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153节

 现在贵州开科,名额提升到二十五人,等于再次增加四个!

 “云南该定额多少?”费宏又问。

 杨廷和、梁储顿时头疼,云贵科举本为一体,贵州都增加了,云南能不表示一下?

 “云南三十五个吧。”杨廷和只给云南增加一个名额。

 内阁的决定还没被批准,杨一清突然上疏,要求把云南乡试名额增加到四十个!

 杨一清学坏了,趁机跑来分功。

 刘春作为四川人,背弃了四川士子,居然也支持杨一清。

 于是,形成了吏部、礼部联手对付内阁的局面,皇帝拉偏架批准了杨一清的上疏。

 从此,云南乡试名额,由三十四增加到四十;贵州乡试名额,从二十一增加到二十五。

 云南竟是最大赢家!

 云南士子,今后也要念王渊的好,当然他们更喜欢杨一清。

 ……

 数日之后,王渊带着魏英,前往豹房觐见皇帝。

 君臣之间一番友好交谈,朱厚照龙颜大悦,给魏英加俸一级,并赐斗牛服以示恩宠。

 同时,又以贵州右宣慰使宋仁病重无子为由,令宋灵儿暂代贵州右宣慰使之职,全权署理水东九长官司军政事务(宋家有三个长官司被改土归流了)。

 “二郎,听说你要大婚了,这是我与皇帝哥哥赠送的新婚贺礼。”庄妃命人搬来一件物事。

 几个太监把礼物抬来,上面还盖着一层红布。

 朱厚照笑道:“揭开看看!”

 王渊把红布揭下,里面赫然是一尊红珊瑚。状若假山,红得滴血,这玩意儿怕是价值千金!

 王渊连忙说:“陛下,娘娘,此物太过贵重。”

 朱厚照说:“海外蛮夷所献,你收下便是。”

 海外蛮夷万里而来,怎么可能进献如此贵重的东西?关税抽成罢了,抽出来的钱粮留在地方,稀罕物品则进献到皇宫。

 王渊心想:陛下啊,你要是真想送礼物,就赶紧把庄妃的肚子搞大吧,都半年时间了还没有任何动静。若是不留下子嗣,让我这个幸臣今后可怎么办!

 朱厚照的思维非常跳脱,刚刚赠送完新婚贺礼,莫名其妙来一句:“二郎,你说世间可有神灵?”

 王渊不解其意,模棱两可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庄妃在旁边解释说:“黄河决口了。总理河道的右副都御使刘恺,不思修筑河堤,反而祭祀于山川之灵。工部尚书李鐩认为他祭拜错了,应该祭拜河伯才对。于是,刘恺又去祭拜河伯,李鐩还有脸为刘恺请功。现在舆论汹汹,言官们都在弹劾此二人。”

 王渊听得一阵无语,黄河决口,堤坝不修,只祭神灵,工部尚书居然还有脸为河道总督请功!

 朱厚照估计也是心累,问道:“二郎,你说我就那么像昏君吗?我真要赏赐了刘恺,怕是会沦为千古笑谈。”

 王渊拱手道:“陛下,请罢工部尚书李鐩、河道总督刘恺!”

 朱厚照说:“工部尚书罢不得,总得给杨阁老留一两个尚书。河道总督我肯定是会换人的,二郎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搞工程,我在行啊!

 王渊笑道:“陛下,你看臣怎么样?”

 朱厚照反问:“你会整理河道?”

 王渊说道:“愿意一试!”

 王渊敢请命,朱厚照就敢任命,他说:“那行,等你大婚之后,就以按察御史的身份,去修整黄河吧。”

 王渊又说:“陛下,臣的恩师伯安公(王阳明),曾履职工部,为威宁伯督建陵寝。臣请求任命伯安公为副使,我们师徒共同去治理黄河!”

 “准奏。”朱厚照答应得很干脆。

 有了治理黄河之功,王阳明就可以调回中央了!

