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77节

  之前杀掉那头老羊是因为它实在榨取不出任何价值,甚至有可能已经丧失了应有的能力。

  但凡它表现的稍微健壮一些,求生欲强一些,陈舟都不会捅死它。

  不过该说不说,吃惯了海豹肉,偶尔吃一顿羊肉,滋味儿还是很不错的。

  ……

  下了几百个兔子套,陈舟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

  他下套的位置都是山羊落脚较为舒服的地形或是难以回避的必经之处,而且还在麻绳上面抹了一层泥土减弱气味,增加隐蔽性。

  羊这种动物左右视野范围大,对头顶的威胁也比较敏感,唯独对脚下的异常之处反应迟钝。

  掌握了这条“充满荷尔蒙气息”的小路,陈舟便有九成把握能活捉这头公羊。

  他估计一切顺利的话,到今年八月份,母山羊就能再诞下一窝小羊了。

  到时候他也能沾沾光,再喝几个月羊奶。

  已经有些日子没喝奶茶了,他还真有些想念那略带膻味,醇厚香浓的味道。

  ……

  给公山羊设下圈套,重返窑洞,天色大暗。

  夜晚的森林路况不明,又有蛇虫出没,陈舟自然不可能提着灯去挖沙子,吃过晚饭便早早上床休息,没再挑灯夜战,缝合蓑衣明天就是第11次神秘奖励了。

  他倒不好奇奖励是什么。

  因为这一次奖励内容并不像上一次那么好猜,也不太可能是好东西。

  上一次奖励降临正值他感冒,身体虚弱,给一件难以搬运的东西既是一种考验,也是种节目效果。

  当然,因为他提前预判了奖励内容并想出了应对方案,从而使无往不利的节目组遭遇了挫败,导致上次奖励以分外平淡的方式收尾,未能起效。

  节目组错失良机后,陈舟已恢复健康,再想制造类似的局面已不可能。

  照他所想,神秘奖励应该已经黔驴技穷了,顶多再给几件并夕夕工业垃圾或者令人尴尬的情趣用品,不可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经历过十几次稀奇古怪的奖励,现在对于一些普通的小伎俩,陈舟完全免疫。

  即使是一些令人绷不住的奇怪物品,他也能做到面不改色。

  他之所以提前休息,不是为了起早去拿奖励内容。

  而是想知道,“切割机”的设想到底可不可行,能不能成功。

  若此次奖励真印证了他大胆的想法,以后的二十八年多可就省事了。

  就算是在现代,也找不出一台那样巨大且无坚不摧的切割机呀。

  ……

  3月12日,天刚蒙蒙亮,陈舟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穿好衣服,走到门口一瞅。

  天公不作美,外面正下着小雨,地面已经湿透。

  看天上越来越厚重的阴云,这雨没准会下得更大。

  生火烧水,坐在矮凳上,遥望着海滩,不时将双手伸到小火苗旁,烤暖后搓一搓。

  不受控制地抖着腿,陈舟的内心中,两种想法正做着激烈的斗争。

  理智的想法提醒他,为了避免感冒,应该等雨停后再去沙滩。

  无论切割成功与否,呈现在沙滩上的结果都不会产生变化。

  至于神秘奖励,反正已经下这么久的雨了,防雨棚上一次搬运完水泥后也未维修。

  若奖励怕水,且已经被雨淋了,估计已经损毁,早去一会儿晚去一会儿没差别。

  若奖励不怕水,那就更无所谓了,就算再过十天去都没关系。

  与理智想法势均力敌的是陈舟的好奇心。

  十五天的等待,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揭晓答案的这一天,短短几分钟,他的好奇心便编排出了各种理由试图压倒理智。

