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07节

  “阳子,有兔子!”

  “快撵!”

  顿时,两个人撒腿就跑了起来,两条大黑狗看到黑影,也立刻从两边追了起来。

  “嗷嗷....”

  两个人一边跑一边喊着,虽然没什么用,但是跑着也来劲。

  中原的兔子就是劲大,双腿一蹬就是一米,跑的比狗都快,有时候还来个急转弯,把狗晃了个狗吃屎。

  在撵了十几分钟后,兔子最终撞网了。

  顺子立刻开始唤狗停下来。

  不然两只狗能把兔子活活撕巴了。

  苏阳立刻跑了过去,把兔子给摁在怀里,抓着两只耳朵给提溜了起来。兔子悬在半空中蹬着腿,气呼呼的呲着嘴,苏阳实在看不出这家伙哪里可爱了。

  “卧槽,这兔子真肥,得有七八斤!”顺子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弯着腰大喘气,“还好逮住了,这小东西挺能跑啊。”

  苏阳把兔子往化肥袋子里一扔,系上口袋,兔子在里面使劲蹦,两只狗在旁边吓的汪汪的叫着。

  “走,咱么去下一个地方看看。”

  苏阳扛着袋子,顺子拉着网,两只狗在前面开路,麦场地里格外空旷,一眼望去,除了地头上的白杨树,就是一个个冒起的坟头。

  此时,大黑忽然叫了起来,从前面不远处,居然碰到了一只兔子,兔子瞪着断腿飞速奔跑,两只够在后面汪汪追。

  碰到这茬,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放下手里的东西,直接撵了过去。

  现在也来不及的围网了,只能用笨法子撵了。

  这就比较考验人的体力了,兔子跑起来很灵活,一个急转弯就能调头,瞬间就能拉开七八米的距离。

  “顺子,你去那边截,我在那边追。”

  “好嘞!”

  麦地里,两人两狗正在和一只兔子展开了激烈的追逐。

  有时候脚底下踩滑,直接在地里几个滚,好在雪地很松软,一点也不疼,爬起来又继续追。

  苏阳的身体素材还算不错,跑起来速度也很快,就是耐性不行,追了一会体能就急速下降了,只能停下来歇一会。

  不多时,那只兔子从祥子那边跑了过来,正往自己的方向而来。

  “阳子,准备截住它!”顺子在后面叫喊着,扔来一个土坷垃。

  苏阳立刻打起精神,弓着身子准备来一个饿虎扑食。

  就在距离自己三四米的时候,苏阳直接一个猛扑朝前扑去。

  那兔子直接急刹车,从身子一侧跳了过去,留下一道潇洒的影子,紧接着两只狗又从自己身上踩了过去。

  “卧槽尼玛,你俩是真狗啊!”

  苏阳扑了一身的雪和泥,慢悠悠的爬起来,打打身上的雪,似乎没什么力气了,祥子带着狗在后面继续追着。

  干脆放弃了。

  苏阳来到地头上,顺子得意的喊了起来:“抓到了,累死爹了!”

  这只兔子去刚才那只更肥,是个公兔,公兔子肉不好吃,浑身都是骚味,要先用香料给腌腌才行。但是肉多紧实,大炖一会,汤更好喝。

  两只兔子到手,剥了之后能有十来斤的兔肉,也够两个人吃的了。

  不过现在两个人正跑的火热,浑身都热乎乎的,准备再来几网。

  “阳子,要不咱们多逮几只,明天去年集上卖,这会价格不错,一只能卖十几块,比公鸡还贵。”顺子得意的说道。

  “行啊,正好明天去集上买点东西,凑着给卖了。”

  说着,两个人慢慢走到了北大河。

  北大河是整个乡里唯一的一条大河,是活水,每年夏天的时候都会来一次水,顺着开闸的水会过来一些鱼,夏天的时候老少爷们干完活,习惯往河里一跳洗个澡,顺便摸两条鱼。

  现在冰面上虽然冻着冰,但是不能凿冰捉鱼,这边的天气最冷七八度,冰冻的不厚,根本承受不住人。

  北大河附近还有一个废弃的土窑,窑已经塌了,不过地还荒废着,没有种东西,外面还码放着一些砖坯子,很多小孩子都会到这边来爬着玩过家家。

  这些砖坯子是切成砖型的土砖,在太阳下晒的很硬,码放在一起有几十跺。

  在砖跺之间的缝隙里,底下时常有兔子洞,把里面掏空,就在里面抱窝。不过人也钻不进去,除非一块块把砖给挪开,显然没有那个必要。

  “等天傍黑的时候,兔子就慢慢摸出来,到时候就能捉上几只。”