第224章.224【北堵南疏】

 眼看婚期将近,黄峨愈发不知羞,天天朝王渊家里跑,父母怎么都拦不住。

 王全和王姜氏出身贵州,倒也不在乎什么礼数,反而越看未来儿媳越顺眼。主要是这个儿媳太乖巧了,提着亲手制作的糕点,左一句阿爸,右一句阿妈,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着实孝顺贤惠得很。

 “阿妈,大嫂、侄子和小妹没来,这是我给他们准备的礼物,”黄峨拿来一堆物事,又捡出个金锁说,“听说大嫂怀孕了,我就让人打了一副长命锁。”

 “好看,真的好看。”王姜氏笑得合不拢嘴。

 王全坐在旁边一言不发,只顾着傻乐。他对这儿媳一百个满意,感慨其不愧是官家小姐,做事就是比普通女子周到,居然连老大媳妇肚子里的孩子都想到了。

 王姜氏拉着黄峨的手,将一副玉镯塞过去,亲热道:“黄家阿妹,这副镯子,本来想等过门之后再给你。但你这女娃太招人疼了,阿妈实在忍不住,现在就给你了吧。这对镯子不贵,希望你不要嫌弃。”

 黄峨笑得两眼弯成月牙状,握住镯子说:“只要是阿妈给的,就算一颗石头,我也肯定当成宝贝。”

 “这女娃,太会说话了。”王姜氏高兴得不行。

 至于大哥王猛,这几天则泡在马棚里,照料阿黑三个月大的儿子。

 王渊买了两匹母马给阿黑当老婆,其中一匹已经产下小马,另一匹则在怀孕当中。王猛自从当土官之后,就迷上了骑马,这次来京城也不懂享受,整天跑去伺候几匹马儿,没事儿就骑着马到处遛弯。

 格物堂。

 王渊接到仆人通报,立即出去迎接客人。

 客人有两个,皆为六十多岁的老人。一个叫夏昂,现任工部左侍郎;一个叫李兴,弘治朝的太监。

 “懋齐公,李公,冒昧相请,真是打扰了。”王渊拱手行礼。

 夏昂笑着还礼说:“王学士欲治黄河,乃国之大事。老朽对黄河治理知之甚少,今天只好把李公也带来。”

 李兴连忙说:“我一个早已退休的太监,不敢当两位如此敬称。”

 太监李兴在退休以前,曾经协助督造无数工程项目。此人业务能力很强,贪污能力也特别厉害,几年前被言官弹劾,李兴居然拿出四十万两银子买命!

 王渊把两人请到书房,拿出一大堆资料说:“自受命以来,我翻阅了本朝的治河史料,有些疑惑需要向两位先生请教。”

 夏昂说:“老朽没有治理过黄河,怕是难以帮忙。”

 李兴笑道:“王学士,本朝治河的关键只有四个字,便是‘南疏北堵’!”

 “跟漕运有关?”王渊求证道。

 李兴点头说:“正是。讲句不好听的话,黄河一旦决口,淹死多少百姓无所谓,重中之重是不能影响漕运!”

 王渊叹息:“我明白了。”

 李兴又提醒说:“王学士虽然骁勇无双,但在治河的时候,也要万分注意安全,当心河南、山东有人行那不忍之事!”

 王渊无语。

 奉命跑去治理黄河,还得提防当地百姓造反杀人,这种事情在弘治朝就发生过一次。

 明朝的黄河治理方案,是非常不科学的。不管实际地形走向,不管中上游情况,只在下游河道修筑堤坝、挖河分流。即便有人提出正确建议,也因为耗资太大,而不被朝廷所采纳。

 李兴指着地图说:“河南的西部和中部,虽然也时常泛滥,但都不需太过理会。真正的治河关键,是豫东、鲁西一代,黄河每次决口,都要导致漕运中断。在河道以北筑堤防御,在河道以南挖河分流,逼着黄河从淮水入海!”

 这就是百姓欲杀治河官员的原因,无脑的北堵南疏,必然造成黄河南岸泛滥成灾,南岸老百姓被逼急了自然要拼命。

 王渊对黄河的情况不甚了解,问道:“为何黄河的河道总是北移?弘治十八年、正德三年,黄河北岸两次决口,河道也随之北移。正德四年北岸又决口,河道直接北移一百二十里!”

