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39节

 有什么就往里扔什么,以花椒、生姜、大蒜为主,可惜找不到辣椒,甚至辣椒的代替品都没有。

 王大爷闻到锅底的香味,也挽起袖子出来,拎着一把刀说:“为师也来帮忙。”

 王渊毫不客气,指挥道:“把肉全都切成细片。”

 王大爷吃过涮肉,跟学生们一起,抄刀将野猪肉割成薄片。那些剩下的骨头,则被王渊扔到另一个锅里熬汤,香气四溢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连带宋灵儿在内,此时山上的学生只剩十多人。

 大概忙到傍晚,生起数团篝火,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

 蘸碟也是王渊调的,由于香油不够,便将菜油熬熟冷却,再添些食盐、蒜末和野香菜。

 宋灵儿夹着一片五花肉,在锅里涮了几下,又在蘸料里一滚,吃得满嘴流油,连连点头说:“唔,唔,这个东西好吃,王渊你太厉害了!”

 鱼肉、猪肉和蔬菜很受欢迎,猪大肠和猪脑子无人问津。

 王渊带头吃了一截猪大肠,把旁人给恶心坏了。但见他吃得快活,诸生也忍不住尝试,各自称赞一声“真香”。

 李应突然站起来:“诸位,明天就要下山了,今夜一醉方休!”

 “干!”

 就连王大爷,都直接干掉一碗,用筷子击打碗碟,带头唱起江南小调。

 众人纷纷展现歌喉,王渊也想来一首《精忠报国》,可惜他娘的只唱两三句就忘词儿。

 剩下的几坛子酒全被喝光,宋灵儿靠在王渊身上,醉眼朦胧揉着肚皮:“王渊,我好饱啊。暖锅真好吃,以后天天吃好不好?”

 “好,天天吃……嗝!”王渊迷糊道。

 王阳明也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根竹枝,歪歪扭扭耍着剑舞,高声吟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好!”

 诸生拍手喝彩。

 李应不顾天气寒冷,直接脱成光膀子,捶着胸膛大喊:“谁来与我角戏?”

 “我来!”

 一门心思读书的汤冔,此刻也把上衣脱掉,自告奋勇的跟李应摔跤。

 将近一年的山中生活,把大家都憋坏了,今天一通发泄,个个恣意玩耍,连王阳明都难得失态。

 王渊四仰八叉躺在地上,遥望夜空星斗,已不知今夕何夕。

第55章.055【成长】

 王大爷酒量略差,估计是从小患肺病,不敢多喝酒的缘故。

 王渊先把宋灵儿扛回屋里,出来发现王阳明还躺在地上,他的两个仆从也全喝醉了。

 书童李忠,自己就喝得摇摇晃晃,还要负责把李应拖回去。主仆俩一路跌倒,不知摔了多少回,终于趴在宿舍门口睡着。

 其他同学也互相搀扶,胡乱找一张床躺下,王大爷居然没人理会。

 王渊只得把王家主仆三人,全都扛回屋里。离开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摞稿子撞落,弯腰捡起之后,忍不住仔细看了两眼——《五经臆说》。

 因为科举考试,五经题可任选一道,因此士子都只关心本经,明朝中期很少有通晓五经的大儒。

 王阳明不仅通晓五经,而且还全凭记忆,在龙岗山自作五经批注。

 这本《五经臆说》怪神秘的,学生们只知道老师在写书。每当问起具体内容,王阳明都敷衍推脱,从来不肯拿给学生们看。

 现在,王渊终于看到了,瞬间明白王阳明为啥藏着掖着。

 《春秋》第一章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

 王阳明的批注是:“人君继位之一年,必书元年。元者,始也……故天下之元在于王,一国之元在于君,君之元在于心。元也者,在天为生物之仁,而在人则为心……故元年者,人君正心之始也……”

 此书如果传播出去,王阳明必被群起而攻之。

 什么叫六经注我?这就是!

