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37节

  1661年的第一个雨季到来之前,陈舟砌好了厨房和储藏室的外墙,安装好了两个房间的门窗和天花板。

  被外墙封闭起来,有天花板和地板的装饰后,窑洞总算有了几分家的样子。

  哪怕堆放的物资多一些,空间狭小了点。

  穿梭于其中,看到整齐摆放的家具,木架和干干净净的碗筷,以及手绘的风景画,自制的小陶器,他的心情也会变得欢快起来。

  ……

  此时已步入二月,迎来频繁降水的前几天,陈舟争分夺秒,开始大批量烧制陶制烟囱和方形陶砖。

  他想尽早把厨房的炉灶和火墙搭建好。

  如今厨房已有外墙,敞开门放烟的便利成为了过去式。

  在室内生火,若是木柴稍有些潮湿,不一会儿就浓烟滚滚,熏得人眼睛疼,皱着眉头直流眼泪,把炉灶上方的天花板都给熏黑了。

  长此以往,天花板的脏污不说,家里的人和猫猫狗狗也受不了。

  新炉灶的搭建已经迫在眉睫。

  ……

  参照家中三大主要炊具平底锅、大铁壶、大铁罐的造型,陈舟为它们量身定制了两个炉灶。

  体积较小的平底锅和大铁壶共用一个双灶炉,体积最大的铁罐子单独享用一个炉灶。

  等待陶烟囱烧制完成之前,陈舟也没闲着,用他自己切割的平头铲子和镐头,搭起脚手架,在厨房屋檐上方掏了一个烟道出来。

  这个烟道并不长,挖掘起来难度不高,直径与陶烟囱相符。

  陶烟囱和陶砖全部准备好后,他将这些必不可少的构件全都组装了起来,

  因为设计时足够严谨,组装过程并未出现意外,甚至顺利得出乎他的意料。

  垒砌好两个炉灶的同时,他还顺便打通厨房和卧室之间的隔墙,砌了一堵火墙。

  火墙长约1.5m,高1m,与烧水用的大铁罐子炉灶烟道相接,烧水时能鼓动烟气,加热火墙,为卧室也添一个热源。

  建成后,陈舟往火墙上放了一块石板,将存放坩埚的箱子摆在了上面。

  这几个月为了不让坩埚受潮,他每隔几天就要换一换木炭,再往箱子里铺一层干灰,操碎了心。

  到火墙竣工的这一天,他的苦日子可算是熬到了头。

  ……

  卧室内多了一堵火墙后,陈舟第一时间把他的办公场地转移到了火墙旁边,并迅速制造了一个晾衣架,就摆在火墙前。

  有了这堵火墙,即使在雨季,岛上湿气最重的时节,他也不用再担心洗过的衣服晾不干,甚至发霉长毛的问题了。

  只需在烧水时多添些柴火,烘烤洗过的衣服两三个小时,便能享受又干又暖和又没霉味的衣服了,别提有多舒服。

  当然,陈舟更希望拓展后的卧室内能有一座壁炉,没事的时候烤烤火也是件美事儿。

  奈何时间不等人,一场洋洋洒洒的雨很快就落了下来,预示着岛屿的雨季正式来到。

