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321节

 礼部清查厨役和工作餐,户部和工部联手清查采买,旬月间丢官下狱者无数,科道言官们又岂能落后。

 六科给事中和御史们,趁机大肆弹劾贪腐官员,从勋贵、太监到文武大臣,全都成了言官们的弹劾对象。把杨廷仪弹劾到辞职的那个方凤,这回直接弹劾张永和谷大用,又弹劾皇贵妃的兄弟侵占民田,生怕自己得罪的权贵太少。

 本来只是礼部清查三寺,现在被言官推向高潮,整个官场都被搞得风声鹤唳。

 “二郎,快收手吧,朕都快被烦死了!”朱厚照对此非常无奈。

 此事因王渊而起,张永竟不敢拦截奏章,把那些弹劾奏疏全递给皇帝过目,而且故意把弹劾皇贵妃家人的举报信放在最上边。

 张永和谷大用同时请辞,想要告老归乡,纯属以退为进。

 皇贵妃也把兄弟叫来,亲自训斥一通,侵占的民田也退回去大半。

 如此,言官们还不消停,弹劾奏章越来越多,把朱厚照气得想骂娘,终于忍不住把王渊叫到豹房训话。

 王渊苦笑:“臣也收不住啊,那些言官可不听话的。”

 朱厚照又问:“户部和工部两位尚书请辞,这是怎么回事?”

 王渊答道:“两位老先生是真想致仕,他们年老体衰,只求归乡安享晚年。”

 朱厚照气得发笑:“他们想辞官,索性就在辞官之前,把官场搅得鸡飞狗跳,给自己换来铁面无私的清誉?”

 “大概……是吧。”王渊只能说。

 黄珂和李鐩,确实因为清查采买,瞬间得到恐怖的官场声誉。至于从中得罪多少人,关他们屁事儿啊,两人都铁了心辞官,拍拍屁股走人就可以了。

 特别是黄珂,把自己亲儿子都办了,此事肯定能被写进史书。

 翌日,朝会。

 朱厚照亲自打招呼:“诸科道官员,汝等奏章朕已知悉,就不要再重复进言了。”

 方凤出列道:“陛下,弹劾不法,乃言官之本职。尚有贪官污吏没受处罚,臣等又怎么视而不见?臣已获悉,大杨阁老(杨一清)之次子,在云南鱼肉乡里多年,破家者无数。十年前被御史弹劾,此人非但没有被法办,如今还做了地方官员,请着令地方按察司查实!”

 好嘛,皇帝都劝不退,这货顺手又把杨一清得罪了。

 杨一清只能出列,脱下官帽,跪地说:“臣教子不严,请辞回乡养老。”

 “不允,”朱厚照气得脑袋冒烟,指着方凤说,“你这沽名钓誉之辈,不得再留任京城,随便去哪里当知县吧!”

 这话捅了马蜂窝,一堆科道言官齐刷刷出列。

 “陛下不可,风闻奏事,乃御史之职,怎么因言获罪?”

 “陛下贬谪方御史,请拿出个罪名来!”

 “陛下自废耳目,社稷危矣!”

 “……”

 朱厚照被吵得脑子都快炸了,让朝会司仪官整顿秩序,清净之后才说:“擢升方凤为广东按察佥事,此事不要再议。”

 这是给方凤升官了,而且升得很远,扔去广东眼不见为净。

 言官们终于没二话,纷纷回归班次。

 方凤却跪着不肯起来:“臣不敢受此重用,请陛下彻查大杨阁老之子!”

 杨一清只能附和:“请陛下彻查犬子。”

 “查查查,让地方按察司去查。”朱厚照烦躁不已。

 眼见方凤突然升官,又有一个御史出列:“陛下,臣弹劾……”

 朱厚照猛地起身大喝:“不许再说!”

 那御史不管不顾:“臣弹劾毛阁老次子毛渠,此人收受官员贿赂,借其父之职权,替人行升迁之事。吏部员外郎费诨,亦为毛阁老的门生,费诨与毛渠狼狈为奸,不知胡乱擢升了多少地方官员!”

 毛纪也只能出列:“陛下,臣教子不严,请求告老归乡。”

 朱厚照大怒:“把这厮拖出去打板子!”

 那御史喊道:“陛下便将臣打死,臣也要弹劾到底!”

 “陛下!”

