跟我大爷爷一起指导种红薯、土豆,在河沟里养鱼,他的本事你们是见过的,你们去问问他不就知道了。”

梅继平一听也是,如果小龙虾真的能吃,那田间地头不知道有多少小龙虾,这可都是现成的粮食啊!

想到这里,他便准备去找队长,

这时王婉茹赶紧说道,“那,要是李站长也不知道呢?”

陈建国看了她一眼,知道她是在为自己担心,便笑道,

“要是李站长不知道,他还可以向地委、省里,甚至是中央的农技部门求证,那里的人一定知道。”

听见陈建国这么说,王婉茹隐晦地瞪了他一眼,却也没别的办法,

现在话已出口,只希望他说的都是真的吧。

梅继平连家门都没进,便急匆匆地走了,

陈建国则看着半桶小龙虾有点流口水,忍不住说道,“这里小龙虾多吗,好不好抓?”

梅映雪的哥哥说道,“很多,也好抓,河沟里到处都是,随便下个篓子就有十几只。”

一听这话,陈建国便放心了,嘿嘿笑道,“那我们把这桶弄了吃吧!”

王婉茹一听,立刻脱口而出,“不行。”

随即说道,“万一吃坏肚子了怎么办?反正在李站长回话之前,不许吃。”

陈建国当即小脸一垮,能看不能吃,煎熬啊!

随后坐到门槛上,双手托着脸,眼巴巴地看着小龙虾,

片刻后,他眼珠微转,抬起头对着梅映雪的哥哥说道,“你们以前吃过这个吗?”

梅平当即不假思索地说道,“吃过,就是味道不好,一股子泥腥味。”

陈建国转过脸看着王婉茹,笑道,“姐,你看他们吃了都没事,按照我说的办法,肯定更没问题。”

王婉茹还是有些犹疑,看了看梅平,问道,“你们吃了多少?”

梅平这时也看出陈建国是在故意套自己的话,便咧着嘴笑笑不说话了。

陈建国却不管,伸手抓了一只小龙虾,笑着说道,“这样,我们先做,做好后先不吃,等李站长说可以吃了再吃,怎么样?”

王婉茹眯着眼睛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那行。”

随后,梅家人便在陈建国的指挥下清洗小龙虾,

“小龙虾不好洗,得用刷子刷,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

然后把头剪掉,再揪住尾巴扭一扭,把虾线抽出来,再剥壳取出虾米。”

陈建国在一旁搞指挥,赵兰带着四个子女,还有王婉茹一起清洗小龙虾剥壳,不一会儿,便剥出一碗晶莹***的虾米。

“难怪这东西没人吃,”

梅平蹲在地上,喘了两口气,苦笑着说道,“以前连壳煮还没觉得什么,今天全部剥壳,才知道大半桶却只有这么一点肉。”

陈建国笑道,“这东西本来就跟螃蟹一样,就是吃个味道,想吃饱肚子,不能指望这个。”

随后又找赵兰要了一块生姜,洗干净之后碾成生姜沫,连生姜带姜水一起倒进龙虾碗里,又往里面加了点食盐,搅拌均匀后递给赵兰,

“阿姨,直接上锅蒸就行。”

赵兰接过碗便去了厨房。

虽然厨房已经很久没用过,连铁锅都送到县里炼钢,但用瓦罐蒸煮点东西还是可以的。

王婉茹接过梅映雪递来的抹布擦干净手,不解地问道,“你不是说要用八角、桂皮、香叶一起炖吗,怎么这么简单弄一下就行了?”

陈建国笑道,“我也是看报纸上说的,用八角、桂皮、香叶炖着最好吃,但现在不是没有么,我就想到科学家说这个跟螃蟹差不多,就想着做法应该也差不多吧,

清蒸螃蟹的时候放点生姜水和盐就行,那我也就只放生姜水和盐了。”

王婉茹恍然地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

梅家的四兄妹满脸钦佩地看着他,

梅平感慨地说道,“你什么都懂,真厉害!”

陈建国笑了笑,说道,“不是我厉害,是知识厉害,”

顿了一下,又看向梅映雪,“只要多学文化知识,就可以懂得更多,这样也才能更好的建设祖国,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说着看向王婉茹,咧嘴一笑,“这是姐姐经常教我的道理。”

一听这话,王婉茹顿时喜笑颜开,与有荣焉。

而梅映雪却脸色黯然,默默低下了头。

陈建国眼珠微转,笑着说道,“如果李站长也说小龙虾可以吃的话,那你们是不是就有吃的了?”

梅平明显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可能吧,”

随即满脸苦笑,“就算小龙虾真的能吃,肯定也是要食堂统一安排,而且那么大半桶小龙虾才剥出一碗肉,那河沟里的小龙虾再多,也不够吃的啊。”

陈建国抿抿嘴,便不吭声了。

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还要等李站长确定这东西能吃,再看他们食堂到底要怎么分配之后,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如果行不通,这时候提出来,只是徒惹笑话而已。

第144章 能吃

这一等就是小半天,

赵兰指挥子女们把椅子搬出来,几人便在屋外面坐着说话,倒也不着急。新笔趣阁

现在这个年代,办任何事都不能着急,一着急最后遭罪的还是自己。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

说的就是现在。

那些喜欢过慢生活的,穿到这个时代大概会很开心吧。

但梅继平却是火急火燎,

从家里出来后,他便将两条腿跑成风火轮,一路赶到村旁的坡地上,卢队长正带着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在这里干活,

其实就是给红薯地松土拔草,顺便摘点能吃的野菜,

9月份正是野菜成熟的季节,以前这些大多用来喂猪的野菜,如今也成了生产大队的救命稻草,

芥菜、蒲公英、蕨菜、野木耳,还有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的榆钱树,都是可以入口的东西,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算是野菜中的珍品,这些都是队员们采摘的目标。

正在干活的卢队长远远地看到梅继平往这边跑,沉吟两秒,便知道应该是有事,随即将锄头交给旁边的人,拍拍手走了过去。

等梅继平跑近,卢队长两手叉着腰,眉头微微皱起,问道,“怎么回事,不是说老师来家访吗,出事啦?”

“队、队长,”

梅继平喘了几口大气,“陈、陈建国说,他说小龙虾可以吃。”

嗯?

卢队长一听,眉头不禁皱得更紧,“小龙虾能吃?”

随即左右转了两下脑袋,没好气地说道,“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还不知道小龙虾能吃?但那东西有毒,吃了会死人的,你不知道吗,

他一个孩子不懂事,你也跟着瞎胡闹,你现在要么回去陪老师,要么拿起锄头干活,少扯这些没用的。”

“不是,不是,”

梅继平这时终于顺过气来,看着卢队长说道,“陈建国说,他是在报纸上看到的,南京那边专门有小龙虾卖,报纸上还写了,科学家说小龙虾的肉没毒,是它的内脏有毒,只要把内脏去掉就可以吃,而且还鼓励老百姓多吃小龙虾。”

一听这话,卢队长眉头再次皱起,“还有这回事?我怎么没听过,靠不靠谱啊?”

梅继平说道,“我也不敢确定,然后陈建国就说,咱们要是不信,可以去问农技站的李站长,要是李站长不清楚,他可以给地委甚至省里的农技部门打电话,很快就能弄明白。”

“对呀,”

首节上一节85/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