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再重来 第91节

  但实际上,真的要掌握这种编程语言,除了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更主要是靠编写实际的OC程序来加深理解。

  他已经问过池永盛,什么时候能用具体程序来练练手,对方的回答说学习OC语言知识只是进行苹果系统软件开发的入门,除此之外还有Swift语言、Xcode,还有苹果自己的框架、硬件编程接口、数据库管理等。

  陆长歌听完并未有畏难的情绪,关于这些具体的计算机技术,他会坚持持续学习,因为他想了解做出一款软件具体需要什么流程、多少代码量、需要几个人、多长时间等。

  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他才更好判断。

  就像现在,他就得重新评估。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时间。

  陆长歌记得08、09年随着苹果手机的爆火,各种应用软件已经开始冒头,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也得考虑是不是要向外求助。

  一位张姓的著名企业家说过,作为互联网企业的领导者,最关键的是两个能力。

  一个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说白了,互联网行业变动太快,所以对于下一步的变化趋势,要认得清楚。

  认得不清楚的,如百度,永远是步步跟随,然后跟不上。

  第二个就是组建团队的能力,这个很好理解,刘邦就这么成功的嘛。

  除了这两个之外的其他能力,都可以通过寻找其他人才来代替。

  所以陆长歌不放弃继续学习技术,但并不代表他死磕技术不成,那就连这件事也不要变了,尤其和尤院长交谈过后。

  这不是刻舟求剑么。

  有时候做事就是这样,及时动态调整你的计划,然后利用一切你可以利用到的资源。

  目前的话还行,池永盛没有完全拒绝他进行程序实践的请求,这说明这个老兄肚子里应该还有货可以挖掘。

  陆长歌找了张纸,在上面列了时间、将来计划,他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也不能自己不学习,都指望别人,万一尤彬介绍的人不合适呢?就算他技术强,但合不来也很有可能。

  永远要给自己退路,否则他这个老板还得受员工威胁。

  两天以后,他和余娜去池永盛那里上了春节前的最后一节课。

  他们两个学了两个月左右,池永盛已经发现了些许不同,就是陆长歌明显特别用劲儿,对于OC语言和C语言语法特性的掌握也明显超过另外一个学生余娜,尽管这小姑娘也挺努力的。

  陆长歌的过分努力让这位池老师也有些在意,便在上课的时候问他:“OC语言又不是学校的课程,也不要考试,你为啥花那么多心思?”

  余娜替他回答了句,“因为他想创业。”

  陆长歌没有否认,“池老师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

  “开发一款软件的投资可不小,咱们现在还只是学习探索,看起来不花什么钱,后期真的上项目就不是这样了。”

  

  池永盛才不会被两个学生这样忽悠呢。

  他心里是有数的,一款正儿八经能用的软件,至少得有个小团队共同开发,假如说10个人,每个人一个月八千工资,那半年就是48万。

  这还不算什么几险一金,还有房租水电等。

  半年还不一定开发得出来,就算弄出来了,也要不断地试用、迭代,使用体验才会好一点,所以真的搞得像样,一两年的时间一般还是要的。

  而软件初期都是不赚钱的,不仅不能考虑赚钱,还要想办法拼命扩大服务用户规模,这个时候服务器的费用就来了。

  所以说就得跑融资,万一跑不下来的情况,那就只能自己投入,失败的结果就是浪费了两年时间以及几百万块钱。

  要么说创业容易破财呢。

  软件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没什么投入,它只是比实业要好一点,但绝不是毫无风险的创业。

  陆长歌也没有劝太多。

  但池永盛知道他这个想法以后,虽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不过他有提到,自己有认识这方面的人。

  陆长歌听了之后精神一震,“这人方便介绍给我不?”

  池永盛犹豫了一下,“现在就要嘛?”

  “倒也不急,等我的想法再成熟一点也可以。”

  “那行。”

  离开以后。

  在路上,余娜问他:“刚刚你为啥说不急啊?”

  陆长歌道:“你没看池老师犹豫了一下么?我看他那样,就知道现在联系没用。

  咱们这样的人请人帮忙,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自己什么技术水平、也不在于多少钱,而是如何让别人相信你是真的下决心在搞。

  工作选择不是小事,真有个牛人很热情的过来说帮我们,我才觉得他脑子坏了。”

  所以,起步阶段难是难在这儿。

  今天和池永盛的对话倒是提醒了他,等翻过年来,他也得筹划着怎么样搞出个真架势,

  否则就算尤院长去推荐,别人也不会莫名其妙的就舍弃原有的工作,跑过来和他这个大二学生从头开始。

  余娜听了也恍然,但她相对乐观,“我觉得你应该有办法。”

  “我觉得,哪怕简易版的也好,我们得尽快薅住老池弄一个东西出来,不然光吹牛逼,人家怎么知道我们是不是来真的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又更紧张了。

  余娜给他整的有点紧张感。

  陆长歌则借用了别人的话鼓励她,“我知道这事儿很难,但成功了一定很酷!”

