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221节

 常伦倒吸一口凉气:“你这哪是清田,你这是改革田税制度!此法一旦推行全国,大明就不再有官田私田之分,也没有良田薄田之分。”

 说实话,桂萼这个法子,在收税上难免“一刀切”,导致薄田负担更重。但可以杜绝许多贪墨克扣现象,也堵住了皂吏胡乱摊派的口子。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不但老百姓得好处,江南数省的实收田赋还有可能翻倍——就算实行得不好,也能增长四五成田赋!

 历史上,这个改革要等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顾鼎臣奏请查粮,十六年嘉兴知府赵瀛提出方案,十七年由欧阳铎和王仪在苏州试行,随后迅速在整个江南推广。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矛盾,杭州的主要矛盾就是官田被大肆侵占。

 因此,本该创立“一条鞭法”的桂萼,居然率先把“征一法”给弄出来。这种税制改革并不复杂,创立起来也没啥难度,主要考验推行者的决心、手段和毅力。

 桂萼又说:“可惜粮长是祖制,没有陛下应允,不能轻言废弃。否则的话,我直接把粮长废了,由官府统一征收赋税。再废除里甲轮流充役,改为官府统一雇役。再把各种赋役,全部折为银钱征收。或许别处的农民没有足够银钱,但仁和县的银子肯定够!”

 常伦叹息道:“子实兄大才,吾不如也!”

 桂萼问道:“钱塘县要不要一起来?”

 常伦左思右想,突然仰脖子喝下一杯酒,把酒杯砸在桌上,借着酒劲说:“那便干了!朝廷追究起来,大不了被罢官。”

 桂萼举起酒杯,阴笑道:“钱塘、仁和二县,士绅豪强皆被总督压服,这正是清查土地的最好时机,你我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来,为天下百姓贺!”

 “也为大明江山贺,干杯!哈哈哈哈!”常伦大笑不止。

 两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就这样在酒楼里约定改革。他们赴任已经好几个月,全然掌握了县衙力量,第二天便开始选派吏员,首先清查鱼鳞册上的官田。

 那玩意儿根本不用实地清丈,按照鱼鳞册收归官府即可。

 什么?

 你说土地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大胆,官田禁止私人买卖!

 你究竟是被蒙骗了,还是明知故犯呢?若是被蒙骗了,那就找骗子去。若敢明知故犯,那本官先打你几十棍再说!

 钱塘、仁和二县的士绅豪强,刚被王渊吓得不轻,又被两位知县没收田产,那真的叫一个哀嚎遍地。

 还没法反抗,因为知县查的是官田,早在上百年前就登记造册了。

 别说有王渊镇场子,就算王渊不在杭州,以桂萼、常伦两人的性格,也敢扛着上司压力强制推行。

 这边查官田查得鸡飞狗跳,王渊那边则开始办学校了。

 名称起得很直白,杭州工商专科学校,又被当地人叫做“工商书院”!

 免收学费,提供书本,食宿自行解决。

 小学学制为三年,教授《三字经》等蒙学,其实就是小学语文。另外还有《初等数学》,教授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贫寒子弟,只要读完小学,就是能写能算的人才。

 中学学制为三年,教授《中等数学》和《初等物理》,同时选修《四书》。一旦把中学读完,绝对被商行、工厂、船队抢着要。

 如果还想继续进修,那就参加考试,成绩优异者免费前往京城物理学院深造。

 这种专科学校,杭州建一个,天津建一个,专为培养工商方面的人才。

 (推荐一本历史文:《唐时明月宋时关》,挺不错的小说。)

第336章.336【绿帽子的天才】

 明代只有两种专科学校,一种是阴阳学校,一种是医学校,而且皆为官办。

 阴阳户子弟,进入阴阳学校读书,由县学、州学、府学一路进修,佼佼者被选到钦天监为官。

 医户子弟,进入医学校读书,由县学、州学、府学一路进修,佼佼者被选到太医院为官。

 两者官品一模一样,升迁途径也大同小异,并且余丁都可以考科举。

 王渊创办的工商学院,属于大明第三种专科学校,一听名字就知道不是奔着当官去的。

 但是,因为宣布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书本,几天时间就报名满额。

 为啥?

