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第121节

  王墨川本欲解囊,姚夫子却忽然道:“你此时施舍得了一个,转瞬便要施舍十个百个,你且试试。”

  这话一出,王墨川顿时便沉默了下来。

  他捂着自己腰间的荷包不语,那几个乞丐眼巴巴看了半晌,眼见王墨川半点也没有要软化的迹象,终究是顿了顿手上的竹竿,弓着身子又结伴走了。

  王鑫不由得咦一声道:“这城北的乞丐虽多,但居然讲理,也是稀奇。”

  伍正则便道:“你若是觉得稀奇,回头可以多来城北观察几日,或许可以知晓因由。”

  王鑫挠了挠头:“那倒也不必了,我也不是那么好奇。”

  这话怂得有趣,众人不由都是一笑。

  但原本闲庭信步的心情却终究是被破坏了些许。

  伍正则道:“世间贫病疾苦本就无处不在,你等日常闭门苦读,从纸上看见了,总不如亲眼瞧一瞧来得真切。”

  王鑫不由迷茫道:“夫子,我瞧见了,但我也救不了这些人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不救自然也无人指责你。”伍正则道,“正如我也不救,同样也无人指责我。”

  王鑫不由挠挠头说:“那夫子,我们还看他们做什么?”

  “你是专门来看的他们吗?难道不是在看整个世情?”伍正则忽然伸手向前一指,“瞧,出城门了。栖鹤山在那处。”

  北城门边竟是极为热闹,商贩百姓挤挤挨挨、排队出城。

  远远还能听到有百姓兴奋的声音在说:“栖鹤山上在布施呢,我今日非要去得两个红封回来不可。”

  “嘁,你可别连山都上不去……”

  “怎会?我可听说,栖鹤山下的百闻碑,今日都冒红烟哩,你懂这是什么意思不?”

第155章 山下有趣人,有趣事

  北城门边人潮熙攘,竟是堪比闹市。

  陈叙等人列队在后方,也不急躁,只听人群纷纷扰扰,议论声声。

  “百闻碑冒红烟,还有这等稀奇事?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百闻碑醉咯,便如同有人饮酒醉了那般,百闻碑今日好故事听太多,便也醉啦。”

  “什么话,百闻碑居然会醉?那可是石头……”

  “这石头还听故事呢,怎地就不会醉?”

  话语有趣,人群中顿时就爆发出一阵笑声。

  但又有人忍不住道:“那你说百闻碑醉了,与你能轻易上山又有什么关系?”

  最先提出百闻碑冒红烟的那人顿时便得意道:“百闻碑醉了,自然便放宽了要求,不论我说的是什么故事,都必定会放我上山。

  嘿嘿,我说今日要得两个红封,那定然就是两个红封!”

  “那你若是得不着怎么办?”

  “得不着,我就胸口碎大石给大家伙儿看……”

  “嘁,谁要看你碎大石?”

  人群嬉笑对答,日头却渐渐升高了。

  陈叙与伍夫子等人这一番排队便足足排了将近两刻钟,这才终于从北城门下走过。

  一路望山而行,路上只见行人不绝,显然都是要到栖鹤山上来凑热闹的。

  等到了山脚下更是不得了,但见那山下摊贩排成两列,早有种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得简直堪比庙会赶集。

  “卖果子哩,酥香甜蜜的果子,咬一口滋滋的香!”

  “卖茶水哩,都是雨前茶,解渴得很。”

  “走过路过莫要错过啊,扇子十文钱一把,又扇风又挡阳,公子您要不来一把……”

  见到如此热闹的集市,王鑫不由表情看呆,喃喃说:“这也太会做生意了,人怎么能这般会做生意,这也能想到要赶个集?”

  却听姚夫子呵一声笑道:“你若是穷上一年半载,你也能这般会做生意。”

  一下子就给王鑫说得哑口无言。

  姚庆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有时说话竟也十分犀利。

  走过这一段商贩自发形成的集市,再往前去便陡然见到一座足有十丈高的巨碑。

  高耸的石碑虽是立在山脚,被人群围住,却又偏偏有种遗世独立般的苍凉气质。

  那青灰色的碑体耸立在巍峨山脚,静默无声而又浑然带着风雨雕刻的痕迹。

  阳光照射时,但见石碑之上隐隐显露红芒,却又如烟似雾,乍看去光影摇晃,果然像是石碑生红烟,醉酒一般。

  一行几人霎时间都有种神魄被明光所照一般的晕眩感,伍正则停住脚步,一声惊叹道:“此碑果然有灵!”

  石碑下方,或是粗布麻衣的普通百姓,或是衣着锦绣的富贵人家,又或是书生打扮的文人士子……

  众皆不分高下,围在四周,或高声或低声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也不必管旁边人是听还是不听,总归只要那石碑愿听便也罢了。

  有人讲完故事后,身上忽然腾起蒙蒙一层清光,顿时便大喜:“我亦得了石碑清光,我可上山去也,诸位少陪!哈哈哈……”

  于是便只见到三三俩俩身含光晕之人从石碑下走出,昂首挺胸上山去。

  阳光照射下,这些人虽是身在红尘中,可因为有清光相绕,远远看去竟仿佛是得了仙韵一般。

  王鑫都看呆了,一时生出畅想:“我、我若是也能沾得这一身清光,岂不是仿佛能有仙韵?”

