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38节

  ……

  2月7日,老天爷还真赏脸,连着下了两天的雨停了,天上只堆着一些旧棉絮一般的乌云。

  一觉睡醒疲惫尽消,一边感慨自己如今身体素质好,一边穿好衣服叠好被褥。

  照常洗漱做饭,看看外面的天色,担心返程途中下雨,陈舟还是穿上了皮蓑衣,戴着他的草帽,背起登山包,直奔沙滩。

  来福这些日子基本散放在外,性格变得越来越野,只要陈舟不加管束,它就像个我行我素的小霸王,到处乱跑。

  出门时它还跟在陈舟身后,下平台过田地进森林不久,这家伙就悄悄溜走了。

  陈舟不知道岛上有什么好玩的能让来福这么流连忘返,只知道这家伙喜欢往山上走,不去森林中的深潭或是海边那种危险的地方,也就由它去了。

  为了让以后搬运建材更方便,他下山时若是看到道路坑洼不平,或是有树根灌木拦路,都会停下脚步修整一番。

  如此多次,这条本就被踏平的林间小道也就成了一条可供板车行驶的简陋道路,只是耽搁的时间要多一些。

  就这样,待到日上三竿,风起云散,陈舟才优哉游哉地抵达木石墙前。

  随意地往沙地中间一瞥,他发现这次的神秘奖励似乎是“触底反弹”,体积又变大了许多。

  整个包裹着黑色包装布的包装箱平放在沙滩上,长宽看起来比摊平的双人床垫也小不了多少,又大又厚,不禁使陈舟怀疑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

  翻墙到了近前,他直接抠住包装箱的底边试着往上抬了抬。

  分量比他想象中轻得多,轻轻摇晃还能听到里面物体的碰撞声,料想应该是个组装起来的物件,若说是大礼包也有可能,但概率太低了。

  掏出匕首割开包装布,打开纸箱侧面,一堆大大小小的小包装箱映入眼帘。

  陈舟一愣,揉了揉眼睛,声音中充满难以置信。

  “莫非真是大礼包?

  不会吧!”

  他不敢相信自己就领了三次差劲的奖励,这第四次就能出好东西,忙将大包装箱里套着的小箱取出来,挨个拆开查看。

  这一看,此次奖励还真是个大礼包,而且还不是普通礼包,而是专攻一项的“钓鱼礼包”。

  其中体积最大的是一个钓箱。

  这个钓箱可不简单,既有能拎的把手,又有折叠起来的靠背和坐垫,上面插一个大号遮阳伞,遮风挡雨,下面带四个小轱辘,方便推着走。

  打开箱盖,里面有各种渔具的配件收纳区,还赠送了几个配件。

  可惜陈舟只知道在钓鱼吧讨论那些猎奇话题,或是嘲笑钓鱼佬空军,对专业的钓鱼设备一窍不懂,根本不知道这几个配件是干什么用的,只能想着日后慢慢琢磨了。

  当然,这个钓箱的设计其实并不优秀,属于那种为了多功能而多功能的产物,样样通,样样稀松。

  坐在它那个塑料坐垫上一点都不舒服,甚至有点硌屁股。

  它那个折叠靠背也没有皮革垫,且连接处不太稳当,折叠起来能感受到结构有明显的松动。

  陈舟这种体型的人根本不敢将自己的身体毫无保留地压在上面,不然非得把它压断了不可。

  最重要的是,这个钓箱的内部空间长度不到110cm,如果再钓一条大鱼,根本装不下。

  ……

  除钓箱和可拆装的遮阳伞外,这个钓鱼大礼包还有一个双层鱼竿包,三根鱼竿,一个抄网,几盒鱼线,一个鱼护包、一个鱼护、一些饵料、鱼漂,以及一些需要陈舟自行研究用处的配件。

  虽然大礼包内的东西很多,但其中的东西看起来都不是很上档次,甚至充满廉价感。

  无论是塑料坐垫的钓箱,还是钢材轻薄的伞杆、冒着一股人造皮革味的鱼护包、轻飘飘的鱼竿,都在无声诉说着它们的价值。

  陈舟估计,这个大礼包满打满算应该也就七八百块,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如有的钓鱼佬一根鱼竿值钱。