 因为这是杭州府城,贱籍子弟无数。他们本就没资格参加科举,免费读书多实在啊,而且这学校还是总督办的!

 郑仵作就把长子和次子送来了,还告诫两个儿子说:“你们记住,到了学校要好生读书。若是考核优异,读完中学就能去北京,跟随王总督修炼异术。但凡学得总督几分本事,移山填海,点石成金,也不在话下。”

 长子郑恺说:“父亲放心,我定努力用功,把总督的法术都学过来!”

 次子郑愔年幼许多,歪着脑袋问:“父亲,可有会飞的法术?”

 “有,”郑仵作说,“你努力学习,今后肯定能飞。”

 郑恺突然指着学校上空:“父亲快看!”

 郑愔顺着方向望去,兴奋莫名道:“真的会飞,我要去学会飞的法术!”

 郑仵作仰望那热气球,喃喃自语:“竟是真的,竟是真的……总督果是神仙下凡。”

 不惟他们,半个杭州城百姓,都疯狂朝学校的方向涌来。再联想到那些市井传说,一个个对王渊的神通深信不疑,也对天妃降世和溺婴要遭报应更加确信。

 “快拜文曲星君!”有人大喊。

 受此提醒,学校附近齐刷刷跪了一地,甚至有人对着热气球磕头求子。

 一些士绅面面相觑,皆露出惊恐之色。担忧他们私下密议的内容,被总督的顺风耳给听到;也担忧他们暗地里做的坏事,被总督的千里眼给看到!

 其实也没密议什么,就是商量着对抗清田而已。

 郑仵作也跟着众人磕头,目送自己的两个儿子走进学校。突然,他眉头紧皱,嘀咕道:“怎还有戴绿头巾的?”

 却是一个戴绿头巾的男子,也把儿子送入学校,此举顿时引起哗然。

 郑仵作感觉自己受到侮辱,也认为王总督受到侮辱。他爬起来往学校里冲,却被看门的杂役拦住:“只有学生才能进去,家长且退后。”

 郑仵作朝那绿头巾一指,说道:“这位大哥,你怎能让绿帽子家的孩童也进去?”

 杂役笑道:“先生们说了,谁有学生牌号,就放谁进去,我只认学牌不认人。”

 郑仵作属于贱役行列,子孙都不能参加科举,此刻却憋出一句话来:“斯文扫地!”

 戴绿头巾的成年男子,不但必为乐户,且妻子或女儿肯定是娼妓。

 俗称,绿帽子王八。

 贱籍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乐户无疑处于最底层,便是丫鬟奴仆都看不起他们。

 ……

 “斯文扫地!”

 浙江提学使徐蕃大摇其头,他听说王渊要建学校,还以为这位总督转性了。谁知学校开张,却招来一批贱籍子弟,甚至还有娼妓的儿子。

 王渊笑道:“徐学政也是读圣贤书的,难道不知什么叫做有教无类?”

 “狡辩,”徐蕃不想跟王渊瞎扯,没好气道,“告辞!”

 “不送。”王渊也懒得理他。

 无论创办官学私学,无论是谁创办的,徐蕃都可以获得一份政绩。他今天本来想来训话,勉励学生刻苦用功,如今却被绿头巾气得掉头就走。

 对于提学使而言,此事若传到京城,不但难获政绩,反而还要遭受非议。

 学校总共一百二十个学生,分三个班,每班四十人。

 校长是从王阳明那边,转投物理学派的蒋信。

 王渊就在旁边看着,蒋信召集学生在操场训话:“本人姓蒋,名信,是你们的校长。平时不负责授课,只教你们练八段锦(体育课)。你们多为贱户子弟,也有贫民家的孩童,须牢记校规。校规只有一条:在学校,只论天理,不分贵贱。民户子弟,不得歧视贱户子弟;贱户子弟,不得歧视乐户子弟。若有违反,第一次警告体罚,第二次直接开除!”

 “本校虽然免收学费,当你等当记恩德。毕业之后,第一个月挣来的工钱,须得捐给学校八成。从第二月起,你们挣多少银子,都是你们自己的。”

 “一旦毕业,学校会发毕业文书,去哪里谋生都能作为凭证。”

 “每年两考,连续两次考试不合格者,就得交学费继续念书了。你等须用功,给父母省些银钱,这也是大大的孝顺……”

 蒋信没说什么假大空的话,讲出来也没几个孩童能听明白,还不如直接定规矩,用谋生赚钱来激励他们。

 都是些苦出身,当官就别想了,能赚钱养家才是根本。

 说到最后,蒋信突然指着热气球:“那不是什么仙法,而是物理。只要你们用功学习,自己也能做出来,而且还能掌握更高深的学问!”

