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737节

基辛格,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35岁的他在国际战略界已小有名气,在研究19世纪欧洲外交史时提出了力量均衡理论。现在他在思考如何让美国在冷战环境下,获得外交和国际战略的主动权。

布热津斯基比基辛格小5岁,哈佛大学俄国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他对当前国际外交的基本观点是:美国的使命就是neng死苏联。他原先是波兰人,父母是波兰外交官。1939年他随父母在加拿大居住的时候,苏联和德国把波兰瓜分了,后来布热津斯基就加入了美国籍。

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两人以及两个中心经常做学术交流。最近几年,这两个研究中心得出的观点有很多一致之处。其中首先一条就是:从1950年至今,美国虽然在经济方面有很大发展,经济繁荣,金融市场活跃,但在外交战略上,美国和北约却是一直处于守势,很少主动向社会主义阵营发起攻击。

有不少美国智库和学会认为,这是因为苏联1949年爆炸了原子弹,和美国形成了核平衡。

基辛格、布热津斯基查阅和研究了1950年以来的所有文献资料,得出结论:美国攻不动,不是苏联拥有了原子弹,而是因为中苏形成了同盟。

1950年2月,中苏同盟正式结成,随后朝鲜就主动进攻韩国,这显然是因为后面有两个大国的双重撑腰,给了朝鲜胆子。

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转守为攻,就要反杀朝鲜之时,中国出手了,接下来两年美国在朝鲜战场败得灰头土脸。

之后中国拿下台湾,1954年印支半岛停战,日内瓦和约签署,东亚和东南亚的热战瞬间消失。竹幕已经5年不动了,中国人在自己周边的结界比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还稳定——在东欧,北约1953年和1956年还试探性地挑过两次事儿呢。

……

两人不止得出了“中苏同盟导致战略僵局”的结论,还重新审视了以前美国高层对于中苏同盟的认识。

1950年2月,美国高层认为中苏同盟最大的麻烦就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工业产值第二的国家结盟,社会主义阵营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战争潜力。

但到现在,事实证明这种预测并不正确。

根本没有“苏械中国军队”代替苏军部署在东欧,甚至中国在1954年就宣布裁军到240万,现在中国的军队数量少于1.7亿人口的苏联。

中苏两国是以另外的形式进行合作的。现在,苏联红场阅兵的方阵里、黑海航行的军舰上装着中国导弹,中国的国庆阅兵式地面跑着苏式重型坦克,天上飞着米格机。

还有计算机,这个不是武器,但所有人都知道苏联和中国都拥有市场上买不到的高性能计算机。

从1953年至今,中国和苏联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进行战略合作,互相增强实力。

……

“数数看,我们在广州走过三个街区,已经看到了五个大型建筑工地,”基辛格说,“我不知道是广州处于香港对面,巨量的贸易额促进了这座城市的繁荣,还是所有的中国大城市都在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是后者,情况就太让人震惊了。”

布热津斯基:“中国是社会主义体制国家,广州巨量的贸易额带来的收益是归国家财政支配的,就算收益的使用方向略为对广州倾斜,倾斜度也比较有限。”

基辛格:“那么就是后者。”

布热津斯基:“中国的几种主要官方报纸在香港就可以买得到,我们和CIA一样,都定期在香港收购报纸……中国每年初会公布去年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按照报纸所说的增长率,很可能中国东部的省会城市都和广州一样在发展。”

基辛格:“我也在阅览这些报纸。中国现在的工业产值已经是农业产值的1.75倍,按某些标准,已经是一个工业国了。不过这个标准是否正确,值得怀疑。”

“而且中国的工业水平并不落后。你看到法国和德国最近购买中国的全循环法尿素生产专利授权的报道了?”

基辛格:“是的。”

布热津斯基:“艾森豪威尔总统决定和苏联互办国家展览,以表示苏联和美国放弃全面对抗,走向和平竞争的道路,真是糟糕得不得了。我们应该先与中国和解,而保持对苏联的军事压力,甚至增加对苏联的军事压力。”

基辛格:“华盛顿有不少议员和你持同样的看法。但是,与中国和解会更快速地增强中国的工业实力。”

“比对抗中国更重要的是对抗苏联……中国有6亿人口,而且华尔街的人做了估测,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可能有很大的顺差。这不稀奇,看看这两天的广交会,中国的工业品展厅已经比农产品厅面积还大了。他们有足够的购买力,消化我们的工业品和农产品。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会因与中国和解而受益。”