  比如此时外面雨不大,正好试试皮蓑衣有没有用。

  再比如神秘奖励外包装厚实,没准现在还没有完全被雨水浸透。

  但不能继续拖下去,雨季的雨下起来没完,鬼知道什么时候停,万一下一天一夜,等明天再去黄花菜都凉了。

  亦或者现在雨小,正是出发的好机会。

  待会积雨云越来越厚重,下起大暴雨,想出门都出不去。

  现在出发,拿走奖励以后,就算真下起大暴雨,也能躲进营地帐篷。

  营地帐篷前几天才加固过,有塑料布挡雨,再也不漏水了,只要带上一些食物和火镰,在帐篷里住一两天也不成问题……

  面对日夜期盼的答案,陈舟好一番天人交战。

  最终,理智的想法还是略逊一筹,没能战胜强烈的好奇心。

  摘下两串肉干,取出五块面饼,用塑料布雨衣包裹住。

  戴上大檐帽,穿上蓑衣,拿上火镰,又揣上匕首和长柄斧用以防身和劈砍柴火。

  把来福拴在家中,陈舟独自下山,直奔海滩。

  近期收获几只地狱恶犬,急需调教,暂时单更,还差5天双更,这个月内补上。

第69章 不是药的药

  细雨蒙蒙,视线稍微受阻。

  穿过潮湿的森林,踏过遍是雨水的草丛。

  还未抵达沙滩,远远地,陈舟便看到了垒在神秘奖励周围的木石有些微移位。

  隐隐猜到自己的想法成功了,他却没敢提前开香槟。

  期待越高,失望越痛。

  万一走到近前,发现木石移位是被风吹的,或是因为沙地变形产生的错位,可就傻眼了。

  继续向前。

  越近,陈舟的速度越快。

  心情激荡,他无法保持行走的姿态,一路飞奔,根本没去看向下坍塌的防雨棚里装有什么神秘奖励,直奔最近的木石堆。

  冲到近前,陈舟皮靴踏在沙地上引起的震动影响了木石堆。

  从最上方开始,所有长木条和石块表面都出现了一条比头发丝还细的裂隙。

  随着陈舟接近,这裂隙缓缓扩大,将木石从中分为两半,或是滑落、或是向侧面倾倒,仿佛一座庞大的建筑在一瞬间崩解。

  “卧槽,无敌了!”

  石头和树干内部的切割面光滑如镜,仿佛被抛光过一样,淋上雨水,能清晰照出人脸。

  在一摊错落“镜面”的映射中,陈舟满脸震惊。

  他扑到被切开的木石堆旁,随手拿起一块石头,只觉石块边缘的切口锋利如刀。

  抚摸石块的剖面,又觉光滑程度远胜丝绸、玻璃等曾接触过的材料,手指从上面抹过,甚至感觉不到阻力。

  想来这无形“刀刃”切出来的剖面,光滑程度可能已经胜过了现代石墨烯材料。

  光滑到这种程度,它的用途可就不止铺地板或者砌墙了。

  以陈舟浅薄的见识来看,如果挑选一块足够大的方形金属,在上面绘制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调整切割,完全可以将金属制成一块外缘极度光滑的轴承。

  用这种轴承做车轴甚至不需要加润滑油。

  还可以用切割成的石板做输粮管道。

  水力加工坊建成后,使用这种石板制成的管道输送粮食绝不会堵塞。

  再或者用切割好的金属或石材做箭头,肯定比木匠的弩箭要锋利尖锐。

  而且他还有个想法利用这台“切割机”切一些薄玻璃片,回到现代后想办法出手,卖给一些制造光学仪器和医疗器械的机构。

  陈舟知道光刻机和很多光学望远镜都需要光滑度极高的镜片。

  在现代,最先进的抛光技术是离子束抛光技术,可以把光刻机镜片的粗糙度打磨到接近中子星表面的程度。

  他不知道这台能够跨时空投递奖励的“超时空切割机”切割面的粗糙度能达到什么水准,想来应该不亚于离子束抛光。

  即使剖面的粗糙度稍差于离子束也没关系,世界第二的镜片也能卖上天价。

  如果这么看的话,这“超时空切割机”送来的奖励反而不重要了,它本身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

  一次切这么大一圈,不知道能制造多少镜片。

  这哪是切割机呀,这分明就是一台印钞机!

  想到未来的美好生活,陈舟不禁晃了晃脑袋,提醒自己冷静,打消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严谨一点说,他根本没有测量粗糙度的仪器,这一切想法都是一厢情愿,建立在“我寻思”这个不牢固的城堡上的。

  再者说,就算切割出来的材料剖面能达到分子级,距离顶级光刻机的镜片也差点意思。

  据陈舟所知,截止到他参与挑战那年,地球上最先进的光刻机镜片已经将精度推进到了原子级,据说镜片表面的起伏已不超过一个原子大小。

  这么看,这台超时空切割机切出来的镜片,可能还不够格。

  当然,没有人能用手指肚判断出石块的剖面是分子级别的粗糙度还是原子级别的粗糙度。

  未来的事陈舟也说不准,他只能提前切一些镜片保存起来预备着,就当是一笔不需要本钱的投资。

  至于这一大堆完成了一次切割的石块和木头,还要再来一次切割才能制成石板和木板。

  两次切割后,陈舟必须得把剖面稍微打磨粗糙才能当做建筑材料铺在地上或者砌墙,不然它们根本挂不上泥浆。

  这么看,太光滑也不是什么好事。

  ……

  耐着性子把围在四周的半截木石收集起来,然后校准切割线。

  这次有这么多材料定位,陈舟对“刀刃”位置的判断异常精准。

  他甚至可以打包票,新画下的切割线误差不会超过两毫米。

  沿着新切割线,调整好木石的位置。

  他力求两个剖面平行,并使石砖的厚度保持在8厘米左右,木板的厚度保持在4厘米上下,这样砌墙和铺地板的时候比较省力。

  而且4厘米的木板,不仅可以铺地板,制造家具或是做独轮车的车斗也足够用了。

  既不因过于薄弱而易损,也不因太过厚重而蠢笨,这个厚度刚好。

  用木棍在沙滩上画下好几条施工线,陈舟认真地摆放着木条和石块,不时前往岸边树林,再砍一些新树干或枝杈用于固定位置。

  雨仿佛天空疲惫的喘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敲打在大檐帽的边缘。

  积蓄在皮料的凹痕内、淌下,顺着海豹皮蓑衣向下滴落。

首节上一节77/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