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畅然感觉,梁爱芳这样说是对他的承认,同时也说明她可能在和表现更加专业,年龄更成熟的人聊天,她还在选择中。
吃饭聊天的氛围比较愉快,徐畅然提出一个建议,下周找一个时间,两人在酒店房间进行一次活动,当然,是无性的,梁爱芳想了一下,同意了。
徐畅然知道,目前为止,梁爱芳对他是有好感的,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两人在酒店房间进行活动,实际上是调教的开始,如果不能征服她,她就可能投向别的男人怀抱了。
吃饭期间,徐畅然好奇李所妍此时在干什么,就给她发了个短信,问她在哪里,过了一会李所妍回信说在校外,很热闹,徐畅然不来可惜了。徐畅然回信说,他现在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
吃完饭送走梁爱芳,徐畅然回到住处,打开电脑上网,不到9点钟,梁爱芳也上网了,说明她也平安到家,徐畅然和她打了招呼,梁爱芳也作了回应,徐畅然没有多聊,只是让她早点休息。
这次见面,氛围比较愉快,说明双方在性格方面的契合,同时,徐畅然更加确定了对梁爱芳的欲望,他希望得到她,现在没有时间和她慢慢磨合了,他的最大软肋是年龄,稍有不慎,她就可能落到别的男人手里。
10点过,徐畅然给又给李所妍发了个短信,问她回学校没有,李所妍回信说,今晚不回学校,你要不要来玩?
第721章 挖掘人生
采访的事情很快安排下来,由杂志社事先联系,定下日子,徐畅然再打电话确认上门时间。
12月28日上午9时,徐畅然带着行头和老作家见面,老作家在京城和儿子住一起,他还有个女儿在美国生活。两人寒暄一阵后,在书房相对而坐,徐畅然拿出录音笔放在桌上,还把相机拿出来,向老作家说明拍照在谈话中途进行。
徐畅然问老作家什么时候萌生当作家的念头,老作家说,初中二年级时,一次上数学课,他听老师讲课,觉得自己对数学没兴趣,作文却不错,萌生了当作家的念头,后来参加工作,积极向组织靠拢,他写的文学作品热情歌颂组织的事业,得到领导重视,崭露头角,前途远大。
正当他意气风发,却碰上反右,莫名其妙被划为右派,老作家感慨地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时他才真正在文学上入门了。
“当上右派,前面的路走不通了,我也没啥办法,沉下心来看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在文字中寻找安慰,我发现以前只能算是文学爱好者,最多算个宣传干事,当了右派,反倒开始认真学习。可见愤怒出诗人,逆境出作家,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事。”
“反右挺过去,又来了文革,我当时想,也许一辈子就这样了,那么我还剩下什么呢,文学,这样一来,文学真正融入我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文学于我只是实现少年理想的工具,如果仕途顺利,也许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文学,但由于这些经历,我和文学彻底分不开了。”
老作家缓缓讲述,徐畅然认真听着,他讲这些话是真诚的,徐畅然相信,他在文学上的造诣,的确与逆境中对文学的感悟与潜心研究有关,如果仕途顺利,他现在也许是个厅局级官员,但现在他是全国闻名的作家,是文学,真正成就了他。
改革开放初期,他把握住国人内心渴求开放,渴求改变的激情,用文学语言表达出来,一下抓住了时代潮流,引起国人强烈共鸣,这时,他才真正成为作家。
“我发现作家是一种特殊的人,对普通人来说,厄运就是厄运,只能承担,对作家来说,厄运也是财富,是供他品尝的一道菜,对作家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任何经历对写作都有帮助。”
“写作的好处在于发现爱,阅读也是这样,在整个社会陷入疯狂时,在冷酷充斥人间时,你还会找到一条爱的小溪,给人心带来慰藉,这是我在困苦的生活中,写作和阅读时的感受,从此我不再把它当作实现理想的工具。改革开放初期,我写作的宗旨就是把这份爱表现出来,传递给刚从疯狂和冷漠中走出来的人们,结果发现,我成功了。”
随着谈话的深入,老作家进入状态,正如徐畅然设想的那样,抛弃身上从历史通道中沾染的污渍,进入纯粹的艺术领域中,畅谈文学对人生的启迪和慰藉,在徐畅然巧妙的启发下,老作家回忆起自己大放光华的年代,从历史深处打捞最深刻的感悟。
虽然历史会继续让人在烟雾中挣扎,但不能淹没老作家的人生历程,在艰难岁月中的坚持,在辉煌年代中的勤奋,他最终实现了自己,而且是用文学的方式,这难道不是很大的成功么?
