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149节

 孙交和傅珪选择辞职,都是因为自己被杨廷和派系架空。皇帝以前不准他们辞职,是想让两人继续撑着,现在看来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就干脆让王琼和刘春顶替上来!

 刘春已经老了,估计也没啥作为。

 王琼却当壮年,背后又有皇帝支持,今后数年的大明朝堂,必定是王琼、杨廷和二人斗法的格局。

 王琼这人很特别,才干超常,对户部门儿清。边疆请求调拨粮草,文官和武官配合吃回扣,他直接回复说:某仓、某场有多少粮草,各地每年运输多少,边卒每年屯粮多少,我给你拨多少就足够了,再伸手就是想贪污!

 遇到修建水利工程,王琼直接拿出算盘,给要银子的官员算账,算出来的经费让人哑口无言。

 王琼用人也全凭本事,历史上他当了兵部尚书。虽然从没见过王阳明,王阳明也没给他送过一分钱,王琼却远隔千里启用王阳明去剿匪,这才有了王阳明的战场神话!

 王琼自己不贪污,宁王给他送钱也不要,但他真的刚正无私吗?

 非也!

 王琼曾经干过一件事,勋贵侵占百姓田产,他帮着勋贵翻案,对受害者落井下石!满朝官员弹劾江彬,他却抱江彬的大腿,被文官们视为江彬的走狗。

 这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干才,做事有些不择手段!

 反正,大明朝堂格局再次剧变,一下子换了两个尚书,而且都是皇帝那边的人。内阁还有一个缺额,皇帝死活不愿补录,一直让内阁名额在那儿空缺着。

 一切都充分显示,皇帝对这届内阁非常不满。

 杨廷和终于消停下来,不敢随意安插亲信,但在许多地方依旧肆无忌惮。

 很快到了六月,金罍结婚,请王渊去参加婚礼。

第217章.217【皇帝的反击】

 明朝对婚姻有着严格规定,比如主婚人,必须是祖父母或者父母。若祖父母、父母皆亡,才能由其他亲人来主婚。

 王渊请大哥来京城主婚,严格来讲,是违反大明婚姻法的!

 另外,指腹为婚,不受大明法律保护。男女双方皆可悔婚,告到哪儿都有效,因为朱元璋说“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指腹为婚纯属瞎胡闹。

 蒙古人和白人,只要定居中国,就能与中国人结婚。但不许蒙古人、白人同族婚姻,一旦违反,全部抄家,打入奴籍——这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让中国人把外国人给同化掉。

 如果读书人跟宗室联姻,不得担任京官,不得委以要职!

 但是,还真没有明文规定,说什么文官不能取土司的女儿。这是一个法律漏洞,王渊可以去钻,但必须有足够的地位,并获得皇帝许可才行。否则必然影响仕途,别说入阁,就连当尚书都够呛。

 “世叔,恭喜,恭喜!”王渊抱拳笑道。

 金罍的父母都来京城了,若非等着父母来京主婚,金罍去年就可以和靳家小姐成亲。

 金万川高兴得合不拢嘴,躬身行礼道:“王学士客气了,快请入内!”

 今天是制敕房主官的女儿结婚,满朝官员来了一堆,没来的也都派人赠送贺礼。

 金万川斥巨资给儿子买了一套京城婚房,占地足有二十亩。女客专门有区域招待,男客也分档次归在不同地方,王渊那桌全是翰林院官员。

 杨廷和今天自然没来,真正的大佬很少参加小辈婚礼,除非双方是世交。杨慎于情于理却该来,因为新郎是他的同年,新娘的父亲跟他父亲是同事。

 杨慎探过身子,挨着王渊低声问:“若虚,豹房那位娘娘,可是擅长剑舞之人?”

 王渊笑道:“你猜。”

 “那就是了,”杨慎感慨道,“若虚好手段!”

 王渊矢口否认:“此事与我无关。”

 杨慎说:“又没人责怪你,何必撇清关系?”

 王渊还是不承认:“确实与我无关,我还能左右陛下的喜好不成?”

 杨慎没再接话,心想:除了江彬,就属你最会讨好陛下!