 无数言官又涌出来,把朝堂吵得跟菜市场似的。

 朱厚照一怒之下,气得直接离开,之后整整两个月没来上朝。

 黄珂和李鐩的辞职信,朱厚照也故意不批准。这两位老臣搞出的烂摊子,朱厚照可不想他们拍拍屁股走人,就留在京城受文武百官的白眼吧。

 王渊全程不说话,表示与自己无关,反正头疼的又不是他。

 此事最大的收获,就是王渊发现一个能臣。能迅速解决厨役问题,全靠光禄寺左少卿宋沧,此人虽是杨廷和的门生,但王渊也可以提拔重用。

 光禄寺卿刘瑞引咎辞职之后,王渊便推荐宋沧接任此职。

 四十岁出头的光禄寺卿,对庶吉士来说不算离谱,但宋沧连庶吉士都不是啊!这升迁速度实在太快,前有杨廷和提拔,后有王渊重用,宋沧的仕途经历不知让多少人羡慕。

 于是,宋沧成了众矢之的,杨党骂他背弃恩主,中立官员也认为他是攀附之徒。

 宋沧却根本不管这些非议,每天只是照常上班,吃饭全在办公室解决。工作之余闭门读书,不理会迎来送往的俗事,成为京官当中非常显眼的异类。

第498章.496【治国便是治民】

 王渊只亲自推举了宋沧,让这个杨廷和的门生,接替担任光禄寺卿。

 至于自己人,为了避嫌,王渊没有开口。

 但撸下去那么多人,自然要趁机安排亲信,阁臣王琼会帮忙推荐的。毕竟当初陆完案闹那么大,王琼卷入其中,王渊可是站出来死保,二人早就因此绑在一起了。

 不仅如此,王渊既然担任礼部尚书,而且还早早授了个太子宾客,还一直在做太子的老师,满朝上下都知道他是未来首辅。

 而未来首辅,现在就组建班底也不算过分。

 只要不胡乱提拔昏庸之辈,清正刚直的吏部尚书廖纪,也愿意为王渊开一些绿灯。

 跟杨廷和、梁储、江彬等人得势时的提拔亲信相比,王渊已经很克制了,这回有如下安排——

 贵州老乡兼乡试同年田秋,擢升太常寺右少卿。

 顺天府尹严嵩,转升户部右侍郎。

 在江西清田,得罪无数文官的陈雍,已经被皇帝贬官数年,现在官复右副都御使,前去巡抚刚设立的大宁都司。

 在杭州府主动清田,并于正德南巡途中,悄悄归附王渊的留志淑,被招到京城担任鸿胪寺卿。

 至于辗转各地,到处清田改革的桂萼和常伦,双双被提拔为知府。他们两个适合冲锋陷阵,调回京城反而不美,需走地方实干官员的路子。

 跟王渊一起去浙江开海的张钺,堪称简配版海瑞,这次被提拔为湖广右参议。

 曾在经筵上怒骂皇帝昏君的何瑭,几个儿子都是王渊的学生,如今擢升山西提学使。

 王阳明的至交好友湛若水,提拔为顺天府丞(正四品)。

 王阳明的弟子兼好友方献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

 物理学派弟子、主编《正德新历》的郑善夫,提拔为鸿胪寺左少卿。

 山东行太仆寺卿,兼辽东苑马寺卿凌相,召回京城转升通政使(就实权而言,算明升暗降,但通政使只是再次升迁的跳板)。

 另外,王渊的几位同科、十多位弟子,也不同程度获得升迁。

 差不多就是这些,而作为政治交换,杨廷和、王琼的门生,也大量安插到太常寺、光禄寺和鸿胪寺。

 刑部是杨廷和的大本营,兵部是王琼的大本营,吏部是杨一清的大本营,王渊暂时是不能去动的。

 比如大理寺,虽然不是隶属于刑部,却受刑部的影响很深。王渊的好友、靳贵的女婿金罍,如果想继续留任大理寺,那还得慢慢熬资历升迁。

 可惜,皇帝不准黄珂和李鐩辞职。

 否则的话,王渊就算不要脸皮,也会推荐自己的两位老师,让王阳明接任户部尚书、席书接任工部尚书。

 有一个礼部尚书的身份,还是皇帝宠信的文臣,办起事来太方便了。王渊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尽量别干排除异己的事情,因为权力总是容易让人迷失。