  夸张一点说,这几根鱼竿的耐用性估计远不如他自制的那根铁木长杆。

  但摸着良心说话,这三根鱼竿可都是空心的,比他那根堪称铁棍的长杆轻便多了。

  尽管奖励的质量不尽如人意,陈舟却无法挑剔。

  毕竟这里面有许多东西都是他做不出来或能做出来,实用性差劲的。

  比如收线轮和多种型号的鱼钩、成组的鱼线和反应更敏感迅速的鱼漂,都是他在钓鱼方面急需改善的缺陷。

  整理好箱内物品,他很想将自己对奖励质量的不满表现出来,让节目组看到后过意不去下次再给些补偿。

  奈何演技不够老辣,收拾着收拾着,想到以后可能钓到更大的鱼,他差点绷不住笑出声。

  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要知足,迅速盖上纸箱盖,合上包装袋,把这个大而轻的“钓鱼大礼包”拖到木石墙外,带着难掩的好心情,他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

第127章 乳制品

  担心下雨,陈舟先将“钓鱼大礼包”转移到山下营地,才继续搬运整理木石墙。

  忙完这些活,已是下午四五点钟。

  雨始终未下,天空中只剩几缕被风撕碎的灰云,云上是色调暗蓝的穹顶。

  太阳正从山尖往下坠,将最后的光辉洒向人间,点亮了层层翻涌的浪花。

  调整好最后一块石砖,陈舟赫然发现,他在岸边堆积的建材不知不觉间竟已积攒成了一座小山。

  这些材料足够他单独搭建一所木石混合结构的房屋,若是用在窑洞外平台围墙的建设上,也能完成一多半的材料需求。

  自发现这个“BUG”开始,他利用时空切割前前后后切割了二十多批木材石块,每次产出的成品建材都为数不少。

  随后的消耗速度又远远比不过产出速度,导致木板和石砖越攒越多。

  时至今日,分批堆放在海滨树林边缘的建材看起来竟有种小型建材厂的感觉了。

  本打算新建一个项目消耗一些建材,想想笔记本上积压的诸多事情,陈舟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没给自己找新活,老老实实地回家了。

  ……

  在岛上待了一年,跟着陈舟把山下森林、坡地岩滩都已逛遍,来福的胆子越来越大。

  平日里无事,它总单独在外活动,有时候一整天都看不到它影子。

  说来倒也奇怪,每当陈舟对来福这种行为感到担心忿怒,甚至想要逮住它,把它拴在家里的时候,这家伙就会自觉消停几天,就好像能看穿人的心思。

  2月7日这天也是如此,干完一天活始终没见来福来沙滩找自己,陈舟心中已暗自积攒些怒气。

  正盘算逮住来福后,就狠狠训斥它一番。

  谁料这股怒气还没酝酿好,独自在山路上往家走时,来福这家伙就不知道从哪个角落突地钻了出来,一见他就摇着尾巴贴近腿边套近乎,仿佛几年不见了,硬往他身上蹿。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陈舟揪住来福的后脖颈,刚准备责骂它,见它这副模样,酝酿了许久的话到嘴边,也说不出口了。