  顺子已经摸透了兔子的活动规律,准备在废窑附近的麦地里围上网,放出一面口子,只需要等兔子出窝找吃的,进了麦地,就用网把门给封住。

  在等待的时间,苏阳和顺子两个人生了一堆火烤着,抽着烟聊天。好在等了没多久,就看到两只兔子从那边跑了出来,来到附近的麦地里找吃的。

  两个人立刻把网给围上,紧接着又开始撵了起来,“嗷嗷呜呜”的跟叫魂一样,在撵了二十分钟后,两只兔子接连入网,成功放进化肥袋子里。

  化肥袋子里现在蹦着四只大肥兔子,冬天的平原天黑的早,眼下才五点半,太阳就就开始落山了。要是在和田,五点半正是天朗云稀的时候。

  “阳子,今天晚上去我家喝吧,我叫上黑大壮和大民一起,给你接接风。”顺子高兴的拉着网,“对了,谁都不能带酒哈。”

  “哈哈哈...行,我回家换身衣服就来。”

  二十多斤的重量,苏阳扛在肩膀上,高兴的往家里走去,来到顺子家里,把兔子扔在门口便回去了。

  回到家里,爷爷看到苏阳一身泥,也是疼惜的说了两句:“阳子,你这是干啥去了,大冬天的跟地打滚去了?”

  “爷,我去撵兔子去了,抓了四个兔子,晚上去顺子家喝酒,不用做我的饭了。”

  老爷子坐在院里,面前烧着一个火炉子,上面烤着两个苹果:“你妈炖的鱼汤,你喝点再去,肚子有食儿,喝不醉。”

  厨屋里飘来浓郁的鱼汤的香味,苏老汉在灶台旁烧锅,苏老娘在摊鸡蛋煎饼,一下子磕了七八个,倒了一勺子油,拌着白面粉在一起搅,做成糊糊状的时候,再下锅煎一下,软软的。

  这种吃法是山东最常见的,反而后世那种摊煎饼裹脆饼的做法,起码本地没有看到过,应该是外地人的新发明。

  三婶子站在厨屋门口,看着往锅里倒那么多油,咧着嘴一阵肉疼。

  这些油和鸡蛋都是她临时拿过来的,这二斤油准备能吃一个月的,照这种吃法,几天就给吃没了,地主家也没这么奢侈啊。

  不过想到那些厚礼,还想等过两天跟苏阳打听打听迁户口的事,就咬咬牙舍得了。

  这半个月的时候,老爷子就由苏老汉他们照顾了,多做点好吃的,给老人补补身子,现在瘦的眼窝都陷下去了。

  “阳子,你是真不会过日子,那些个兔子,也不能都吃了啊,拿到集上换个钱不行啊。”三婶子唠叨了两句。

  “三婶,我们也不吃完,剩下的明天拿到集上卖,等晚上的时候再打一些咕咕,配着卖。”

  咕咕其实就是斑鸠,长的鸽子差不多,所以这边都统称斑鸠和鸽子叫咕咕鸟。

  “这还差不多,别那么大咧咧的,该是咱的钱,你得给顺子分公平的。”

  “放心吧婶。”

  没多久,苏老娘端着馍筐子出来,里面是香喷喷的煎饼,煎的两面金黄,还有一盆白色的鲫鱼汤,特意把鲫鱼捣碎,把刺给虑了出来,年纪大了也能吃。

  趁着天还放着亮,大家就坐在院子吃了起来,“三婶子,坐下一起吃吧。”

  三婶子假意推辞了下,夹起煎饼吃了起来。

  老爷子没有牙,揪着一点煎饼在嘴巴里裹着蠕动:“嗯,真香啊!”

  三婶子撇了一眼心里嘀咕着,放这么多油,就是鞋垫子也能炒香啊!

  苏老娘把鱼肉夹到老爷子碗里,鱼肉是软的,多少能吃点。

  “爷,等明后天的,我带你去镶个牙,这样啥都能吃了。”

  老爷子唉声叹了口气:“唉,镶什么牙啊,这都快不行了,花那钱干啥,不去不去...”

