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82节

 朱厚照哈哈大笑,问道:“你用几石弓?”

 王渊说:“一石弓。”

 朱厚照道:“这可是马弓,跟步弓不一样。”

 王渊答道:“前月在城外,我用的是两石弓杀敌。”

 此言一出,竟皆骇然。

 魏彬当即质疑道:“状元郎,在皇爷面前,你可不要说大话。”

 王渊笑道:“魏都督,我何须说大话?”

 魏彬跟着笑了笑,不再言语。

 一个武臣,一个文官,即便都是幸臣,也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魏彬没必要跟王渊过不去。

 朱厚照问道:“军中可有两石弓?”

 魏彬回答说:“需要慢慢寻找,便是找到了,长久欠缺保养,估计也不得用。”

 朱厚照失望道:“那就给王二郎拿一石弓来。”

 魏彬自去传令。

 朱厚照又问王渊:“你那把两石弓,可是找人特制的。”

 王渊抱拳道:“回禀陛下。我杀敌所用弓刀,皆为云南乡试之时,黔国公沐总府所赠。”

 朱厚照稀奇道:“沐家送你弓刀做什么?”

 王渊回答说:“沐公爷也是能文善武之辈,他在鹿鸣宴上行乡射之礼。曾以一把一石弓,与我比拼箭术,连射十二箭不分胜负。可能是对了沐公爷胃口吧,他便送我一副弓、一把刀。”

 “哈哈哈哈!”

 朱厚照特别高兴,说道:“有机会把沐家人也招来京师,本将军要亲自跟他比箭!”

 不多时,一石弓取来。

 王渊与一个三千营骑士,策马奔驰于校场,二人连射数箭皆中靶心。

 似乎三千营也不赖嘛,但要知道此人,乃是数千京营骑兵当中挑出来的,整体而言还真不咋地。

 到第五箭时,那人终于脱离靶心,而王渊一直稳如狗。

 对王渊来说,死靶子太容易了,并且目标距离太近,便是骑射他也有十足把握。

 骑士羞惭不已,随即下马跪地,向朱厚照和魏彬请罪。

 朱厚照非常大度,安慰骑士说:“何罪之有?跟你比箭的,可是白衣飞将王二郎。看赏!”

 朱厚照又对王渊说:“走,我带你去看老虎,那是本将军亲手养大的。”

第118章.118【豹牌】

 朱厚照的老虎没养在豹房,而是在西苑的南端——西华门外有个皇家动物园。

 地方上有时会进献祥瑞,番邦使者也会进献珍兽,中小型野兽都养在西华门外。大型野兽另有安排,比如专门饲养大象的象房,就位于宣武门外。

 从朱棣那会儿便是如此,听说还养过长颈鹿。这些并非朱厚照自己搞出来的,历代皇帝有闲心都会去动物园逛逛。

 至于豹房里的猛兽,仅有一只超级凶猛的金钱豹。

 但是,这只金钱豹的待遇特别好,养豹官便有二百四十人,每年俸禄二千八百余石。这些养豹官,并非单纯照顾豹子,还要负责陪朱厚照耍乐,其中不乏精心挑选来的武勇之士。

 朱厚照带王渊来到皇家动物园,指着笼子里一只老虎说:“喏,那只虎便是我一手养大。”

 “果然威风凛凛。”王渊顺手拍了个马屁。

 动物园里一共七只虎,有东北虎,也有华南虎。而朱厚照亲手养大那只,正是在动物园里出生的,他偶尔过来扔几块肉而已。

 朱厚照问道:“王二郎可能搏虎?”

 王渊又不是智障,立即摇头:“不能。”

 “可惜了。”朱厚照深感遗憾,他一直想看人虎相搏之戏,但至今没有遇到自告奋勇者。

 太监们抬来一只羊,朱厚照力气颇大,拽着羊腿便扔进虎笼中,坐看群虎扑羊之戏。他一边观看,还一边点评每只老虎的特色,甚至异想天开,打算组织一支虎豹兽军。

 半上午,是皇帝的早膳时间,王渊也跟着在动物园吃了一顿。

 吃饭之时,朱厚照突然正经起来,对王渊说:“王二郎,什么刘六刘七,我都没有放在心上。你知道我最想打败谁吗?”