 历史上,王阳明终其一生,都不敢公布《五经臆说》,甚至将之一把火烧掉。直到王阳明死后,他的弟子才从仓库里,找到这本书的少数零散条目。

 阳明心学后来传得乱七八糟,衍生出好几个学派,各派弟子对心学的理解也不相同。追根溯源,就是王阳明太过谨慎,把相关著作给全部烧掉了,弟子们只能通过只言片语和日常教导去领会。

 王渊认真阅读几页,便将稿子放回原位,他对这玩意儿毫无兴趣。

 回到宿舍,王渊摇头苦笑。他的床已被李应和李忠占了,越榛则在隔壁床呼呼大睡。而詹惠身体摇摆站在床前,正痛快淋漓的放水撒尿,床沿被尿湿一大块,越榛身上也溅了不少。

 越榛似乎感受到什么,突然吧唧嘴说梦话:“喝,再来一碗!”

 “干……干杯。”詹惠举起空气酒杯,伸臂虚碰,脚步踉跄,余尿全部撒在越榛腿上。

 王渊憋着笑离开,折身来到宋灵儿房间。

 这是专门为宋小姐造的单间,平时都她一个人睡。

 王渊把宋灵儿往里一推,自己便躺上去,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清晨。

 越榛大呼:“老天爷,这哪来的水?一股骚臭,怕不是尿!”

 詹惠愤然:“越文实,你居然还尿床,真斯文扫地也!”

 “谁说我尿床?肯定是你尿床!”越榛羞怒不已。

 詹惠鄙夷道:“你裤子都是湿的,还说没尿床?”

 越榛扒开裤头一看,连忙辩解:“我底裤是干的,可见床上之尿,由外而来,非自内出。肯定是你在床边撒尿了!”

 “胡说八道,”詹惠坚决不承认,“多半是你撒尿时不慎,非但尿到裤子上,还把床给尿湿了。”

 “此乃臆测,毫无证据!”越榛颇为心虚,也觉是自己过错。

 “哈哈哈哈!”

 被二人吵醒的李应,在旁边笑得肚子都痛了,指着越榛和詹惠说:“我看你们都有嫌疑。”

 越榛和詹惠不再说话,各自换上干净裤子。

 蓦地,突然听到李应在外头大喊:“越文实与詹良臣,昨晚尿床了!”

 “这贼厮!”

 “殴他!”

 两位苦主冲出房间,逮住李应一顿乱捶。李应也不还手,二人打得越凶,他喊得越大声,很快引来诸生围观。

 王渊和宋灵儿同时被吵醒。

 不知何时,宋灵儿已将王渊抱住。此刻醒来,她先是俏脸一红,随即闭上眼睛继续装睡。

 王渊则连忙跳下床,弓着身子直奔茅厕。再有一个月就十四岁,估计被宋灵儿刺激到,感觉那地方黏糊糊的,他貌似昨晚也“尿”床了。

 “跑什么啊,真是的。”宋灵儿不明真相,兀自躺那儿抱怨。

 等王渊换好裤子,越榛和詹惠也消停下来。他们互相不理睬对方,却又一起怒视李应,李三郎笑得更加肆无忌惮。

 突然,陈文学匆匆出现,脸色难看道:“诸位同学,先生病了,刚刚咳出一大口血。”

 外头吵闹声顿时停止,全都涌进王阳明的房间。

 王阳明脸色略微发青,连续咳嗽几声,挤出笑容说:“无妨,老毛病了,为师早已习惯。”

 李应自责道:“我不该给先生倒酒的。”

 “与你无关,”王阳明安慰说,“是我自己太过大意。”

 王渊出声道:“山上没有良医,当务之急,是把先生送去城里医治。”

 “对对,把先生送去城里找大夫,”汤冔连忙大喊,“诸生,赶快准备早饭,吃了饭立即回城!”