  思及此,顿生激越之情。

  这下子哪里还能忍得住?大步便奔向那石碑。

  一行人便都走近。

  石碑下有人来,有人去,众人的到来并未引起旁人过多注意。

  陈叙落后伍正则半个身位,站在石碑下仰头向上看去,此刻也是心潮涌动。

  只觉得世界之大、之奇,不亲自丈量、不亲眼去看,只凭想象的话,果然是永远也难以看尽其中神妙。

  旁边,王鑫已经是在激动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我、我有一个故事,有个书生,他夜宿破庙……”

  其实这也不是他自己的故事,而是他从前看过的话本子里的奇事。

  无外乎书生、艳鬼、奇情。

  读书人之间的话本子,年少的王鑫哪里能拒绝得了?

  可怜王鑫没注意到,就在他讲这故事的时候,旁边伍夫子正一会儿瞥他一眼,眼神逐渐变冷呢。

  陈叙则不急,他仰头观看,只觉眼前石碑高耸峻拔。

  再低头一看,却是奇了。

  石碑下青苔隐隐,又有荒草丛丛。

  高的能到人小腿处,当然,此时已多半被众人踩踏倒伏。

  也有矮矮小小数朵小花,生长在石碑边沿的缝隙里,随着青苔攀爬错落,俏丽有趣。

  最有趣的是,这小花居然有词条!

  【石苔花,百闻碑下因世情浇灌而生长的小花,采摘下来,可制作石心茶,人鬼妖灵饮之,皆有一定几率可辨冤屈。

  注:若能为此花吟诵诗词一首再行采摘,石心茶功效或能提升。】

  这……只能说不愧是百闻碑下生长的小花,百闻碑爱听故事,这石苔花便爱听诗词?

  陈叙心中顿生思索,正想是要先讲故事,还是先吟诗,忽听旁边伍夫子唤了声:“叙之?”

  原来是伍正则见他久久无声,因而提醒呼唤了他一句。

  陈叙回过神,应声道:“夫子,我便说一说徐兄的故事。”

  他遵守昨日与徐文远的约定,在百闻碑下讲述了对方平凡又不平凡的事迹。

  这个故事很短,但又好像很长,因为它还没有结局,还有无限可能。

  便在陈叙于此碑下徐徐讲述时,却不知栖鹤山上,听涛亭边,早已有数十上百人错落而坐。

  其中最是翘首期盼的,当属云江知府丁谦。

  只不过他一袭便服,又特意用秘法稍微模糊了一下自己的面容,以至于此刻山上的士人百姓并无一个将他认出。

  众人都只当他是普普通通一个不知是何来历的富家翁,却坐在漱云先生旁边,显得有些神秘。

  他还格外好吃,听涛亭边一条曲水蜿蜒而下,绕着亭旁青翠草地、三五奇石,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流觞曲水池。

  众人席地坐在这蜿蜒的曲水旁,上游有漱云先生的家仆在时不时放些点心果盘入水,也有美酒佳酿,一并顺水而下。

  旁人或是矜持,不会过度取用。

  唯独体型富态的丁谦却是手口不停,他不但吃,还时不时点评:“果子太甜了,甜而发腻,不成不成,养得不够好。”

  “酒虽醇厚,不知怎地却失了清灵,唉,还需改进啊……”

  好家伙,你吃也就罢了,还要不停地批。

  你是怎么好意思的啊?

  偏偏漱云先生与他陪坐,却是半点也不指责他。

  人们看在漱云先生的面子上,少不得也要多容忍几分。

  却听他问身旁站立的一个灰衣人:“阿畅,山下如今可有有趣之人前来,可有有趣之事发生?”

  那灰衣人阿畅手捧一面铜镜,回道:“老爷,山下有人在石碑前敬酒。”

第156章 百闻碑下石苔花

  半山腰,听涛亭。

  阿畅手捧铜镜,描绘山下场景。

  “老爷,有人对着那百闻碑敬酒呢!”

  丁谦顿时一乐:“是什么酒?那酒滋味可香?”

  “小的闻不到,但看旁边众人手足打跌的情态,想来那酒定是极好的。有人馋得捶胸顿足,连连摇头哩……”

  阿畅言语有趣,丁谦听来哈哈一笑。

  他举起自己身旁流经的一个酒壶,从中倒出半杯美酒,欢喜道:

  “美酒却敬百闻碑,俗人哪知其中意趣?想必这山下定是来了一个妙人。也不知此人何时能够上山?唉。”

  他又一声叹息,颇为寂寞。

  漱云先生不由摇头,笑骂他道:“是是是,我等全是俗人,只你一个不俗。你不俗,你别喝我的酒啊!”

  丁谦立刻转过自己手中酒杯,将杯中剩余美酒一饮而尽,然后倒转酒杯嘿嘿笑道:“我就喝了,你待如何?”

首节上一节121/1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