第126章 钓鱼大礼包

  1661年2月5日,一场新雨吹响了雨季的先锋号。

  阴云遮日,窑洞内的光线比往常更加黯淡。

  点亮吊灯,生起炉灶。

  木柴燃烧的声音从厨房传到卧室,不时冒出“啪”的脆响。

  关紧了门,屋里没有凉风,灯光明亮而稳定,火墙散发的暖意也愈发高了。

  陈舟背着手站在卧室窗前,上了层漆的崭新窗框严丝合缝地镶嵌在外墙上,看上去份外规整。

  不甚干净的玻璃挂上了斜风带来的雨珠帘。

  水痕冲开蒙在玻璃表面的灰尘,模糊了远处的景象。

  天与地像是镶嵌在这一块块小方玻璃上的油画,看着颇有几分梵高画作的风格。

  猫儿依旧喜爱暖和的地方,凑到了火墙前。

  昨晚洗过的衣服和毛巾还搭在晾衣架上。

  提子慵懒而放松地躺在墙边,咣当和灰球依偎着它,虎头肚皮朝天,不安分地用爪子去勾衣角,不一会儿爪尖儿就挂在了裤腿的布料中,急得喵喵叫。

  来福端正地卧在陈舟身旁,耷拉着眼皮,陪主人一起望着窗外的细雨。

  雨声是那样宁静,没有电闪亦没有雷鸣。

  光是这样静静站着,望远方,就能使人的心情平和下来,仿佛融入外面的微风,一同拂过山岗,飘向汪洋了。

  ……

  干燥的平台起初被雨珠打得卷起一股股轻烟,兜住水的小坑宛如大地的酒窝,朵朵绽放。

  但转眼间那带着尘土气的轻烟就消失了,继而化作一条条蜿蜒的小溪,填平凹坑,流向他处。

  遇到这样的天气,就连陈舟这样闲不住的人,都想要好好休息一天,或是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往炉灶中添了些柴,想着待会在家里洗个热水澡,他回到了卧室。

  如今的卧室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进了门,沿窗边摆放有衣架、鞋架、置物箱,还有一排不知名的野花,含苞待放。

  踏着木地板向前,靠厨房的隔墙延伸出一堵火墙,火墙前方是晾衣架,内侧是书桌。

  桌沿摆着一个黑色的哑光木架,由铁木打造,分了好几个单独的空格,有的装着陈舟自制的粉紫色墨水,有的装着从船上带下来的墨水,最精致的木格内放着的则是随钢笔赠送的那一小瓶墨水。

  因为这瓶墨水太过珍贵,陈舟还没怎么使用过。

  除为“防猫”设计的木架外,桌上还有陈舟常用的纸笔,以及那本《鲁滨逊漂流记》。

  桌旁摆着一盏落地灯,那是陈舟学习工作时的主要光源。

  桌后除舒适的木椅外,还横着一个高大的置物架,置物架由色调较为明亮的菠萝树木板和一种呈乳白色的木板制造,上面放着陈舟从船上带来的书籍,《非遗一览:竹编藤编草编一本全》也在上面。