  “嗯!”

第120章 家贫走他乡

  2008年的春节是2月7号。

  陆长歌是2月1号回的淮水县,自己开车回来的。

  回家以后他也没和父母多说要去尹安言家的事,这事儿他自己处理得来,上街买点东西,只要不空手上门都没什么。

  买的东西也简单,一些营养保健品和江州的特色糕点。

  糕点还是赵氏门楼的老板老赵拎给他的,陆长歌有点意外,但人家特别热情,他也就收了下来。

  其实正常情况来说,女方的父母会稍微矜持一些,不会那么着急,尹安言她妈应该不至于不懂这些,但还如此强烈的要求见面,怕不见得是好事。

  尹安言看似单纯,但却不傻,她始终有些担心,所以这些日子给陆长歌打了两三次预防针,还很关照的跟他说,到时候不需要多讲话,有什么都她来说。

  一如最早帮他那样。

  陆长歌其实还好,他哪里那么脆弱,父母和子女的观念不同,这太正常不过了。

  3号早上,他跟陆妈先打了招呼说中午不在家吃,陆妈也没问去哪儿。

  时间差不多后,陆长歌驱车前往连升路,那里有一家叫‘千滋味’的餐厅,地方不大,但装修很现代,环境特别干净,属于淮水县比较高消费的餐厅。

  他到的时候,尹安言认出了他的车。

  这里车位不好找,她让老板留了一个,但地方实在逼仄,要停进去不容易,所以她就在门口指挥了一下。冬天外面风大,冻得耳朵通红。

  “你们到多久了?”陆长歌问。

  “刚到,他们上去了。”

  “好。”

  陆长歌把羽绒服的拉链拉上,然后从后座拎了东西随她上去。

  饭店里过年的时候很热闹,尹安言拉着他穿过嘈杂的一楼向二楼去。

  走在楼梯上,她还掉头问:“你紧张不?”

  陆长歌说:“我紧张什么?他们才紧张。”

  “他们紧张?”

  “是啊,女儿要被人混走了。”

  “啧,这时候还说笑。”尹安言杏目一瞪,轻轻拍打了一下他的胳膊。

  其实是实话,如果他是个不学无术的小黄毛,那尹爸尹妈就更该紧张了。

  包厢叫梅花厅。

  关上以后,外面的嘈杂声才终于听不到。

  “爸妈,这是我交的男朋友,陆长歌。”

  陆长歌没有表现出她想象中的不适应或紧张,他很自如的把东西放在桌上,并说:“叔叔阿姨过年好。”

  顺带着也看了他们老夫妻一眼。

  尹妈已经见过了,年纪大了,现在是气质型。

  尹爸有些出乎陆长歌的意料,就是他很帅,虽然坐着,但四十出头的年纪看不出任何中年人的发福,瘦削而有型,尤其一张正派脸,看着倒还显得年轻。

  他站起来和陆长歌握了一下手,沉稳的道:“你好。”

  “坐吧,别客气了。”尹妈客套了一句,但不如人家尹书记那么官方,语气就给人一种距离感。

  尹安言不管她,就让陆长歌坐在她右手边,她左边过去依次是她老爸老妈。

  “小陆,抽烟不?”尹爸掏着兜问道。

  “不会。”陆长歌摇头,同时已经把口袋里的烟掏了出来,给他先散了一根。

  尹爸是接了过来,但遭尹妈瞪了一眼,但人不管她,打火机啪一下就点了。

  就这一下,都不知道比多少男人强。

  尹爸是领导,看着官不大,可在淮水这地界不管干什么都好使,所以那份腔调还是有的。

  “前年安言上大学的时候,我不是送她嘛,当时我们就见过,那会儿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谈朋友……”尹妈似乎在暗示什么。

  陆长歌听懂了,尹安言也听得懂,毕竟她妈妈这个说是暗示,其实特别明显,“妈,当时我们还没有谈呢。”

  “就是问问嘛。小陆,你父母知道不?他们什么意见?”

  陆长歌本想回答,但正好有服务员推门进来,菜没那么快,就先给他们四人泡了四杯茶,是那种比较高的玻璃杯。

  所以稍微等了一下,等包厢门关上以后,他才回答说:“我父母知道的,在这种事情上,我父母一向是听我的,毕竟以后是我过日子。”

  尹妈似乎并不赞同,说道:“父母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嗯。”

  “对了,她们都是干什么的?”

  陆长歌说:“我爸爸是搞装修的,手里带了几个人。我妈是汽车站售票员。”

  尹妈忽然来了兴趣,“喔?是汽车站的正式工吗?”

  “不是,托了人才找到的临时工。”陆长歌缓缓说道。

  “妈,你要查户口啊,吃饭就吃饭,说那些干什么?”

  尹妈不满道:“聊聊,我还不能问啊?”

  “没事的,是要问的。如果我有个女儿,我问得会比阿姨更厉害。”陆长歌劝了一下尹安言。

首节上一节91/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