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150节

 王渊禁止考官喝酒,立即让这位监察御史好感大生。

 转眼两天过去,乡试考生都摸黑聚集在贡院之外了,王渊才召集众考官决定考试内容。

 “请诸位把各自所出考题拿过来!”王渊说道。

 众考官陆续上前,将自己出的考题递给王渊。

 王渊快速浏览一番,用毛笔画圈标注,挑选摘抄到另一张纸上,同时他自己也出了一道题:格物致知!

 不夹带私货,还当什么主考官?

 王渊把最终考题内容拿出来,笑道:“诸君且看。”

 众考官围拢过来,纷纷赞叹,马屁如云。

 王渊的这套考题,把当下所有题型都囊括其中,分为:单句题、一节题、数节题、全章题、连章题、扇题、截上题、截下题、截上下题、截搭题、上全下偏题、下全上偏题、枯窘题。

 想必,考生们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表情会非常精彩吧。

 王渊又拿出蜡印机,迅速将题目刻版,然后让考官们帮着印刷。几千份试卷,刻版就得刻几十张,好在内容不是很多,否则要把王渊给刻疯掉。

 那些州县长官和教谕,对蜡印机赞誉有加,觉得这玩意儿太方便了。

 换成其他地方的乡试,经常就是把题目写在题板上,由监考人员举着板子全场转悠,等考生全部抄下来才算完事儿。

 有些考生是近视眼,又加上半夜抄题,反复折腾非常麻烦。

 五更天,几千考生已经悉数入场,各自钉好油布之后,却迟迟等不来题目,居然在考场闹腾起来。

 “不要吵闹!”

 张士隆亲自带着军士,在考场里大喝不止。

 及至天光微亮,监考人员才带着试题,沿着考棚挨个分发下去,一边发题一边说:“不要用手触碰油墨,当心把答题卷弄脏了!”

 王晹对这玩意儿非常熟悉,直接从壶里取出清水,将蜡印试题贴在考桌的一角。虽然油墨有过改进,但也难免粘在手上,最好还是全程都不要去碰。

 快速浏览试题,看到“格物致知”,王晹差点当场笑出声来。

 虽然没有公布主考官是谁,但朝堂冲突那么严重,王渊当主考官的消息早就传开了。

 恰好,王晹是物理社成员,有段时间天天泡在格物堂。这家伙籍贯河南,却借籍顺天读书考试,去年秋天便已经拜王渊为师。

 王晹也不管其他,首先逮着“格物致知”写文章,内容大部分源自朱熹,少部分则是王渊的那套理论。

 直至傍晚时分,王晹只剩一道题,抓耳挠腮实在答不出来。

 或者说,眼下的数千考生当中,有九成以上都面对此题不知所措。

 这是比截搭题更恐怖的枯窘题,题目内容就一个字:螬。

 螬,即金龟子的幼虫。

 天色将黑,诸生枯坐,望着那道题傻眼,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干啥?

第219章.219【录取考生全凭喜好】

 日落西山,发烛两支,蜡烛烧尽就轰人离场。

 大概有两千多个顺天府考生,是被军士给叉出去的,贡院内外一时间哭天抢地,仿佛无数人集体死了爹妈。

 “克弘兄,你一向才学渊博,可知那道枯窘题的来历?”一个考生问道。

 涿州考生史道笑言:“出自《孟子》。”

 此言一出,周遭考生纷纷围过来,对着史道拱手求教。

 史道解释说:“这‘螬’字本就生僻,只要熟读《孟子》,又怎么可能忘掉?原文为《孟子·滕文公》:螬食实者过半矣!”

 诸生恍然大悟,纷纷回忆起来,随即捶手顿足,只恨自己怎么会忘了。

 原文是孟子和匡章的一段对话,说陈仲子是廉洁之士。其出身于齐国世家,兄长的俸禄足有万钟。他却认为兄长的俸禄,是不义之财,自己搬到外地去居住。曾经三天不吃不喝,看到被金龟子幼虫吃了一半的李子,便爬过去将李子吞掉。

 这涉及到战国历史,齐国到处欺负弱小诸侯,因此陈仲子才认为兄长的俸禄为不义之财。

 整段话有两层意思:一为讨论廉洁,二为讨论人伦。

 朱熹的批注由人伦着手,认为陈仲子无君无父。孟子也有这层意思,核心是为了攻击墨家。考生只要用人伦来开题,就可算标准答案,得分多少全看自己发挥如何。

 而王渊作为主考官,则希望考生讨论廉洁。

 已经有考生在破口大骂了,因为不管是截搭题,还是所谓枯窘题,全都属于“小题”范畴。这是不正规的题目,一般只在道试、岁试出现,乡试和会试根本不可能使用。

 但骂又有什么用?