 王渊虽没读过《明史》,但也对朱大将军的事迹有所耳闻,答道:“蒙古小王子。”

 “二郎乃我知己也!”

 朱厚照哈哈大笑,挥舞着筷子说:“有朝一日,本将军要亲率十万大军,与蒙古小王子在边关决一死战!”

 王渊说道:“预祝大将军旗开得胜。”

 换成别的文官,只听“亲率大军”几个字,就肯定激动得跳起来,土木堡之役历历在目啊。

 但王渊却认为,土木堡之役的惨事,关键不在御驾亲征,而在皇帝把战争视为儿戏,换谁那样打仗都肯定要完蛋。

 朱厚照对王渊的反应很满意,他愤然道:“蒙古小王子殊为可恶,年年犯我大明边关,本将军欲效成祖之故事,将那些蒙元余孽彻底扫清!”

 蒙古小王子,并非真正的小王子,乃是明朝官员对鞑靼部首领的统称。

 历史上,跟朱厚照打仗的小王子,应该是蒙古中兴之主、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蒙古可汗——达延汗!

 史书对那一仗的记载很滑稽,后世之人,黑的黑死,吹的吹死,真实情况已不可考。

 反正达延汗败逃之后,回到草原没多久便死了,继位的小王子很快也死了。鞑靼诸部随即陷入分列状态,互相之间征伐不断,根本没功夫跑来大明惹事儿。

 这也是为啥朱厚照亲征之后,蒙古小王子不再扣边的真正原因。

 听到朱厚照的豪言壮语,王渊忍不住浇冷水,正色道:“陛下可读过《孙子兵法》?”

 朱厚照笑道:“当然读过。”

 王渊又问道:“兵事有五要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何谓道?”

 朱厚照说道:“道者,令民与上同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大明苦于边患久亦,百姓皆欲除此患,本将军征伐蒙古小王子正是合道之举!”

 孙子说,打仗要举国齐心,上下一志,就可同生共死而不惧危难。

 “真的合道吗?”王渊质问道,“卫所之制已败坏多时,军田被肆意侵占,小兵多沦为佃户。他们平时过日子都难,怎会跟陛下一心?而北方数省百姓,因马政、粮政破产者多,不但不想打蒙古人,反而杀官起事对抗朝廷,百姓们又跟陛下一心吗?”

 朱厚照默然。

 王渊又问道:“陛下可知汉武帝?”

 朱厚照说:“知道。”

 王渊放下筷子,起身抱拳说道:

 “汉武帝拥有文景两朝积累的国力,都不敢直接跟匈奴开战。而是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公羊派大一统、大复仇理念,在文治上统一军民的思想。接着又行三铢钱、半两钱,改革货币制度,以积累朝廷财力。”

 “然后颁推恩令,解决诸王割据內患。期间又改革马政,买马养马,积攒骑兵。以汉武帝天人之姿,也是继位十八年才敢征讨匈奴。陛下自是英明神武,然与汉武帝相比何如?”

 朱厚照突然觉得饭菜没胃口,扔掉筷子说:“汉武帝怕是更强一些。”

 王渊又问:“如今大明,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江西、贵州、湖广,皆有反贼作乱,国库日渐空虚,与汉武帝之国力相比何如?”

 “别何如了,”朱厚照生气道,“我晓得国库空虚,若这时跟蒙古小王子开战,连朝廷大军的粮饷都凑不齐。”

 王渊问道:“所以,陛下想跟蒙古小王子决战,只是闹着玩而已?”

 朱厚照嘴硬道:“谁想闹着玩了?我是要振作的,怎奈朝堂诸公不肯奋进!”

 王渊笑问:“汉武帝登基之初,朝堂大臣愿意奋进吗?汉武帝连兄弟都压不住,时时有窦太后蛮横干政。而陛下大权独揽,大明之皇威,远胜汉武帝多矣。若以象棋举例,汉武帝手里只有两车,而陛下则车马齐备。”

 朱厚照还在推卸责任:“你的殿试文章我也看了,朝政弊端怎么改?我敢说半个不字,大头巾们就喷口水了!”