 ……

 文华殿。

 太子已经十岁,长得愈发像朱厚照小时候,并且性格也是如出一辙,活泼好动,时不时搞各种小动作。

 杨廷和也是太子的老师,生怕太子变成另一个正德。他不但严加约束太子,还死盯着太子身边的太监,免得今后又冒出刘瑾之辈。

 也因此,太子对杨廷和又敬又怕,而且害怕更多一些。

 相较而言,王渊这位老师就很亲切了。

 今天主讲《贞观政要》,这本书与《资治通鉴》,是明代太子教育的主要教材。不过嘛,历史上由于嘉靖和朝臣对魏征的评价不同,《贞观政要》遂被嘉靖皇帝给移除了——这事儿干得非常荒唐!

 席书的弟弟席春,被王渊推荐为太子侍读官,他领班朗诵《贞观政要·纳谏篇》便退下。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李世民召黄门侍郎王珪宴饮,身边有庐江王的爱妾在伺候。

 李世民指着那美人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了此女的丈夫将其占为己有。暴虐至极,又如何不灭亡呢?”

 王珪一番说辞,又引用《管子》典故,说郭国的灭亡,是国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

 李世民不解,问道:“喜欢好人,厌恶坏人,这是明君啊。”

 王珪解释:“喜欢好人不能用,厌恶坏人不能弃,因此国灭。”

 这是暗讽李世民,明知庐江王杀夫夺妻不应该,自己却杀了庐江王夺其美妾。李世民醒悟过来,立即把这个美人送回亲族。

 “太子可听懂了?”王渊问。

 朱载堻说:“似乎懂了,是说明白道理之后,就要按照道理去做,不做就等于没明白。”

 王渊笑道:“殿下聪慧。“

 朱载堻说:“这段时间,我听闻许多言官奏事,父皇为何不惩处那些贪官呢?”

 王渊说道:“贪官是杀不完的,太祖之朝,贪几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实草。如此严酷,贪官照样不绝,当时读书人又少,太祖只能让犯事的贪官,戴着枷锁办公,甚至是戴着枷锁审问犯人。”

 “为何会如此?”朱载堻非常惊讶。

 王渊解释道:“因为官员俸禄太少,只能养活家人。如果再想大吃大喝,听曲游玩,甚至是蓄养奴仆、迎来送往,那么俸禄就大大不够,他们必须贪污才能有银子。陛下和太子,能没有宫女和太监伺候吗?”

 朱载堻想了想,摇头说:“不能。”

 王渊笑道:“官员也是人,也想享受。陛下和太子,平日里缺不得太监和宫女,那些官员也缺不得家仆和丫鬟。俸禄不够,就只能贪。”

 朱载堻说:“那岂不是满朝贪官?”

 王渊摇头:“清官也有。一种能够忍耐,过清贫苦日子;一种出身富家,有家中财产供养;一种如臣这般,自己派人经商致富。”

 朱载堻半懂不懂,问道:“哪种官更好?”

 “殿下,你是太子,你不能只分好坏,”王渊说得更直接透彻,“清贫之官,对朝廷来说是耻辱。为何要让清官过苦日子?这不是昭告天下,做清官只能吃苦,做贪官才能享福吗?天下人皆嫌贫爱富,这岂非让天下人都学着做贪官?”

 “好像,是这样,”朱载堻问,“如何才能让清官也享福?”

 王渊笑道:“给天下官员加俸,至少要让清官不缺衣少食,让他们能承担基本的开销。但天下官员何其多也,一旦加俸,国库恐难承受,因此就必须增加岁入。增加岁入,不能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否则必然沸反盈天。”

 朱载堻问:“那该怎样增加岁入?”

 王渊说道:“一可从海外获取,二要清查田亩、改革弊政。”

 朱载堻说:“从海外获取我知道,探海伯就带回许多金子。清查田亩是什么意思?”

 王渊解释:“这就要从第二种官说起。为何做官之后,家族就能兴盛富裕起来,能在家乡积攒出无数土地?这种官自己不贪,家人却仗着权势,不断侵占乡里土地。如果只是侵占还罢了,他们只侵田不纳税,这就让朝廷的赋税不断缩减。因此要时常清田,别让士绅隐匿土地,让他们跟百姓一样纳税。”

 朱载堻说:“朝廷都不清田的吗?”

首节上一节321/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