 朝廷也没有严格规定啊!

 而且拖到交卷的时候,也有六成考生答出来了,剩下四成考生纯属读书不精。

 就像史道说的那样,“螬”是一个生僻字,只要熟读《孟子》肯定印象深刻,记不起来的多半没真正掌握《孟子》。人家朱熹在作批注的时候,专门给出了“螬”字的注音和解释,你们连朱子批注都不认真看一下?

 真不是抠字眼,也不是死读书,纯粹在考验《孟子》掌握程度。这个故事挺有趣的,就算把《孟子》当故事书看,也能非常清晰的记下来。

 那两千多无法下笔的考生,估计平时只看参考资料,对四书原文则一扫而过!

 ……

 “王学士,这是今日各房荐来的答卷。”吴一鹏捧着一摞试卷过来。

 你可以把乡试视为作文大赛,同考官那儿属于初选,吴一鹏那儿则是复选,最终由王渊来评判名次。

 大概有三十多份答卷,王渊更注重言之有物。那些辞藻华丽,却没有自己思想的文章,直接被王渊扔到最后边,谁让他是主考官呢!

 可惜,即便是老成持重、朴实无华的文章,也大多只是把朱熹的论调写出来,很难看到有什么新颖的发挥。就算创新很难,至少也该发散出去吧,不能仅限于题目所在章节啊,老子需要你来搞“中译中”做翻译?

 王渊不愧是王阳明的学生,他给出的阅卷评语,跟自己的老师如出一辙——

 “此文不甚出彩,胜在平实详尽,中。”

 “此文老成朴实,于仁义理解透彻,中。”

 “此文平平无奇,难得阐述清晰,中。”

 王渊还发现了自己的学生,从“格物致知”那道题,便知道出自物理学派!

 “就这些?”王渊失望道。

 吴一鹏说:“还有一些卷子,尚在批阅当中。”

 又过了大半日,王渊拿到史道的卷子,批阅至那道枯窘题时,顿时拍案笑道:“此当为今次乡试第一!”

 史道虽然也以“无君无父”开题,却着重论述了“清廉”之道。

 而且借孟子之口,论述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再拿伯夷和陈仲子做清廉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伯夷的清高虽然狭隘,却能激励懦夫立志;陈仲子比伯夷更加狭隘,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像伊尹那样担负责任,像孔子那样与时俱进,才是清与廉的正确打开方式。

 陈仲子既然觉得兄长的俸禄是不义之财,就应该担负起责任,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让齐国变成一个仁义之国。即便无法做到,也该努力去做,而不是离家出走把自己给饿死。

 史道最后收题时说,君子立于世间,自当追求清廉。但不要为了清廉,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变成只剩下清廉却一无是处的人。这样的清廉,于国无用,是为不忠;于亲无报,是为不孝(此段是圆回去扣“无君无父”之题意,否则就脱离了朱熹批注的范畴)。

 王渊想选什么样的人才?

 当然是会做事,且愿意做事的人!

 现在终于发现一个,必须得弄成解元才行。

 可惜,阅卷至今,也就这么一个。

 等王渊把所有试卷都批完,还是感觉不怎么满意,于是亲自跑去各房查找落选试卷。

 这道程序叫“搜卷”,目的是防止有人才流失,实际上是为了制约副主考和同考官的权力。否则的话,副主考和同考官乱改卷子,主考官只能看到他们送上来的。

 发展到明代中期,有些副主考和同考官,也破坏规矩跑去“搜卷”,还美名其曰帮助朝廷发现遗才——其实就是想给考生作弊,寻找约定好关键词的卷子将其录取。

 王渊整整翻阅了一千多份落选试卷,大部分都一扫而过,只有碰到合意的才仔细阅读。

 看着看着,王渊表情有些古怪,他发现了一份奇特的卷子。

 这份卷子的主人,肯定是王渊的学生,因为很多内容都是王渊的理论。而且,此人不像另一个弟子王晹那样委婉,他直接了当就阐述王渊的学说,还把这种歪理邪说写得文采斐然。

 录了!