 王渊反问:“就没人对汉武帝喷口水吗?”

 朱厚照变得心烦气躁,把碗碟推到地上摔成粉碎,气呼呼说:“我不想跟你讲话,你且去!”

 随侍太监跟着朱厚照离开,负责引导参观动物园的太监,则对王渊说:“状元郎,请吧。”

 王渊拱手作别,随口问道:“不知中官尊姓大名?”

 那太监没想到状元对自己如此客气,微笑道:“御马监李能。”

 王渊再度抱拳,这才被一个侍卫引路离开。

 司礼监跟内阁对接,代表皇帝处理政务;御马监则跟兵部对接,代表皇帝处理军务。

 而且,御马监还要管理牧场和皇庄,负责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并且统率西厂,动物园和象房也顺便归御马监管理。

 张永与刘瑾的矛盾,便是御马监与司礼监的矛盾,也是西厂和东厂的矛盾。

 刘瑾不但是文官干掉的,更是被竞争者御马监干掉的,因为刘公公把手伸得太长,竟然多次染指御马监的事务。

 各地镇守太监,多为御马监太监外任。若太监为祸,司礼监迫害的是文官,御马监迫害的是百姓!

 李能把手拢在袖子里,微笑着目送王渊离去。

 突然,一个侍卫骑马奔回,交给王渊一块牌子:“王相公,这是皇爷给你的,务必收好。”

 王渊稀里糊涂接过铜牌,只见正面有豹子浮像,横刻“豹字四百八十号”,反面刻有“随驾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字样。

 李能本来不想跟王渊结交,见到此牌,立即撒腿跑过来,满脸笑容道:“恭喜王相公。”

 王渊问:“何喜之有?”

 李能解释说:“携带此牌的外官,可随意出入豹房。”

第119章.119【冷处理】(修)

 王渊从皇城慢悠悠出来,只走了很短一段路,便来到自己的办公单位翰林院。

 今日是第一天上班,按理应该先去拜见主官。

 但主官靳贵(兼任)肯定不在,这会儿正搁制敕房办公呢。

 嘉靖以前,内阁权力还没达到巅峰。制敕这种事情,必须交给翰林院主官(翰林学士)办理,落款署名也是署翰林院之名——再往前几十年,内阁甚至属于翰林院的附属机构。

 那就去拜会四位侍读、侍讲学士,结果其中三人都不在,他们还兼着其他职务。

 只有侍讲学士吴一鹏,专职在翰林院当官,主要工作是给朱厚照讲课。

 以朱大将军的性格,当太子时都不愿听课,更何况现在已经做了皇帝。于是,吴一鹏整天无事可做,看看书、喝喝茶而已,小日子还过得蛮潇洒。

 “吴学士,学生有礼了!”王渊很给面子,直接行了一个弟子礼,眼前这位老兄是会试的同考官。

 吴一鹏对此非常满意,微笑着搀扶王渊说:“若虚初来翰林院,对一切都还不熟悉,先跟着伦伯畴(伦文叙)观政几日吧。”

 随便说了些没有营养的场面话,王渊又去跟翰林院同事们打招呼。

 其他人都没啥可说的,唯有温仁和那里必须礼敬有加,因为温仁和是王渊的会试房师。若碰到温仁和的儿子,即便对方只有两三岁,王渊都必须称呼一声“世兄”。

 “哈哈,若虚你终于来了,快坐,快坐!”温仁和是个好好先生,跟谁说话都是笑容满面。就像他的阅卷一样,什么文章他都能找出亮点,然后写出来大加赞赏。

 这位老兄没啥靠山,刘瑾倒台之后,好多文官都升迁,他只升了个侍读。

 历史上,直至嘉靖当皇帝,温仁和才终于熬出头,一路升迁到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王渊坐下寒暄几句,问道:“学生初来翰林院,先生可有训诫?”

 温仁和反问:“你跟着谁观政?”

 “伦修撰。”王渊答道。

首节上一节82/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