 这一句,专门讲给有志向的孩童听,说不定就能冒出几个科学家。

 孩子们最大十三岁,最小七岁,有的听懂了,有的屁也不知。

 方灵犀回头仰望热气球,又偷瞧站在边上的总督,心中似有一团火在燃烧。他就是那个绿头巾的儿子,父亲为乐工,母亲为倡优,从小就受到各种歧视。

 乐户,除了生活在最底层之外,跟其他贱户没啥两样。

 只要有能力赚钱,他们甚至可以靠其他手段谋生,但必须承担相应的徭役。比如某人技艺精湛,知县宴请贵客时,一声招呼就把他们叫去免费唱戏。

 方灵犀今年十二岁,不但识文断字,而且懂音乐,甚至能写诗填词。

 他父亲非常聪明,他也非常聪明,父亲还偷偷教他《大学》和《孟子》,四书他已经掌握了一半。

 但再有天赋,也做不得秀才。

 父亲听说王总督办学校,而且是贱户都招的学校,立即就把方灵犀送来报名。

 方灵犀的理想很简单,也很难实现,那就是脱去贱籍!

 只上了一天课,方灵犀就把老师惊到。

 这家伙嫌语文课内容太简单,居然照着教材自学数学。数学老师还在教1和2,他已经完全掌握泰西数字,并且自动学会加减法,然后开始在那儿背九九乘法表。

 从第二天开始,数学老师就得给他开小灶,语文老师直接把四书借给他誊抄。

 (前文有些章节,把提学使徐蕃和杭州知府梁材写混了,抱歉。)

第337章.337【未来三人组】

 学校里,不仅有贱户平民子弟,还有六个日本留学生,其中还包括大内义隆。

 这些日本人想拜在王渊门下,但咱王总督可没那么多时间,全都扔到工商学院学习基础课程。若有人能够脱颖而出,他也不会藏私,收下来做亲传弟子又何妨?

 一个两个物理天才,对国家而言没啥影响,日本也不会因此结束战国乱世和幕府统治。

 六位日本留学生,全被安排在一班旁听,这个班的学生年龄都在十岁以上。

 教室夯土而建,夹着许多稻草和篾条。

 为了增加采光,窗户开得很大,且没有安窗扇,完美实现冬冷夏热。遇到风雨天气,靠窗的同学,还能免费淋浴,建筑设计思维十分高级。

 “人之初,性本善……”

 大内义隆跟着读《三字经》,书中汉字他早就认识,正好可以练习汉语发音。

 其他五个日本学生,都是熟悉汉语的成年人。此刻懒得听讲,只在教室里自学《数学》,方灵犀也跟他们差不多。

 好不容易捱到放学,日本学生齐刷刷冲向老师,求教自学当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只有大内义隆没冲过去,因为他只能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数学甚至还没认全十个泰西数字,根本没啥可请教的。

 “少主,现在就去用午膳吗?”从日本跟来的随员问。

 大内义隆说:“我还没饿。”

 大内义隆感觉特别无趣,因为他在学校里交不到同龄朋友。一来彼此言语有些不通,二来被人视为番邦蛮夷,班上同学看到他都绕着走。

 方灵犀的情况差不多,蒋校长说不得歧视乐户,家长们又说不要跟乐户来往,导致根本没人愿意同他讲话。

 方灵犀对此无所谓,因为从小就习惯了,放学之后也不急着走,而是在默写九九乘法表。只用五天时间,这个十二岁的乐户子弟,就自学掌握泰西数字,掌握两位数加减运算,又背熟了九九乘法口诀。

 或许是同命相怜,大内义隆走过去,主动开口:“你好,我叫,大内,义隆。小名,龙童丸。”

 按理说,十岁的武家长男,还不会正式起名字,平日里都呼其小名。大内义兴是决定把儿子送去中国求学,才提前给儿子起名大内义隆的。

首节上一节221/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