 王渊搜卷一共搜到四份卷子,并非全都是自己的学生,其中三人正正经经答题,只可惜不被同考官所喜而已。

 王渊还不知道,他搜卷搜到的那个学生,乃历史上嘉靖朝的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赵锦。

 这位老兄靠做喷子起家,帮着嘉靖喷走不少重臣,真实能力和品性尚且存疑。但被王渊的蝴蝶翅膀一扇,赵锦现在成了王渊的学生,对物理那一套深信不疑,有可能从喷子变成实干家。

 王渊这次录取的喷子不少,其中一个叫郑自璧,文章写得慷慨激昂。这货历史上跟着杨慎混,大礼议当中被打屁股,后来历次升迁逮谁喷谁。喷到人神共愤的地步,自己身为兵科都给事中(言官里的大佬之一),却被科道言官集体弹劾,给扔去江阴做县丞。

 王渊录取郑自璧也没别的原因,就是觉得此人的文章一腔热血而已。

 妖魔鬼怪挺多的,慢慢调教吧。

第220章.220【狂信徒】

 要说大喷子,在王渊录取的考生之中,被他点为第一名的史道,当属喷王之王。

 史道喷过江彬、张忠、谷大用、王宪、张佐,全是正德皇帝的亲信之人。朱厚照虽然没有完全采纳意见,但也没有因此生气,反而“改颜受之”,并且自觉理亏,让史道一直留在兵科当言官。

 正德皇帝死后,嘉靖皇帝继位。

 史道率先跳出来喷杨廷和,弹劾杨廷和三十多项罪名。杨廷和被逼得不再上朝,请求辞职,嘉靖勒令其复出。随即,杨廷和上奏章反驳,弹劾史道欺君罔上罪名二十多项,奏章足有四千多字,足见他被史道气得多厉害。

 接着,又有两位言官站出来,不但弹劾杨廷和,还弹劾内阁大臣以及各部尚书。

 这可不是在拍嘉靖的马屁,因为当时嘉靖刚刚上位,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嘉靖被朝堂局势给吓到了,把史道、曹嘉、阎闳三位言官下狱,全都扔去做县丞和判官。

 皇帝这个举动,立即引起数十位言官反弹,逼得皇帝取消命令,将史道等人官复原职——这一切,都是在杨廷和权势最顶峰时进行的!

 而史道却装了逼就跑,皇帝要给我官复原职?

 抱歉,若不罢免杨廷和,老子就不伺候了,老子请求外放!

 这又是个未来的兵部尚书,加上搜卷得来的赵锦,王渊录取了两个嘉靖朝兵部尚书。

 ……

 半个月时间转眼而逝,史道跟同窗一起去看榜。

 直至乡试榜单揭完,贡院大门外哀鸿一片,同时又有人惊喜狂呼,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抱怨者,都骂王渊不该在乡试的时候出小题,那道枯窘题太他娘折腾人了。

 但无人质疑考试的公平性,因为第一名史道乃涿州人。史道的爷爷只是不入流的小官,其父的官职也不上不下,跟主考官王渊没有丝毫瓜葛。

 第二名郑自璧,也跟王渊没啥关系,乃是通过正常渠道,由易经房同考官推荐上来的。

 只有第三名赵锦,才是王渊的学生,且在落选之后,被王渊搜卷得来。

 至于王渊的另一个弟子王晹,名次一百三十二,差一点点就落榜了。也是由同考官推荐而来,王渊没有暗中帮忙,谁也不能说他徇私舞弊。

 “克弘兄,恭喜!”同窗纷纷道贺。

 赵锦身边也围着不少人:“文卿兄,你总算熬出头了!”

 赵锦的泪水一下子就流出来,随即嚎啕大哭,直接跪着朝南方磕头。

 赵锦家住良乡县北郊太平庄,当时即将过年,全家回乡团聚。齐彦名的骑兵洗劫太平庄,被王渊带兵给赶走。但赵家作为太平庄大户,却被反贼一把火烧了,赵锦的祖父、婶婶、堂兄、胞弟、胞妹皆遇害,只剩下他和祖母、父母、大伯、堂妹侥幸逃脱,而且父亲还被反贼砍断了手臂。

首节上一节150/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