 学生们着急得很,王阳明却满不在乎。作为老肺病患者,今天发病算是轻的,他以前咯血咯到晕厥都不止一两回。

 早晨下山,晚上进城。

 席书接到消息,连夜帮王阳明找大夫,又将其安置在文明书院休养。

 接下来半月,王阳明都在养病当中,而诸生也在准备科试——科试相当于乡试资格考试,只有通过科试的生员,才能在第二年去考举人。

 王渊寄宿在书院当中,正背诵着《诗经》,突然宋灵儿提着马鞭进来。

 “怎么又不高兴了?”王渊笑问。

 宋灵儿气呼呼坐在桌前:“我阿爸收了个儿子。这次回家,他都不怎么理我,一心给他的便宜儿子铺路!”

 王渊问道:“义子?”

 宋灵儿说:“过继子!”

 王渊点头道:“你阿爸年迈无子,从族内过继一个儿子,也在情理之中。”

 可惜,宋公子他爹多年的谋划,直接就因过继这招而落空了。

 宋然虽然残暴贪婪,脑子却还是有的。

 因为叛军之事,宋然威望大跌,而且他肯定是死罪,就算免死也要被革职。族内实力派已经蠢蠢欲动,不想着怎么平叛收复地盘,反而等着宋然被革职之后自己上位。

 宋然这几个月窝窝囊囊,却一直在暗中观察,终于让他找到合适继承人。

 那是他族弟的儿子叫宋仁,族弟已经被叛军杀害,连寨子都被叛军抢了。宋仁没有了父亲和地盘,偏偏在战斗中表现优异,自然就是继承宣慰使的最佳人选。

 一个没爹,一个无子,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宋然和宋仁在确定过继关系之后,表现得比嫡亲父子还亲,联合起来打击族内实力派。他们面对叛军唯唯诺诺,面对族人则重拳出击,家族内斗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宋灵儿不在乎什么权位,也不在乎突然多了个哥哥。她在乎的是,一向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的父亲,现在把父爱全都给了从子宋仁,平时连话都懒得跟她多讲几句。

 王渊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想了想,起身将宋灵儿搂在怀里。

 “呜呜呜呜呜!”

 这个举动,让宋灵儿突然伤心大哭,鼻涕眼泪全抹在王渊衣服上。好半天终于止住悲伤,宋灵儿偷偷擦鼻涕说:“我以后要认真读书,努力练习武艺。我要给阿爸看看,他的女儿比假儿子更有用!”

 “嗯,你很厉害的。”王渊哄道。

 宋灵儿抱着王渊磨蹭好半天,终于把王渊衣服上的鼻涕擦完,毁尸灭迹之后,郑重说道:“我要跟着先生学习兵法!对了,你每天必须教我练箭。”

 有些人啦,总是要失去最宝贵的东西,才能在一夜之间长大懂事。

第56章.058【心学初兴】

 科试没啥好说的,在贵州这破地方,有志于明年乡试的生员,基本上都能通过提学官组织的科试。

 自成化十年以来,贵州的举人名额一直为十九人。

 全省应考人数顶多三四百,再加上路途遥远且危险,能健健康康走进考场的,每届大概三百人左右。如果再遇到山洪爆发什么的,来往官道被堵塞,可能应考者还不足两百人。

 两三百当中取十九人,贵州的中举率相当之高,起码是全国平均数的一倍以上!

 如果王渊明年就参加乡试,那他运气更好,因为举人名额又要增加。

 托刘公公的福,明年的中榜和北榜地区,举人名额都将大幅度提升。因为刘瑾自己是北方人,投效他的官员也多属中、北榜进士,排除异己时又刻意打击南榜进士,并有意拉拢不反对他的中、北榜进士。

 多方面因素结合,刘公公做出一个疯狂决定——

 正德五年乡试,陕西(刘瑾家乡)举人名额增加三十五人,从六十五直接提升到一百!山西名额增加二十五,河南和四川名额分别增加十五人、十人……贵州也跟着沾光,举人名额增加二人。

 刘公公很有手腕啊,他想把太监与文官之争,转化成南、北、中榜进士之争,直接在文官集团内部搞利益分化。

首节上一节39/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