老作家从激昂的情绪中平息下来时,徐畅然举起相机给他拍了几张照片,使用了外置闪光灯,采取屋顶跳闪的方式,拍下极为清晰的肖像照片,照片中的老作家脸色红润,眼神深邃,仿佛刚刚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返回现场,潇洒大气,深沉开阔,徐畅然特意把照片回放给老作家看,他也表示不错。
徐畅然对老作家说,感觉这次访谈和老作家以前的很多访谈不一样,老作家点头说是的,主要是你提问的方式不一样,以前的访谈,他们怎么提问我心里基本有数,问题一提出来我很快就回答了,但你的问题一出来,我会想到很多,说的话也不一样。
“小徐同学,这次谈话感觉谈到了很多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以前只是在潜意识里想到过,但没有形成文字,也没有和人对话,这次谈话触及到它了,好吧摸到黑洞边缘,看到了新的东西……接下来我得好好想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日子是好过了,但是感觉有些地方……我还得再想想。”老作家眼睛望着半空,若有所思地说道。
中午12点半,两人结束这次访谈,徐畅然和老作家约好下次访谈时间,按照杂志社的设想,这种访谈多数要进行两次,中间间隔几天时间,让作家有一个反思,第二次访谈是对第一次访谈的补充,也会更深入一些。
徐畅然和老作家一起吃了一碗面,聊了些别的,比如网络时代,吃完后,徐畅然走出门,和老作家告别。门关上后,徐畅然回过头,捏了捏拳头,面露喜色,成功了,老作家的闸门被他打开了。
回到住处,睡了一觉,然后到学校图书馆走了一趟,看看最近的报纸如何谈论股市,也看一些文艺方面的消息,既是看新闻,也是一种休息,晚上还得整理录音,考虑下一次访谈的内容,估计要忙好几个小时。
从图书馆正门出来,又到未名湖逛了一圈,在长椅上坐一会,设想这篇访谈的大致形态,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以及文中的一些句子,这是徐畅然的写作习惯,未正式下笔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够预感到文章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种“预演”方式在军事、体育比赛中也有运用,军事上就不用说了,沙盘推演和这种文章构思的方法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比赛,让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预演,躺在床上睡觉时,想象比赛时的过程,自己如何行动,如何面对不利局面,一步步推演下去,第二天比赛时,往往推动着比赛朝自己的想象行进,最终赢得比赛。
不仅对这位老作家,徐畅然还对其他一些作家进行了预演,想象着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采取何种办法让对方焕发光彩,文章大致是什么样,预演下来,他对访谈计划充满信心。
在学校食堂吃晚饭后,徐畅然返回住处准备工作,走出西门,碰到一个男生跟他同路,他认出来,正是租住在原来曾洁房子的那位男生,他主动打了招呼,说明情况,对方也想起来了。
“最近和房东见过没有?”徐畅然和男生并排而行,随口问道。
“见过,前段时间卫生间电线断了,他过来修理。”男生说道。
“是吗?是个男的还是女的?”徐畅然问道。
“中年男人,挺专业的,带了个电工,我听他两人聊天,好像在小区里又买了一套房子,用来出租。”男生说道。
徐畅然听了,眉头一皱,曾洁真的把房子卖了?当初不是给她说过吗,过几年再卖,现在这价位,能卖多少啊?
第722章 举起投枪
为了确认情况,徐畅然找到房东电话,打过去装作要租房子,点名要曾洁原来的那套,接电话的中年男人普通话略带京味,但又不完全像京腔,说那房子已经租出去了,如果徐畅然想租那个小区的房子,放寒假时会有房间空出来,到时可和他联系。
房子真的在别人手里了,看样子还不是让人帮忙出租,应该是卖掉了。很可惜,谁都知道这个地段的房子好租出去,价格也理想。不过,仔细想来,曾洁卖房子的理由也充分,她买新房带装修花了不少钱,光靠月租金不够用,或许是卖掉救急吧,还有,如果她人在美国,这边的房子也得卖掉。
这件事只能告一段落。12月30日,徐畅然给陈总打电话,询问他股票买卖情况。
“陈总,我问问你股票的事情,已经开户了吧?”
“开了开了,跟你聊天的第三天,我就去开了户头。”陈总说道。
“那好,我就是担心你忘了这事,特意打个电话。对了,你买的什么股票,买了多少?”徐畅然想,既然打了电话,干脆问个踏实。
“就你推荐的那几只啊,买了大概10万元吧?”
“你不是说110万吗,怎么只买了10万,陈总,现在不是空仓的时候,全部买了吧,你看这两天的指数没有?”徐畅然说道。幸好今天打电话问了,不然陈总又自作主张。
“畅然,是这样,股票账户上只转了20万元,剩下的10万元年后也买了吧,还有90万元,干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买房子好,我这几天也研究了一下房子的事情。”陈总说道。
“哦,你的结论是什么?”徐畅然问道。
“你上次说的那个蓄水池理论,我是相信的,通货膨胀是必然的,然后用房子消化通货膨胀带来的一些问题,确实是很高明的做法,不过我也看了一些帖子,说房地产走高的原因,主要还是土地财政,现在地方财政主要靠卖地维持,它会把房价持续推高。”陈总说道。
“所以你觉得房价走高是政府行为,股市变牛是市场行为,政府行为比市场行为更有保证?”徐畅然问道。
“哈哈,可以这样说,地方政府把自己和房地产绑在一起,推动房价走高,你看现在各地出现的拆迁事件,背后的人是很明显的,我觉得这个力量是最强大的,比蓄水池更厉害。”陈总说道。
“陈总,我觉得两者并不矛盾,房地产持续走高,不是单解,是双解或者多解,你看,超发货币解决的是中央财政和中央银行的问题,土地财政解决的是地方财政问题,一箭双雕,双重保险,这种情况下,房价不可能掉下来。”徐畅然说道。
“所以我决定拿大头去买房子,股票上就只能委屈一下了。”陈总说道。
“但是你现在的钱只能买两套房子,想不想买4套或者6套房子?”徐畅然平静地问道,看来陈总拿20万买股票是为了应付他。
“现在还有90万,我算了一下,买三套办不下来 。”陈总说道。
“两年后买6套,你愿不愿意?”徐畅然问道。
“你的意思是两年内房价会跌一波,跌到底部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