  无奈,陈舟只能拍拍来福的脑袋瓜,让它跟着自己回家,不准再乱跑。

  ……

  打2月8日开始,岛上降水变得愈发频繁。

  清晨总有一阵小雨,中午稍作停歇,到下午雷鸣电闪,搞不好就来场大暴雨。

  窑洞门口的平台尽是砂土,原本修复的还算平整,被暴雨一浇,浮土随水流走,转眼又是坑坑洼洼,宛如月球表面。

  在厨房做饭时免不了要瞥向窗外,看到那些昏黄浑浊的大水坑,陈舟暗自决定,待雨季过后,一定要将石砖运上来,铺在院子里。

  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行走方便。

  同时对于沙滩堆积的那些木板和石砖做何使用,他也有了想法。

  那就是搭建一个宽敞的,整洁漂亮些的厕所。

  现在使用的这个厕所还是刚刚住进窑洞时挖出来的,虽然有简陋的防雨棚遮挡来自天空的雨水,却拦不住地上汇聚的“小河”。

  每到雨季中期,粪坑里便装满了水,拉屎的时候总往上溅。

  若说溅污水不够恶心,溅起来的污物中里面偶尔还带点活蛆,就是不掉在人身上,落在脚边也让人恶心。

  可以说这个厕所在雨季根本无法正常使用,搞得他宁愿冒着雨在森林里解决生理问题也不愿意进厕所。

  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陈舟觉得有必要将“更好的厕所”提上日程。

  当然,那要在这个雨季结束后才能施行了。

  ……

  二月份,受雨水的限制,陈舟的工作区域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

  集装箱冰箱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他终于能在燥热的时候喝一杯冰镇朗姆酒或甘蔗汁了。

  由于甘蔗地的规模不够大,他暂时无法自制白糖,因此制造冷饮时很少往里面加糖。

  这样一来,甘蔗和橘子这两种本来就比较甜的作物还好一些,柠檬与葡萄的味道就有点令人难以接受了。

  尤其是柠檬,喝起来完全是酸水,哪怕多往里兑水也让人倒牙。

  但天天喝酒耽误工作,甘蔗汁和橘子汁喝多了又发腻。

  闲着没事,陈舟开始研究奶制品,试图调制冰奶茶解馋。

  ……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他对野山羊的驯化。

  新捕捉到的大小山羊性情比母山羊稍微温顺一些,陈舟经常给它们拎水放盐,偶尔还喂一些大麦粒。

  靠着糖衣炮弹的腐化,他很快就跟这些家伙打成一片,能随意靠近任意一只羊,仿佛他也是羊群的一员。

  其中表现最优异的母山羊最早获得了自由,摘下了脖子上的栓绳,换上了限制奔跑速度的脚绊。

  其它羊随即也屈服在棍棒和甜枣下,将平台上的大群山羊全部抛之脑后,安安稳稳在山坡上吃草,哺育着羊羔,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陈舟每隔一天都会给母山羊挤一次奶。

  算上原有的母山羊,共有四只羊不断产奶,他根本喝不过来,即使喝橘子冰奶茶也会喝腻,便试着做了一些乳制品。

  ……

  陈舟所在的北方,可以说是全国最北,临近边境,非常偏远。

  从他上学的那个小镇往西一百公里,便是一片大草原,那里居住着许多蒙古族人。

  这些曾经打下硕大版图的少数民族已渐渐与汉族交融,并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搬到了城市中居住。

  陈舟姥姥家,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便住着几家蒙古人。

  其中有一户就在他姥姥家村北边,羊圈遥遥对着出村的小道。

  每到冬天,当牧民不再外出放羊时,爬上村口老榆树上望,远远就能看到圈内塞得满满当当的灰绵羊那是脏的。

  陈舟的姥爷在村里很有威望,为人处世相当正直。

  早些年村里人排挤外来的蒙古族人时,他常为蒙古人说话,加上他好喝酒,能喝酒,会说话,又懂得一些治疗牲畜的土法子,因此很受蒙族人敬重。

  沾自己姥爷的光,陈舟五岁时认了个蒙古族干妈。

  他小时候的蒙族人还保持着淳朴率真的处世态度,遇到远方的客人,哪怕家里只剩两块奶豆腐,一只羊,也要拿出来招待。

  那时的蒙古族干妈和亲妈亦没有多大区别,都是真心换真心。

  只是陈舟的蒙古族干妈汉语说得并不好,他在村里受姥姥姥爷照看的时候年龄尚小,听干妈说蒙古话总是一头雾水。

  这种交流方面的障碍导致他很少主动去干妈家玩耍。

  但逢年过节例行的探望,或是干妈家杀牛宰羊发出邀请,他总是无法推脱的。

首节上一节138/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