……

布热津斯基对苏联的怨念在很多美国政客的心中存在,这些人形成了一个绵延至21世纪的“怼俄党”,就算苏联解体、俄罗斯三十年不举,怼俄党仍然主张全面遏制和打压俄罗斯。

在20世纪50年代,怼俄党的势力比今天更大。1958年美国和苏联的接触,艾森豪威尔在和赫鲁晓夫见面时就得反复向国会解释,我们这是虚晃一枪,本届政府和苏联仍然势不两立,只是我们要采用曲折一些的方法取得胜利。

1959年4月的另一件大事:U-2事件,又让美国内部掀起了广泛的争论。

同样一件事情,怼俄党认为,这说明此前美国坚持与中国保持高度敌对的政策是错误的,分散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国家精力,却一事无成;况且美国要中国继承民国债务、归还在华的美国利益,根本就是短视行为。

而另一拨人的解释是:这恰恰说明中国和苏联一样危险,甚至比苏联还危险。你看,我们U-2侦察了几十次苏联,苏联人一次都没打下来;侦察中国五次,飞机就被击落了。况且,中国的海洋地理比苏联优越得多,如果解除对中国的封锁,中国在搞海洋贸易的同时,很可能也会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到时候麻烦更大。

吵架是吵不出结果的,两派人的争论很快就停止了:由于被俘飞行员家属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情绪非常悲愤,以及美国空军也同样悲愤地呼吁尽快开展中美交谈,把飞行员弄回来,艾森豪威尔于4月23日正式发函给中国大使馆:愿意重启两国高层会谈,解决U-2事件带来的影响。

第218章,我们今天不用谈噶伦堡

1959年4月23日,新任美国国务卿克里斯蒂安·赫脱接见顾维钧。

两人并没有谈太多的实质性问题,但是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中美将在一个月之内,在某个国家安排一次赫脱与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陈老总的正式会晤。

除了确定正式会晤,其实这次会面本身还有另一个内涵,这是1953年6月以来,美国国务卿第一次以见别国驻美大使的礼仪与顾维钧会面。

克里斯蒂安·赫脱仓促上任,是因为前任国务卿杜勒斯突然病重,不得不辞去职务,接下来杜勒斯要接受多次手术,一两年之内都得躺在床上。

赫脱接过杜勒斯的工作,马上就吓得不轻。

“第一件事,与顾维钧会谈,可以就中美高层会晤一事达成协议,谈判时,国务卿先生的底线是会晤地点不能在中国、朝鲜、北越三个国家境内;”

“第二件事,中情局发来的协作要求,噶伦堡在未来一个月加大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起义军的支持,并努力从山南地区撤出起义人员,为保证这两个行动顺利完成,国务卿需要在公开场合谴责中国对西藏的灭绝行为;”

“第三件事,在会见中国高层领导人之前,国务卿先生需要对印度进行一次闪电访问,向印度表态,美国支持印度对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地区的主权要求,并许诺对印度提供支持。美国可提供的支持物资列表见附表。”

作为一个行事风格温文尔雅的老共和党政治家,赫脱有点不太习惯。

这,老阴阳人了。

一边说要和中国解冻关系,一边连出两个大招敲打中国。

“这些都是总统先生的意思?”赫脱问。

“是的,总统与杜勒斯先生很早就详细讨论过这些,最后出台了这套被他们称为‘组合拳’的应对方法,您只要按照这几条执行即可。”秘书答道。

赫脱:“那么与中国谈判时,我方的述求和底线呢?”

“尚未形成底线条款,这要国务卿先生您与总统商议,并提交国会通过。”

……

中美会晤的消息在国内没有着重报道,只是说了U-2飞机被击落让美国颜面扫地,西藏在我国军民的打击下,叛乱势力土崩瓦解,美国支持的这一小撮叛乱分子行将就木之际,美国也不得不放下面子,来和中国谈和解的问题。

59年的春季,中国主要关心的事情,除了西藏平叛,还有容国团在世乒赛夺冠,还有黑龙江河北的春旱,以及二五计划中安徽-武汉密集布置的重点项目一个一个地开工。

由于河北和东北中长期气象预报的建立,当预测10天后还没有可靠降雨时,黑龙江和河北就陆续开始布置抽水泵准备对耕地进行抽灌,虽然不是所有受灾耕地都能抽水浇灌,但大致能解决四到五成的旱地问题。

4月30日,一艘潜艇以水面航行状态,从武汉顺流而下,抵达吴淞口。

首节上一节737/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