 庄妃的原有身份已渐渐传开,因为她那两个兄弟回京了,而且还获赐锦衣卫千户之职。好事者随便一查,就能查到其来历,怎么遮掩都藏不住。

 跟翰林院同事闲聊一阵,外边就传来喧哗声,却是新郎把新娘接回来了。

 新人自去拜堂,客人也开始吃喝。

 一番热闹之后,王渊被新郎的岳父请去。

 密室之中,无人打扰,靳贵说道:“陛下有意让你做顺天府乡试主考官。”

 “我资历不够吧?”王渊惊讶道。

 靳贵笑道:“陛下将此事一说,立即招来阁臣反对,如今双方正闹脾气呢。”

 王渊的资历确实不够,哪有今科状元主考顺天府乡试的?

 王渊问道:“内阁有何推荐?”

 靳贵说道:“伦文叙担任主考官,贾咏担任副主考。”

 伦文叙乃弘治十二年状元,他来主考乡试非常合理,可他跟阁臣梁储是亲家!

 贾咏算是内阁留给皇帝的面子,这位先生并非杨党,而是朱厚照看重之人。他因为触怒刘瑾而贬职,却又在刘瑾跋扈期间,被朱厚照亲自调任升职。刘瑾死后,贾咏不但恢复翰林院官职,还立即被授予詹事府职务。

 别看朱厚照平时不管事儿,他夹袋里的官员还真不少!

 王渊笑问:“陛下是什么意思?”

 靳贵说道:“陛下想让你当主考,贾咏担任副主考!”

 得,朱厚照不给内阁面子,连一个主考官的位置都不给杨廷和剩下。

 靳贵又说:“陛下让你提前做准备,这个主考官必须你来当。还有,看管住自己的家人,不要闹出泄题卖题的事情,别像我去年一样被搞得狼狈不堪。”

 “明白。”王渊点头道。

 随后数日,皇帝与内阁爆发激烈矛盾,朱厚照开始了大反击!

 为何现在才反击?

 因为边镇已经抵京,户部也由王琼接管,皇帝不需要再看内阁的脸色。

 朱厚照首先揪住梁储的小辫子,梁家公子那三百条人命说不清楚啊。直击要害之下,负责审理此案的张子麟,仅当了半年刑部尚书,就只能主动引咎辞职——继户部和礼部之后,刑部尚书也换人了。

 这是皇帝的第一击!

 紧接着,朱厚照突然给兵部左侍郎石阶升俸一级,做出想要换掉兵部尚书的样子。

 六个尚书,已经换掉三个,再换哪还得了?

 杨廷和、梁储等人立即服软,请求让伦文叙、贾咏去南京当主考官,北京这边的主考官人选就按皇帝的意思办。

 皇帝一旦发威,权臣只能退让,顶多也就阳奉阴违而已。

 就此,王渊当上了正德八年的顺天府乡试主考官。而他除了翰林院和詹事府职务,还有一个今科状元的身份。

 让今科状元主持京城的乡试,这不仅是在明朝破例,也是中国确立科举制度以来的头一遭。

 朝野为之轰动!

 本来已经放过王渊的科道官员,此刻也按捺不住了,再度疯狂上奏章弹劾咱们王学士。

 王渊感觉特别委屈,又不是我想当主考,而是皇帝非逼着我当主考,你们牛逼就去弹劾皇帝啊!

 朱厚照阴险得一逼,惯会玩引蛇出洞的把戏。

 他让王渊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副主考让杨廷和推荐,杨廷和便推荐了吴一鹏。

 朱厚照一看,好啊,原来翰林院的吴一鹏也是杨党!余怒未消之下,心里琢磨着等乡试完毕,就把吴一鹏扔去南京管理国子监,名义自然是主持乡试有功进行升迁。

 反正朱厚照的一系列操作,把王渊看得叹为观止。

 这皇帝非但眼睛明亮,而且政治手段高明。刚刚把边镇调进北京,就利用大臣辞职为突破口,把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换成自己人。掌握户部之后,彻底逃脱对杨党的依赖,于是又以乡试主考官为焦点,趁机把刑部尚书给逼得辞职。

 之前还掌控六部的杨廷和,一下子就失去三部,还有一部的杨一清不咋听话。

 杨廷和现在只能控制兵部和工部,而且兵部左侍郎还是皇帝的人!