  当然,目前陈舟收集到的书籍数量不多,还不足以填满整个置物架,因此上面还摆放着陈舟烧制的小陶器和自制的木模型,以及几瓶搜刮来的好酒。

  陶器远没有瓷器漂亮,加上陈舟的手艺不精,看起来颇有些丑萌。

  不过做得多了,难免能出几件精品,其中“奔跑中的来福”“提子一家”“羊群”便烧制的很是传神。

  尤其是“奔跑中的来福”,虽然外形粗糙,造型却很有来福的神韵,那股欢实兴奋的灵动劲儿,一眼就能看出来。

  木模型倒得益于陈舟一贯的认真与追求完美的精神,看起来结构严密,造型颇具美感。

  放在置物架最底端的几座模型机是其中翘楚,无论是土砻、还是脚踏碓、水碓、磨盘,都是能直接拿出去使用的真家伙,只是效率低了许多。

  置物架占据了卧室的左半侧,右侧与储藏室之间的隔墙留有一米多宽的过道。

  再往里便是陈舟的休息区了。

  除一张床外,休息区内还有猫窝、龙猫箱、镜子、衣柜、床头柜等储物设施。

  受空间所限,这些家具摆放得算不上井井有条,但也称得上整齐干净。

  特别是从船长室和大副房间内搬来的家具,清一色的欧式复古风格,统一了整个卧室的格调。

  在横起来的床和床头柜内侧,也就是接近砂石洞壁的地方,横了一道更长更高的置物架。

  置物架后面是尚在拓展中的砂石洞壁。

  若没有它,从床上一眼就能看到“原始人风格”的黄色砂石,也就失去美感了。

  ……

  卧室两边的墙壁上挂着陈舟精心挑选的画作。

  其中有海洋的惊涛骇浪;有森林的繁茂奇秀;有岩滩的生机勃勃;也有窑洞的演变过程,小猫的淘气时刻,庄稼丰收时的景象,来福安睡时的温馨……

  最近那上面又添了两幅新作,描绘了一个高大壮硕的寸头男人与一条庞大的死鱼。

  那寸头男人很年轻,但面容被海风和长年累月的工作揉搓得已有些沧桑了。

  他五官中带着一股自由肆意的英气,留着胡子,手中持纸笔,在画上笑得分外灿烂,露出了一口整齐的牙齿,看向大鱼的眼神充满炫耀与骄傲的意味,甚至还有些嚣张。

  不过这也情有可原,用简陋的自制钓具钓上这么庞大的一条鱼,换任何一个钓鱼佬,恐怕都会笑得比他更放肆,更猖狂。

  越过两幅新作,在所有画作的尽头,挂着一个红彤彤的中国结,它为陈舟的作品留下了一个喜庆且充满希望的结局。

  ……

  当日,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一整天,陈舟什么活儿都没干。

  他看了几个小时书,做了一些笔记。

  期间他对枪械的改进和藤甲的编织产生了些许新灵感,便又绘制了几张简单的设计图。

  洗过热水澡,收拾一遍屋子,细致地做了一顿正餐,喝了几杯朗姆酒。

  酒饱饭足,带着酒精给人的微醺,他逗弄了一会儿小龙猫,又将提子一家挨个抱来,咬耳朵、埋猫肚皮。

  听着它们或不耐烦的怪叫、或舒服的呼噜声,享受着它们柔软的毛发和肉垫的推搡,不知不觉睡着了。

  ……

  休息日结束后,又下了一天雨。

  陈舟歇了一天,睡了整整十个小时,2月6日起床时只觉神清气爽,浑身上下充满干劲儿。

  奈何天公不作美,没给他外出工作的机会。

  于是他便将工作场地从室外转移到室内,开始挖掘冰窖那个集装箱早就搬了回来,现在只差给它制造一个容纳空间了。

  集装箱的体积不到两立方米,算上预留空间,这活儿用不了一天就能干完。

  陈舟需要考虑的是,到底是把它放进地下好,还是在墙上掏一个洞,把它放进墙里好。

  经过一番思索,他认为集装箱能容纳的物品还是不够多。

  未来可能要储藏大量羊奶、肉食,还有水果、粮食和蔬菜,仅靠一个集装箱无法满足需求,最好还是先用集装箱制造一个小冰柜,以后再挖一个大地窖。

  小冰柜以便捷为主,放在墙里,随用随取。

  大地窖则要深挖,内部空间需足够宽阔,使用木梯上下,主打一个装的多,储存时间长。

  ……

  确定目标后,他换上工作服,在厨房中选定放置集装箱冰柜的区域,腾空周围怕脏怕碰的物件儿,不多嗦,直接动工。

  忙到天黑,容纳集装箱的空间开拓完毕。

  点亮油灯,陈舟冒着雨推板车将集装箱运到厨房内,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将它塞进挖好的砂石洞内,并填补好边缘缝隙,还在箱门周围砌了一圈石质边框,以做装饰。

  至于怎样往箱内放水,在水中混合硝石,划分出不同物品的储藏区,就是后面要考虑的事了。

  干了整整一天活儿,只在中午吃饭时歇息了一会儿。

  陈舟只觉自己早上那些充沛的气力都要被消耗光了。

  脱掉满是砂土泥点的工作服,烧一壶热水泡了泡脚。

  坐在厨房门口,看着窗外仍往下滴落的水珠,想起明天有神秘奖励,陈舟只能无奈地祈祷明天是个晴天,随后便带着满身疲惫回到卧室休息去了。

首节上一节137/173下一节尾节目录