 李兴详细解释道:“因为黄河泥沙太多。自太宗迁都北京,漕运就成了治河关键,每次都在南岸分流泄洪。豫东、鲁西地势本就平坦,黄河之水流速不快,次次皆向南分流,导致南岸沉淀的泥沙越来越多,南岸的地势自然比北岸更高。”

 “明白了。”王渊一阵头疼。

 明朝为了稳定漕运,治理黄河的方案,简直属于饮鸩止渴。

 整个过程是这样循环的:南岸地势更高,一旦洪水肆虐,北岸必然决口,河道随之北移。为了保住漕运,就在北岸筑堤,并在南岸分流,逼迫河道南移。泥沙沉淀之下,南岸的地势越来越高,北岸的堤坝也越来越高,黄河的河道就这样来回滚动,动辄便是滚动上百里!

 王渊喃喃自语:“这样下去不行啊。一味北堵南疏,河道与堤坝不断抬升,百年之后再发大水,必致豫东、鲁西千里之地成为一片泽国。”

 李兴摊手道:“那有什么办法?王学士若想一劳永逸,就必须从豫西、豫中开始治河。但如此一来,工程量实在太大,朝廷的银子就没那么多。再则,必然耽误漕运,北京有几十上百万人可等着吃饭啊!”

 王渊心里有了计较。

 若想真正治理黄河,必须达成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开辟海上漕运通道,减少北京对大运河的依赖;第二,改善朝廷财政状况,否则别想说服皇帝和户部掏银子。

 好难!

 王渊这次接了个烫手山芋,只能继续玩“北堵南疏”那一套,暂时解决眼前的困境再说。黄河北岸的百姓会称颂他,黄河南岸的百姓则会痛恨他,因为“北堵南疏”的实质,便是将北岸的洪水引到南岸去泛滥!

 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妥善方案,把对南岸的破坏降至最小程度。

 唉,头疼。

 不想了,先把婚结了再说,治河的事情太糟心。

第225章.225【洞房花烛夜】

 闺房。

 黄峨端坐在妆台前,傻笑望着镜中的自己。

 “小姐今日端的是美若天仙。”丫鬟夏婵笑着夸赞,捧起珍珠翡翠冠给她戴上,这是官家女子才有资格戴的首饰,平民女子结婚只能佩戴璎珞。

 黄峨对镜打量一阵,听到外边的喧哗声,连忙说:“快扶我起来。”

 夏婵取笑道:“小姐等不及了呢。”

 “不许乱说!”黄峨红着脸啐道。

 黄峨在丫鬟的搀扶下站起来,身穿一袭真红大袖衣,再配一条红罗裙。稚嫩俏丽的脸庞,被婚服映得平添几分美艳,就连旁边的丫鬟似乎都漂亮了许多。

 堂屋里,女方主婚人,已经把王渊引入屋内。

 周冲呈上一对大雁,这是自求亲以来,王渊送给黄家的第三对大雁。

 主婚人念着祝告词,引导王渊向黄家祖宗行叩拜礼。这个礼仪,本该在黄家祠堂举行,但客居京城也没那么讲究了,在桌案上摆好祖宗灵位便可。

 此时此刻,夏婵也扶着黄峨来到里屋,由主婚人引导着拜别父母。

 “爹,娘,感谢二老的养育之恩,女儿今日便要嫁……”黄峨本来挺高兴的,突然间鼻子发酸,说着说着就开始抽泣抹泪。

 聂夫人扶起女儿说:“傻丫头,今天应该高兴,别把妆给哭花了!”

 黄珂也训诫女儿:“你嫁过去以后,应当孝顺舅姑(公婆)、敬爱夫君、抚育子女,切不可做违背女德之事!”

 黄峨擦着眼泪道:“女儿谨记。”

 聂夫人拿起红盖头,笑道:“来,娘给你盖上。”

 王渊看到的,是已经披上盖头的新娘,由丫鬟扶着朝自己走来。

 这种感觉挺奇妙,自己穿越时空数百年,今天居然真的要结婚了,王渊没来由的又想起宋灵儿。

 牵着新娘来到大门外,王渊翻身上马,黄峨也坐进婚轿。

 礼乐大作,队伍启程。

 出了胡同,一直沿着大街往北走,街道两边全是看热闹的京城百姓。

 “王二郎娶亲喽!”

 “新娘子好福气!”

 “……”

 人群中不断传来起哄与贺喜声,可见王渊在京城的人气很旺。

首节上一节153/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