第218章.218【枯窘题】

 提前两天,王渊就进入贡院。

 等所有考官到齐之后,贡院大门被锁上,任何人员都不许随意出入。

 王渊虽然被任命为主考官,但只负责内帘事务,即出题、阅卷、评判等等内容。

 另有提调官,由顺天府官员担任,总摄帘外事务。主要负责前期准备工作、后期收尾工作等等,这场考试就是提调官来组织进行的。

 还有监临官,由监察御史担任,内外事务一把抓,包括:试卷收发、誊抄、搜身、监考、伙食供应等等。

 如果考场有人作弊,或者中途调换答卷——出现这类舞弊事件,王渊是不用负责的,那都是监临官的责任!

 王渊的责任有哪些呢?

 泄题漏题、朱卷和墨卷内容不同、考官有违规操作……出现这些情况,王渊就会被问责。

 “王学士,我要锁门了。”张士隆说道。

 王渊抱拳道:“有劳!”

 之前锁的是贡院大门,现在锁的是內帘之门。主考官和同考官全被锁在院子里,除了每日来送饭的监考人员,他们不能跟其他任何人接触。

 张士隆说完就退出去,掏出钥匙把院门锁上。

 之前不是说,光禄寺卿李良,把女儿许配给刘健的孙子,在刘健失势以后又退婚吗?揭发弹劾者,正是张士隆!

 张士隆并非杨廷和的人,也不是皇帝的人,他只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御史,被杨廷和暗中利用了而已。历史上,观其一生言行作为,纯属那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干员,把勋贵、幸臣、太监、杨党都得罪完了,最终在陕西督建水利时病死。

 朱厚照这次绕开都察院,让杨一清推荐监临官,杨一清便把张士隆推荐出来。

 王渊在院门紧锁之后,立即回去跟考官们商量出题。

 除了吴一鹏这个副主考,另外还有十二个同考官。朱元璋那会儿,规定乡试同考官只选四人,但随着考生越来越多,至明中期已经增加到十多个。

 这些同考官来源复杂,有顺天府各州县的知州、知县,也有各地学校的教授和教谕。

 王渊回屋坐下,笑道:“诸位,有什么建议,都畅所欲言吧。”

 “全凭王学士做主。”众同考官齐声说道。

 主考官的权责之一便是出题,脑子正常的官员,都不会跑来抢主考的风头。

 王渊又问吴一鹏:“吴学士呢?”

 吴一鹏此刻非常尴尬,两年前王渊参加会试,他还是同考官之一,现在居然成了王渊的副手。吴一鹏挤出笑容道:“王学士何必谦让,试题就该你来出。”

 王渊懒得费脑筋,直接说:“四书五经,诸位请各出一道大题、一道小题。最后选用谁的题目,暂且不提,考试之前我再来决定!我只有一个规矩,张榜之前,谁都不许喝酒。谁若是喝酒,被我逮到了,立即取消同考官资格!”

 众人惊愕,随即肃然,集体起身抱拳:“绝不喝酒!”

 乡试考官们宴饮属于常态,毕竟要在贡院里关半个月。别说离开贡院,就连别人的考房都不许去,只能留在自己的考房批改试卷,唯一的消遣也就去院子里散心。

 若不喝酒聚餐,如何打发时间?

 于是风气越来越坏,天天喝酒取乐,甚至考题都是喝醉之后临时所出,批改试卷也半醉半醒胡乱打发。

 当天傍晚,考官们第一次聚餐,全部只能以茶代酒。

 在宴席散去之后,有人满肚子怨气,认为王渊装腔作势;也有人敬佩有加,认为王渊办事负责。

 无论如何,没人敢喝酒,也没有那个条件喝酒。

 因为王渊直接递纸条给张士隆,让其提供伙食的时候,不得带一滴酒进来。

 “喝酒误事,此良法也!”张士隆对王渊这个幸臣,本来是印象欠佳的,但拿到纸条之后,立即有所改观。甚至他还决定,等乡试考完,就立即上疏朝廷,建议全国乡试都取消酒饮供应。

 张士隆的父亲,就是喝酒喝死的,而且喝得家道中落,窘迫到卖祖宅求生的地步。他被迫在国子监辍学,回家照顾老母和弟弟妹妹,中间耽误好几年时间,一切都因老爹嗜酒如命!

首节上一节149/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