  “镶牙没那么贵,以后带上假牙,能吃的就多了,能吃是福,活到一百多没问题。”

  老爷子被这话逗笑了,笑的合不拢嘴,眼睛都快眯成缝了。

  “还是我大孙子会说话。”

  一旁的三婶子听着不说话,家里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大的二十五六,小的也是出头,平日里也是往这里端茶送水的,也没见老爷子这么开心,看来这老头还挺偏心。

  苏阳吃了块煎饼,又喝了一勺鱼汤,随后回到前院家里,拿了一瓶伊力特曲夹在胳膊底下就出门了。

第141章 老爷子的宝藏

  苏阳来到顺子家里,家里院子亮着灯,顺子正在井台边上剥兔子,旁边有两个小孩蹲在地上看着。

  “小花,小虫,给你们糖果吃。”苏阳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果,还有一把牛肉干,给两个小孩装进了口袋里。

  “谢谢小阳哥哥。”两个娃娃开心的说了一句,填在嘴里嚼了起来,“这糖真甜!”

  “哎呀阳子,不让你带酒了,你还拿什么酒。”顺子正在给兔子剥皮,这玩意比剥羊难过了,兔皮跟肉连的紧,而且皮子薄,稍不留神就会戳一个窟窿。

  “这是从和田带的酒,给大家尝尝。”

  苏阳把酒放到屋里,看到顺子媳妇正在屋里扒蒜,“婶子忙着呢。”

  “阳子来了啊,几年没见又白净了不少。”

  “该黑的地方也黑,嘿嘿。”

  苏阳打趣的开了个玩笑,顺子媳妇秒懂,拿蒜头往身上一丢,“滚,还是没个正形。”

  顺子虽然跟自己是发小,但是论辈分自己还要叫一声叔,但是俩人从小一块长大,也没按辈分,处的跟兄弟一样。

  兔子刚剥好,浑身血糊糊的,门外的黑大壮和大民也拎着酒走了过来。

  这俩是也是一起玩到大的发小,黑大壮人如其名,长得又黑又壮,在村里干农活一个顶俩。大民跟他爹学了泥瓦匠,现在都已经干到大工了。

  几个人见面就热火的聊了起来,个个对苏阳都羡慕的流口水,不过要真让他们迁户口,家里没一个同意的,这算是违背祖宗的决定。

  一只兔子被砍成了一盆子,放在锅里过了一遍,再放油,放葱姜蒜爆炒一遍,再添上水煮上俩小时就可以开吃了。

  这会儿,中原地区正是穷的时候,就算是过年,很多人家里也吃不起肉,就用油炸一些丸子,还是胡萝卜馅的。吃饭的时候抓一把往碗里一放,吃着比肉都香。

  小孩子身上也没有营养,小脸蜡黄,就跟发癞的小鸡子似的。

  这冬天嘛,稍微好一些,家里父母年轻的还可以去麦地里逮只兔子,给家里人解解馋。年纪大的,跑不动路,就只能汆丸子。

  “小阳哥哥,你咋不早点来,我都好久没吃肉了。”小花嘴里裹着糖,说道。

  “是啊,我都不知道肉味是啥了。”小虫才六七岁,擤了一把鼻子,在袖子上一抹。

  顺子也是一脸愧疚,用胳膊蹭了蹭俩娃的脑袋,笑了笑:“这会兔子也不好打了,一年比一年少,今天算是运气好的,你一来,一下子打了四只。”

  这边冬天没有活计,泥瓦匠也不上班,大家就想着鼓捣吃的,有的人拉车牵狗,跑去几十里外撵兔子。

  “那今天你俩多吃点肉。”苏阳把小虫举起来,高高的举过头顶。

  “小阳哥哥,我想吃咕咕。”

  “我也想吃咕咕....”

  两个娃娃瞪着眼珠子看着苏阳,他们觉得苏阳一来就能撵到兔子,下意识觉得苏阳比爸爸厉害。

  “小花,领着弟弟去外面玩,别闹。”顺子嚷了两句,小花就撇着嘴拉着弟弟去门外玩了。

  大壮家里有一个四岁的娃娃。

  大民就比较可怜了,没管住下面,一下子要了俩,有一个五岁还是“小嘿孩”。

首节上一节107/1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